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的缩写,它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端口(I/O)、定时器(Timer)、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等)和其他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单个芯片。MCU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控制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由于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MCU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等。MCU的选择通常基于应用的需求,如处理性能、功耗、外设接口等因素。

如何快速掌握一款新的MCU?

任何一款MCU,其基本原理和功能都是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其外围功能模块的配置及数量、指令系统等。对于指令系统,虽然形式上看似千差万别,但实际上只是符号的不同,其所代表的含义、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寻址方式基本上是类似的。因此,对于任何一款MCU,主要应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掌握:

MCU的特点

【盘点】全球知名MCU厂商

全球MCU市场三分天下,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大陆,各有神功讨好客户。其中,日本和韩国供应商拥有专业的系统设计和制造技术,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实力强大;美国和欧洲供应商在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等方面更为成功。中国台湾和大陆的供应商则侧重于低端消费电子产品。以下整理出美国/欧洲、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大陆最知名的44家MCU企业名录。

为什么通用MCU领域需要新的中国玩家?

作者:电子创新网 张国斌

MCU降价潮袭来国产微控企业挑战与机遇并存

近年来,可穿戴市场的兴起和信息安全意识的提升,成功促进了物联网的逐渐铺开。这同时,在物联网系统中最为关键的32位MCU也迎来变革潮,使用量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正式展开了价格战。那么倚靠中国大市场的国内MCU企业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节点?

微控制器(MCU)架构介绍

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又可简称MCU或μC,也有人称为单芯片微控制器(Single Chip Microcontroller),将ROM、RAM、CPU、I/O集合在同一个芯片中,为不同的应用场合做不同组合控制。微控制器在经过这几年不断地研究、发展,历经4位、8位,到现在的16位及32位,甚至64位。产品的成熟度,以及投入厂商之多、应用范围之广,真可谓之空前。

有效的MCU设计必须先了解电源和性能之间的平衡


导读: 关键要建立高效的设计中使用的MCU往往依赖于使功耗和性能之间的智能权衡。许多MCU提供几个选项,可以限制在MCU时钟速率,因此,其性能在MCU供电。管理时钟,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电平,并了解电压等级和闪光灯性能之间的关系都是至关重要的,以创造最节能的MCU设计成为可能。

MCU芯片量价齐升 芯片国产化将迎来爆发

近期微控制器(MCU)相关芯片需求大增,台系MCU厂商芯片订单应接不暇,较往年显著增加,且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情况。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销售国,市场空间巨大,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VR等新业态将不断催生更多芯片需求,中国芯片国产化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芯片国产化主题热潮料再度升温。

MCU市场迎来爆发期 智能家居成主要推力


据市场追踪公司ABI Research报告显示,随着物联网(IoT)市场蓬勃发展,2015年多核微控制器(MCU)芯片销售量已达到1.5亿套,从2015至2020年,多核MCU芯片销售量将以5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0年时出货将暴涨至13亿套。
  

智能硬件开发如何选择低功耗MCU?


本文将市场上典型的低功耗MCU系列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基于ARM. Cortex M0+内核的MCU系列最适合穿戴式医疗设备的开发。设备开发者当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结合现有的市场需求、产品体系的构建和升级换代的规划等因素进行合理分析,抉择出适合自身产品的MCU型号。继而针对特殊医疗监测任务的需求,为MCU系统制定最优化的低功耗策略,从而开发出价格亲民、性能优越的设备。

MCU芯片管脚定义基本常识


1、输入口(Input)

输入口其实可以理解为一个对地电阻和对VDD电阻均为无穷大的端口,它的状态完全由外部电路决定。此脚不用时不能悬空,视工作情况要么接地要么到V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