MCU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的缩写,它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端口(I/O)、定时器(Timer)、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等)和其他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单个芯片。MCU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控制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由于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MCU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等。MCU的选择通常基于应用的需求,如处理性能、功耗、外设接口等因素。

本技术文章系与 Prometo 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高级顾问 Jürgen Belz 共同编写。

从内燃机 (ICE) 过渡到电动汽车 (EV),需要至少新增五个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 (E/E/PE) 系统。图 1 描绘了电动汽车中的这些系统。

“图
图 1:典型电动汽车动力总成方框图

为了实现零尾气排放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持续依赖,电动汽车开始在充电站“补充能量”。这些电动汽车充电站可使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电能,从而增加电动汽车对环境的积极影响。车载充电器与高压电池形成一个功能单元,确保快速、高效充电,同时保护电池免于过度充电。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6469 第 1、2 和 3 部分描述了上述及其他安全要求 – 该标准负责制定道路电动车辆高压电气系统的安全要求。

电动汽车中的所有电子控制单元 (ECU) 都需要一个由高压/低压直流/直流转换器充电的 12V 电池,这有助于在低压 (12V) 电池和高压(400V 或 800V)电池之间实现电隔离。逆变器和电机(推进电机)为受控运动提供扭矩。具有高功率密度且非常紧凑的永磁同步电机通常部署在电动汽车推进电机中。在较低功率级别下,异步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使用有限。该高压/低压直流/直流转换器的功能安全特性可帮助确保在电动汽车运行时充分发挥所有 ECU 功能,ISO 26262:2018 也对电动汽车牵引逆变器 (EVTI) 进行了概述。

例如,对于装有 ICE 的车辆,半导体元件的工作时间(或通电小时数)在 8,000 到 10,000 小时之间。而在电动汽车中,这会增加到 30,000 小时或更多。这是因为,半导体元件不仅在车辆行驶时,而且在车辆充电时都必须保持通电。这种功率值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影响 ISO 26262 中随机硬件故障概率指标的计算,还需要工程师开发一种元件发生危险故障或时基故障的平均概率要低五倍的系统。

在电气化动力总成中,C2000实时微控制器 (MCU) 通常负责功率变换并与连接到总线的通用 MCU 通信,实现更高级别的安全性,如图 2 所示。

“图
图 2: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中的 C2000 实时控制

通常在无线升级中,您可能仍要考虑通信 MCU 和 C2000 实时控制器之间进行加密通信。在上述情况下,您需要评估威胁级别并确定系统级别的安全策略,从而充分利用 C2000 实时 MCU 提供的各种信息安全机制,如图 3 中所列。

“图
图 3:C2000 支持的安全机制状态

支持这些信息安全机制的一些技术特性包括:

  • 可保护内存块。

  • 总线主控器(例如 C28x 中央处理单元 (CPU)、控制律加速器和直接存储器存取)的存储器区域所有权。

  • 对某些存储器区域提供仅执行保护(在引导只读存储器中具有可调用的安全复制和安全循环冗余校验软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功能)。

  • 在从安全存储区域(也称为安全联合测试行动组)执行代码时,通过调试端口和逻辑保护 CPU 免于不当访问。

  • 每个产品具有唯一标识。

  • 用于 128 位高级嵌入式标准 (AES) 加密的硬件加速引擎。

  • 安全启动。

结语

由于电力驱动或电压转换器必须具有功能安全、高压安全、高能效和成本效益,因此挑战和复杂性呈指数级增加。使用 C2000 实时 MCU 进行设计时,电动汽车充电设计人员可选择使用满足所有这些要求的单个器件来解决这些挑战。

其他资源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40

随着物联网爆发以及处理器应用日益场景化,开源指令集RISC-V推出后立即受到业界尤其是中国厂商的追捧!世界上主要的IC设计公司,如英伟达、高通、恩智浦、西部数据、SiFive等都已经推出了解决方案。在推动RISC-V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力量是主力,据统计,RISC-V首要成员中有70%以上来自中国,本土公司在RISC-V方面的付出将加强中国的IP库和IC设计能力,塑造供应链、规模动态和扩展RISC-V在不同产品类别的应用。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据预测到2025,在物联网市场中RISC-V处理器将有超过25%的份额,这是因为它有出色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功耗优化。未来RISC-V还将拓展到工业电子、汽车和HPC等。

在今天召开的首届滴水湖中国RISC-V产业论坛上,十款要经过筛选的本土RISC-V处理器将发布,首先登场的就是上海先楫半导体的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HPM6000系列。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据上海先楫半导体CEO曾劲涛介绍,HPM6000系列的旗舰产品HPM6750采用双RISC-V内核,主频高达 800MHz,这是全球最高性能通用MCU,采用先楫半导体的创新总线架构、高效的L1缓存和本地存储器,创下了高于9000 CoreMark和4000以上 的DMIPS性能新记录,为边缘计算的应用提供了极大的算力。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适用于工业某些汽车应用,有几个特点:

1、超高性能,主频到816M,是国内MCU中频率最高的,提供了极高的性能

同时提供了内存多媒体功能,周边外设也多;

2、安全可信

3、简单易用--完整工具支持,一站式工具包

4、高性价比--价格上有优势起价15元,非常简单的供电系统,支持4层板,明年支持2层板

5、自主可控,坚持中国定义中国生产 面向中国客户。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这款MCU采用了晶心的D45处理器内核,公司自主研发了图形加速器和存储器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据他介绍,HPM6000系列有丰富的外设,在多媒体、电机控制和通讯上尤为突出,另外他特别强调了该款MCU在安全方面的独特设计,如加解密算法、安全管理,秘钥管理,攻击防御等等,这在日益严峻的物联网安全形势下有特别现实的意义。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从coremark跑分看,该系列MCU优势非常明显

在开发上,他介绍说先楫半导体为开发者提供了完备的生态系统,包括一个基于VS CODE框架的免费集成开发环境HPM Studio,以及PC端图形界面的SoC资源配置工具。先楫半导体还将提供基于BSD许可证的SDK,其中包含了底层驱动,中间件和RTOS,例如littlevgl/lwIP/TinyUSB/FreeRTOS等。以上所有官方软件产品都将开源,并配以高性价比的评估板。先楫半导体将会与RISC-V社区的其他伙伴合作,为打造更好的RISC-V软件生态作出贡献。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先楫半导体也开发了一些demo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他介绍说该系列MCU应用领域很广,工业控制、智慧家居,安全交互,边缘计算等等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曾劲涛认为RISC未来5到10年会全面开花 ,应用领域会不断拓展,先楫半导体将深耕RISC-V领域,因为中国的RISC-V也是世界的。

“主频800MHz!上海先楫半导体发布超高性能RISC-V通用MCU"

这是HPM6000系列开发板

先楫半导体是一家致力于高性能嵌入式解决方案的半导体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总部坐落在上海张江,在天津和武汉设有子公司。先楫半导体的产品覆盖微控制器、微处理器和周边芯片,以及配套的开发工具和生态系统。先楫半导体具备成熟的研发团队,各研发关键职能(构架,模拟,SoC,数字,IP,DFT,后端等)均由资深工程师负责,研发队伍绝大部分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包括博士数名。2021年 10月,先楫半导体成功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中芯聚源领投,东方茸世(东方电子关联基金)和创徒投资跟投。本轮融资资金保证了先楫半导体能顺利投入新一轮产品的研发,以及开启第一款产品的量产和市场推广。 先楫半导体将与世界知名晶圆厂、封装测试厂及其它战略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推进互联网、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等半导体领域的技术创新。更多关于先楫半导体的信息,请参阅www.hpmicro.com

围观 309

深圳市爱普特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袁永生表示爱普特自成立后就一直坚持国产MCU ,经过5年时间,打造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国产MCU ,公司不像其他MCU走follow之路,是打造自己特色的MCU ,坚持国产创新!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据介绍爱普特成立于2012年10月,总部位于深圳,在上海、杭州等地设有研发分公司。爱普特微电子拥有国际顶尖的研发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首套齐全的、经过亿级芯片量产认证的全自主产权IP库,爱普特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的MCU供应商!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他透露目前公司RISC-V MCU已经出货从超过一亿颗!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针对RISC-V MCU 他指出目前生态有几个不足,一个是开发工具不友好,软件生态不完善,没有丰富的芯片系列选型等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他指出现阶段32位MCU基本都是基于ARM架构的产品,用RISC-V做MCU面临平台移植和软件生态难题,无论是工程师,还是终端客户,从ARM转到RISC-V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学习成本。目前,大部分RISC-V的编译器都是基于Eclipse开发环境,对很多工程师而言难以上手。此外,RISC-V在通用MCU领域雷声大雨点小,芯片系列丰富程度不够,对工程师而言,产品选型也面临着困难。仅靠尝鲜的动力不足以驱动RISC-V在通用MCU市场快速发展。

面对这些难题,爱普特微电子与平头哥合作,从CPU到SoC、芯片设计、工具链、处理器、软件生态整个链条上做出了一整套完善的系统,不仅提供了可图形化配置自动生产代码的CDK编译器,更提供丰富的底层库组件,让工程师通过简单操作就能搭建产品开发模型。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他透露爱普特即将发布超过20个系列300款的基于RISC-V核的通用MCU产品,内嵌Flash 从32KB到2MB,管脚覆盖20Pin至276PIN,主频从48MHz至1GHZ,丰富外设资源覆盖大部分市场需求,以解决广大工程师选型难的问题。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他重点介绍了爱普特最新的APT32F706 MCU ,这是采用平头哥64bit RISC-V C906 及E906双核架构设计的SoC ,主要特性是:

1、C906,E906双核CPU

2、64位数据总线宽度

3、32kB L1缓存指令存储器

4、32kB L1缓存数据存储器

5、MB 嵌入式Flash

6、1MB数据RAM

7、GPIO、I2C、I2S 、SPI、UART、USB、CAN接口类型

8、工业工作温度范围:-40°C至+125°C

9、2D图形处理单元(GPU)

166 GPIO 208 LQFP

“基于RISC-V的64位高可靠通用MCU来了!深圳爱普特微电子出品!"

他指出APT32F706还提供了丰富的模拟特性,包括12位高精度ADC,模拟比较器和温度传感器。APT32F706非常适合用于工业人机接口应用(HMI)、电机控制、智能座舱和家电类主控产品。

作为一名产业老兵---爱普特开发团队来自当年MCU领域大名鼎鼎的三星MCU团队,他指出,这几年虽然国内MCU市场玩家增多,市场火爆,但是一些开发理念变化不大,如果一直走模仿的道路,就难以走出自己的路,所以爱普特微电子坚持走创新之路。

希望更多本土MCU加入自主创新队伍中!

围观 141

相较于传统机械按键,电容式触摸按键具有使用寿命长,不易磨损,时尚美观,成本低等突出优点,因此沁恒微电子多年来一直持续进行触摸技术的研究, CH58X系列蓝牙MCU中所集成的触摸按键功能模块,是沁恒最新一代触摸技术的集中展现。

“无惧干扰,沁恒新一代蓝牙触摸MCU"

CH58X 全系列

最高集成14路触摸通道,均可提供触摸库支持,可加快开发进度。在沁恒CH582触摸评估板上覆盖2.7mm厚度亚克力板时,测得手指按下时最大变化量可达500,覆盖3.6mm厚度亚克力板时,测得手指按下时最大变化量超过350,能够提供足够的检测变化量以应对准确率和灵敏度的要求,用该板进行CS10V测试时,设置触摸库滤波等级3时,输出测量值扰动在10~15之间,留下极大的安全冗余空间。触摸库可与蓝牙库同时运行,支持以下应用场景。

“无惧干扰,沁恒新一代蓝牙触摸MCU"

目前沁恒触摸库支持的系列MCU均可在PCB设计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通过CS10V测试。沁恒蓝牙系列MCU均可实现低功耗触摸方案,能够和蓝牙库同时运行在电池供电的场景下,实测休眠场景下单开启触摸按键唤醒时,可实现低于20uA的平均功耗。

演示视频如下:

“无惧干扰,沁恒新一代蓝牙触摸MCU"

“无惧干扰,沁恒新一代蓝牙触摸MCU"

来源:沁恒微电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97

16位RL78/F24和RL78/F23带来增强的连接性、网络安全与功能安全性能

全球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集团(TSE:6723)今日宣布,推出两款全新微控制器(MCU)——RL78/F24和RL78/F23,专为汽车执行器和传感器控制应用而设计,支持下一代电子电气(E/E)架构中不断发展的边缘应用。凭借全新的RL78/F24和RL78/F23,瑞萨扩展了RL78低功耗16位MCU产品家族,加强了瑞萨广泛的汽车电子产品阵营,为客户提供从执行器到区域控制等领域的高可靠性、高性能解决方案。

“瑞萨电子面向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中不断发展的小型应用,推出全新车用执行器和传感器控制MCU"

“瑞萨电子面向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中不断发展的小型应用,推出全新车用执行器和传感器控制MCU"

随着电子电气架构扩展至区域和域控制应用,控制机制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汽车系统的车身控制功能,如灯光、车窗和后视镜,发动机泵与风扇的电机控制,以及多传感器控制。展望未来,区域及域控制器的高速和安全连接将是边缘电子控制单元(ECU)的关键任务。瑞萨的下一代RL78/F24和RL78/F23 MCU凭借丰富的连接性、增强的网络安全和功能安全性能,满足了执行器与传感器控制不断变化的技术需求。新产品支持CAN FD高速通信协议(RL78/F24)和EVITA-Light安全标准,并针对需符合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ASIL-B等级要求的系统进行了优化。

瑞萨电子汽车数字产品营销事业部副总裁吉田直树表示:“电子电气架构的发展给本已十分沉重的开发负担增加了新的压力,我们的客户对高效开发执行器的需求高涨。瑞萨全新执行器和传感器控制MCU以我们广受欢迎的RL78/F14和RL78/F13为基础,允许开发人员复用现有大部分软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继续推动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

汽车系统设计的未来在于以车辆为中心,以区域为导向的电子电气架构,这一转变进一步激发了对执行器控制器应用中更高阶功能和更卓越性能的要求。新型RL78/F24和RL78/F23工作频率比上一代产品提升约70%,使无刷电机控制(BLDC)应用的性能提升一倍以上。瑞萨还加强了用于电机控制的硬件加速器与时钟功能,并增加了一个12位A/D转换器,为客户实现其所需的增强功能和性能水平。

RL78/F24RL78/F23的关键特性

  • 工作频率为40MHz

  • 支持多种连接接口,包括CAN FD(RL78/F24)、LIN、SPI和I2C

  • 支持EVITA-Light安全标准(支持AES-128/192/256加密算法)

  • 与RL78/F14和RL78/F13引脚兼容,具备相同的功率效率

  • 片上闪存容量为128KB或256KB

  • 从紧凑型5mm × 5mm 32引脚QFN,到100引脚QFP多种封装

  • 支持高达150°C的工作温度

  • RL78/F24目标板和RL78/F24 12V电机控制评估系统入门套件(开发中)

供货信息

RL78/F24和RL78/F23将于2022年4月开始提供样片,并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投入量产。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s://www.renesas.com/rl78f24https://www.renesas.com/rl78f23

关于瑞萨电子集团

瑞萨电子集团 (TSE: 6723) ,提供专业可信的创新嵌入式设计和完整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旨在通过使用其产品的数十亿联网智能设备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作为全球微控制器、模拟、电源和SoC产品供应商,瑞萨电子为汽车、工业、家居、基础设施及物联网等各种应用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期待与您携手共创无限未来。

围观 36

在 IEDM 2021 上宣布:确认在 16 nm FinFET 逻辑工艺嵌入式 STT-MRAM 测试芯片上降低功耗并提高写入操作速度

12月14日——瑞萨电子公司 (TSE:6723) 是先进半导体解决方案的主要供应商,今天宣布开发两种技术,可减少自旋转移矩磁性随机存取存储器 (STT-MRAM) 写入操作的能量和电压施加时间,以下简称 MRAM)。在 16 纳米 FinFET 逻辑工艺中嵌入 MRAM 存储单元阵列的 20 兆位 (Mbit) 测试芯片上,写入能量减少了 72%,电压施加时间减少了 50%。新技术有: 1)采用斜坡脉冲应用的自终止写入方案,根据每个存储单元的写入特性自动自适应终止写入脉冲;2) 用于优化位数的写入序列,同时向其施加写入电压。结合,

瑞萨电子开发嵌入式 STT-MRAM 写入技术,显着降低物联网应用中 MCU 的功耗.jpg

“嵌入式STT-MRAM芯片照片"
嵌入式STT-MRAM芯片照片

瑞萨电子于 12 月 13 日在 12 月 11 日至 15 日在旧金山举行的 2021 年 IEEE 国际电子器件会议 (IEDM) 上展示了这些成就。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加速普及,对降低端点设备中使用的微控制器单元 (MCU) 的功耗有着强烈的需求。与闪存相比,MRAM 用于写入操作所需的能量更少,因此特别适合数据更新频繁的应用程序。然而,随着 MCU 对数据处理能力的需求激增,改善性能和功耗之间的权衡的需求也在增加。因此,进一步降低功耗仍然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下文描述了满足这一需求的新 MRAM 写入技术。

1. 使用斜率脉冲的自终止写入方案

二进制数据通过使用磁隧道结 (MTJ) 器件的高阻态 (HRS) 和低阻态 (LRS) 分别表示值 1 和 0 来存储在 MRAM 中。之前,已经提出了一种自终止写入方案来减少写入能量和电压施加时间,通过在固定写入电压施加期间通过监视存储单元电流来检测写入完成,并且自动停止写入电压的施加。然而,与诸如存储单元特性的变化和比较器电路检测写入完成的检测精度等因素相关的问题阻碍了稳定且一致的写入完成检测的成功实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传统的自终止写入中,MTJ 从 HRS 变为 LRS 的写入操作期间不施加固定电压,而是采用了随时间逐渐上升的斜率电压。这使得可以稳定且一致地检测写入完成。即使由于存储单元特性的变化和其他因素,存储单元电流在状态转变之后没有立即达到检测器电路的检测电平,随后写入电压的逐渐上升也会增加存储单元电流。这最终会超过检测电平,从而能够检测到写入完成并停止施加写入电压。

在状态转变为相反方向的写入操作期间,从LRS到HRS,存储单元电流从大电流变为小电流,因此使用斜率电压脉冲的写入完成检测是不可能的。因此,采用电流源电路以倾斜的方式增加写入电流,通过电压检测电路监测写入电压,判断是否超过预设判断电压来检测写入完成。

2. 同时写位数优化技术

以前,MRAM 写入电压是根据存储单元特性变化中最差的位写入特性来确定的。这意味着需要高写入电压,并使用电荷泵电路来产生它。为了减少电荷泵电路的面积和功耗,例如将MRAM宏的写入单元分成四组或更多组,依次施加每个写入脉冲。然而,这增加了分区数的写入电压施加时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瑞萨专注于通过允许高达 10% 的写入失败位来大幅降低写入电压这一事实。首先,通过降压转换器电路使用从MCU的IO电压产生的低写入电压,同时向写入单元中的所有位施加写入电压。在这一步中,使用上一节中描述的带有斜坡脉冲的自终止写入方案,根据各个位的写入特性执行自终止写入操作。接着,利用电荷泵电路产生的高写入电压对剩余的10%的位执行写入操作。由于采用这种技术,写入电压的施加分两个阶段完成,与将写入单元分成四组或更多组的传统方法相比,整体写入电压施加时间可减少50%或更多。此外,对于绝大多数位而言,该技术在写操作时不需要耗电的电荷泵,而是使用降压转换器从外部电源电压获得的写电压。这有效地减少了写入能量的消耗。

在采用 16 nm FinFET 逻辑工艺的 20 Mbit 嵌入式 MRAM 存储单元阵列测试芯片上进行的测量中,证实上述两种技术的组合可将写入能量降低 72%,并将写入脉冲应用时间缩短 50%。

瑞萨不断开发增量技术,旨在将嵌入式 MRAM 技术应用到 MCU 产品中。展望未来,瑞萨将努力进一步提高容量、速度和电源效率,以适应一系列新应用。

关于瑞萨电子公司

瑞萨电子公司(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6723)通过完整的半导体解决方案提供值得信赖的嵌入式设计创新,使数十亿连接的智能设备能够改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作为微控制器、模拟、电源和 SoC 产品的全球领导者,瑞萨电子为广泛的汽车、工业、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应用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塑造无限的未来。

围观 72

以45.8mm x 8.3mm 的纤薄主板为亮点,意法半导体STEVAL-IOD04KT1工业传感器套件可简化开发者为独立于现场总线的点对点双向通信应用开发紧凑的IO-Link (IEC 61131-9) 传感器。

“意法半导体发布工业智能传感器评估套件,加快基于IO-Link

该主板集成了意法半导体的STM32G0微控制器和L6364W IO-Link收发器、IIS2MDC高精度3轴数字输出磁力计,以及内嵌机器学习核心的ISM330DHCX iNEMO惯性测量模块。得益于L6364W的2.5mm x 2.5mm 的CSP19微型芯片级封装和 STM32G0的2.3mm x 2.5mm的WLCSP25封装 ,板子的紧凑尺寸可以用外壳极小的传感器。板子配备一个 4 针 M8 工业接口,可连接到任何支持 IO-Link 1.1 的 IO-Link 主控制器。10 针扩展接口可以让板子连接更多的不同模式的传感器。

配套的 STM32Cube 软件包 STSW-IOD04K 提供 IO-Link 设备描述 (IODD) 文件、意法半导体专有 IO-Link 演示软件栈,以及用于管理 L6364W和MEMS 传感器的例程。软件包支持热插拔激活,包含有助于开发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函数库,软件架构可与其他 X-CUBE 软件轻松集成,以进一步扩展传感器的功能。

因为能够处理 IO-Link 通信功能,L6364W 收发器减轻了 STM32G0 的工作负荷。芯片还实现了符合 IO-Link 标准的电气接口和数字功能,包括唤醒识别、15 字节数据缓冲区和无晶振 IO-Link 时钟提取功能。片上集成最高±2.5kV 的浪涌脉冲保护、ESD 保护和反极性保护等安全功能,无需用户安装额外的器件,并节省 PCB 空间和物料清单成本。L6364W片上 集成3.3V 和 5.0V LDO稳压器,以及可数字配置的降压 DC/DC变换器,可提供高达 50mA 的负载电流,帮助开发人员满足应用的能效和EMC 要求。

L6364W 属于意法半导体IO-Link芯片产品家族。该产品家族提供一整套可简化IO-Link 物理层实现的芯片解决方案,其中还包括 L6360 IO-Link 控制端收发器以及 L6362A 和 L6364Q IO-Link 设备芯片。

STEVAL-IOD04KT1套件包含快速连接传感器以进行评估和使用所需的全部工具,包括 IO-Link M8-M12 适配器电缆和意法半导体的 STLINK-V3MINI代码烧录器。套件现已上市。

来源:意法半导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6

脉搏血氧计为非侵入式,只需夹在手指上,通过测量含氧或缺氧血液对红外线和红光的吸收情况的变化来监测人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SpO2)。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血氧饱和度在 95% 到 100% 之间。使用类似图 1 所示的脉搏血氧计测量血氧饱和度可以帮助患者:

  • 了解药物的效用

  • 确定他们能否提高活动水平。

  • 确定呼吸机是否必要或正在运行。

  • 监测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发作情况。

有些人患有心力衰竭或哮喘之类影响血氧水平的疾病,也可以使用脉搏血氧计。

“图
图 1:夹指脉搏血氧计

通常,光电二极管测量通过手指的红外线和红光。光电二极管传感器发出的信号包含一个大的直流分量和一个小的交流分量(交流大约是直流的 0.4% 到 10%),如图 2 所示。大的直流分量是由于身体组织中含氧量较低的部位的吸收作用和散射光导致的。小的交流分量由动脉等含氧部位的光调制以及 50/60Hz 下的环境光噪声组成。交流和直流分量对于 SpO2 的计算都是必要的。为达到精度要求,需要设计一个信号调节电路来放大交流分量,增加分辨率,抵消直流分量和环境光。但是,信号水平因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手指的位置和厚度而异。为了避免信号饱和,需要根据信号的范围动态调整放大器的增益。

“图
图 2:具有大直流分量和小交流分量的光体积描记信号

TI 有一个基于 MSP430FR2355 微控制器 (MCU) 及其内置智能模拟组合 (SAC) 的单芯片脉搏血氧计解决方案。作为 MSP430FR2355 的一种特色外设,SAC 可使用软件配置,让您能够调节输入或输出路径中的模拟信号。 SAC 模式如图 3 所示。

“图
图 3:使用 SAC 模式的系统方框图

MSP430FR2355 作为系统中的主机 MCU,可提供真正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有效消除了对外部放大器和数模转换器 (DAC) 的需求并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另外,您可以将每个 SAC 模块配置为运算放大器、可编程增益放大器或 12 位 DAC。使用 MSP430FR2355 MCU 的脉搏血氧计的系统方框图如图 4 所示。

“图
图 4:脉搏血氧计系统方框图示例

图 4 中的脉搏血氧计解决方案示例展示了四个 SAC 模块:

  • 两个 SAC 模块是 12 位分辨率的 DAC,用于驱动电流可调且稳定的红外和红色 LED。

  • 一个 SAC 模块是跨阻放大器,使用 50pA 的输入偏置电流测量光电二极管电流。

  • 一个 SAC 模块是 PGA,与作为直流补偿和交流放大器的 DAC 配合可实现 32 倍增益。

除了内置的智能模拟组合,低至 42nA 的待机电流、小封装、存储器配置和通信接口都非常适合低成本的脉搏血氧计设计。

图 5 列出了详细的 MSP430FR2355 MCU 片上模拟和数字特性。

“图5:MSP430FR2355
图5:MSP430FR2355 片上特性

结语

MSP430FR2355 是一个超低功耗、低成本的 16 位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MCU,并有许多模拟信号链外设。四个智能模拟组合有效消除了对外部放大器和数模转换器 (DAC) 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低功耗的 VQFN32(4mm x 4mm 32 引脚)封装非常适合脉搏血氧计这样的便携式设备。MSP430 MCU 以及在线软件 (https://www.ti.com.cn/tool/cn/MSPWARE) 和硬件资源可帮助您快速设计脉搏血氧计。

其他资源

关于德州仪器(TI)

德州仪器(TI)(纳斯达克股票代码:TXN)是一家全球性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设计、制造、测试和销售模拟和嵌入式处理芯片,用于工业、汽车、个人电子产品、通信设备和企业系统等市场。我们致力于通过半导体技术让电子产品更经济实用,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如今,每一代创新都建立在上一代创新的基础之上,使我们的技术变得更小巧、更快速、更可靠、更实惠,从而实现半导体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这就是工程的进步。这正是我们数十年来乃至现在一直在做的事。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i.com.cn

围观 24

作者:IAR Systems

在MCU开发和应用中,工程师都需要进行MCU的能力测试,通用的做法是用Benchmark(基准)程序来测试。然而,在做基准测试时,编译器的优化能力也在测试结果中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同一套硬件平台,选用不同的编译器和不同的优化选项,可能得出的结果相差较大。

为了最大程度释放MCU的性能,在基准测试中取得最理想的结果,往往需要工程师不仅对自身的硬件比较了解,更需要深入了解编译器的优化原理,并灵活应用,才能在基准测试中发挥出MCU的全部性能。IAR Systems作为全球知名的嵌入式工具厂商,其编译器在优化能力上有独特的优势,MCU配合IAR的编译器往往能够得出较好的基准测试结果。

本文以已在MCU领域内广泛使用的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工具套件为例,来分享MCU软件基准测试应该注意的项目和以下技巧,从而帮助读者能够去生成业内最高效和最完备的代码。利用以下项目和设置,工程师可以精准调整优化等级,最大限度地进行测试和提升所开发和应用代码的性能。

“MCU软件基准测试实用技巧:编译器优化能力评测指引"

选择代码尺寸还是执行速度

利用IAR Embedded Workbench等开发工具套件,工程师可以对整个工程范围或对单个文件设定优化级别和类型。在源代码中,甚至可以对单个函数使用 #pragma optimize 指令来完成此操作。

优化的目的是减少代码尺寸和提高执行速度。如果只能满足其中一个目标,编译器会根据用户指定的设置进行优先处理。因此,在实际的软件基准测试中,工程师可以尝试各种设置来获得最佳效果。举个例子,由于函数内联更侧重于执行速度的优化,相较于采用通用代码尺寸优化设置,采用函数内联与通用代码执行速度优化设置将获得更小的程序代码。

“MCU软件基准测试实用技巧:编译器优化能力评测指引"

选择小型内存模型

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MCU器件的性能和减少应用中的问题,软件开发必须充分考虑MCU器件的内存等资源限制,因此需要为目标器件和项目选择尽可能小的内存模型。小型内存模型的优点包括:

  • 更小尺寸的地址

  • 更小尺寸的指令

  • 更小尺寸的指针

  • 效率更高

  • 代码更少

诸如IAR Embedded Workbench这样的成熟的开发工具套件也集成了相关评估功能,可以对内存模型进行多方面评估,从而帮助工程师去测试软件的规模和优化设计。

选择合适的运行时库

默认情况下,运行时库是以最高代码尺寸优化级别进行编译的。如果您想要对速度进行优化,请考虑重新编译生成这些库。可以通过配置选项来设置某些标准库功能(如语言环境、文件描述符和多字节)最适合的级别。

根据具体需求,在库选项中选择 scanf 输入和 printf 的格式。默认选项并非最小格式。

“MCU软件基准测试实用技巧:编译器优化能力评测指引"

“MCU软件基准测试实用技巧:编译器优化能力评测指引"

使用正确的数据类型

数据类型与代码尺寸或者执行速度息息相关,因此需要利用开发工具来对数据类型进行观察和分析,以便找到适合硬件资源的类型。在IAR Embedded Workbench开发工具套件中,开发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测试和优化:

  • 选择最适合您应用程序的的数据类型尺寸

  • 尽量使用无符号字符型,这样就能执行位操作而不是算术操作

“MCU软件基准测试实用技巧:编译器优化能力评测指引"

检查目标特定选项

检查能提高性能的目标特定选项,这在日常的MCU设计和应用开发中往往需要工程师具有相当的经验,但是通过使用诸如IAR Embedded Workbench这类成熟的开发工具套件则可以快速而完善地完成必要的性能检查:

  • 高效的寻址模式——可实现高效的内存访问

  • 使用特定的寄存器来处理常量/变量——代码在寄存器上的操作效率比在内存上更高

  • 偶对齐函数入口——偶对齐指令可以提高速度

  • 字节对齐对象——更小的存储空间需求,但可能生成更大的代码尺寸

使用基准测试相关代码

所有的MCU开发工具都应该提供基准测试相关代码,但是成熟的通用开发工具的代码库都是这些提供商在相关领域经验的浓缩,因此更为全面和高效。其中的重要经验包括:

  • 嵌入式系统的基准测试应该针对嵌入式程序的特点来设计。

  • 实际的应用程序通常也适用于基准测试,但需要确保代码的可执行性。链接器会删除未引用的代码和变量,但并非所有的链接器都具备这种功能。

  • 确保测试代码不受测试工具(测试相关函数)的影响。以下示例其实是对 printf() (测试相关函数)进行了基准测试。

“MCU软件基准测试实用技巧:编译器优化能力评测指引"
  • 比较链接后生成的代码。一款编译器可能会采用内联代码,而另一款编译器可能会调用库。

  • 充分了解用于执行基准测试的应用代码!

总结

通过使用诸如IAR Embedded Workbench这类成熟的开发工具套件,发挥其在几十年全球性应用中行汇聚和迭代出的知识,MCU设计和应用开发工程师可以快速完成上述这些必要的性能测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发挥MCU的性能,从而实现目标器件最优化的、软硬件合一的功能。

围观 35

当新能源汽车掀起时代浪潮时,车用半导体需求也迎来了多元化、定制化的高速发展时代,随着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日趋成熟、智能车联网构建、车载娱乐丰富化和辅助驾驶系统性能快速提升,汽车半导体覆盖领域和需求持续增长。其中,MCU芯片在汽车中的应用广泛,单车用量不断上涨。在市场调研中,传统汽车MCU芯片单车用量在几十至数百颗,智能汽车单车用量有望超过传统汽车使用量的一倍多,显著可见MCU芯片对汽车的影响。

在需求快速增长之时,全球“缺芯潮”亦正在上演。相较于消费级芯片,车规级芯片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芯片开发及认证周期也更长,这使得车规级芯片需求更难得到满足,而在车规级芯片中,又以MCU芯片最为紧缺。

在此背景下,MCU芯片公司所扮演的角色自然十分重要。一方面,他们需打造国产车规芯片,助力车企解决供货危机。另一方面,他们不仅要做好应对当下车规级芯片需求的准备,面对未来更为严苛的产品需求,也需严阵以待。

作为一家专注于混合信号专用MCU芯片研发和销售的无晶圆半导体公司,英迪芯微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又具体做了怎样的布局?英迪芯微总经理庄健近期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对话英迪芯微:瞄准汽车混合信号专用MCU,助攻缺芯难题"

瞄准混合信号专用MCU,较早积累产品实力

作为一家IC Design企业,英迪芯微自成立之初便有十分清晰的定位。早在汽车产业链缺货之前,英迪芯微就专注在混合信号专用MCU领域。

英迪芯微之所以将重点瞄准混合信号专用型MCU芯片,有其自身的深层考量。

就MCU芯片公司而言,通常有两种产品思路,一种思路是做通用型MCU,他们并不需要知道相关企业会将这一芯片用在哪里,另外一种思路则是做专用型MCU,他们需要对相关厂商的芯片应用场景进行深刻理解。庄健表示:“国内做通用型MCU的公司已经很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市场认可度,但专用型MCU领域市场还主要被国外公司占领着,我们认为,这一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庄健透露,目前每辆车上要用到超过100颗的专用型MCU芯片,随着汽车四化进程的加速,每辆车的用量会越来越多。从一些欧美公司当下在中国的出货情况来看,此类芯片也高于通用车规MCU,并且还在不断发展中。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车辆控制算法越来越趋集中发展,在这一趋势下,通用型MCU可能会不断地被域控制器“吃”掉,而专用型MCU则仍有发展空间。庄健表示:“通用型MCU是中间层,域在上面,我们所做的专用型MCU则在前端。长远看,域控制器直接通过车载网络LIN或CAN和末梢传感器或执行器进行沟通,这势必对末梢模块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英迪芯微正在做的就是高度集成化的末梢模块芯片。”

“混合信号专用型MCU广泛应用于汽车氛围灯等产品(图片来源:英迪芯微)"
混合信号专用型MCU广泛应用于汽车氛围灯等产品(图片来源:英迪芯微)

事实上,英迪芯微在车规级产品开发前就立下三章:一、不能被域控制器集成;二、符合车规60V级、80V级的BCD工艺;三、应用know-how长期积累。“汽车上有许多芯片,英迪芯微主要聚焦在车身周边的控制器上,特色是能够将其周边的信号链、电源、通讯等功能集成在一颗芯片上,当然,这些芯片也是带CPU的,并不只是ASIC。”庄健补充道。

在汽车电子旺盛的市场需求前景下,英迪芯微瞄准混合信号专用MCU芯片的“心思”不难懂。不过,想要在这一领域大有所为,必然离不开产品实力的支撑。

庄健指出,英迪芯微之所以选择这一领域,一个重要原因便在于公司在该领域有高质量的人才梯队和深度行业积累;公司不乏资深的模数混合型人才,优质的IP提升了产品技术优势,建立了相当核心的技术护城河。

产品质量、供应体系两手抓,助攻缺芯难题

前面提到,早在汽车产业链缺货之前,英迪芯微便已在布局车规MCU芯片。换句话说,不同于诸多因行业缺芯困局而新进入这一领域的MCU芯片公司,英迪芯微进入这一领域的时间更早。

庄健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英迪芯微从来不以缺芯为前提来布局新产品的开发,而是从真正能够带给客户在产品、在整体系统、在技术服务上带来价值的角度来布局。“从2018年到2021年,我们用三年时间把产品精雕细琢,方有小成。”

也正因如此,在行业深受缺芯难题困扰之时,英迪芯微的产品有了一席之地。

正如前文所说,由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更高,车规级芯片开发及认证周期较消费级芯片也更长,这使得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英迪芯微车规级别芯片开发按照公司Gate Control的全流程控制,深挖DFMEA、PFMEA及对照汽车功能安全流程,所有生产合作方都具备IATF16949及汽车电子制造质量控制流程体系认证,产品均通过第三方AEC-Q100鉴定测试。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英迪芯微产品的高度集成化优势解决了下游客户不少痛点。资料显示,英迪芯微车规芯片应用领域非常精细,适应车内氛围灯、尾灯、充电指示、挡位指示、座椅按键、方向盘按键、空调出风口等多应用场景,由于芯片功能集成度高,可帮助部分企业省去外部LDO或开关电源,同时也节约了LIN收发器。“考虑到当前车规电源以及LIN的SBC芯片非常短缺,而英迪芯微的芯片将这一部分和MCU都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可以说,我们帮助客户一站式解决了三个痛点。”庄健如此说道。

“英迪芯微车规芯片具备高度集成化优势(图片来源:英迪芯微)0"
英迪芯微车规芯片具备高度集成化优势(图片来源:英迪芯微)

他还指出,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合资品牌依然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这意味着,许多芯片的选择必须通过国内和海外总部双管齐下才能得到认证,这个认证过程是非常严格的,另一方面,国产汽车客户又有不同的需求,关键是整合软硬件能力和帮助客户EMC测试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英迪芯微一直坚持双循环,用国内和国际的最好的资源,用国际化的标准,根据国内市场的需求,打造有自有特色的车规级产品,并且把产品销售到全世界。”

除产品方面的优势之外,英迪芯微还具备一定供应链优势。庄健表示:“自成立以来,公司就建立了国内国外双线并行的供应体系,我们与德国、马来西亚以及国内的台湾、江苏、上海多地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此基础的供应运行体系下,缺芯危机也给英迪芯微带来了业务契机,在今年,英迪芯微给多家企业提供了芯片解决方案。据悉,英迪芯微今年的芯片出货量预计会超出去年的三倍,从这一数字便不难看出英迪芯微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

直面行业局势变化,构建长期竞争力

如今,“缺芯潮”仍在持续,不过行业普遍认为,汽车芯片缺口峰值已经过去。庄健亦表示,现在到明年年中,相关厂商主要是消耗前期积累的订单,缺芯情况估计会在明年下半年开始缓解,到2023年肯定完全缓解,甚至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众所周知,芯片短缺在给汽车行业带来“麻烦”的同时,也给诸多半导体公司带来发展机会以及相应的收益增长。而当芯片短缺变成芯片过剩,这些企业也将难免面临挑战。据行业人士透露,许多公司是从去年开始布局,预计在2022年会有小批验证,其中多计划在2023年量产,而在2023年,芯片大概率会供过于求。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情况不容乐观。

不过对于英迪芯微来说,“它们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庄健表示,英迪芯微的产品出货已经逐渐覆盖一些主流车企需求,以车载照明控制芯片为例,包括通用、福特、大众、特斯拉、理想、长安、长城、吉利、比亚迪等客户群。

值得关注的是,汽车氛围灯应用多元化方向现已成为各大主机厂越来越注重的一点,装车率也在倍速增长,在氛围灯芯片领域,英迪芯微的市场化占有率居前。庄健提到:“别看氛围灯是辅助用灯,它的芯片其实并不简单,它既包含CPU,又集成LIN收发器,同时可以适应严苛的车载供电环境,与此同时它又要做的极小化,否则无法成功卡在扣板中,我们公司的芯片产品正能够满足这样的要求。”据了解,某些车企单车氛围灯芯片甚至可以达到30-40颗不等。

“英迪芯微车规芯片应用领域(图片来源:英迪芯微)"
英迪芯微车规芯片应用领域(图片来源:英迪芯微)

“我们现有的这些芯片已经进入了几乎所有的主流车企,这些IP已经被认可,我们接下来的重点就是,针对不同的细分应用,不断地丰富我们的产品矩阵。”庄健还提到,英迪芯微会按照其新产品三原则,继续丰富车载照明产品线,公司的矩阵控制芯片即将面市,可用于外部信号灯及头灯,另外公司会持续开发出车规混合信号专用MCU芯片,在传感器控制和电机控制方向明年都有新产品面市。

总而言之,英迪芯微当前一代产品已经占领了市场,同时面向未来也已准备好新一代产品。按照规划,英迪芯微要将其定义的三条产品线做到行业数一数二,其愿景是成为汽车和医疗领域混合信号专用芯片的领导者,用相关产品或方案,帮助客户完成世界一流的产品或服务。在这样的规划以及愿景下,英迪芯微后续将取得怎样的表现,非常值得期待!

来源:英迪芯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34

页面

订阅 RSS - 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