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dy的博客

单片机晶振的21个问题总结

在初学51单片机的时候,总是伴随很多有关与晶振的问题,其实晶振就是如同人的心脏,是血液的是脉搏,把单片机的晶振问题搞明白了,51单片机的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有关51单片机有关晶振的问题一并总结出来,希望对学51的童鞋来说能有帮助。

一,为什么51单片机爱用11.0592MHZ晶振?

其一:因为它能够准确地划分成时钟频率,与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量常见的波特率相关。特别是较高的波特率(19600,19200),不管多么古怪的值,这些晶振都是准确,常被使用的。

其二:用11.0592晶振的原因是51单片机的定时器导致的。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时,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 据公式算下来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如果用12Mhz晶振,则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比如9600,用定时器取0XFD,实际波特率10000,一般 波特率偏差在4%左右都是可以的,所以也还能用STC90C516 晶振12M 波特率9600 ,倍数时误差率6.99%,不倍数时误差率8.51%,数据肯定会出错。 这也就是串口通信时大家喜欢用11.0592MHz晶振的原因,在波特率倍速时,最高可达到57600,误差率0.00%。 用12MHz,最高也就4800,而且有0.16%误差率,但在允许范围,所以没多大影响。

STM32串口收数据的几种不同方式

本例程通过PC机的串口调试助手将数据发送至STM32,接收数据后将所接收的数据又发送至PC机,具体下面详谈。

实例一:

void USART1_IRQHandler(u8 GetData)

{

u8 BackData;

if(USART_GetITStatus(USART1, USART_IT_RXNE) != RESET) //中断产生

{

USART_ClearITPendingBit(USART1,USART_IT_RXNE); //清除中断标志.

GetData = UART1_GetByte(BackData); //也行GetData=USART1->DR;

USART1_SendByte(GetData); //发送数据

GPIO_SetBits(GPIOE, GPIO_Pin_8 ); //LED闪烁,接收成功发送完成

delay(1000);

GPIO_ResetBits(GPIOE, GPIO_Pin_8 );

}

}

单片机小白学步(4) 模拟电路、传统数字电路与单片机

大家都用过计算器,有没有想过它是怎么实现的呢?这里我不详述计算器的原理,而只对思路进行简单介绍。等我们学会了单片机,也可以亲手制作一个计算器。

用电路进行数学计算

通过电路进行数学计算,应该怎么做呢?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单片机小白学步(3) 偶遇51单片机

单片机有很多种,比较常见的有51单片机,AVR,MSP430,PIC,STM32等。现在我将从比较简单易学的51单片机说起,带领大家进入单片机的精彩世界。

8051系列单片机

20世纪80年代美国Intel公司推出MCS-51系列单片机,包含多个品种,8051单片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之后很多公司生产了以8051为核心的单片机,其中最为流行的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89C51系列单片机,如图中的AT89C51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型号。后来我国宏晶公司(STC)也推出了STC89C51系列单片机,STC单片机由于价格更低,功能更强大,可使用串口下载程序等优势,在国内非常受欢迎。图中的STC89C51RC就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也将以这款单片机为例开始进行介绍。

二极管“不为人知”的一面

提起二极管,大家一般都会想到它有个“单向导通,反向截至”的“倔脾气”,因此在电路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也有人用恰好利用了二极管的反向压降作稳压管使用。

但是,二极管也有它不为人知“敏感”的一面。这一点使他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二极管是个敏感体质,它对温度,热量,那是相当的敏感。1N4148这种二极管常见程度已经可以用“俯拾即是”来形容了。在这里,我们就以它为例,对其的“敏感”特性进行介绍。恩,你可以边听,边拿一只在手上观察。

让我们先来看看1N4148二极管的“体检报告”吧:

反向恢复速度:超级快 小于 0.000000004 秒(4纳秒)

正向耐压:较低 约 100V

反向耐压:较低 约

最大正向电流: 约 0.2A
……
还有一大堆,我就不罗嗦了。

电路可靠性设计的十大误区

电路设计不仅有很多技巧,同样也存在很多误区。本文将介绍电路稳定性设计当中的十个误区。

误区1:产品故障=产品不可靠

产品出现问题,有时候并不是研发的问题,曾经有案例,面向国内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设备,因为在国内用的不错,所以出口到了哥伦比亚,但在那里频频故障,故障的原因在于中国大陆中等以上发达地区的海拔都比较低,所以高海拔地区,设备的气密性受到了挑战,设备内外压差增大泄露率增加。

项目立项时只考虑了低海拔,所以人家的设计是没问题的,您老总就这样要求的嘛,谁决策了拿这个型号出口哥伦比亚,他才是罪魁祸首,如果管研发的老总参与决策而没提出反对意见,他简直就是最大的罪人,毕竟销售的高管决策不懂技术还是可以原谅的,技术副总的错误则是无能。

产品可靠性是“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读者一定细细品味这个定义,格物致知,看看谁能格这个定义的时候能达到更多的致知。使用现场的条件常常超过了规定的条件,而这个超出很大可能是隐含的。

误区2:过渡过程=稳态过程

《一条影响着产品可靠性和社会和谐的曲线》介绍很能说明此图的内容。

单片机小白学步(2) 爱上单片机的一万个理由

到现在为止,相信大家对单片机已经有了一个基本概念,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单片机呢?我们需要找到爱上单片机的一万个理由。

单片机在实际中的应用

单片机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各种家电,如洗衣机,电冰箱,电饭煲,电子称,等等,往往会称自己的产品是高科技、全自动、微电脑控制的智能产品……对于没有接触过单片机之类器件的人来说,会感觉真的是很难想象的高科技。而当你学会单片机之后,你的想法就完全不一样了。你可能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暗暗的想,人家用的什么单片机?怎么写的程序?要不改天也来自制一个类似的玩玩?当然我并不否认单片机是高科技,我这里也不是有意要冒犯家电厂商,请大家理解o(╯□╰)o。

很多数码产品,像手机,单反,摄像机,一些MP3播放器,包括电脑中的硬盘等零部件往往都用到了单片机。极大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

单片机小白学步(2) 爱上单片机的一万个理由

路边各种广告牌,尤其到了晚上的时候,总会发出耀眼的光芒,而那些广告牌,很多都是用单片机来控制的。

单片机的负载电容问题

单片机晶振旁边两个对地电容叫晶振的负载电容,分别接在晶振的两个脚上和对地的电容,一般在几十皮发。它会影响到晶振的谐振频率和输出幅度,一般订购晶振时候供货方会问你负载电容是多少。

一般单片机的晶振工作于并联谐振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谐振电容的一部分。它是根据晶振厂家提供的晶振要求负载电容选值的,换句话说,晶振的频率就是在它提供的负载电容下测得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频率值的误差。也能保证温漂等误差。两个电容的取值都是相同的,或者说相差不大,如果相差太大,容易造成谐振的不平衡,容易造成停振或者干脆不起振 。晶振负载电容值指的是晶振的交流电路中参与振荡与晶振串联或者并联的负载电容值。晶振的电路频率主要是有晶振自身决定,既然负载电容参与电路振荡,肯定会对频率多少起到微调作用。负载电容值越小,振荡电路就会反而越高。

MCU(单片机)工程师的十个不要,三个必须要

十个不要:

1、不要第一句话就说:给个代码吧!你应该想想为什么。当你自己想出来再参考别人的提示,你就知道自己和别人思路的差异。

2、初学者请不要看太多的书,那会误人子弟的。先找一本好书系统的学习,很多人用了很久都是只对部分功能熟悉而已,不系统还是不够。

3、看datasheet(数据手册)和用户指南(user guide),不要因为很难,而自己又是初学者所以就不看;datasheet永远是最好的参考手册,虽然它的文字有时候很难看懂,或者不够直观。

4、不要被一些专用词汇迷惑,最根本的是先了解最基础的知识。

5、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小问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申出很多知识点;不会举一反三你进永远学不会。

6、不要以为知道一点东西就以为懂了,这并不能说明你会用,会用是需要实践和时间积累的。

7、不要放弃,入门并不难,难得是长期坚持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学习和实践。

8、不要只看书,看再多的书是学不会用的,要多实践,多动手。

9、不要老是把时髦的技术挂在嘴边,还不如把基本的技术记在心里。

10、在任何时刻都不要认为自己手中的书已经足够了。

三个必须要:

单片机小白学步(1) 单片机的前世今生

从本文开始进入单片机入门篇的学习。入门篇主要介绍各种单片机基础知识概念。

入门篇阅读建议:根据个人已经掌握的知识,有重点的去读。如果介绍到你已经学过的知识,你只需要简单阅读一下,或者直接跳过。如果看后面的文章感觉有些知识掌握的还不好,可以在回来看入门篇相关的介绍。

数字的发明

很久以前,人类发明了数字。自此,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了数字,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在数字的帮助下,人们学会了度量和计算,人们发明了温度计,发明了钟表,发明了直尺,发明了算盘……生活中原本模糊的概念,变的不再模糊,而是十分精确。

单片机小白学步(1) 单片机的前世今生

电的广泛应用和各种电子器件的发明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爆发了。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电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