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划投资1000亿美元欲抢滩全球半导体行业

作者:子山

中国计划投资逾1000亿美元,到2020年成为全球芯片行业的领导者。全球最成功、最创新的半导体企业领导人都开始积极思考,应如何应对此举所带来的挑战,并抓住随之而来的机遇。然而疑问依然存在:中国是否在追逐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中国是否能够成功成为全球半导体老大?

根据贝恩公司的最新研究发现,到2020年,近55%的全球内存、逻辑和模拟芯片将流向或流经中国。但目前中国只生产全球15%的半导体。虽然这个数字已然比几年前的近10%有所上升,但半导体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贸易赤字项目,甚至超过了石油,说明中国在解决供需不平衡方面仍是长路漫漫。

“中国的目标是生产更多的微处理器和内存芯片,从而提高国产消费电子设备和工业设备的芯片自制率,满足国内消费和出口需求。”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凯文·米瀚(Kevin Meehan)如是说,“但财力投资和长期耐心并不足以争得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导权。如果想要缩短差距,中国必须要与全球巨头并肩合作。”

中国的市场进入战略各有不同,但总的来说,中国是想尽可能地控制需求,并获取关键知识产权,从而提升竞争地位。然而在半导体行业,质量、技术、价值和品牌才是决定市场领导权的关键。

给初学编程的人的干货

一、这多东西啥时候能学完?

现在IT新技术日新月异。就常用编程语言而言,有c/c++、汇编、java,c#、Python等;操作系统平台有unix /linux,windows系列;开发工具有VC、visualStudio2008、 Eclipse、NetBeans等;每个大平台下,还有很多的 的方向:如网络、数据库、脚本、HTML、动态网站、游戏开发等;有人还在学Dreamweaver做网页、Flash做动画、Photoshop做美 工、3DMax做三维动画…………是的,我们什么都想学。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统统都塞到肚子里去。看到什么,想学什么!

今天看这VC的书,明天又看Java,后天又看C#,东搞西搞!看到别人做网页。自己兴趣了来了。好,学html语言,我也做网页,听说做 网页要会“网页三剑客”,所以又想学Dreamweaver、Flash。后来开始知道有JSP、PHP、ASP.NET做动态网站这玩意儿。也想去学, 学学学……

这是几乎所有在校大学生的通病。但是,这不是坏事,甚至可以说是好事。说明了你“求知欲”高!总比那些,生活没有激情,整天知道泡妞、上网、打游戏、混日子的强。

做工程师如果没梦想,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我是一个普通的电子工程师,一个对电子有着无上热爱的工程师,我没有宏大的理想,我只是希望以我的技术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家庭,如果有可能的话顺便给我们国家电子行业的进步做一点贡献。但这仅仅是想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工作体会。

和很多痴迷电子的工程师一样,我的住所也是自己的“贴身实验室”,从螺丝刀到示波器,必须的开发及测试设备虽然简单却也一应俱全,平常用的电子器件和芯片也是大袋小兜的数不尽,单片机、DSP、FPGA等各类开发板和仿真器也是摆着一堆……这个实验室跟着我东奔西走的一起慢慢成长起来,有些老朋友甚至伴随了自己十来年了。

和电子接触多了就会觉得电路设计也是一门艺术。但如果你曾经真的留心过别人设计的电路,而且做过深入的思考,那么,相信你会很赞许我的这个观点。你会从优秀电路中看到一个个巧妙的构思。像艺术创作一样,从一个人的字画可以窥出一个人的秉性,从一个设计也可以读出设计者的性格,只要你仔细去观察,你能从一幅图看出很多东西,或狭隘或宽容,或谦卑或豪放,或严谨或敷衍……一个好的设计给人会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你说不出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但你会相信,这是一个用心创作的设计。你投入的感情,会读的人能感觉到。

其他专业想转嵌入式,这些建议要看一看!

前几天,有朋友在后台问,他是一个机械专业的学生,想转到嵌入式方向,该怎么学?今天我们特意做了这样这个话题,希望能帮到那些想转嵌入式领域的朋友们!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关于转行这件事,先听听其他人的看法:

机械到嵌入式,我不觉得是转行,算是自己专业领域的拓展,毕竟嵌入式软件不是纯理论的东西,绝大部分是通过机械来实现其功能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你觉得设计一个机器人都需要哪些知识?仅仅的机械设计和嵌入式软件就够了吗?远远不止。学习嵌入式软件设计并不意味着放弃机械设计。

能有这个想法很好,纯粹地做机械,不是太好,以后的趋势肯定是要复合型的。

首先从个人发展来说,软件行业(嵌入式/通信/互联网)整体薪资待遇都比传统的机械行业要好,如果有毅力和决心,并且能主动学习,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换行业未尝不可。从行业发展来说,据我所了解的,国内的高精度数控机床的研发一直是很薄弱,这方面的研究需要跨行业的人才,如果能有这样的机遇是相当不错的;另外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自动化生产)也在兴起,有跨行业的技术背景也是相当不错的。

嵌入式软件开发以后会比较火,而且应用范围比较广。但不太建议完全放弃原来的工作领域,转入嵌入式。最好是能找到一些交叉点,这样你的职业生涯起伏会比较小。

中国芯片30年的历史,它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目前,中国俨然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按PPP计算),然而在这些光环下,中国每年却要进口超过2000亿美元的芯片,全球手机和电脑大多中国制造。然而,其中装有中国“芯”的却寥寥无几,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受制于欧美,CPU已然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芯”病。

回溯历史,中国也曾经拥有过自己的CPU和全自主的半导体产业,我们的前辈们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着实给我们留下了一笔颇为可观的家底。

一、师从苏联,从模仿到自主设计

建国伊始,因军事和科研上的需要,国家非常重视计算机技术研发,在这个时期,主要依靠从苏联获得的技术图纸和苏联在156工程中援建的电子管工厂设计、生产自己的计算机。

1952年成立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由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负责。

1953年4月,计算机小组提出了一台串行的电子管计算机的轮廓设想,性能参数与EDVAC、EDSAC计算机相当。

1954年,计算机小组转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钱三强的领导下工作。

1956年,国家制定了发展我国科学的12年远景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将人才集中到该研究所。

ARM概念梳理:Architecture, Core, CPU,SOC

作者:wowo

1. 前言

本文简单梳理一下ARM有关的概念,包括ARM architecture、ARM core、ARM CPU(或MCU)以及ARM Soc。我们这些以ARM平台为主的嵌入式工程师,几乎每天都会和这些概念打交道,也似乎非常理解它们。但仔细想想,却有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因而有必要整理一下思路,也就顺手记录下来了。

2. 概念梳理

1)ARM architecture

ARM architecture,是指ARM公司开发的、基于精简指令集架构(RISC,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 architecture)的指令集架构(Instruction set architecture)。我们常说的ARMv7、ARMv8、ARMv8-A,就是指ARM architecture。类似的基于RISC的architecture也有很多,例如MIPS、AVR、Blackfin等等,都是这个概念。

2)ARM core

总结单片机的逻辑电路

常用逻辑电路

在逻辑电路中,输入和输出只有两种状态,即高电平和低电平。通常以逻辑“1”和“0”表示电平高低。

1、与门

是一个能够实现逻辑乘运算的、多端输入、单端输出的逻辑电路。

逻辑解释:
  
即如右边图所示,当开关A与B当中只有全部闭合(即为高电平1)时,才会有输出(即灯泡才会亮)所以在与门电路中,只有输入的全部条件为高电平“1”时输会有输出。
语言表达为:“有0出0,全1出1”

2、或门

是一个能够实现逻辑加运算的、多端输入、单端输出的逻辑电路。

单片机的入门方法与学习误区

本文主要讲述了单片机的入门方法与学习误区,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玩单片机可以有以下几个等级:

1、纯硬件DIY:这一级玩法很简单,只要有一个ISP下载线(和手机数据线的性质差不多),自己制作硬件电路,然后把单片机的程序烧到单片机里就行了。不需要懂编程。在我的网站里有许多小制作,每一个制作都有提供HEX文件,是下载给单片机的程序。很简单,和玩数字电路一样简单。

2、半编程DIY:硬件制作也会了,纯硬件DIY已经熟悉的时候,就可以试着玩玩编程了。半编程DIY并不是自己从头开始写程序,一开始也没有这个水平,呵呵。这一部是照着别人已经写好的程序,然后在现在程序上改一改数值、换一换语句。比如我的SHOOK16摇摇棒,就可以自己在源程序里只改字幕部分的程序代码,而不去管应用程序和硬件驱动程序是如何实现的。

3、全编程DIY:玩够了别人的制作,用腻了别人的程序,是不是也应该自己写点程序玩玩的,写点前无古人的程序,做些从没有过的制作。这一阶段就是全编程DIY。但是并不是说自己要一字一句的写程序,那会很没有意思的。现在的单片机程序基本已经模块化了,要用到延时就复制延时程序模块到自己的程序里,要用到定时器就复制定时器的程序。比如在我的网站里的“编程”栏目中就有许多现成的程序模块,可以直接使用。

想成为ARM嵌入式系统硬件高手,照着这个大纲来奔吧!

ARM嵌入式和单片机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学习单片机的过程中积累必要的学习经验和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高级嵌入式工程师呢?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在学习过程中,积累成为高级嵌入式系统硬件工程师要具备的技能。

对于硬件来讲有几个方向,就单纯信号来说,分为数字和模拟,模拟比较难搞,一般需要很长的经验积累,单单一个阻值或容值的精度不够就可能使信号偏差很大,因此年轻人搞的较少。

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模拟电路数字化,比如手机的Modem射频模块,都采用成熟的套片,而当年国际上只有两家公司有此技术,自我感觉模拟功能不太强的人,不太适合搞这个,如果真能搞定手机的射频模块,只要达到一般程度可能月薪都在15K以上。

另一类就是数字部分了,在大方向上又可分为51/ARM的单片机类、DSP类、FPGA类。国内FPGA的工程师大多是在IC设计公司从事IP核的前端验证,这部分不搞到门级,前途不太明朗,即使做个IC前端验证工程师,也要搞上几年才能胜任。DSP硬件接口比较定型,如果不向驱动或是算法上靠拢,前途也不会太大。

而ARM单片机类的内容就较多,业界产品占用量大,应用人群广,因此就业空间极大,而硬件设计最体现水平和水准的就是接口设计这块,这是各个高级硬件工程师相互PK,判定水平高低的依据。

硬件工程师是做什么的?

本文主要针对那些刚开始或准备开始搞设计硬件电路的工程师,高级别的硬件工程师看这篇文章就没必要了。时光飞逝,离俺最初画第一块电路已有3年。刚刚开始接触电路板的时候,与你一样,俺充满了疑惑同时又带着些兴奋。在网上许多关于硬件电路的经验、知识让人目不暇接。像信号完整性,EMI,PS设计准会把你搞晕。别急,一切要慢慢来。

1)总体思路。设计硬件电路,大的框架和架构要搞清楚,但要做到这一点还真不容易。有些大框架也许自己的老板、老师已经想好,自己只是把思路具体实现;但也有些要自己设计框架的,那就要搞清楚要实现什么功能,然后找找有否能实现同样或相似功能的参考电路板(要懂得尽量利用他人的成果,越是有经验的工程师越会懂得借鉴他人的成果)。

2)理解电路。如果你找到了的参考设计,那么恭喜你,你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了(包括前期设计和后期调试)。马上就copy?NO,还是先看懂理解了再说,一方面能提高我们的电路理解能力,而且能避免设计中的错误。

3)没有找到参考设计? 没关系。先确定大IC芯片,找datasheet,看其关键参数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哪些才是自己需要的关键参数,以及能否看懂这些关键参数,都是硬件工程师的能力的体现,这也需要长期地慢慢地积累。这期间,要善于提问,因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别人往往一句话就能点醒你,尤其是硬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