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

STM32是STMicroelectronics(意法半导体)推出的一系列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MCU)产品。这些微控制器提供了广泛的产品系列,覆盖了多种不同的性能和功能需求,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包括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消费类电子、医疗设备等。

STM32系列微控制器以其高性能、低功耗、丰富的外设接口和灵活的开发工具而闻名。它们通常具有丰富的存储器、多种通信接口(如UART、SPI、I2C、CAN等)、模拟数字转换器(ADC)、定时器、PWM输出等功能,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需求。

STM32微控制器通常使用标准的ARM Cortex-M内核,包括Cortex-M0、M0+、M3、M4和M7等,这些内核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耗特性,可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进行选择。此外,STM32系列还提供了多种封装和引脚配置,以满足不同尺寸和集成度的要求。

STMicroelectronics为STM32系列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工具和支持资源,包括基于ARM开发环境的集成开发环境(IDE)、调试器、评估板和参考设计等。这些工具和资源有助于开发人员快速开发和部署他们的应用,并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和文档资料,帮助用户充分发挥STM32微控制器的性能和功能优势。

今天来说说STM32固件版权的问题:

1Q:STM32固件是否包含ST版权资料?

1A:是。STM32固件包含固件库(标准库、HAL库等)、芯片数据手册、参考手册、应用笔记文档等。

2Q:非ST微处理器上使用STM32固件?

2A:除非拥有特许证书许可,STM32固件只能配合ST微处理器使用。

3Q:我是否能在非ST微处理器上使用改写过的STM32固件?

3A:除非拥有特许证书许可,改写过的STM32固件只能配合ST微处理器使用。

4Q:我能改写并以我个人的自有版权再传播STM32固件吗?

4A:除非拥有特许证书许可,经改写的STM32固件的再传播必须取得符合许可条件的适用版权声明。

5Q:如果我传播或者使用侵犯了ST版权的第三方固件,我要对侵权负责吗?

5A:是的,任何人使用或者再销售侵犯ST版权的第三方代码,也要对侵权负责。

6Q:如果我从Github上下载STM32固件,我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使用吗?

6A:不可以。所有STM32固件的使用,都要遵守许可证书的特殊条款和条件的规定,无论来源。

7Q:我是否能在非ST 微处理器上使用STM32工具?

7A:STM32工具只能配合ST微处理器执行使用。

来源地址:www.stmcu.org.cn/module/forum/thread-622353-1-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33

在STM32参考手册中,都有Reset and Clock Control(RCC)复位和时钟控制的章节。

在这一章节就可以看到有两类寄存器:

  • peripheral reset register(RSTR)外设复位寄存器。
  • peripheral clock enable register(ENR)外设时钟使能寄存器。

我们拿STM32F1参考手册为例,可以看到如下图寄存器:

“STM32失能时钟和复位外设的区别"

一种是控制外设时钟的寄存器,一种是复位外设的寄存器。

外设时钟使能和失能

我们都知道,配置STM32外设,会先开启对应的时钟(也就是使能外设时钟)。

比如使能USART1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

失能USART1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DISABLE);

前面分享过一篇文章《STM32为什么要先开启外设时钟?》,里面有说:为什么我们要先开启STM32外设时钟。

从时钟使能和失能来说,这里再简单总结一下:使能外设时钟,我们就可以操作(读写)对应的外设;失能外设时钟,则我们无法操作对应的外设。

所以说,我们要操作外设,就必须要先开启(使能)其外设时钟。

复位外设

复位外设相信大部分朋友都能理解,如果使用寄存器开发过的朋友,更应该明白。

简单来说,复位外设就是恢复外设所有寄存器为上电默认值,也可以说复位了我们的配置。

可能有些地方你会也会发现xx外设配置之前有“重新初始化”外设的操作,如:

USART_DeInit(USART1);
DMA_DeInit(DMA1_Channel1);

这重新初始化代码里面,其实就是调用了复位外设代码。

失能外设时钟和复位外设区别

上面说了失能外设时钟,我们就不能操作外设了。那么复位外设,我们还能操作外设吗?外设的时钟也会被复位吗?

可能许多人没有深入分析过,我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1、外设时钟未使能(失能状态),不能配置(读写)外设;

2、复位外设,会复位外设的所有寄存器,但外设时钟不会被复位;

3、外设时钟使能,复位外设,再清除复位外设,可以继续配置(读写)外设。如USART1重新初始化:

RCC_APB2PeriphReset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
RCC_APB2PeriphReset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DISABLE);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4、复位外设,但不清除复位外设,则不能继续配置(读写)外设。

RCC_APB2PeriphResetCmd(RCC_APB2Periph_USART1, ENABLE);

USART_Init(USART1, &USART_InitStructure);

在STM32的库函数中,外设复位和清除都是成对的,所以,我们用库开发的好处,就是相对不容易犯一些错误。

因为还有很多朋友使用寄存器开发,有很多细节问题可能没有深入研究过,就不知道问题到底处在哪里。

所以,建议用寄存器开发的朋友转向使用(SPL、HAL或CLL)库开发。如果你非要一步一步理解底层,建议使用SPL标准外设库。

来源:嵌入式专栏(作者 | strongerHuang)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46

今天分享以下两点内容:

1、为什么我们要先开启STM32外设时钟;
2、关于STM32的 I/O 复用功能及什么时候开启AFIO时钟;

STM32为什么要先开启外设时钟?

很多朋友都曾遇到过这种坑,我最初学习STM32的时候同样也遇到过,下面我就来说说为什么我们要先开启STM32外设模块时钟,再对其外设模块初始化配置?

1、系统架构

不同类型的STM32,它的系统架构各有不同,但原理都类似,由多条主控总线和多条被控总线组成(请参看【参考手册】存储器和总线架构章节)。

如STM32F4:

● 八条主控总线:
— Cortex™-M4F 内核 I 总线、 D 总线和 S 总线
— DMA1 存储器总线
— DMA2 存储器总线
— DMA2 外设总线
— 以太网 DMA 总线
— USB OTG HS DMA 总线
● 七条被控总线:
— 内部 Flash ICode 总线
— 内部 Flash DCode 总线
— 主要内部 SRAM1 (112 KB)
— 辅助内部 SRAM2 (16 KB)
— 辅助内部 SRAM3 (64 KB)(仅适用于 STM32F42xxx 和 STM32F43xxx 器件)
— AHB1 外设(包括 AHB-APB 总线桥和 APB 外设)
— AHB2 外设
— FSMC

“STM32为什么要先开启外设时钟?"

借助总线矩阵,可以实现主控总线到被控总线的访问,这样即使在多个高速外设同时运行期间,系统也可以实现并发访问和高效运行。

2、关于AHB和APB总线

AHB:Advanced High-performance Bus,即先进的高性能总线.
APB:Advanced Peripheral Bus,即先进的外围(外设)总线.

上面说了系统总线的架构引伸出来的就是AHB和APB总线,那为什么要讲述AHB和APB总线呢?

我们操作的外围设备一般都是位于AHB和APB总线上,而AHB可以引伸出AHB1、AHB2,甚至AHB3。同样APB也存在APB1、APB2等。

如:USART1外设位于APB1总线上,GPIOA位于AHB1高速总线上。

请注意参考手册中“AHB/APB 总线桥”这一小节,有一条重要的内容:每次芯片复位后,所有外设时钟都被关闭( SRAM 和 Flash 接口除外)。使用外设前,必须在 RCC_AHBxENR 或 RCC_APBxENR 寄存器中使能其时钟。

3、STM32时钟控制

请参看STM32参考手册关于【复位与时钟控制RCC】章节。

“STM32为什么要先开启外设时钟?"

STM32的时钟控制模块因MCU芯片不同,各有差异,但原理都类似,功能也相当丰富。主要的目的就是给相对独立的外设模块提供时钟,也是为了降低整个芯片的功能。

降低功耗是主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兼容不同速度的设备,有些高速,有些低速,如果都用高速时钟,势必造成浪费。

RCC给外设提供时钟是一个主要目的,那么为什么要提供时钟呢? 原因在于外围设备的寄存器需要时钟才能工作。你可以把外设当做一个设备,而这个设备需要给它提供电源(时钟)才能工作。

你在STM32参考手册的“RCC”章节可能会看到这么一句话:当外设时钟没有启用时,软件不能读出外设寄存器的数值,返回的数值始终是0x0。

4、总结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其中已经明白为什么我们要先开启STM32外设模块时钟,再配置其外设模块了。

简单来说:操作外设是通过外设总线来实现,只有外设总线有时钟了才能操作外设。

坑:

A.先使能外设时钟,再对其进行配置

“STM32为什么要先开启外设时钟?"

B.时钟配置需对应总线

“STM32为什么要先开启外设时钟?"

这种基于标准外设库的低级错误,相信肯定有不少人遇到过,希望提高警惕。

AFIO复用时钟

有朋友问:“什么时候开启AFIO时钟”。写了上面章节,就顺便再讲述一下关于STM32的I/O复用功能及什么时候开启AFIO时钟。

1、什么是I/O 复用功能?

简单来说就是把普通I/O用作其它的功能。如:将PA9引脚用作USART1的Tx引脚,那么我们就把这个Tx引脚称为PA9的复用功能。

打开数据手册,会发现类似如下的列表:

“STM32为什么要先开启外设时钟?"

2、什么时候开启AFIO时钟

为了优化芯片引脚封装的外设数目,可以把一些复用功能重新映射到其他引脚上。设置复用重映射和调试I/O配置寄存器实现引脚的重新映射。这时,复用功能不再映射到它们的原始分配上,而是映射到“重定义功能”上(见上图)。

这种将引脚重定义到其它引脚上的功能在几乎所有STM32芯片中都有这个功能,但是实现的方法可能有所不同,其中STM32F1就是通过事件控制的方式将特定功能引脚连接到对应PORT和PIN上。

简单来说,如果需要使用重定义功能,那么就需要开启AFIO时钟。

最后,如果你觉得你的程序可能是因为时钟配置的问题,不妨上电第一步使能所有时钟试试。

来源:嵌入式专栏(作者 | strongerHuang)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973

今天再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STM32串口中断及DMA接收常见的几个问题。

UART串口中断接收

使能UART串口中断之后,有接收到UART数据,进入中断,此时要清除RXNE接收标志位:

1)通过软件向该RXNE标志位写入零来清零;

2)通过对 USART_DR 寄存器执行读入操作将该位清零。

这里可以查看对应《参考手册》,一般我们选择第2种,通过读取UART串口数据来清零。

1、中断接收数据丢失

在UART串口中断函数中,或者更高优先级中断函数中长时间执行,导致接收丢失,所以,请勿在中断函数中长时间执行。

特别有些人,还在中断函数添加延时函数。实际应用中,只要不是特殊情况,比如测试某个功能可以添加延时函数,都不建议在中断函数添加延时函数。

2、ORE上溢错误

ORE上溢错误是什么意思呢? 可能很多人不了解,简单说就是:UART接收到有数据,没有去取,但又来了数据,此时就会产生ORE上溢错误。(请看“参考手册”)

其实,上面这种长时间在占用中断,就会导致UART接收数据上溢。

很多人没有在意这个,如果是使能了中断接收,标志位没有清除,又有ORE上溢错误的话,程序就会不停地进入UART中断。(大家不妨试一下,看一下是不是你代码一直在UART中断里面不停运行)。

3、使能接收中断前,先清除接收标志位

有时候,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就会接收到数据,这个时候建议大家先清除接收标志位再使能接收中断。类似如下:

“STM32串口中断及DMA接收常见的几个问题"

DMA接收串口数据

使用DMA接收串口数据,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这个可以理解为使用队列,或者FIFO的形式,防止因高优先级中断而打断,导致接收数据丢失。

但很多人都遇到过,接收不到数据,或者数据异常的情况。所以,这里同样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1、使能UART之前,先使能DMA相关配置

这个和清除标志位一样的道理,使能UART之前,先使能DMA相关配置,防止在配置过程中有接收数据。

“STM32串口中断及DMA接收常见的几个问题"

2、ORE上溢错误导致不能使用DMA接收数据

导致不能DMA接收不到数据的根源,有一种可能就是有ORE上溢错误。

若在串口初始化并使能后到 DMA 使能之前有数据来,MCU是不能接收的。如果此时数据寄存器 USART_DR 存在一个数据,再来一个数据,就会导致ORE上溢错误。

一旦产生上溢错误后,就无法再触发 DAM 请求,即使之后再启动 DMA 也不行,无法触发 DMA 请求就无法将数据寄存器内的数据及时转移走,如此陷入死锁。这就是串口无法正常接收的原因。

所以,最后提醒大家,配置时,请一定要注意这些细节。

来源:嵌入式专栏(作者 | strongerHuang)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4674

串口发送数据

1、串口发送数据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标准调用库函数

void USART_SendData(USART_TypeDef* USARTx, uint16_t Data);

第一个参数是发送的串口号,第二个参数是要发送的数据了。但是用过的朋友应该觉得不好用,一次只能发送单个字符,所以我们有必要根据这个函数加以扩展:

void Send_data(u8 *s)
{
while(*s!='\0')
 {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 )==RESET); 
  USART_SendData(USART1,*s);
  s++;
 }
}

以上程序的形参就是我们调用该函数时要发送的字符串,这里通过循环调用USART_SendData来一 一发送我们的字符串。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TC )==RESET);

这句话有必要加,他是用于检查串口是否发送完成的标志,如果不加这句话会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这个函数只能用于串口1发送。有些时候根据需要,要用到多个串口发送那么就还需要改进这个程序。如下:

void Send_data(USART_TypeDef * USARTx,u8 *s)
{
while(*s!='\0')
 { 
while(USART_GetFlagStatus(USARTx,USART_FLAG_TC )==RESET); 
  USART_SendData(USARTx,*s);
  s++;
 }
}

这样就可实现任意的串口发送。但有一点,我在使用实时操作系统如UCOS,Freertos等的时候,需考虑函数重入的问题,相关推荐:使用STM32CubeMx工具,写FreeRTOS的demo程序

当然也可以简单的实现把该函数复制一下,然后修改串口号也可以避免该问题。然而这个函数不能像printf那样传递多个参数,所以还可以在改进,最终程序如下:

void USART_printf ( USART_TypeDef * USARTx, char * Data, ... )
{
const char *s;
int d;   
char buf[16];

 va_list ap;
 va_start(ap, Data);

while ( * Data != 0 )     // 判断是否到达字符串结束符
 {                              
if ( * Data == 0x5c )  //'\'
  {           
switch ( *++Data )
   {
case 'r':                 //回车符
    USART_SendData(USARTx, 0x0d);
    Data ++;
break;

case 'n':                 //换行符
    USART_SendData(USARTx, 0x0a); 
    Data ++;
break;

default:
    Data ++;
break;
   }    
  }

else if ( * Data == '%')
  {           //
switch ( *++Data )
   {    
case 's':            //字符串
    s = va_arg(ap, const char *);

for ( ; *s; s++) 
    {
     USART_SendData(USARTx,*s);
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x, USART_FLAG_TXE) == RESET );
    }

    Data++;

break;

case 'd':   
//十进制
    d = va_arg(ap, int);

    itoa(d, buf, 10);

for (s = buf; *s; s++) 
    {
     USART_SendData(USARTx,*s);
while( USART_GetFlagStatus(USARTx, USART_FLAG_TXE) == RESET );
    }

    Data++;

break;

default:
    Data++;

break;

   }   
  }

else USART_SendData(USARTx, *Data++);

while ( USART_GetFlagStatus ( USARTx, USART_FLAG_TXE ) == RESET );

 }
}

该函数就可以像printf使用可变参数,方便很多。通过观察函数但这个函数只支持了%d,%s的参数,想要支持更多,可以仿照printf的函数写法加以补充。

2、直接使用printf函数

很多朋友都知道想要STM32要直接使用printf不行的。需要加上以下的重映射函数:

“STM32串口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方式总结"

如果不想添加以上代码,也可以勾选以下的Use MicroLI选项来支持printf函数使用:

“STM32串口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方式总结"

串口接收数据

串口接收最后应有一定的协议,如发送一帧数据应该有头标志或尾标志,也可两个标志都有,串口其他相关文章:学习STM32单片机,绕不开的串口。

这样在处理数据时既能能保证数据的正确接收,也有利于接收完后我们处理数据。串口的配置在这里就不在赘述,这里我以串口2接收中断服务程序函数且接收的数据包含头尾标识为例。

#define Max_BUFF_Len 18
unsigned char Uart2_Buffer[Max_BUFF_Len];
unsigned int Uart2_Rx=0;
void USART2_IRQHandler()
{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2,USART_IT_RXNE) != RESET) //中断产生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2,USART_IT_RXNE); //清除中断标志

  Uart2_Buffer[Uart2_Rx] = USART_ReceiveData(USART2);     //接收串口1数据到buff缓冲区
  Uart2_Rx++; 

if(Uart2_Buffer[Uart2_Rx-1] == 0x0a || Uart2_Rx == Max_BUFF_Len)    //如果接收到尾标识是换行符(或者等于最大接受数就清空重新接收)
  {
if(Uart2_Buffer[0] == '+')                      //检测到头标识是我们需要的 
   {
printf("%s\r\n",Uart2_Buffer);        //这里我做打印数据处理
    Uart2_Rx=0;                                   
   } 
else
   {
    Uart2_Rx=0;                                   //不是我们需要的数据或者达到最大接收数则开始重新接收
   }
  }
 }
}

数据的头标识为“\n”,即换行符,尾标识为“+”。该函数将串口接收的数据存放在USART_Buffer数组中,然后先判断当前字符是不是尾标识,如果是说明接收完毕,然后再来判断头标识是不是“+”号,如果还是那么就是我们想要的数据,接下来就可以进行相应数据的处理了。但如果不是那么就让Usart2_Rx=0重新接收数据。

这样做的有以下好处:

  • 可以接受不定长度的数据,最大接收长度可以通过Max_BUFF_Len来更改

  • 可以接受指定的数据

  • 防止接收的数据使数组越界

这里我的把接受正确数据直接打印出来,也可以通过设置标识位,然后在主函数里面轮询再操作。

以上的接收形式,是中断一次就接收一个字符,这在UCOS等实时内核系统中频繁的中断,非常消耗CPU资源,在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接收大量数据时且波特率很高的情况下,长时间中断会带来一些额外的问题。

所以以DMA形式配合串口的IDLE(空闲中断)来接受数据将会大大的提高CPU的利用率,减少系统资源的消耗。首先还是先看代码。

#define DMA_USART1_RECEIVE_LEN 18
void USART1_IRQHandler(void)
{     
    u32 temp = 0;  
uint16_t i = 0;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IDLE) != RESET)  
    {  
        USART1->SR;  
        USART1->DR; //这里我们通过先读SR(状态寄存器)和DR(数据寄存器)来清USART_IT_IDLE标志    
        DMA_Cmd(DMA1_Channel5,DISABLE);  
        temp = DMA_USART1_RECEIVE_LEN - DMA_GetCurrDataCounter(DMA1_Channel5); //接收的字符串长度=设置的接收长度-剩余DMA缓存大小 
for (i = 0;i < temp;i++)  
        {  
            Uart2_Buffer[i] = USART1_RECEIVE_DMABuffer[i];  

        }  
//设置传输数据长度  
        DMA_SetCurrDataCounter(DMA1_Channel5,DMA_USART1_RECEIVE_LEN);  
//打开DMA  
        DMA_Cmd(DMA1_Channel5,ENABLE);  
    }        
} 

之前的串口中断是一个一个字符的接收,现在改为串口空闲中断,就是一帧数据过来才中断进入一次。而且接收的数据时候是DMA来搬运到我们指定的缓冲区(也就是程序中的USART1_RECEIVE_DMABuffer数组),是不占用CPU时间资源的。

最后在讲下DMA的发送:

#define DMA_USART1_SEND_LEN 64
void DMA_SEND_EN(void)
{
 DMA_Cmd(DMA1_Channel4, DISABLE);      
 DMA_SetCurrDataCounter(DMA1_Channel4,DMA_USART1_SEND_LEN);   
 DMA_Cmd(DMA1_Channel4, ENABLE);
}

这里需要注意下DMA_Cmd(DMA1_Channel4,DISABLE)函数需要在设置传输大小之前调用一下,否则不会重新启动DMA发送。

有了以上的接收方式,对一般的串口数据处理是没有问题的了。下面再讲一下,在ucosiii中我使用信号量+消息队列+储存管理的形式来处理我们的串口数据。先来说一下这种方式对比其他方式的一些优缺点。

一般对串口的处理形式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模式,即本次接收的数据要马上处理,否则当数据大量涌进的时候,就来不及"消费"掉生产者(串口接收中断)的数据,那么就会丢失本次的数据处理。所以使用队列就能够很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

在下面的程序中,对数据的处理是先接受,在处理,如果在处理的过程中,有串口中断接受数据,那么就把它依次放在队列中,队列的特征是先进先出,在串口中就是先处理先接受的数据,所以根据生产和消费的速度,定义不同大小的消息队列缓冲区就可以了。缺点就是太占用系统资源,一般51单片机是没可能了。下面是从我做的项目中截取过来的程序:

OS_MSG_SIZE  Usart1_Rx_cnt;          //字节大小计数值
unsigned char Usart1_data;           //每次中断接收的数据
unsigned char* Usart1_Rx_Ptr;        //储存管理分配内存的首地址的指针
unsigned char* Usart1_Rx_Ptr1;       //储存首地址的指针

void USART1_IRQHandler() 
{
 OS_ERR err;
 OSIntEnter();

  if(USART_GetFlagStatus(USART1,USART_FLAG_RXNE) != RESET) //中断产生 
  {   
    USART_ClearFlag(USART1, USART_FLAG_RXNE);     //清除中断标志

    Usart1_data = USART_ReceiveData(USART1);     //接收串口1数据到buff缓冲区

  if(Usart1_data =='+')                     //接收到数据头标识
  {
//   OSSemPend((OS_SEM*  )&SEM_IAR_UART,  //这里请求信号量是为了保证分配的存储区,但一般来说不允许
//   (OS_TICK  )0,                   //在终端服务函数中调用信号量请求但因为
//   (OS_OPT   )OS_OPT_PEND_NON_BLOCKING,//我OPT参数设置为非阻塞,所以可以这么写
//   (CPU_TS*  )0,
//   (OS_ERR*  )&err); 
//   if(err==OS_ERR_PEND_WOULD_BLOCK)     //检测到当前信号量不可用
//   {
//     printf("error");
//   }    
   Usart1_Rx_Ptr=(unsigned char*) OSMemGet((OS_MEM*)&UART1_MemPool,&err);//分配存储区
   Usart1_Rx_Ptr1=Usart1_Rx_Ptr;          //储存存储区的首地址
  }
  if(Usart1_data == 0x0a )       //接收到尾标志
  {                    
   *Usart1_Rx_Ptr++=Usart1_data;
   Usart1_Rx_cnt++;                         //字节大小增加
   OSTaskQPost((OS_TCB    *  )&Task1_TaskTCB,
                                   (void      *  )Usart1_Rx_Ptr1,    //发送存储区首地址到消息队列
                                   (OS_MSG_SIZE  )Usart1_Rx_cnt,
                                   (OS_OPT       )OS_OPT_POST_FIFO,  //先进先出,也可设置为后进先出,再有地方很有用
                                   (OS_ERR    *  )&err);

   Usart1_Rx_Ptr=NULL;          //将指针指向为空,防止修改
   Usart1_Rx_cnt=0;      //字节大小计数清零
  }
  else
  {
   *Usart1_Rx_Ptr=Usart1_data; //储存接收到的数据
   Usart1_Rx_Ptr++;
   Usart1_Rx_cnt++;
  } 
 }    
 OSIntExit();
}

上面被注释掉的代码为我是为了防止当分区中没有空闲的存储块时加入信号量,打印出报警信息。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存储块直接设置大一点,但是还是无法避免当没有可有存储块时会程序会崩溃现象。希望懂的朋友能告知下~。

下面是串口数据处理任务,这里删去了其他代码,只把他打印出来了而已。

void task1_task(void *p_arg)
{
 OS_ERR err;
 OS_MSG_SIZE Usart1_Data_size;
 u8 *p;

 while(1)
 {
  p=(u8*)OSTaskQPend((OS_TICK  )0, //请求消息队列,获得储存区首地址
   (OS_OPT    )OS_OPT_PEND_BLOCKING,
   (OS_MSG_SIZE* )&Usart1_Data_size,
   (CPU_TS*   )0,
   (OS_ERR*   )&err);

  printf("%s\r\n",p);        //打印数据

  delay_ms(100);
  OSMemPut((OS_MEM* )&UART1_MemPool,    //释放储存区
  (void*   )p,
  (OS_ERR*  )&err);

  OSSemPost((OS_SEM* )&SEM_IAR_UART,    //释放信号量
  (OS_OPT  )OS_OPT_POST_NO_SCHED,
  (OS_ERR* )&err);

  OSTimeDlyHMSM(0,0,1,500,OS_OPT_TIME_PERIODIC,&err);     
 }
}

来源:STM32嵌入式开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710

以45.8mm x 8.3mm 的纤薄主板为亮点,意法半导体STEVAL-IOD04KT1工业传感器套件可简化开发者为独立于现场总线的点对点双向通信应用开发紧凑的IO-Link (IEC 61131-9) 传感器。

“意法半导体发布工业智能传感器评估套件,加快基于IO-Link

该主板集成了意法半导体的STM32G0微控制器和L6364W IO-Link收发器、IIS2MDC高精度3轴数字输出磁力计,以及内嵌机器学习核心的ISM330DHCX iNEMO惯性测量模块。得益于L6364W的2.5mm x 2.5mm 的CSP19微型芯片级封装和 STM32G0的2.3mm x 2.5mm的WLCSP25封装 ,板子的紧凑尺寸可以用外壳极小的传感器。板子配备一个 4 针 M8 工业接口,可连接到任何支持 IO-Link 1.1 的 IO-Link 主控制器。10 针扩展接口可以让板子连接更多的不同模式的传感器。

配套的 STM32Cube 软件包 STSW-IOD04K 提供 IO-Link 设备描述 (IODD) 文件、意法半导体专有 IO-Link 演示软件栈,以及用于管理 L6364W和MEMS 传感器的例程。软件包支持热插拔激活,包含有助于开发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函数库,软件架构可与其他 X-CUBE 软件轻松集成,以进一步扩展传感器的功能。

因为能够处理 IO-Link 通信功能,L6364W 收发器减轻了 STM32G0 的工作负荷。芯片还实现了符合 IO-Link 标准的电气接口和数字功能,包括唤醒识别、15 字节数据缓冲区和无晶振 IO-Link 时钟提取功能。片上集成最高±2.5kV 的浪涌脉冲保护、ESD 保护和反极性保护等安全功能,无需用户安装额外的器件,并节省 PCB 空间和物料清单成本。L6364W片上 集成3.3V 和 5.0V LDO稳压器,以及可数字配置的降压 DC/DC变换器,可提供高达 50mA 的负载电流,帮助开发人员满足应用的能效和EMC 要求。

L6364W 属于意法半导体IO-Link芯片产品家族。该产品家族提供一整套可简化IO-Link 物理层实现的芯片解决方案,其中还包括 L6360 IO-Link 控制端收发器以及 L6362A 和 L6364Q IO-Link 设备芯片。

STEVAL-IOD04KT1套件包含快速连接传感器以进行评估和使用所需的全部工具,包括 IO-Link M8-M12 适配器电缆和意法半导体的 STLINK-V3MINI代码烧录器。套件现已上市。

来源:意法半导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8

页面

订阅 RSS - STM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