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的缩写,它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端口(I/O)、定时器(Timer)、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等)和其他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单个芯片。MCU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控制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由于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MCU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等。MCU的选择通常基于应用的需求,如处理性能、功耗、外设接口等因素。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车用电子及智慧家居等需求兴起,电源管理与微控制器(MCU)等晶片用量逐步攀升,已经排挤其他部分8吋芯片产能的投片量,根据TrendForce光电研究(WitsView)最新观察指出,晶圆代工厂相继提高8吋厂IC代工费用。

2017年12英寸硅晶圆供不应求且价格逐季调涨,随着第三季旺季需求上升,加上8吋晶圆代工短期难再大幅扩产,整体产能仍然吃紧。2018年8吋硅晶圆价格将再次上涨。

涨价浪潮对中国厂商的伤害

由于上游产能紧张及原材料价格上涨,被动元器件的涨价更是超过预期。进入2018年,电容,电阻等被动元器件价格一路走高。据相关渠道获悉,国巨,风华高科均对电阻多次提价。其中,国巨对中大尺寸后膜芯片电阻级排阻提价30%以上,风华高科对片式电阻提价10%-20%左右。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电容、电阻等被动元器件涨价将持续,涨价趋势可能将持续到年底。

另一方面,DRAM和NANDFlash的价格从2017年就开始不断上涨,随即引起内存条和固态硬盘等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一年内内存条的价格增幅一度达到300%。光是两条内存装机成本就要比一年前至少增加800-1000元,SSD硬盘的价格也翻倍。

外界原本预期DRAM上游厂商会在2018年一季度下调价格,但三星、海力士已拒绝了降价的可能,三星2018年的DRAM颗粒合约价将上涨3-5%,海力士也跟进表态称将涨价5%,理由是DRAM颗粒依然供不应求。

存储器/处理器/阻容暴涨背后,谁将引领国产MCU未来?

据了解,发改委已就存储芯片涨价的问题约谈三星,或将调查可能存在的公司价格操纵行为。发改委价监局官员徐新宇称,过去18个月芯片价格大幅上涨,发改委对此保持警惕,“我们已经注意到价格飙升状况,将更加关注该行业未来可能因‘价格操纵’引起的问题。”徐新宇表示,可能有多家公司协同行动,尽量推高芯片价格,谋求获利最大化。

谁将引领国产MCU未来?

在业界关注被动元器件和存储芯片价格是否会出现松动的时候,MCU等芯片涨价潮又来袭。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全球不少MCU厂商产品交期都从4个月延长至6个月,日本MCU厂商更是拉长至9个月。从2018年上季度半导体情报数据来看,去年至今全球电子产品制造业都异常兴旺,连日本都出现多年不见的正增长,这带动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销量。在硅晶圆产能满载、汽车电子及物联网需求的持续爆发下,MCU在2018年供应短缺局面或难以有效缓解。

存储器/处理器/阻容暴涨背后,谁将引领国产MCU未来?

近期,欧洲半导体巨头NXP公司对其代理商又发出了涨价通知。通知称,将从2018年第一季度开始对NXP旗下MCU(微控制器)、数字化网络、汽车微控制器等主要产品上调价格。涨价幅度在5%-10%不等,这标志着半导体巨头打响了2018年MUC芯片涨价的第一枪。因此导致市场上MCU供应出现短缺,芯片报价因而持续大幅走扬。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另一家欧洲半导体巨擘─ST(意法半导体),后续有可能跟进NXP调涨MCU报价脚步,增强全球MCU市场涨价热潮更大动能。
存储器/处理器/阻容暴涨背后,谁将引领国产MCU未来?

中国MCU市场增长率高于全球,并稳步增长。2017年中国MCU市场规模为400亿元左右,较去年增长7%,占全球市场的30%;中国MCU自2010年以来保持稳定增长,预计2020年,年均增长可达6.5%。从营业收入看,我国MCU应用的最大市场是消费电子,其次是计算机外设和汽车电子市场。汽车电子MCU增长迅速,预计2015-2020年年均增速达13%。从MCU位数看,8位和32位将以互补性的组合占据MCU领域。

芯片价格一路上涨,需求旺盛是重要原因。此外全球6成的家电产能都在中国。国内消费电子市场无论在规模还是在质量上都在不断崛起,以美的、格力为代表的家电企业,以及以华为、OPPO、VIVO为代表的手机厂商已进入全球市场前列。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本土消费电子企业的崛起为本土消费电子MCU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成长环境,加上国家政策支持IC国产化的背景下,国内MCU企业将迎来高速成长。

作为国内本土MCU厂商代表中颖,HK(航顺芯片),GD(北京兆易),NUC(新唐)是否能在这一波涨价潮中脱颖而出,抢占更多的市场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国内厂商能否最大化接受本土MCU的进入,达成本土MCU战略合作共识,减小国外MCU对国内厂商的涨价冲击呢?这也是国内厂商需要思考的问题。MCU市场的增长已经势不可挡,预估中国MCU市场将于2020年持续成长达414亿元人民币。

存储器/处理器/阻容暴涨背后,谁将引领国产MCU未来?

中国作为最大的芯片市场却没有话语权,国产化率低受制于人,MCU市场更是尤为明显。中颖号称国内8位MCU之王,站在有利的环境及正确的产业趋势下,在家电行业内十几年默默耕耘,九死一生。但中颖作为中国小家电MCU的龙头厂商,近年来营运表现优于其他同业。

然而在32位MCU市场近一年来,又出一匹黑马HK(航顺),短短一年时间的市场推广,大受客户选用,根据客户使用反馈,不仅产品性能稳定,功耗更低,宽电压设计,兼容性更是完美替代进口品牌。这也是继GD32位MCU之后的又一个国内32位MCU之新星。而GD在市场多年的沉淀和耕耘,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也让很多国内厂商对本土MCU品牌接受度提高。但与进口品牌相比较,本土MCU仍是弱势群体。

存储器/处理器/阻容暴涨背后,谁将引领国产MCU未来?

不掌握芯片及其技术,本土企业终究被跨国巨头扼住咽喉。从近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出口数据来看,国内集成电路每年进口金额在1250-1650亿美元,有着极大的国产替代进口的空间,芯片国产化也将带来诸多的投资机会。中国本土MCU小微跃跃欲试,32位MCU厂商众多,但我们相信中颖,HK(航顺),GD(兆易)必将引领国产替代进口MCU的未来。

来源:慧聪电子网

围观 506

这是嵌入式开发中常用的几个专业术语,其诞生的背景和其具体作用大概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是8051单片机流行的时代,做单片机开发都需要一个专用工具,就是单片机的编程器,或者叫烧写器。说“烧”写一点不为过,当年的经典芯片AT89C51在编程时需要十几伏的高电压,加在一个特定的引脚上,才能进入编程。对于某款芯片的编程,都有一个特定的时序,这个时序通常在芯片的datasheet里进行描述并以硬件实现。另外在编程器里的也有一个MCU,这其中使用软件产生这个时序,从而对目标芯片进行编程。电脑通过串口把程序发到编程器,编程器按照规定的时序把程序送入目标芯片。

但是这种编程模式有几个问题,首先就是需要为特定的芯片购买特定的编程器。这种编程器通常比较昂贵,且只能用于特定型号的MCU. 对于企业来说,编程器的成本算不了什么,但更大的问题是,编程时我们必须把待编程的芯片从产品上拆下来,插到编程器上,编程后再安装回产品中。这种方法对于双列直插式的芯片也许是可行的。但对于现在日益流行的表面贴装技术是很不可行的,尤其是BGA封装的芯片,通常需要专业设备才能拆卸,拆下后需要重新植球才能焊接。。。为了更新固件而将其从高密度的PCB板上拆下来,是非常不可行的。

为了能不把芯片拆下来就更新程序,人们发明了一种叫ISP的技术,即在系统编程。在系统编程就是通过串口或者其他通用的通用通信接口,为芯片编程。在产品上可以预留一个串口,需要更新时,只要把产品插到电脑上,通过串口把程序传到芯片里,就完成了更新操作。ISP技术的实现,其实就是依赖于芯片在出厂时预先烧写的bootloader程序,bootloader还有很多不同的叫法,比如ISP服务程序(STC宏晶的51单片机这么叫)、bootstrap(MSP430的BSL编程这么叫)等等。但本质上都是相同的。bootloader在芯片复位(或者上电)时,会优先于用户自己的代码启动。这段代码会首先检测芯片的指定引脚上有没有特定的信号,如果没有,则跳入用户程序执行。否则就按照bootloader特定的通信协议,与计算机进行握手,并最终触发计算机将新的程序通过通用接口(如串口)传送到芯片。然后bootloader通过软件的方式(当然需要硬件支持),擦除用户程序区,将新的程序写入到指定的位置。另外提到的是,bootloader是由各个芯片厂家自己写的,因此不是通用的。尽管都是用串口,但通信协议是不同的。比如像国产垃圾STC单片机,通信协议甚至是保密的。因此通常需要厂家提供的专用ISP软件(flash loader)才能给芯片编程。

另外,比ISP更先进一点的一个技术叫IAP,即在应用编程。IAP技术允许用户程序修改flash。说白了IAP就是允许用户自定义bootloader,或者说有2个bootloader,一个bootloader是芯片出厂时固化的,另一个是用户自定义的。自定义的bootloader在固化的bootloader之后启动。也许你就要问了,用户自定义的bootloader不就是用户程序吗?其实它跟普通用户程序的区别就是它不会那么容易的被擦除。。。一般是先用专用软件,调用固化的bootloader,来写入自定义的bootloader,然后自定义的bootloader利用能写flash的能力,来给芯片写入新的程序。

为什么需要自定义bootloader呢?默认的bootloader需要在固定引脚,通过串口,以固定的协议传送程序。如果你对这个过程的任何一点不满意,那你就要自定义bootloader喽~

再说说DFU,这个名词通常是针对USB设备说的。因为现在的设备基本都是USB了,没用串口的了。。。很多MCU也内置了USB的支持。DFU是Device Firmware Upgrade的缩写,在我的理解中,DFU模式就是支持USB的bootloader。。。DFU模式通常需要特定的驱动程序,因为现在的芯片USB接口通常工作于VCP(Virtual COM Port)模式,插到电脑上后会虚拟成一个串口设备。而DFU模式则于此不同。VCP模式下,PC端是一个串口驱动程序,MCU端是用户程序。而DFU模式下,PC端是DFU驱动程序,MCU端是bootloader。DFU模式的bootloader通常是用户自定义的,并通过固化的bootloader由串口刷入。

进入bootloader程序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硬件复位(或者掉电),即按板上的复位按钮。芯片复位后会先执行bootloader。第二种方式是以软复位的方式进入的,软复位通常是通过PC发送一串指定的指令,用户程序中会通过中断服务程序检测到并处理这些指令。满足触发条件后,芯片将执行软复位,并将指定的地址装入PC寄存器,从而通过软件的方式跳入bootloader程序。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Arduino和Maple板子的刷写方式。

Arduino板上有两个MCU,一个是我们都知道的执行程序的那个MCU,它里面刷写了Arduino自定义的bootloader。另外一个是USB接口附近的一个QFN封装的小芯片,它也是一片MCU,只不过是带USB支持的。在这里它完成USB转串口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监测PC发来的指令流,其中就包含了复位指令。收到USB发来的复位指令后,它会在目标MCU的复位脚加一个负脉冲,使得目标MCU复位,进而将下载指令流放到目标MCU的串口上。使得目标MCU的bootloader检测到,从而完成下载。

Maple只有一个MCU,因此从USB收到下载指令后,只不过复位的不是别的芯片,而是复位自己。将自己复位到DFU模式,从而利用bootloader从USB下载程序。

来源:博客园 - tq3101955

围观 1006

作者:张国斌

中兴被禁运事件激活了全民自强奋进的信心,很多业内专家要呼吁芯片方面要“国货当自强”,但是要提升本土IC自给率,单靠口号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长期的研发投入、可靠的产品质量和务实全面的营销服务,以一个小小的MCU为例,2017年中国市场MCU销售达46亿美元,但本土MCU厂商所占份额仍然很低。虽然中颖、GigaDevice(兆易创新)和东软载波(包括集团内部交易)、灵动微电子等已有近5000万美元年销售额,但所占整体销售份额也就占1%左右。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相比于第一梯队的国际品牌如ST、NXP、TI等,本土MCU在核心技术、应用理解和生态搭建上仍有不小的差距,结合我在意法半导体STM32深圳峰会上的观察,我认为本土MCU厂商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为什么向ST学习?

很多人要问“为什么要向ST学习?”因为ST在MCU领域和本土厂商类似都属于MCU“新生代”厂商,都没有很强的MCU背景,意法半导体(ST)自2006年杀入MCU领域,于2007年6月11日推出第一颗STM32以来,其MCU出货累计超过30亿颗,目前实现了每秒出货32颗每年出货十亿的佳绩,它用11年时间,实现了MCU出货每年从0到10亿的奇迹!

2017年ST通用微控制器收入增长约30%,全球市场份额约占19%,成为全球前三MCU供应商,其STM系列8位和32位MCU已经获得2017年全球1/5的市场份额,客户总数超过5万,营收增长率接近30%,亚太区营收接近全球营收的50%。

过去的10年中,ST MCU已经创造多个全球第一。包括:2007年推出全球第一颗基于Cortex-M内核的MCU,2009年推出全球第一颗基于Cortex-M的超低功耗MCU,2010年推出全球首个90nm 120MHz MCU,2011年推出全球首个基于Cortex-M4的168MHz STM32 F4 MCU,2012年推出全球首个混合信号DSP+模拟STM32F3 Cortex-M4 MCU,2014年推出全球首个Cortex-M7 MCU,2015年推出全球功耗最低的STM32 L4 MCU,2016-17年推出全球性能最高的STM32 H7 MCU,2018年推出双核、支持多协议的STM32 WB MCU。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_Jerome Roux指出ST拥有市场上最广的Cortex®-M微控制器产品线,现在已经拥有800余款 STM32产品。根据iSuppli的统计,2017年意法半导体是中国排名第二的标准微控制器厂商。ST在中国有60多个 / 亚太区有120多个MCU支持团队。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被誉为“STM32之父”的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_Daniel Colonna指出2018年是STM32问世11年(2007-2018),十一年来ST已经有11个系列量产。ST在今年会推出五大新产品,STM32家族的第12个系列已在开发中,这个系列叫STM32WB,W代表无线,B代表蓝牙,这是非常重要的产品系列,它融合了STM32的生态系统和架构,以及开放射频。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2018 STM32峰会,报名人说超过2000人,现场合伙伙伴和观众数量再次刷新纪录,而ST MCU销售继续延续了2017年的火爆,这样成功怎么不值得学习?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ST这五点值得本土MCU学习

在采访意法半导体几位高管时(他们是意法半导体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及应用总监曹锦东、意法半导体亚太区MMS及物联网副总裁Arnaud Julienne 、意法半导体_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Daniel Colonna 和意法半导体执行副总裁,亚太区销售及市场部主管Jerome Roux),他们分享了一些ST在MCU领域的成功经验。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意法半导体亚太区MMS及物联网副总裁Arnaud Julienne表示:“ST目前在STM32技术方面具备领先的市场地位。除了技术领先以外,我们还注重培育整个生态系统,如进行相关的培训,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本土的公司可以从中找到他们发展的方法以及找到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定位。我们不会低估来自竞争者的竞争。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把竞争转变为挑战,保持领先的技术;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惧怕竞争。”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Daniel Colonna则表示中国本土MCU厂商通过ST所提供的相关的生态系统已经找到了如何帮助自身发展的方法,但他们需要通过差异化,通过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及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实现发展。其他几位高管也补充了一些观点。

Daniel Colonna回答的很委婉,但是老张我却有点汗颜,他是委婉地表示本土厂商其实还是靠吃ST的生态活下来的,希望本土厂商以后不要山寨ST了,总结和几位高管的观点,我总结本土MCU厂商应该向ST学习这五点。

本土MCU厂商应该向ST学习这五点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1、产品定义要差异化

目前通用MCU领域集中化程度很高,top10厂商占据了88%市场,本土厂商应该在细分市场或者寻找站稳后逐步壮大,比如开发针对某个物联网场景产品,或则超低功耗的产品,或者某个马达驱动的产品等,而不是连产品part number都取得与ST类似,一堆XX32 型号,与STM32pin to pin 兼容,这虽然可以快速切入某个市场,吃下ST吃剩的或者无暇顾及的市场,但是,这样做终究有知识产权的风险,随着中国越来注重知识产权,这方面的风险就越来越大了,去年就曾听说ST要控告某本土MCU侵权的。另外,以这样切入市场,终究是喝不到头啖汤,也让自己失去提升产品定义的机会,影响未来的成长。

2、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

纵观其他产品的成功,无不是通过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成功的,例如arm就够就是凭借生态系统打败了其他架构,ST的成功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回到2007年,其实在ST推出基于M3 内核的第一款STM32 MCU之后并没有获得业界和媒体的热捧,甚至反应相当冷淡,虽然ST也开发了相应的参考设计方案,但推广的方案也无人问津,不是不好,是因为没有其他系统厂商用,所以大家都不敢用--系统厂商也不敢做小白鼠。

这时ST MCU事业部做了几件事情。

a、当时ST市场部的人员从高校培训入手,撰写了大量ST MCU的使用教程,从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开始使用STM32,一些老师也开发了 很多STM32应用课程和书籍,现在随处一搜,有很多关于STM32的书籍。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b、开发了大量关于ATM32的中文学习文档
从我跟工程师接触来看,中国工程师还是喜欢中文文档的,即使英文很好也喜欢阅读中文文档因为理解最好的是中文。当年周立功因为翻译了大量恩智浦ARM7 MCU的中文文档,所以恩智浦ARM7 MCU在中国推广的很好。

意法半导体市场部以及第三方合作伙伴做的非常好,翻译了大量的英文文档,迎合了国内的很多工程师的思维。神舟系列的开发板就是迎合这种中国化,本土化,方便学习和使用;所以现在大部分STM32F103xxx的用户datasheet都有中文版,例子也很齐全,因此可以不用去购买书籍,看电子档即可。

c、意法半导体开发了低成本开发板让工程师可以方便地评测和开发,并在全国很多城市举办研讨会进行现场培训,在开发现场,就送出开发板,截止现在,ST已经送出了26万块开发板。

3、提供可靠稳定的产品

对于任何一个产品要想获得市场美誉度最根本的就是产品要有可靠稳定的品质,以我们熟悉的手机为例,华为手机为何可以后来居上,就是因为手机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对于MCU产品来说,产品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因为一款MCU的质量影响到一个系统的稳定,小的玩具可以对质量要求不高但是大的系统如工业、汽车等质量要求极高,在MCU领域,老牌厂商如Microchip、Atmel(已经被收购)、TI、NXP等其产品可靠性都很高。而我们做的调查也显示,大家对本土MCU的产品质量还是比较担心的。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4、提供针对自己产品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环境

很多厂商喜欢让开发者使用通用的开发工具如IAR、Keil等,但是如果自己能提供针对自己产品的定制型开发工具,则可以让开发者逐步熟悉自己的产品特色,优化开发流程和代码,让开发者可以更快开发出产品,这虽然是费力气的活儿,但是做好后可以一劳永逸,对于自己的生态系统建设也有好处。

5、寻找产品裂变的机会点、果断出击

从1971年第一款单片机诞生到现在,MCU已经走过37年的历史了,随着物联网爆发,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单片机也孕育着变革的新机会,只要抓住新的产品裂变点,本土厂商完全可以以一款爆品扬名立万。从这次STM32峰会来看,未来ST会开发A7内核的MCU产品,这意味着MCU与MPU的界限日益模糊,加上人工智能端侧智能日益走热,本土厂商完全可以在这个领域有突破,而不不用在跟着ST亦步亦趋。当然前提是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强大的产品定义能力,如果本土厂商如果一只热衷于山寨ST产品,则看到变革机会也是白搭。我注意到ST已经在开始布局这个领域的产品了。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MCU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会达到6%以上,32位MCU年复合增长率更是高达12.7%,中国有MCU应用的巨大市场,工业、汽车、智慧家庭、消费电子、机器人领域MCU需求旺盛,希望本土MCU厂商可以抓住机遇,实现腾飞,未来本土MCU厂商中一定会诞生一家10亿美元规模的独角兽来,谁会成为这只独角兽?加油!
本土MCU要突破,需要向ST学习这五点

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作者、出处及原文链接,否则,本网站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围观 448

TI 超值系列MCU产品现可适应高达105°C的工作温度,拥有更高的模拟集成度,以满足工业系统要求。

德州仪器(TI)近日宣布,其MSP430™ 超值系列产品中新增了多款新型微控制器(MCU),新型的MCUs具有集成信号链元件,并扩展了工作温度范围。新型MSP430FR2355铁电存储器(FRAM) MCUs不仅能满足如烟雾探测器、传感变送器和断路器等感应与测量应用在温度方面的要求,还可以帮助开发人员缩小印刷电路板(PCB)尺寸,并且降低物料成本(BOM)。如需了解更多MSP430FR2355 MCU的信息,敬请访问: http://www.ti.com.cn/MSP430FR2355-pr-cn

MSP430FR2355 MCU的特点和优势

  •   信号链的可配置性:通过使用MSP430FR2355 MCU,工程师可以更灵活地进行系统设计。MSP430FR2355 MCU集成了智能模拟组合——可配置的信号链元件,其中包括多个12位数模转换器(DAC)和可编程增益放大器,以及一个12位模数转换器(ADC)和两个增强型比较器。

  •   扩展温度范围:开发人员可以将MSP430FR2355 MCU用于需要在高达105°C的温度下工作的应用,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FRAM数据记录功能。

  •   MSP430超值系列产品的可扩展性:对于成本敏感的应用,工程师拥有更多的选项,可以从MSP430FR2355 MCUs中选择更为合适的内存与处理速度。通过提供内存高达32KB的存储器以及速度高达24MHz的中央处理单元(CPU),MSP430 超值系列FRAM MCU的可选性得到扩展。此外,对于需要高达256 KB内存、具备更高性能或更多模拟外设的应用,设计人员还可以查询MSP430 FRAM MCU产品系列的其余部分。

供货

开发人员可使用MSP430FR2355 MCU Launch Pad™开发套件(MSP-EXP430FR2355)开始进行评估,该开发套件通过TI商店即可购买。

此外,工程师可以通过TI商店购买MSP430FR2355 MCU的样片。

了解有关TI可扩展MSP430 MCU产品组合的更多信息

  •   查阅MSP430超值系列
  •   阅读博文“在工厂自动化应用中,从单片机获取更多的信号链”
  •   下载“智能模拟组合支持未来基于MCU的传感和测量应用”白皮书。

围观 461

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恩智浦(NXP)MCU的ADB(adaptive driving beam)自适应汽车大灯系统解决方案。NXP的第三代ADB自适应大灯系统可以更好的提升照射范围且设计新颖,拥有薄型化的体积、低功耗与长寿命,其远光灯/近光灯则由多组光源组成,每一组光源搭配一个透镜,而此项透镜同时具有反射与折射作用。

该方案符合车规AEC-Q100认证,且设计拆用模块化方式,将头灯分为三个区块Control MCU+Boost/Buck/+Matrix驱动,更多元化的提供了设计的思路。利于客户尽快实现量产。

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NXP MCU的ADB自适应汽车大灯系统解决方案
图示1-大联大品佳推出基于NXP MCU的ADB自适应汽车大灯的系统方案图

产品特性

  •  全球研发足迹,以确保汽车质量、稳健性和高产量;
  •  全球支持架构与区域团队合作,为当地提供出色的支持;
  •  高度灵活和可扩展的解决方案适合平台方法;
  •  能够驱动一个覆盖多个应用程序的广泛操作范围高电流LED(最高可达3.5 A/通道,有3mmx3mm MOSFET)OLED(低电流至30毫)激光二极管(低波纹、高电流)矩阵(高级瞬态响应、诊断);
  •  较低的系统成本解决方案与现有的外部组件相比很少。

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NXP MCU的ADB自适应汽车大灯系统解决方案
图示2-大联大品佳推出基于NXP MCU的ADB自适应汽车大灯的设计框图

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NXP MCU的ADB自适应汽车大灯系统解决方案大联大品佳集团推出基于NXP MCU的ADB自适应汽车大灯系统解决方案
图示3-大联大品佳基于NXP产品设计的MCU control + 6Channel Power board + MLC矩阵控制板同时搭配其代理欧司朗品牌的84颗灯珠
围观 197

物联网(如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工业)和智能驾驶(包括自主驾驶)是近来业界广为关注两大热门领域。从这些新兴应用来看,MCU未来有三个发展方向,即更高的性能、无线通信以及网络安全。日前,意法半导体一年一度的“STM32中国峰会”在深圳举办。因应上述发展方向以及时下热门的人工智能技术,该公司透露了其正在研发的带无线/蓝牙的新系列STM32WB MCU的技术细节,以及将人工智能引入到MCU,阿里云与之就AliOS Things在MCU上的移植等工作进展。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些新的MCU技术创新。

意法半导体STM32产品规划与(中国)市场策略

意法半导体微控制器事业部市场总监_Daniel Colonna表示,ST“合作和团队协作引领未来创新”主要围绕四点:服务广泛客户;致力于IoT应用开发;发展生态系统;共赢合作伙伴。到2020年,ST在中国的MCU市场份额将超过20%。

在本次大会上,他提前透露了ST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系列。2018年是STM32问世11年,从2007-2018年,ST总共有11个系列量产(如下图)。今年ST将推出五大新产品,还有在生态系统中的5个新产品例子。STM32家族的第12个系列已在开发中,这个系列叫STM32WB(W代表无线,B代表蓝牙)。这是非常重要的产品系列,它融合了STM32的生态系统和架构,以及开放射频。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ST的无线产品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此前ST的无线产品有射频收发器SPIRIT以及集成了一个CPU和射频收发器的BlueNRG等。现在IoT中的协议、网络规格等越来越复杂,所以就要有更多的产品组合,有更多的射频产品,于是就有了STM32WB。它有2个CPU、2个调制解调器和射频收发器,能够覆盖更多的应用。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STM32无线产品——STM32WB

和之前一样,其目的是为了使开发者的工作能够变得更简单。“我们采用了双核(CM0+内核负责协议栈),我们为应用保留了Arm® Cortex®-M4部分,其复制了L4的架构,如果用户会用L4产品就会使用STM32WB产品,这款产品仍然可以用STM32的生态系统。”Daniel Colonna介绍说。该产品预计在今年年底大规模上市,现在样片已经出来。

一款全新的STM32L4产品即将上市——片上闪存容量下探至64KB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今年ST还将推出最小的STM32L4,可以实现成本的节约。它有两个12位ADC,对于传感、测量类应用,比如智能插座/插头,可以保护家电,还可以节约功耗。它还按照业界标准的EEMBC基准进行了测试。

此外,ST去年还推出了STM32 H7,是基于Arm® Cortex®-M7 @ 400 MHz内核。ST正在提升它的性能,新产品将会基于双核(Arm® Cortex®-M7 @ 480 MHz + Arm® Cortex®-M4 @ 240 MHz),可以用于更为复杂的应用。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此外,STM32将会加入LINUX——现在越来越多的嵌入式应用和公司不仅仅采用RTOS。这个新产品今年也会出一些样片,它是双核的,基于Arm® Cortex®-A7。ST深信RTOS和嵌入式应用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想把它们一起放到STM32上。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另外,在安全性方面,ST会推出基于Arm® Cortex-M33® 、支持Trust Zone的STM32产品。通过采用STM32架构,可以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且不仅是在微控制器里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提供更多的安全性方面的服务。这个产品今年也会推出样片。

STM32生态系统的更新

关于生态系统方面的进展,安全性仍是ST重点关注的。在STM32上实现可扩展的嵌入式安全功能,比如STM32Trust.CodeProtect,保证用户代码安全且完整地写入可信的STM32产品,包括安全安装、安全编程;STM32Trust.DataProtect,保护有价值的数据不被窃取,包括数据保护、关键存储保护;STM32Trust.ExecutionProtect,将应用程序分为可信和不可信两部分,包括代码执行隔离。

另外一个例子是关于智能家居,支持HomeKit的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多,HomeKit是一个家庭自动化设备通用协议。而意法半导体则为很多中国企业提供HomeKit 附件。“我们有获得认证的STM32软件开发工具——Apple Homekit BLE。HomeKit STM32Cube Expansion Package 即将获得认证,凡是持有有效 MFI许可证的用户均可使用。这套工具(Apple Homekit BLE)将于2018年中期率先支持STM32L476(512kB+闪存)和STM32F413平台,之后支持STM32WB系列。”Daniel Colonna表示。

另外,ST新近收购了软件开发工具专家Atollic公司——Atollic开发出了业内知名的获得高度好评的TrueSTUDIO®集成开发环境(IDE),专注Arm® Cortex®-M微控制器的嵌入式开发社区,例如,意法半导体的市场领先的STM32系列微控制器(MCU)。这个公司是ST微控制器事业部的合作伙伴,推出的STM32开发工具将会成为ST开发工具的一部分,因此未来也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进行开发,使STM32能够给予大家非常有利的支持。

很快STM32 Cube固件将整合在GitHub Repository里

同样还要看一下GitHub Repository里面的固件。GitHub Repository是一个发布软件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所以我们就希望通过不断获得开发商的反馈,不断地改进我们的GitHub Repository,所以在未来也希望得到社区更多的支持。”Daniel Colonna说。

基于STM32的人工智能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人工智能(AI)。“AI是新的发展方向,很多公司都在这方面进行投入,而我们是想要确保尽可能有一些简单的工具,实现STM32上的人工智能(如下图)。”Daniel Colonna表示,“简而言之,我们会从现有的开发工具开始,提供高层的语言。神经网络输出器STM32Cube.AI有独立的DL框架,而且在具体的库中,有STM32 NN层软件库。另外,STM32的专家生成的代码库可生成一些固件,也可以在这上面进行编程。我们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能够提供这样复杂的工具。我们的想法就是尽可能抓住更多的人工智能,把它放在STM32上。应用比如图像分类、语音等等,这仅仅是我们的开始。我们在AI方面有很大的雄心,在未来我们会做更多的工作。迈向人工智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们的战略仍然是不变的,我们要给大家提供更广泛的产品家族,不低于10年供货的承诺,我们的产品型号很快将达到1000个。第二点是STM32及其生态创新,也是我们今天的主题,我们在物联网应用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投入,物联网、无线网络、超低功耗、数据安全、人工智能等等。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想给大家提供简单的工具,让开发者不再头疼,尽情释放创造力。

STM32生态系统助推中国物联网成长——用例分析

意法半导体中国微控制器事业部技术市场经理Stephane Rainsard分享了一些有关STM32生态系统和互联网话题的案例。他表示,IoT需要以下几个主要部分:安全、网络连接、云服务、用户界面和传感器。

第一个案例是监控系统,监控系统需要安全、网络连接和云服务。

第二个案例是人机交互系统,也需要安全、网络连接、云服务,还有用户界面。

第三个IoT的应用案例就是可穿戴,其上会用到很多的传感器。

从用户界面的案例来看,可穿戴用的是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小的屏幕。这些小的屏幕需要提供高分辨率,能够让应用类似手机那样给用户带来好的体验,还要看PC机的大小等等各种各样应用的需求。对于工业应用HMI人机交互系统,则会用到中、大、小型屏幕,需要工业级的控制器。这些应用的微控制器一般不只是处理用户界面,也会处理其他的部分,比如网络协议栈电气控制等等。这些应用都需要性价比高的芯片,同时又要能够处理小到大的屏幕,又要能满足各种各样的用户界面需求。这不是一个产品、一个方案能够满足的,而是需要一个生态系统。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这个生态系统首先从硬件开始,ST现在带图形加速器的芯片有七个产品系列,去年发布STM32S4+有带图形加速的功能,还有降低功耗的功能。第二是软件,从STM32S429这一带图像处理的产品开始,ST发布了STemWIN的入门级用户界面解决方案,还有针对大众市场的工具。今年STM32CubeMX带来了一些新的功能,让用户更容易找到应用需要的产品和需要的架构。

最后是安全,这在IoT中非常重要。不一样的应用、不一样的系统存在一些同样的威胁,例如恶意软件、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恶意假冒设备等等。这些威胁可以用同样的解决方案来防止。怎么能够防止这些威胁?我们可以从固件验证开始,验证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只是生产的时候,产品也需要在线上更新。更新的时候,也需要验证它的完整性或者准确性、真实性。对此,ST也有新的解决方案。安全也不是一个产品、一个方案,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从硬件开始,新的IP、新的芯片。用户在STM32的软件库X-Cube-CryptoLib里可以下载加减算法的库。这个库支持所有的STM32,支持带硬件加密模块的STM32,也有软件的算法能够支持不带加解密硬件的STM32。还有ST的新方案里有安全固件安装、安全启动和安全固件升级。培训和合作伙伴能够完成安全性的生态系统。”Stephane Rainsard表示。

ST合作伙伴演讲:阿里云IoT生态合作

阿里云IoT事业部生态合作总监巍骛也受邀参加了STM32峰会演讲。他透露了阿里云跟ST就AliOS Things(阿里云针对物联网的一款开源RTOS操作系统)跟MCU进行移植的合作进度。

他表示,两家公司的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7年11月,AliOS Things已经成功移植到L476芯片上;

2017年12月,AliOS Things包括IAR/KEIL移植已经全部完成;

2018年3月,基于STM32的Link kit移植成功;

2018年5月,基于STM32 X-Cube的AliCloud开发套件会正式发布;

特别是在今年的Q3,AliOS Things将会引入embedded in CubeMX Plugin。“如果这个事情做完的话,所有基于STM32的MCU,当你们从网上把CubeMX 下载完之后,就会默认支持AliOS Things。这样对所有开发者、中小厂商,在其想要基于AliOS Things开发应用时,所花的工作量会非常少,因为它已经把连云的套件、连云的工作全部完成。所有的测试都已经经过了阿里和ST的合作,所有工作都已经完成。对于开发、量产都会非常地方便。我相信Q3的这件事情将会是ST和阿里非常重量级的合作。”巍骛说。

媒体问答环节:诠释最新的MCU人工智能、STM32WB……

会后,ST方面也举办了媒体见面会。下面是从中挑选出来的几个有关MCU人工智能、STM32WB、STM32CubeMX.AI等的媒体问答。

MCU三大发展方向,你知道多少?

问:关于人工智能的处理。我看到有专门的工具包来支持人工智能的处理,现在MCU的算力可以支持人工智能的运算吗?未来ST会不会推出计算强化的版本出来,比如加强运算的版本?

答:人工智能对ST来说非常重要,不仅仅是针对微处理器产品。我们希望能够为工程师提供可以快速应用的工具,能够进行直接简单地应用。比如您按一个键,相关的数据运算就可以在STM32上实现。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也有相关的非常好的例子。

另外,现在有很多的公司都有年轻的新一代工程师,他们正在基于人工智能方法论进行开发,所以我们就想为其提供快速的工具,能够让他们快速下载和实施基于STM32的AI模块和网络,所以我们要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不断提升STM32的性能。

问:我注意到ST之前一直是做单核的通用MCU,现在推出了双核射频集成的STM32WB,你们之前可以做这样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做,包括很多友商也有类似的双核的射频技术方案,为什么ST选择现在做这个事情?

答:因为我们想要推出最好的射频、蓝牙及低功耗的产品。

补充一下,我们知道蓝牙非常重要。之所以等到现在,是因为我们在等蓝牙5.0(mesh 5.0)的发布。5.0的技术和主网的协议今年才有,我们在等最新的IP。

问:STM32WB主要针对什么市场?

蓝牙连接不仅用于蓝牙传输,还要满足一些应用需求。比如最近我们看到的智能手表,除了做蓝牙传输外,还有语音、图像显示,还有传感器的数据处理,这些复杂应用越来越需要把蓝牙做成外射。

问:这个市场主要在美国吗?

答:Thread在美国用得更广。我们的射频可以支持WB、蓝牙,Zigbee,还有Thread。所以我们希望在中国,我们的RF可以支持更多的协议,或者MCU可以支持更多的RF。

在照明和智能家居应用中,WB和Zigbee应用广泛。而Thread则是智能家居的下一轮浪潮。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ST作为全球性的公司,我们要确保我们能够满足所有标准下的相关需求,当然也要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这是我们策略的一部分。

问:我想问一下STM32CubeMX.AI是什么样的产品,是主要针对边缘端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吗?

答: STM32CubeMX.AI其实是一个软件工具,这个工具是把现有成熟的、工程师已经建立好的算法,转化成在MCU上运行的AI的算法。因为传统的AI的算法比较大,需要更大的GPU、CPU来处理,但是我们需要一个工具转化。其目标应用是相对比较简单的应用,如语音、图像、人脸识别,以及其他需要MCU进行处理的应用。这是一个转换工具,已经训练好的神经元算法,通过工具转换成MCU可以运行的。

问:提到ST在物联网上的战略方向和产品组合,未来几年ST会重点关注哪些具体的应用领域呢?

答:物联网关键模块是非常宽泛的,物联网包括了很多东西,比如说智能硬件,如可穿戴的产品。可穿戴产品现在可以测心率、体温等等,在可穿戴应用方面,它有无限的应用可能,以后说不定会把GPS也整合到可穿戴产品的应用里。第二是智能家居和智慧城市,在这方面中国有很多公司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家用电器应用全球领先,我们看到有很多智能厨房,智能照明,很多家庭工作都会变得越来越智能,这也是物联网继续发展的另外一个方向。

再有是物联网模块在工业、在机器人中的应用。在中国,如今机器人发展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未来机器人将会越来越智能。现在在台湾大概有70%左右的家庭在使用真空吸尘器,所以未来机器人是无处不在的。但是真空吸尘器机器人只是简单的机器人,以后的机器人会更复杂,可能会富有自己的情感。在未来机器人被广泛应用的领域,ST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不仅是因为我们有自己的解决方案、产品系列,比如STM32、传感器等等,同时我们还有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机器人需要智能、电机控制、传感、连接性、安全性等等技术,而我们有感知,有功耗的控制,还有安全传感,连接性,还有相关数据处理等能力,这是全方位的。如果你给你的孩子或者朋友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因为耗电的问题,仅能工作两分钟,这就是个问题了。我们有宽泛的产品组合,提供全方位的统包方案,相信我们会引领行业的发展。

来源:EDN电子技术设计

围观 546

为兼容的PIC®、AVR®和SAM MCU添加点击、滑动及缩放功能,无需额外成本

电容式触控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和各种应用领域,它用流畅直观的触控面板取代了曾经控制电子产品的旋钮和按钮。触摸控制不再是高端产品的新宠,现在消费者可以在日常设备(如耳机、遥控器、咖啡机和恒温器)上进行触摸控制,而无需为界面支付额外费用。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国微芯科技公司)日前宣布推出一款新型2D触摸表面软件库,让设计人员能够使用该公司的8位PIC®和AVR®单片机(MCU)以及32位SAM MCU轻松实现触摸板。购买任何兼容的MCU均可免费获得这一软件库,它为嵌入式应用提供了简单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2D触摸表面软件库是实现小触摸板和触摸屏的理想选择,它可以在设备现有的MCU上运行,因此不会产生额外成本。这消除了对专用触摸控制器的需求,使产品设计人员能够灵活地向产品添加手指位置跟踪和手势检测功能,例如滑动和缩放。触摸库通过Microchip的代码配置器提供,代码配置器包括适用于PIC MCU的MPLAB®代码配置器(MCC)以及适用于AVR和SAM MCU的Atmel START。两种软件工具均可通过针对单个项目量身定制的精简C代码简化图形配置,并提高开发速度。2D触摸表面软件库现已在Atmel START上推出,并将在本季度在MCC上推出。

直观、漂亮的用户界面是产品成功的关键,借助2D触摸表面软件库,您无需集成昂贵的操作系统即可为消费者提供可与智能手机媲美的界面体验。这一软件库非常适合为消费电子、汽车和工业领域的各种应用添加触摸功能,例如智能扬声器、方向盘或恒温器。

Microchip的触摸和手势业务部副总裁FanieDvenvenhage表示:“电容式触摸已经成为主流,我们看到需要低功耗手势触摸界面的应用数量在不断增长。2D触摸表面软件库降低了实现小触摸板和触摸屏的难度和成本。”

软件库让触摸板拥有了内在的低功耗性能,因为整个表面可在深度休眠时一次完成扫描。可靠性是对触摸功能的基本要求,该解决方案通过消除水和噪音的影响提供持续响应能力和功能,满足汽车和家电应用的需求。实现的方案应能在潮湿环境中工作,并可承受10V的传导噪声,符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00-4-6测试等级3的要求。

开发工具

DM080101耐水性触摸表面开发工具包让评估2D触摸表面软件库变得简单易行。该工具包演示触摸板的耐水性和抗干扰性,具有两个触摸按钮,全部由同一个MCU控制。

供货

购买任何兼容的MCU均可免费获得2D触摸表面软件库。DM080101耐水性触摸表面开发工具包现已开始供货。

如需了解详细信息,请联系Microchip销售代表或者全球授权分销商,也可以访问Microchip网站。如果需要购买文中提及的产品,请访问Microchip使用方便的在线销售渠道microchipDIRECT,也可以联系Microchip的授权分销合作伙伴。

围观 509

页面

订阅 RSS - 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