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的缩写,它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端口(I/O)、定时器(Timer)、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等)和其他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单个芯片。MCU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控制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由于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MCU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等。MCU的选择通常基于应用的需求,如处理性能、功耗、外设接口等因素。

自从英特尔1971年开发出Intel4004单片机以来,集成模拟、存储和外设接口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微控制器(MCU)已经渗透到电子产品和系统的各个角落。1991年Arm开始以授权模式发布RISC架构的微处理器内核,发展至今Arm内核的MCU已经占据全球52%的市场。

“【媒体视角】中微半导——国产MCU厂商升级进行中"

> MCU市场应用和竞争

现今的MCU已经演变成为完整的系统级芯片(SoC),微处理器内核的主频从4M到200MHz不等;片上模拟模块包括ADC、运放和DAC等;内置的存储器包括Flash和MRAM等;外设接口包括UART、I2C、SPI和USB等;晶圆工艺也从90nm逐渐向55nm、40nm甚至28nm演进。

“【媒体视角】中微半导——国产MCU厂商升级进行中"

MCU主要有六大应用市场,其中汽车占据约33%,工业应用占据25%,剩下的42%分布于计算机和网络、消费电子和家电、物联网,以及智能安全等应用领域。预计2021年全球微控MCU市场总销售额可达190亿美元,出货量超过250亿颗。前五大MCU厂商(瑞萨、NXP、英飞凌、ST、Microchip)占比超过75%,而中国本土的MCU厂商没有一家市场份额达到1%。下表简要列出了国内MCU公司与国际大厂的差距。

“【媒体视角】中微半导——国产MCU厂商升级进行中"

从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尽管国产MCU厂商在设计流程和供应链管理体系方面不如国际厂商那么健全,但在贴近应用市场和客户服务支持方面占据优势。这也可以解释,国产MCU大都应用在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而在质量和供应链管控要求更为严格的汽车市场和工业控制占比很小。

然而,借助“国产替代”和“芯片短缺”的东风,国产MCU厂商正抓住机遇,在稳固家电和消费电子市场的同时,开始升级往汽车和工业市场挺进。在ASPENCORE最近举行的一场“国产MCU的机遇和挑战”直播节目中,《电子工程专辑》主分析师顾正书邀请中微半导体(深圳)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半导)CTO苗小雨先生做直播演进和观众互动,并现场采访和探讨了中微半导在升级过程中的思索和尝试。

“【媒体视角】中微半导——国产MCU厂商升级进行中"

> 平台型MCU生态构建

苗小雨在新加坡从事芯片研发多年,2017年回国加入中微半导,负责公司的技术方向规划和产品研发。他认为:国产MCU公司与国际大厂存在差距,但已经具备开发市场主流MCU的能力。从需求端而言,全球最旺盛的需求集中在中国,国产MCU公司基于本土优势,更贴近客户端并了解国内产品生态,可以规划和制定更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功能及定义。

其次,疫情导致的缺货潮正在推动国产MCU公司加速转型,将有限的产能集中到更高端、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应用方向。市场对于优化功耗,降低成本,更高集成度的混合信号芯片需求旺盛。优秀的国产MCU厂商正在不断完善前瞻性的产品定义能力、成熟的高集成度混合信号芯片开发能力及平台型MCU生态构建能力。

中微半导作为中国本土早期MCU设计公司代表之一,长期专注于数模混合信号芯片、模拟芯片的研发与创新,具备主流系列MCU、高精度模拟、功率驱动、功率器件、无线射频、高性能触摸和底层核心算法的设计能力;产品在55纳米至180纳米CMOS工艺、90纳米至350纳米BCD、高压700V驱动、双极、SGTMOS、IGBT等工艺制程上投产。全面的技术能力,使公司成为平台型的芯片设计企业,服务领域从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电机电池、医疗健康,覆盖到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物联网等。

苗小雨表示,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迅猛发展,MCU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渗透正在逐步深入,汽车电子已是MCU最大的应用领域。中微半导不断侧重车规 MCU自我研发和突破,提升车规MCU在安全、性能、连接性、算力、成本和生态圈等方面的表现。

32 位 MCU 主要应用包括仪表显示系统、多媒体信息娱乐系统、底盘控制、引擎控制,以及新兴的智能性和实时性的安全系统及动力系统。

8 位 MCU 主要应用包括照明、空调、雨刷、车窗、座椅和车门等车身控制功能。

中微半导体的技术策略是以控制为核心,构建感应输入和驱动输出的完整混合信号SoC设计。为加强技术研发实力,公司不但招募拥有瑞萨、美满和格芯等国际半导体企业研发和管理经验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在车规实验室和测试设备上也加大投入,以提升公司的软硬件技术开发能力。

中微半导已经实现从工业级MCU到车规级MCU的重大跨越,其研发中心今年被广东省科技厅认定为“广东省车规级芯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微半导还建立了芯片可靠性评测实验室,可满足AEC-Q100全部车规芯片品质测试要求,具备车规级芯片的分析实验能力。

已经发布和计划开发中的汽车MCU产品系列如下图所示。中微半导积极推动汽车芯片的国产化和自主化,目前已有多款车规级MCU产品出货,应用于雨刷、车窗、电动座椅、空调、照明等车身控制单元,这也标志着中微半导在汽车MCU国产替代上的重大升级。

“【媒体视角】中微半导——国产MCU厂商升级进行中"

此外,“中微半导--哈工大(深圳)人工智能芯片实验室”今年也正式启动运行。其中山子公司的品质实验室也完成了硬核升级,以AEC-Q100测试标准,建立质量管理控制标准,提高国产MCU的稳定性和标准化。

> 先进制程产能优化

国产MCU公司想突破汽车、工业这些高端、潜力大的市场,需要在工艺研发、IP开发、安全性、可靠性、良率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联动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和封测等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稳定产能并共同交付出色性能、安全可靠的国产MCU芯片。

中微半导与全球领先的特色工艺纯晶圆代工企业——华虹半导体有限公司,已有16年的合作历史,其在华虹半导体的eFlash、BCD工艺各节点上均有量产。

中微半导作为华虹半导体MCU、电源管理的长期客户之一,亦是12英寸55纳米eFlash新工艺平台的首发客户,目前其90纳米eFlash MCU、90纳米BCD电机驱动、55纳米eFlash MCU等产品在华虹七厂12英寸生产线已规模量产。转向先进制程,是中微半导解决国产MCU产能紧缺的战略调整。

华虹半导体的Power Discrete产品在12英寸已通过车规级产品验证,各项电性参数均保持优异水平。后续,华虹半导体将基于众多领域尤其是汽车电子芯片多年的研发执行能力,携手中微深化合作,共同利用国产车规级110nm及以下制程,实现基于M0+或M4内核车用仪表显示控制芯片等系列车规级芯片的研发,实现车规MCU国产替代。

> 多线布局构建未来

工业控制是 MCU 仅次于汽车电子的第二大应用市场,电机作为工业控制应用最常见的构成部分,MCU是其执行元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具备可靠性高、抗干扰性能强、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能执行电机控制所需的复杂、高速运算。

中微半导针对直流无刷电机转矩密度高特点,推出8位、32位电机控制完善产品组合,同时积极切入高品质工业级MCU 应用产品线,着手打造一个适用于大家电控制和工业控制的高性能MCU芯片全功能开发平台。该平台基于ARM Cortex-M4F系列内核,支持DSP指令、浮点运算、内部总线零等待等功能,集成公司电源管理模块、各种外围通讯接口、模拟接口以及各类功率驱动模块。目标通过该平台开发的产品能超越国际同类产品性能指标,同时简化客户产品物料清单。

> 结语

在“国产替代“和”芯片短缺“的大环境下,国产MCU厂商开始摆脱传统价格战思维,纷纷借助资本市场的支持开始升级转型,开始从以家电和消费电子为主的市场策略转向车规级和工业级MCU市场。要想在中高端市场与国际大厂同台竞技,不但需要完善的研发设备、供应链管控体系,还需要中高层研发和管理人才,以及面向未来的技术和市场策略。

作为国产MCU厂商的典型代表,中微半导正处于这样的升级转型中,其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借鉴。

来源:Cmsemico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34

灵动微电子全新主流型 MM32F3270 系列 MCU 现已开始批量供货。该系列 MCU 搭载了 Arm® Cortex®-M3 内核,最高主频 120MHz,提供最高 512KB Flash 和 128KB SRAM,并集成了丰富的通信接口、定时器和模拟资源。MM32F3270 系列 MCU 的典型应用包括工业控制、楼宇自动化、消防监控、指纹模块、家电控制、电源管理、打印机、扫描仪、通信转换模块等。

“灵动MM32F3270系列MCU开始批量供货!"

MM32F3270 的主要特点

  • Arm® Cortex®-M3 内核,最高主频 120MHz
  • 高达 512KB Flash和128KB SRAM
  • 外扩存储器接口 FSMC
  • 多达 8 组 UART、3 组 SPI、3 组 I2S、2 组 I2C
  • 1 组 10/100M 以太网控制器
  • 1 组 USB 2.0 FS OTG 控制器和内置 PHY
  • 1 组 CAN 2.0B 控制器
  • 1 组 SDIO接口
  • 2 组高级定时器,每组可输出 4 通道带互补端口的 PWM,支持死区和刹车
  • 2 组 32 位定时器、4 组 16 位定时器
  • 3 组 12-bit 1MSPS SAR ADC,提供多达 21 个外部通道
  • 2 组 12-bit DAC
  • 2 组高速模拟比较器
  • 2.0 – 5.5V 宽压设计,适用于各种电源供电场合
  • 高可靠性:支持高达 ±8000V HBM ESD
  • 提供 -40~85°C 和 -40~105°C 环温选项
  • 引脚兼容 MM32F103 系列

“灵动MM32F3270系列MCU开始批量供货!"

产品供货情况

MM32F3270现已批量供应 LQFP144、LQFP100、LQFP64、LQFP48 和 QFN40 五种可选封装形式,提供 256KB 和 512KB Flash 选项,全系列提供 -40~85°C 和 -40~105°C 产品型号,并配套完整的软件支持和开发板(MB-039)支持,具体选型信息参考数据手册。

有关芯片购买事宜,请洽灵动的销售、官方代理商和方案设计公司。

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 www.mm32mcu.com

MM32F3270 相关技术链接

基于MM32F3270 以太网 Client_Socket使用

点击这里>>>

基于MM32F3270 以太网 Client使用

点击这里>>>

基于MM32F3270 以太网 Server使用

点击这里>>>

基于MM32F3270 以太网 Server_Socket

点击这里>>>

基于MM32F3270 以太网 UDP使用

点击这里>>>

基于MM32F3270 以太网 HTTP使用

点击这里>>>

使用MM32F3270 FSMC驱动TFT-LCD

点击这里>>>

使用MM32F3270 FSMC驱动外部NOR Flash

点击这里>>>

使用MM32F3270 FSMC驱动OLED

点击这里>>>

使用MM32F3270 FSMC驱动SRAM

点击这里>>>

来源:灵动MM32MCU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9

在当今的智能互联世界,触摸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没有触摸感应交互带来的直观简易操作和便利性,很难想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比如现在我们只需简单的触摸、捏合、轻扫操作就可以控制各种设备,包括厨房电器、电冰箱、恒温器、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其他手持式设备、游戏机、汽车信息娱乐显示屏、智能家居和楼宇控制、售卖机、电子投票箱以及各种工业控制设备等等。此类设备可谓不胜枚举。

“5V

支持触摸操作的智能手机日益普及,推动了触摸控制市场的快速增长。如今电容式触摸技术很快淘汰了电阻式控制,成为智能手机、手持式设备、消费型电子产品市场的主流触控技术。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显而易见:众所周知,电阻式触摸屏精确度欠佳、难以使用,且仅能够同时支持一个触控点;反观电容式触摸,其精确度、性价比、实用性更高,且能够支持先进的多点触控和捏合缩放控制。

人机界面(HMI)是一个交互式屏幕,向操作员提供系统的信息、数据和工作环境指标。HMI创新从未止步,现在我们拥有了高级手势和语音控制,甚至同时运用这两种技术,实现了先进的非接触式用户界面——在需要避免接触的新冠疫情期间,这种技术非常有益于我们开发新兴产品。

虽然非接触式控制日益受到科技爱好者的青睐,但经过实践考验的触摸操作仍然是最易用、最直观的界面,触摸感应仍然是用户首选的成熟HMI技术,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应用。无论是否集成屏幕显示,使用不便而又不可靠的机电按钮控制正逐渐被市场淘汰。现在,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和滑动进行各种操作。

恩智浦Kinetis E系列MCU:紧跟时代潮流

随着嵌入式应用中对电容式触摸控制需求的不断增加,开发人员在不断寻找更快捷、更简单、更经济的方式,为产品增加电容式感应接口。多年来,恩智浦一直致力于提供电容式触摸感应解决方案,推出了一系列支持触摸功能的8位和32位微控制器(MCU),另外还建立了全面的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以简化触摸接口应用开发。恩智浦不断开发触摸感应接口(TSI)技术,以支持新的消费和工业应用场景,满足苛刻的应用要求。

如今,恩智浦进一步扩展了32位Kinetis E系列,作为EdgeVerse™边缘计算平台的一部分,推出隶属于KE1xZ系列强大的5V MCU家族新产品,提供高性能、广泛可扩展性和先进触摸感应功能。全新的KE17Z/13Z/12Z MCU基于频率最高达到72MHz的Arm Cortex-M0+内核,支持最高256KB闪存和48KB RAM,提供一组丰富的模拟/数字外设。

KE1xZ系列新产品进一步扩展了Kinetis E系列产品,提供了可选的双触TSI技术,支持最多50个通道,为HMI应用提供出色的稳定性和精度。

“KE1xZ系统框图"
KE1xZ系统框图

恩智浦的KE1xZ触摸感应MCU提供了交钥匙解决方案,让用户能够为各种产品添加时尚直观的触摸式用户界面,包括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产品、照明控制装置、便携式设备、医疗设备、售卖机、5V电机控制以及工业仪器和控制面板。

KE1xZ MCU提供良好的抗噪性、防水触控和低功耗触摸唤醒操作,这些特性对于满足工业和家用电器市场中的严格电磁兼容性(EMC)标准必不可少。

想亲身体验恩智浦的触摸感应解决方案

请点击以下链接访问

>> FRDM-KE17Z:Freedom开发平台 <<

5V KE1xZ MCU可在易受电噪声干扰的工作环境中保持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而非常适用于家用电器、工业和汽车应用。KE1xZ MCU集成12位ADC,能够达到1百万次采样每秒(Msps)的采样率,另外提供多达三个FlexTimer,是无刷直流(BLDC)电机控制系统的出色解决方案。这款MCU还提供可选的MSCAN技术,它是一种实施CAN 2.0A/B协议的通信控制器规范,可用于CAN节点控制和汽车售后市场应用。

参考用例:采用恩智浦触摸技术的烹饪应用

当今的多灶头电磁炉向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恩智浦的强大KE1xZ MCU和多功能触摸控制技术在这种应用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KE17Z MCU的双触TSI技术支持最多50个触摸通道。在自容式模式中,开发人员能够使用这50个通道来设计50(25 x 2)个触控板。在互电容模式中,设计选项扩展到最多72(6 x 6 x 2)个触控板。在某些应用场景下,例如使用触摸控制的多灶头电磁炉,这款MCU能够支持扩展到最多98个触控板(26个使用自电容的触控板 + 72个使用多通道的触控板)的触摸屏设计。借助灵活的多点触控设计功能,消费者能够轻松地在单个电磁灶台上轻松控制多个灶头,精确调节火力大小,从容烹制家庭大餐。

“带有触控面板的电磁灶台"
带有触控面板的电磁灶台

KE1xZ MCU的每个TSI模块中包括三个屏蔽通道,以增强对厨房环境中水、蒸气和其他溢流物的耐受力。恩智浦的可配置TSI技术支持可调分辨率和灵敏度,允许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即便部署在12毫米玻璃或10毫米玻璃/塑料盖板下方,或者在需要耐受恶劣环境条件的工业控制系统中,性能也不会受影响。

实现触摸屏应用的全面解决方案

借助恩智浦的全面硬件和软件生态系统,开发人员能够快速地评估和创建新型电容式触摸传感应用,并开发原型。恩智浦的Freedom开发平台包括低成本的兼容开发板,并提供一组丰富的第三方扩展选项。恩智浦的MCUXpresso软件开发套件(SDK)还包括触摸感应软件库。

为了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开始设计,恩智浦提供了一系列的应用笔记,包括BLDC应用场景、2D触摸解决方案、硬件设计指南、软件迁移指南,适用于FRDM-KE17Z评估板、FRDM-TOUCH开发平台和FRDM-MC-LVBLDC 3相BLDC电机控制开发平台。 

恩智浦还提供X-KE17Z-TSI-EVB触摸模式评估板,帮助开发人员评估自电容触摸键、互电容触控板、数字触摸滑块、接近感应回路和屏蔽电极,并开发原型。

了解全新KE1xZ系列MCU的更多信息

开始设计您的下一代电容式触摸接口应用

>> 请点击这里 <<

本文作者

“Cristiano

Cristiano Castello,恩智浦微控制器产品创新高级总监。Cristiano在2000年加盟飞利浦半导体(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担任面向移动电话应用的摄像头传感器和图像处理器的应用团队主管。从2005年到2014年,他曾担任战略、技术和新产品推介方面的多个企业领导角色。他目前负责边缘处理业务部的所有MCU产品创新。

来源:NXP客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85

成功案例

行走在田园和山间,欣赏美好景色和呼吸新鲜空气时,常常可以见到用于灌溉的机井。你可能除了小心,并没有更多留意它们。然而你可曾想到,它们与人工智能和微控制器也会关联在一起?

虽然人工智能早已在身边,但是在“原味”的微控制器应用场景中如何落地深度学习技术,人们还一直还在摸索。这次,小编就给还在上下求索的小伙伴们讲一个让“微控制器+AI”成功落地的小故事。

深井中强大的边缘抄表器

故事的主角是由北京市水务局和北京鸿成鑫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边缘抄表器”模块,这个模块将率先用于机械水表的智能抄表。我们先上靓照——

“深井中的深度学习:MCU+AI,让“不可能”的田园机井智能抄表成为可能!"

左边那个戴在水表上面浅蓝色的“帽子”就是它了,右边的图则是它的“裸照”。这个边缘智能抄表模块采用恩智浦i.MX RT1020跨界单片机读取摄像头并运行基于深度学习的“SlimSSD”检测算法,直接扣在水表表盘上就可以拍照并且识别表盘的读数。

这个模块非常强大,可以用在很多场合,除了安装在家里,还可以“落地”到主干水管上——

“深井中的深度学习:MCU+AI,让“不可能”的田园机井智能抄表成为可能!"

甚至还不只满足于 “落地”,更要“落井”——

“深井中的深度学习:MCU+AI,让“不可能”的田园机井智能抄表成为可能!"

方案广受好评,获得发明专利

这款模块经过近两年的开发和严格测试,在成果鉴定中得到了肯定的评价:

“边缘AI抄表器通讯畅通率达95%以上,平均识别准确率为83.42%,其中8块表识别准确率在98%以上,在性能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动辅助数据矫正和人工审核矫正率100%,数据真实可用;耗电量按1天1条数据功耗折算,可平均工作4425.6天(约12.1年),已大大超过了8年的设计寿命。”

更可喜的是,经过改进模型,最新的讯畅通率达96%!

下图是使用边缘AI抄表器检测出识别区域,识别出读数,并把识别结果和原始图片中检测区域一并上传的效果,一次无线传输的数据量仅几百字节(而发送全图要几万字节)。

“深井中的深度学习:MCU+AI,让“不可能”的田园机井智能抄表成为可能!"

北京水务局还计划在北京市东水西调管理处、门头沟区70多处机井、甘家口大大厦等地进行应用推广试点。实现乡村水井、耕地和林区机井、供水管道网络处无人值守的用水计量,实现了无需替换原有水表,就实现了自动抄表的功能。

更加可喜的是,这个边缘AI抄表器的设计经过多次反复设计、打版,边缘AI抄表器的适用性越来越强,并且得到了含金量很高的发明专利。

“深井中的深度学习:MCU+AI,让“不可能”的田园机井智能抄表成为可能!"

解析方案的精髓:深度学习

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讲作为这个方案最“精髓”的部分——深度学习。

最让小编赞叹的是,这个抄表模块使用了比图像分类更先进的物体检测(Object Detection, OD)技术,实现了无需调整参数就能自动适应新的各种表盘。而直到最近,我们看到其他一些厂商才刚刚提出类似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但使用手写数字分类的参考模型——注意,是刚刚才提出——而且还是使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中最基础的“图像分类”技术。

图像分类和物体检测的关键区别是啥呢,小编画了一个草图来说明(原谅小编的美术是数学老师教的)。

“深井中的深度学习:MCU+AI,让“不可能”的田园机井智能抄表成为可能!"

最重要的是分类模型把图像当作整体,给出一个类别(确切地说是预测各类别的概率并选最大的那一类);而检测模型要干两个事,既要找出图像中各个物体的位置,也要判断找出的物体是什么类别。不过,虽然看起来检测比分类强大得太多了,但神奇的是他们共享的技术却高度相似——特别地,在检测模型的组成部分中,最重要的被称为“骨干”(backbone)的关键部分,就是来自于分类模型的卷积神经网络部分,它用来提取出抽象概括的图像特征。

可以认为分类模型在卷积神经网络的基础上追加分类器(常常是单层全连接层,又叫感知机,就够了);而检测模型抽取卷积神经网络的多处中间结果和最终输出,并添加检测颈和检测头的相关结构,只是比分类器要复杂得多。骨干网络的训练一般也是借助分类模型来实现。

回到AI抄表的应用,如果用分类模型,就要为每种规格的表盘人工设定分类区域,每个数字一个,麻烦得很;但是检测模型就能自动找出在哪里读数,读几个数,显然是方便多了。而在这个具体的专利中,使用了一种单发多框检测器(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 SSD)模型的优化版本——发明人称为 “SlimSSD”,从名字上可以看出它是一种更“苗条(Slim)”的SSD——发明人还使用注意力机制来更准确地帮助裁剪模型。

有关SSD的详情后面咱们再接着聊,这里不妨先给出某一个高度精简后类SSD模型的“长相”。

“深井中的深度学习:MCU+AI,让“不可能”的田园机井智能抄表成为可能!"

图中那个醒目的三段显示的竖长条就是这个模型的骨干,来自一个简洁的分类模型中卷积子网络的部分。下部的几支“并联”的结构用于各自检测和分类输入图片中不同大小的物体,最终汇总成左、右两支,分别给出检测出的物体坐标信息和物体类别信息。(查看有关SSD模型的论文,请点击这里>>)。

小贴士

在物体检测领域,最近的Yolo系列模型也非常有生命力,还有其他的一些超轻量级物体检测模型,如NanoDet,YoloX-nano, PP-PicoDet等正如同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物体检测技术因为实用、方便,它们的超轻量化研究十分活跃。

SSD和很多其它深度神经网络一样,都非常的灵活,它的构成可以根据应用要求的不同像搭积木一样魔改和优化,对算力要求甚至可以有上百倍的优化,使得微控制器也可以承载。小编通过查阅专利号“CN113255650B”,发现客户优化的这个SlimSSD,把官方的SSD模型瘦身到仅有原版SSD模型的0.5%大小,而仍然保持99%的精度!这是什么概念?形象地说,就是原来一个200斤的壮汉能背200斤的麻袋,现在是一个1斤的小人能背198斤的麻袋!嗯,差不多就是葫芦娃中的大红娃。

别让算力限制了你的想象

这个成功的故事也深深地震撼了小编,感觉自己对深度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认知不足,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

有感于很多人觉得“算力小于0.5TOPS都干不了啥事”,而这个智能边缘抄表方案是在理论上有效算力仅有0.0003TOPS的i.MX RT1020平台上完成的,这可是1600多倍啊!并且是无人值守的环境下仅靠电池就能一天抄一次连续工作12年以上!

看到这里,小编想用一句话来表达内心的感叹:

深度学习 => 创奇迹

深度学习 + NXP微控制器 => 再创奇迹

除了模型本身的先进性,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模块的主要开发团队北京鸿成鑫鼎科技公司在两年前就开始了项目,而NXP用于微控制器的eIQ机器学习套件是半年前才发布,他们仅凭我们的技术支持就独自完成了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甚至我们也没敢想的奇迹!

其中,令小编印象最深的,就是北京鸿成鑫鼎的总裁廉永康先生,三年前小编与他在一次MCU+AI研讨会中相识,当时小编对该项目的想法是——可以使用基础的图像分类“试一试”,而廉永康先生却毅然启动了这个项目,以极大的胆识采用了更先进的物体检测方法。要知道,3年前别说是基础的图像分类,就算是深度学习在微控制器上的基础软件也几乎还是空白,Arm CMSIS-NN也才发布几个月。

写在最后的话

上面的小故事告一段落,但完整的故事还在继续。小编了解到,北京鸿成鑫鼎科技公司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了可以用在水表以外的像灭火器压力计、液晶显示仪表上的改版,让微控制器和人工智能的结合给人民的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在这其中,恩智浦的高品质长寿命微控制器也将继续履行承担计算平台的光荣使命。

最后,小编想说,深度学习的抻缩性远比我们想象要大得多,只要根据应用的实际要求和硬件平台的特点合理优化和化简模型,有很多想都不敢想的应用都可以变成现实。尤其是不要小看了微控制器的潜力。

微控制器虽然算力比PC或应用处理器弱得多,但是它上面的负担开销轻得更多,再加上深度学习模型这种极大的伸缩性,有太多的“不可能”实际上是可能的,就等您延续奇迹的故事。奇迹多了,也就变得平凡了。

本文作者为恩智浦半导体系统工程师宋岩。感谢北京鸿成鑫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本文提供的相关图片,文中部分数据和信息参考自以下这篇文章>>

来源:NXP客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49

它不是传说,它就在这儿

如果说,在一个只有150MHz主频,256KB闪存,96KB RAM,没有摄像头接口,没有显示接口,朴实无华的MCU上,实现一整套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时装识别系统,包括采集时装图像,识别时装种类,并把结果以每秒30帧以上流畅的显示出来,是不是可以干脆利落地回怼“臣妾做不到啊!”。

但是,如果是LPC5500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回答一定是干脆响亮的“小case!”

咱不吹牛,上图上视频为证:

先是一个极客范儿十足的硬件:

“黑科技:在只有150MHz的MCU上跑通全套时装识别系统"

这是一个扩展了LCD和摄像头的LPC55S69-EVK开发板,图中的摄像头模块是OV7670。

下面这张是一张运行中的特写:

“黑科技:在只有150MHz的MCU上跑通全套时装识别系统"

在150MHz的LPC5500上只花了21ms就完成了识别,小编还学到了英语,“Sandal”是凉鞋的意思。

再来一个T恤:

“黑科技:在只有150MHz的MCU上跑通全套时装识别系统"

同样是21ms。

这不但显示出LPC5500可以绝对实时地识别,还有就是深度学习识别具有几乎完美的“时间确定性”:对于任何输入,都在固定的时间内给出输出。

这个模型总共能识别十种时装,分别是:

1、T-shirt/top(T恤)

2、Trouser(裤子)

3、Pullover(套衫)

4、Dress(裙子)

5、Coat(外套)

6、Sandal(凉鞋)

7、Shirt(汗衫)

8、Sneaker(运动鞋)

9、Bag(包)

10、Ankle boot(踝靴)

训练模型使用了是经过数据增广后的fashion-mnist数据集。

先来看看这个方案的演示视频:

“黑科技:在只有150MHz的MCU上跑通全套时装识别系统"

真是令人不禁感叹,这世道真是变了,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MCU!

其实,说神奇也不神奇,你只要会用,你就能创造神奇!这里用到的都是NXP已经推出很久的技术,只是把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了,且看小编一一道来。

没有摄像头接口?LPC5500有一颗魔术师之心

这是咋回事?原来,LPC5500内部有一个可编程的专用处理模块,它最擅长的地方在于可以得心应手地操作GPIO口(其中有32个GPIO口支持单周期翻转和读取)来生成或者识别多种多样、光怪陆离的时序波形,还可以花式传输数据,充当一个智能DMA,甚至可以在CPU休眠的时候打点很多外设的基本操作与数据收发。

对于时装识别的系统,我们使用这个专用处理模块去识别来自OV7670摄像头的波形,并提取出内部的图像数据。详情点击Camera Interface in LPC55(S)xx (nxp.com.cn)。

这个模块还没有通用的编程工具,但NXP为客户常常用到的时序和总线协议开发了相应的库,支持的功能除了在本文中的摄像头接口,还包括LCD的显示、多线SPI协议、5.1声道I2S输出、旋转编码器、简易的的2D像素处理管线等,可以通过查看应用笔记和咨询分销商来了解更多。

没有LCD接口?高速SPI来救场

虽然LPC5500没有直接与裸LCD屏打交道的并行接口,但凭借最高50MHz频率的SPI,搭配SPI LCD模块,可以在320x240的分辨率下达到视频中流畅的刷新效果。

有了专用处理模块实现的摄像头接口和高速SPI的加持,使得LPC5500可以在不少微型计算机视觉任务中媲美更高端的微控制器,并且极富性价比。

没有充足的算力和空间?专业模型瘦身术加持

和动辄几个T的NPU相比,LPC5500在150MHz下的理论最大算力也只有0.0003T,比四两和千金还鲜明。在这种平台上部署深度学习,是痴人说梦吗?

其实,不要被华丽的宣传所迷惑,深度学习对于不同任务所需要的算力相差6个数量级都是很正常的,而且常常出现算力和存储空间要求有天壤之别的模型,因为架构的合理性和对执行硬件的适应性不同,而有差不多的表现。

对于这次识别时尚装备的任务,我们通过用步幅为2的卷积来替换池化;拆解大的卷积为空间卷积+通道线性组合,这样几乎是“嗖”地一下,就降低了模型算力要求和内存规模。

另外为了保证精度,我们用修改图片背景、增加多个缩放级别、添加随机噪声等增强数据集的方法,使得原本纯黑底色的fashion-mnist数据集,也可以识别丰富背景下大小不同的时装,最终得到的模型只有不到16K参数,在150MHz的LPC5500上运行一次只需21ms,占用内存不到80KB。即使这样,识别精度也还保持在88%。

MCU上无法运行TF或PyTorch?用eIQ推理技术来搞定

模型推理技术负责贯彻执行神经网络模型中的计算操作。

在PC上,既可以使用流行的Tensorflow、PyTorch等框架来训练和推理,也可以安装专用的推理引擎(比如TensorRT等),但它们无法运行在Cortex-M设备上。

不过,NXP的eIQ机器学习套件支持了3套专门为微控制器量身定做的推理技术,分别是:

  • 开源的Tensorflow Lite for Microcontrollers (TFLm),

  • 原版开源但经过NXP深度优化过的GLOW,

  • 以及可以在MCU和MPU上通用的DeepView-RT。

在这个demo中,我们选用了我们最熟悉的和ARM CMSIS-NN库配合使用的TFLm,配合在GCC和KEIL下支持的“.incbin”伪指令,直接像包含头文件一样包含模型文件到工程里,方便实验。

总结

从这个项目可以看出,LPC5500确实是在“大路货”的微控制器中有不平凡的潜能,在关键时刻或许能顶得上一个高端微控制器。

而且,深度学习技术也并没有很多吃瓜小伙伴们想象得那么高不可攀,通过合理化简模型架构和改进数据集的质量,可以大幅减少对算力和存储器的需求。

简单地说,对于中小规模的图像分类,语音口令检测,基于运动传感器或AD采集数据的一些分类和异常判断,一般的主流Cortex微控制器大多能支持,可能缺少摄像头接口或显示接口反而是硬伤,而这一切在NXP的LPC5500面前都不是事儿。

来源:恩智浦MCU加油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8

01、TIMER定时器之脉冲发送功能

我们今天详细讲解一下TIMER的ADC触发功能。

SWM190的TIMER2/3支持SAR ADC触发功能,此功能配置为定时器或脉冲发送均有效,可通过配置相应寄存器实现。

将SAR ADC CTRL寄存器中TRIG设置为TIMER2触发或TIMER3触发。TIMER可作为定时器或计数器(支持级联)使用。当对应TIMER计数值减至0时,将触发ADC CTRL寄存器中选中的通道(CHx)进行采样。可以通过ADC采样完成中断进行结果获取。

TIMER触发支持单次模式和连续模式,且支持多次采样求平均值。

02、SWM190 TIMER触发ADC功能库函数配置

下面我们以ADC触发为例,使用加强型定时器,使用TIMR3的定时器模式触发ADC0的CH3。在此例程中,我们将用A13作为ADC0的采样通道,一次启动连续采样、转换2次,并计算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转换结果。

我们之前有讲到PORT的配置方法,在这里就不在做赘述,将A13引脚通过PORT_Init设置为ADC的输入功能引脚(PORTA_PIN13_ADC0_IN3),并将TIMER0模块功能在TIMR_Init初始化为定时器模式(TIMR_MODE_TIMER)。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ADC配置函数。

ADC_initStruct.clk_src=ADC_CLKSRC_HRC_DIV8;

ADC_initStruct.channels = ADC_CH3;

ADC_initStruct.samplAvg= ADC_AVG_SAMPLE2;

ADC_initStruct.trig_src = ADC_TRIGGER_TIMR3;

ADC_initStruct.Continue = 0;   

//非连续模式,即单次模式

        ADC_initStruct.EOC_IEn = 0;

        ADC_initStruct.OVF_IEn = 0;

ADC_Init(ADC0,&ADC_initStruct);   //配置ADC

我们通过结构体的方式配置ADC,使用ADC0的CH3通道进行采样,触发源为TMIER3,单次触发模式,一次启动连续采样、转换2次,并计算两次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转换结果。

具体配置函数如下图所示:

“华芯微特MCU之TIMER触发ADC"

03、实验现象

下载好程序后,串口会打印A13端口的电压值对应的ADC值。

以上是关于TIMER的ADC触发功能介绍。

来源:华芯微特32位MCU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89

深耕嵌入式操作系统LuatOS和主控CPU组合发展应用,提升开发效率,切实解决工程师痛点。合宙9月份推出国产MCU系列Air101之后,不少工程师朋友问:IO可不可以再多些,功耗可不可以再低些?

工程师需要,合宙造!——合宙MCU新品Air103来了!

“合宙推出国产MCU系列Air103"

1、合宙Air103 MCU芯片有何不同?

相较于传统MCU,合宙Air103芯片最大特色是——搭载LuatOS系统,让物联网应用更简单便捷。

Air103通过脚本进行开发,用户无需关心底层接口,只需专注自己的业务;而且一套代码可以在LuatOS系统支持的各种硬件中运行,快速切换方案。

同时Air103已开放源码,支持C开发;工程师可根据开发习惯,选用合适的开发方式。

LuatOS为Air103提供哪些功能

  • 基于Lua 5.3.6:

    提供95%的原生库支持;

  • 适配LuaTask:

    提供极为友好的sys.lua;

  • 系统支持:

    文件系统大小112KB,格式littlefs 2.1.;

  • 外挂支持:

    支持外挂PSRAM,最大8MB;

  • GPIO:

    GPIO管脚控制功能,映射表详见:
    https://wiki.luatos.com/boardGuide/Air103.html

  • UART:

    串口输入输出功能,支持uart0(芯片日志/调试/刷机)/uart1~4(用户可用);

  • I2C:

    iic总线master功能,并自带多种温湿度传感器驱动;

  • DISP:

    基于i2c的显示屏支持,例如SSD1306;

  • EINK:

    支持多款墨水屏;

  • LCD:

    支持多款彩色SPI屏;

  • LVGL:

    支持全部LVGL原生组件和动画效果,并内嵌中文字体;

  • ZBUFF:

    像C语言一样操作内存字节数组,高效可靠;

  • JSON:

    Lua对象与json字符串的双向转换;

  • Log:

    简洁的日志功能;

  • WDT:

    硬件看门狗,安全保护;

  • PWM:

    多个PWM输出管脚,存在复用关系;

  • ADC:

    2个adc通道外部电平检测,一个内部温度检测;

  • Sensor:

    单总线驱动,默认支持DS18B20;

  • PM:

    功耗管理,可进入低功耗模式并定时唤醒;

  • HWTimer:硬件定时器;

  • RTC:实时时钟;

  • SDIO:
    通过SDIO硬件接口读写TF卡;

  • MCU:
    主频调节,最低可到2M(需调低uart波特率)。

Air103芯片实物仅6mm×6mm,采用QFN56封装,44组GPIO可用。芯片集成 32 位处理器,内置1M字节Flash和288K字节RAM,最高主频可达240MHz;支持众多屏幕,单色I2C屏/多款彩色SPI屏/多款单色墨水屏。

Air103可广泛应用于小家电、智能家居、智能玩具、工业控制、医疗监护等物联网领域。

“合宙推出国产MCU系列Air103”

“合宙推出国产MCU系列Air103”

2、Air103开发板及开发资料

Air103开发板引出所有引脚,板载Type-C无需下载器即可下载代码,到手即用;可选配套LCD拓展板,应用更灵活。LuatOS官方适配,脚本开发无需复杂开发环境,并配套丰富的用例和教程快速上手使用。

“合宙推出国产MCU系列Air103”

开发工具及相关资源

● 开发工具

LuatOS使用Lua开发因此无需编译环境,任意一个能编写代码的编辑器都可以作为开发工具,推荐使用VScode搜索LuatIDE插件,可实现接口自动补全。

“合宙推出国产MCU系列Air103"

下载调试使用LuaTools集成开发工具,下载调试、量产、加密一个工具全部搞定。无需下载器,一根Type-C数据线即可完成下载调试。

“合宙推出国产MCU系列Air103"

● 相关资源

Air103烧录教程:

https://wiki.luatos.com/boardGuide/flash.html#id2

Air103仓库地址:

https://gitee.com/openLuat/LuatOS/tree/master/bsp/air103

PC端模拟器:

https://wiki.luatos.com/boardGuide/win32.html

LuatOS系列视频教程:

https://space.bilibili.com/532832/

来源:合宙Luat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506

文|周立功

你用的MCU涨价了,这还不是最坏的结果。过去20多年里芯片涨价,半年后基本上都会缓和下来。今年不一样,接近年底了,还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明年何时恢复供应,很多企业损失惨重。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型号的MCU,原厂直接告诉你一句话“断供”,有钱都买不到。资本同样是逐利的,仅有的产能肯定转做利润更丰厚的芯片。

“ZLG致远电子创始人周立功"
ZLG致远电子创始人周立功

某些替代的芯片能买到,虽然无法完全兼容,但功能上可以实现100%替代,而切换平台基本上等于重新开发和测试。

坏消息越来越多,市场传言莫衷一是。转换MCU的产品成了企业最大的危机,不仅腾不出人员开发新产品,而且很有可能原产品软件工程师已经离职了,那怎么迭代维护升级呢?老板想哭都没人理,但危机却让人更加懂得珍惜人才,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关键还是创始人是否能够从危机中看到未来的机会。

这次大缺货的教训,让很多创始人意识到供应链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朴素的道理,如何让代码高度复用?这是降低开发成本,快速应对危机最有效的软件开发管理策略。

虽然看起来都是软件,但开发(电子产品的)嵌入式软件和计算机软件依然差别巨大。尽管IT技术高速发展了30多年,软件开发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电子领域的专家与计算机软件专家还是没有很好地跨界整合,从而导致企业普遍缺乏科学的软件工程技术管理方法。不仅软件难以重用,而且扩展和维护难度很大,长期以来开发成本居高不下。

从软件开发来看,软件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站在电子技术领域的角度来看,可以归类为嵌入式计算机科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的知识。其主要区别在于人,因为软件开发是以人为中心的过程。如果考虑人的因素,软件工程更接近经济学,而非计算机科学,所以如果不改变思维方式,则很难开发出既好卖成本又低的好产品。

那到底如何才能实现软件高度复用呢?其实计算的本质和共性就是数据流(Flow),显然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所以可以将各种软件按照分类抽象为节点(代码块),通过AWFlow Design设计器实现拖拽式编程。如下图所示,程序块间通信如同水流管道,每个程序块间的关系一目了然。尤其是虚拟设备接口,已经不是单个设备的业务逻辑软件开发,而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软件开发,整个系统与网络的软件开发,真正实现物与物之间的Flow开发。

“周立功:MCU涨价缺货应对策略"

节点的连接软件,通常称为业务逻辑软件,既可以使用广州致远电子定义的fscript脚本编程,更方便的使用AWBlock积木式图形化卡盒设计器编程,如同少儿编程软件Google的Blockly、微软的MakeCode那样编程,而AWBlock是广州致远电子使用c语言设计的,可以直接运行在各种MCU上的软件设计器,因此AWBlock开发方式结束了多变的用户需求问题。

说句实在话,再丰富的节点、组件资源,也无法满足所有的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用户定制化的内容。无休止地投入研发资源定制开发成本极高,这是不现实的。而由用户自行二次开发,无论是底层的C/C++开发,或是Lua、JS、Python等通过脚本语言开发,甚至是将业务收缩,仅保留行业相关配置,比如,AT命令、运动控制命令等,学习这些知识始终是有门槛,需要有较强的专业背景。

AWBlock拼图式软件开发,无需懂得相关的软件知识,开发者可以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想法,很自然地通过AWBlock描述出来。

当将这些软件都集成在一起时,就是EsDA嵌入式软件设计自动化工具,还包括AWorksLP(或Linux等操作系统)、AWTK图形用户界面和ZWS PaaS IoT云服务。

EsDA可以使应用程序框架变得非常清晰,彻底解决程序块间通信容易混乱的现象,而且也能解决状态机复杂的状态管理和事件处理。

下面示例的流图实现了一个Modbus-RTU与MQTT之间的一个协议转换应用,其中主要分为两条数据流。

Modbus至MQTT

“周立功:MCU涨价缺货应对策略"

modbus_master_poll:Modbus主机轮询节点,该节点运行Modbus主栈功能,可添加多个目标从设备,以及每个从设备所需要轮询读取的寄存器。节点根据配置参数,周期性读取所管理的从设备寄存器值,并传递至fscript处理节点。

fscript:脚本节点,将modbus寄存器数据转换成MQTT数据定制化边缘计算(对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和封装处理)。

mqtt_out:MQTT上报节点,将数据上传至用户指定的云服务器。

MQTT至Modbus

“周立功:MCU涨价缺货应对策略"

mqtt_in:MQTT下行节点,监听并接收云端请求,并将请求消息传递至fscript处理节点。

fscript:脚本节点将MQTT命令转换成对应Modbus从机寄存器值定制化业务逻辑(如可组合多个命令触发系统事件等)。

modbus_master_out:Modbus主栈从机寄存器修改节点,负责上级节点传递的寄存器值写入到对应从机设备中。

modbus_master_out 、modbus_master_poll均为本地自定义的非云端库的节点,紫色代表本地加载节点。aw-flow节点库已有可用的Modbus主栈节点,由于已有的节点设计适用于从机数量和寄存器数量固定不变的情况,当从机设备或对应寄存器数量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拖拽相关节点才能实现。而在此应用中,从机设备和每个从机寄存器的数量是可变的,所以当前节点并不适用,需要一个可以支持设备和寄存器数量动态变化的节点。基于此,需要将这样的Modbus应用场景,重新抽象为一个新节点,但该节点与原节点并不冲突,适合相应场景的另一种形式,同样是通用Modbus应用节点。后续可以标准化,添加到节点库中。

EsDA的开发始于2006年,自始至终围绕 “帮助用户解决非核心域的问题,让用户专注于自身产品核心域的算法、行业需求、用户体验、市场营销、工艺创新和生产制造”的思路而展开的,因为所有与底层相关的差异化软件,以及各种通信协议等软件的开发,则是我们的核心域。

在产品开发中,如果你是一个有很多好的idea,且热衷于创造的人。但又由于缺乏更专业的软件开发功能,可能一时难以编写复杂的软件代码,最终无法将自己的想法转变成现实,那么选择EsDA则是最佳的捷径。

回头再来看硬件设计存在的问题,一个简单电路的器件,通常来源于几个不同的厂家。焊接到pcb,不仅占用加工时间,而且多个器件组合而成的电路,其可靠性具有很大的离散性,因此使用分立器件设计电路不如使用模块。

显然,需求一旦确定,则很容易几个小时之内焊接好原型机。如果空间不受限,则立即可以批量制造。我们设计了两种底板,分别为8/12个扩展槽,其中一个插电源模块,另一个插通信模块,其它的扩展槽可以任意插入数字输入输出和模拟数据采集模块。需要编程吗?不需要!这是一个独立的边缘计算控制器。

“周立功:MCU涨价缺货应对策略"

边缘计算芯片预置了通用代码,通过配置即可实现所需要的功能。方法一是烧录功能配置文件,方法二是通过主机发送命令绑定数据,就可以配置为任意功能的控制器,比如,3路输入、5路输出、2路热电偶温度采集和1路4-20mA的接口,即可实现柔性化硬件设计和任意电路扩展,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设计成本。

企业在发展中,竞争是十分残酷的,总会遇到重重困难和各种各样的竞争者。比如,公司离职的员工会拉走你的人,和你做一样的产品;也有竞争者模仿生产和你兼容的产品,他们采取低价销售的方法和你争夺客户,怎么办?人都是从青涩的年纪走向成熟的,多少都会有无奈的抱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人却没有被打倒,而是愈挫愈勇越做越好,是什么原因?成功者深刻地认识到,困难是最好的恩人,对手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凡事都有对立面,要有反对你的人,你才能将事情做得更好。如果你做什么都很顺利,就很容易失败。有人反对你,有人和你竞争,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绝好的机会来了。所以一定要知道,尽管对手能够通过模仿加入竞争,却无法偷到你明天的创新。因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要敢于打破自己原有的优势形成新的优势,用开阔的胸怀看待世界,那世界慢慢就是你的。

我多么地渴望有一番令人骄傲的才干,也希望能改变这世界的某个角落,而要实现这样的人生理想,不能我一个人战斗,而是需要一个优秀而卓越的创新型人才群体,因此我同样非常渴望优秀的软硬件人才加盟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

很多人问我,你有什么要求?我想说的是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那什么是创新的源泉?首先需要回答,什么是人类心智的最高能力?性灵!性灵是什么?想象力、直觉和感悟。

一个人有很好的出身,固然很重要。而如我一个卑微的技校生,反而会促使自己努力奋斗,用一生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可以选择从事热爱的职业,用疯狂的学习精神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你也是这样的人,那就是我们的同盟军。

来源:恩智浦MCU加油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88

11月26日,2021(秋季)USB PD&Type-C亚洲展在深圳举办,作为2021年度重要的消费类快充电源行业展会,现场汇聚近百家USB PD&Type-C产业链企业,并有多达上千款新品展出。芯海科技市场经理杨乐受邀出席并做《信号链MCU引领快充“芯”未来》主题演讲。与行业大咖共同探讨USB PD&Type-C的现状与未来,并为大家分享最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信号链MCU引领快充“芯”未来

从USB 3.2开始,USB-IF官方只推荐USB-C一种接口样式,基于高速信号只能通过USB-C,未来USB-C将会越来越重要。芯海科技PD芯片采用MCU架构,内部集成PD物理层,协议层、策略层通过软件实现,目前可通过软件配置扩展信息快速实现PD3.1。

芯海科技正积极参与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今年5月,电信终端产业协会(TAF)发布融合快充协议《移动终端融合快速充电技术规范UFCS》,标准起草单位由信通院、华为、OPPO、VIVO、小米牵头,公司作为芯片企业参与标准制定。

“芯海科技市场经理杨乐发表主题演讲"
芯海科技市场经理杨乐发表主题演讲

芯海科技从2015年就开始设计PD协议芯片,也是国内首批推出PD MCU的芯片原厂。到现在已经迭代了三代产品,包括通用型双通道PD Controller CS32G020系列 、增强型单通道PD Controller CS32G051系列、通用型单通道PD Controller CSU3AF10系列以及专用型 PD3.1&UFCS协议芯片CPW3301系列等。

“信号链MCU引领快充“芯”未来

公司的PD产品在笔记本电脑、显示器、HUB、Dock、音频转接、Type-C线材、充电器、车充、移动电源、储能电源等Type-C普及领域均有产品量产,产品兼容性在市场口碑非常不错。

“芯海科技产品应用案例"
芯海科技产品应用案例

同时芯海科技拥有完善的开发生态,拥有检测和控制精度高、协议兼容性好、认证速度快、协议升级方便、易于开发差异化功能等优势,为Type-C PD应用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平台化,可提升开发体验,缩短开发周期;标准化,可2分钟完成PD协议开发,简单易用。生态平台除了芯海科技的系列化产品、工具、参考设计以外,还包括强大的FAE/IDH技术支持团队,目前在快充领域有多家开发技术强,应用经验丰富的IDH一起为芯海PD生态服务。

“信号链MCU引领快充“芯”未来

公司针对USB PD应用特点与自身高精度ADC,高性能MCU优势相结合,PD协议芯片产品性能强大,功能全面,功耗低并且具有强加密的安全措施。协议芯片内置大空间MCU和私有协议PHY,除了可以做扩展功能还可为私有协议提供良好的支持,可通过软件快速实现协议升级。内置的高精度ADC,可精准检测电压电流信号,为PD协议提供精准的状态信息反馈。

同期,芯海科技携Type-C PD全方位解决方案亮相展会,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芯片产品系列和系统性的应用解决方案,吸引众多观众驻足。

“芯海科技展位现场"
芯海科技展位现场

针对广泛应用的USB PD市场,芯海科技推出了多款PD快充协议芯片,具有全方位的快充协议支持,全面的数字接口可连接不同外设。强大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可使用一颗协议芯片实现充放电、投屏、数据通讯等功能的协议握手,简化产品设计同时增加卖点。产品均支持100W的USB PD3.0功率上限,其中CS32G020、CS32G051、CSU3AF10、CPW3301支持PD3.1,CS32G020支持两个USB-C口功能,并已在ANKER、紫米、闪极、努比亚、征拓、绿联、羽博、RAVPOWER、cheero、ELECJET电友、HENGLISAM、Siyou等PD产品上得到应用。

“芯片产品展示"
芯片产品展示

“开发板展示"
开发板展示

“闪极移动电源应用展示"
闪极移动电源应用展示

得益于信号链MCU高精度·高可靠·高性能的特点优势,芯海科技在多个芯片设计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未来,芯海科技将在PD快充领域持续丰富及优化产品系列,在电源应用的各个领域为客户提供针对性的芯片产品系列和系统性的应用解决方案。

来源:芯海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56

页面

订阅 RSS - 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