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布局

本文由ADI代理商骏龙科技工程师通过介绍理想电路和实际电路仿真,回顾开关波形,检查 PCB 布局,并使用理想的仿真模型,以确认当稳压器的开关频率较高时可使用的电子元件。

01、设置电感和输出电容器常数

DC/DC 转换器的开关频率通常在 300~500KHz 之间,但逐渐流行开关频率为 1~2MHz 的产品,有些可达到 4MHz 或更高。高频 DC/DC 转换器能够减小输出电容和电感的尺寸以节省电路板空间,这是小型便携类产品的基本功能,但它们却很难在较高的开关频率下达到更低的电压。

这次我们将使用 ADI LTspice 创建一个理想电路并验证其工作。如下图 (图1) 所示,使用电路构建输入电压为 6(V)、输出电压为 12(V)、负载电流为 10(A) 的升压转换器。使用该理想电路时,观察当开关频率为 2MHz 和 400KHz 时,计算并比较所用电感和输出电容的常数值变化幅度,之后可以检查当电路随计算常数移动时是否能够获得相同的特性。

1.png

图1 升压转换器电路

02、选择电感器

在计算电感值前需要先计算 Duty 比,可参考使用下图 (图2) 所示公式。其中 Vo 为输出电压,VIN 为输入电压,VD 为二极管正向电压。

3.png

图2 Duty 比计算公式

接下来计算开关频率为 2MHz 的电感 (L1) 和开关频率为 400KHz 的电感 (L2)。计算公式如下图 (图3) 所示,其中 ΔIL 为负载电流的 40%。当开关频率为 2MHz 时,电感值约为 1/5,电感器的匝数减少。由此可见,高开关频率的优点是可以选择电感外形较小的元件。

3.png

图3 电感计算公式

03、选择输出电容

随后使用下图 (图4) 所示公式,计算输出电容值,这里的 ESR 指的是输出电容的 ESR,而输出电容由可接受的输出纹波值决定。 

4.png

图4  输出纹波电压计算公式

这次我们将模拟理想状态下升压转换器的电路,将 ESR 为零的公式展开,可得出求输出电容公式,如下图 (图5) 所示:

5.png

图5 输出电容电容计算公式

根据公式计算了开关频率为 2MHz(Cout1) 的输出电容和400KHz(Cout2) 的输出电容,Cout1=18μF,Cout2=92μF,因此开关频率越高,电容越小。接下来可以通过仿真来检查计算出的电感器和输出电容器是否可以获得所需的输出电压。

04、使用 LTspice 进行操作检查

接下来通过 LTspice 验证使用上图 (图1) 中理想升压转换器电路中计算的电感和输出电容、在 2MHz 和 400KHz 的开关频率下是否可获得 12V 输出以及纹波电压是否相同。

6.png

图6 开关频率为 2MHz 和 4MHz 的升压稳压器电路

如下图 (图7) 所示为输出电压仿真,其中红色 (Vout1) 为开关频率为 2MHz 的结果,在 12V 输出电压下纹波约为 149mV,蓝色 (Vout2) 为开关频率为 400KHz 的结果,在 11.95V 输出电压下纹波约为 145mV。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所选的电感器和输出电容器没有问题,并且在具有高开关频率的稳压器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附近使用的电感器和电容器等小元件。

7.png

图7  输出电压波形图

但是需要检查如下图 (图8) 所示的各种电流波形,蓝色电感电流具有低压摆率的特点,易于利用输入电容进行滤波。可以看出流过红色开关的电流和流过绿色输出电容的电流是具有快速压摆率的 PWM 电流波形,这种快速压摆率电流的 PCB 布局必须是经过仔细设计的。此次出于仿真目的,我们对 2MHz 和 400KHz 使用相同的压摆率进行仿真,但是在真实设备上,400MHz 的压摆率可能会比 2KHz 时更快。

8.png

图8 各种电流波形

05、总结

本文通过仿真实验,说明当处理稳压器开关频率越高,稳压器中使用的相互作用器和电容器的尺寸就越小。然而高开关频率也伴随着挑战,例如开关损耗增加、高开关节点压摆率和高电流压摆率,也很难找到合适的  MOSFET。MOSFET 必须具有足够低的导通电阻,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导通损耗并实现快速开关。PCB 上元件的放置和布线应考虑 PCB 的寄生电感,敏感节点不应允许噪声传播。

来源:亚德诺半导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9

摘要

本文详细说明在设计混合信号PCB的布局时应考虑的内容。本文将涉及元件放置、电路板分层和接地平面方面的考量。本文讨论的准则为混合信号板的布局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对所有背景的工程师应当都能有所帮助。

简介

混合信号PCB设计要求对模拟和数字电路有基本的了解,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如果不能防止的话)信号干扰。构成现代系统的元件既有在数字域运行的元件,又有在模拟域运行的元件,必须精心设计以确保整个系统的信号完整性。

作为混合信号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PCB布局可能令人生畏,而元件放置仅仅是开始。还有其他因素必须考虑,包括电路板各层以及如何适当管理这些层,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寄生电容(PCB的平面间层之间可能会意外产生此类电容)引起的干扰。

接地也是混合信号系统的PCB布局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尽管接地是行业中经常争论的一个话题,但对于工程师来说,制定一套标准化方法不一定是最简单的任务。例如,高质量接地的某个单一问题可能会影响高性能混合信号PCB设计的整个布局。因此,不应忽略此方面。

元件放置

与建造房屋类似,放置电路元件之前必须创建系统的平面规划图。此步骤将奠定系统设计的整体完整性,并应有助于避免高噪声信号干扰。

在制定平面图时,建议遵循原理图的信号路径,尤其是对于高速电路。元件的位置也是设计的关键方面。设计人员应能识别重要的功能模块、信号以及模块之间的连接,从而确定各元件在系统中的最佳位置。例如,连接器最好放置在板的边缘,而辅助元件(如去耦电容和晶振)必须尽可能靠近混合信号器件放置。

模拟和数字模块分离

为了尽量减少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共同返回路径,可以考虑模拟和数字模块分离,以使模拟信号不会与数字信号混合。

1.png

1.模拟和数字电路分离

图1显示了模拟和数字电路分离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分割模拟和数字部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建议将敏感的模拟元件(如放大器和基准电压源)放置在模拟平面内。类似地,高噪声的数字元件(如逻辑控制和时序模块)必须放在另一侧/数字平面上。

►如果系统包含一个具有低数字电流的混合信号模数转换器(ADC)或数模转换器(DAC),则对此的处理方式可以与模拟平面中包含的模拟元件相似。

►对于具有多个高电流ADC和DAC的设计,建议将模拟和数字电源分开。也就是说,AVCC必须与模拟部分绑定,而DVDD应连接到数字部分。

►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可能会占用空间并产生热量。这些器件必须放置在电路板的中心以便更好地散热,同时应靠近与其相关的电路模块。

电源模块

电源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妥善处理。根据经验,电源模块必须与电路的其余部分隔离,同时仍应靠近其供电的元件。

复杂系统中的器件可能有多个电源引脚,在这种情况下,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可以分别使用专用电源模块,以避免高噪声数字干扰。

另一方面,电源布线应短而直,并使用宽走线以减小电感和避免限流。

去耦技术

电源抑制比(PSRR)是设计人员在实现系统目标性能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之一。PSRR衡量器件对电源变化的灵敏度,最终将决定器件的性能。

为了保持最佳PSRR,有必要防止高频能量进入器件。为此,可以利用电解电容和陶瓷电容的组合将器件电源适当去耦到低阻抗接地平面。

适当去耦的目的是为电路运行创造一个低噪声环境。基本规则是通过提供最短路径来使电流轻松返回。

设计人员务必注意关于每个器件的高频滤波建议。更重要的是,该清单将用作指南,提供一般去耦技术及其正确的实施方案:

►电解电容充当瞬态电流的电荷储存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电源上的低频噪声,而低电感陶瓷电容用于降低高频噪声。另外,铁氧体磁珠是可选的,但会增加高频噪声隔离和去耦。

►去耦电容必须尽可能靠近器件的电源引脚放置。这些电容应通过过孔或短走线连接到低阻抗接地平面的较大区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附加串联电感。

►较小电容(通常为0.01μF至0.1μF)应尽可能靠近器件的电源引脚放置。当器件同时有多个输出切换时,这种布置可防止运行不稳定。电解电容(通常为10μF至100μF)距离器件的电源引脚应不超过1英寸。

►为使实施更轻松,可以利用器件GND引脚附近的过孔通过T型连接将去耦电容连接到接地平面,而不是创建走线。示例参见图2。

2.png

2.电源引脚的去耦技术

电路板层

一旦完成元件放置和平面规划图,我们就可以看看电路板设计的另一个方面——通常称之为电路板层。强烈建议先考虑电路板层,再进行PCB布线,因为这将确定系统设计的允许回流路径。

电路板层指电路板中铜层的垂直布置。这些层应管理整个电路板的电流和信号。

3.png

3.4PCB示例

图3显示了电路板各层的视觉表示。表1详细说明了一个典型4层PCB的设置:

1.典型4PCB

层位置

层类型

1

数字/模拟信号(顶层)

2

3

电源平面

4

辅助信号(底层)

通常,高性能数据收集系统应有四层或更多层。顶层通常用于数字/模拟信号,而底层用于辅助信号。第二层(接地层)充当阻抗控制信号的参考平面,用于减少IR压降并屏蔽顶层中的数字信号。最后,电源平面位于第三层。

电源和接地平面必须彼此相邻,因为它们提供了额外的平面间电容,有助于电源的高频去耦。

对于接地层,这些年来针对混合信号设计的建议已改变。多年来,将接地平面分为模拟和数字两部分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现代的混合信号器件,建议采用一种新方法。适当的平面规划和信号分离应能防止高噪声信号的相关问题。

接地平面:分离还是不分离?

接地是混合信号PCB布局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典型4层PCB至少须有一层专门用于接地平面,以确保返回信号通过低阻抗路径返回。所有集成电路接地引脚应路由并直接连接到低阻抗接地平面,从而将串联电感和电阻降至最低。

对于混合信号系统,分离模拟和数字接地已成为一种标准接地方法。但是,具有低数字电流的混合信号器件最好通过单一接地进行管理。更进一步,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混合信号电流需求考虑哪种接地做法最合适。设计人员须考虑两种接地做法。

单一接地平面

对于具有单个低数字电流ADC或DAC的混合信号系统,单一实接地平面会是最佳方法。要理解单一接地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回顾返回电流。返回电流是指返回接地以及器件之间的走线以形成一个完整环路的电流。为了防止混合信号干扰,必须跟踪整个PCB布局中的每条返回路径。

4.png

4.采用实接地平面的系统的返回电流

图4中的简单电路显示了单一实接地平面相对于分离接地平面的优势。信号电流具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返回电流。该返回电流在接地平面中流回源,它将沿着阻抗最小的路径流动。

对于低频信号,返回电流将沿着电阻最小的路径流动,通常是器件接地基准点之间的直线。但对于较高频率信号,返回电流的一部分会尝试沿着信号路径返回。这是因为沿此路径的阻抗较低,流出和返回的电流之间形成的环路最小。

模拟地和数字地分离

对于难以采用实接地方案的复杂系统,分离接地可能更合适。分离接地平面是另一种常用方法,接地平面一分为二:模拟接地平面和数字接地平面。这适用于具有多个混合信号器件并消耗高数字电流的更复杂系统。图5显示了采用分离接地平面的系统示例。

5.png

5.采用分离接地平面的系统的返回电流

对于采用分离接地平面的系统,实现整体接地的最简单解决方案是消除接地平面的中断,并允许返回电流采取更直接的路线,通过星形接地交界处流回。星形接地是混合信号布局设计中模拟和数字接地平面连接在一起的交界处。

在常见系统中,星形接地可以与模拟和数字接地平面之间的简单狭窄连续交界相关。对于更复杂的设计,星形接地通常用跳线分流到接地接头来实现。星形接地中没有电流流动,因此不需要承载高电流的接头和跳线分流器。星形接地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两个接地具有相同的基准电平。

设计人员务必检查每个器件的数据手册中提供的接地建议,确保符合接地要求并避免与接地有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具有AGND和DGND引脚的混合信号器件可以与各自的接地平面相连,因为星形接地也会在一点上连接两种接地。这样,所有高噪声数字电流都会流过数字电源,一直流到数字接地平面,并回到数字电源,同时与敏感的模拟电路隔离。AGND和DGND平面的隔离必须在多层PCB的所有层上实现。

其他常见接地做法

可以采用下面的步骤或检查清单来确保在混合信号/数字系统中实施了适当的接地方案:

►星形接地点的连接应由较宽的铜走线构成。

►检查接地平面有无窄走线,这些连接是不合需要的。

►提供焊盘和过孔很有用,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连接模拟和数字接地平面。

结论

混合信号应用的PCB布局可能很有挑战性。创建元件平面规划图只是起点。当努力实现混合信号系统布局的最佳性能时,正确管理电路板层和制定适当的接地方案也是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关键点之一。制定元件平面规划图将有助于奠定系统设计的整体完整性。适当地组织电路板层将有助于管理整个电路板的电流和信号。最后,选择最有利的接地方案将会改善系统性能,并防止与高噪声信号和返回电流相关的问题发生。

致谢

本文介绍的内容是基于许多人的贡献整理而成的,包括Eric Carty、Genesis Garcia、Giovanni Aguirri、Brendan Somers、Stuart Servis、Leandro Peje、Mar Christian Lacida和Yoworex Tiu。

参考资料

Walt Kester。数据转换手册。ADI公司,2005年。

John Ardizzoni。“高速印刷电路板布局实用指南”。《模拟对话》,第39卷第9期,2005年9月。

Ralph Morrison。接地和屏蔽技术。John Wiley & Sons, Inc.,1998年。

Thomas O’Shea。“应用笔记AN-1349:最大程度减小ADM2582E/ADM2587E RS-485/RS-422收发器辐射的PCB实施指南”。ADI公司,2018年8月。

 “指南MT-101:去耦技术”。ADI公司,2009年。

线性电路设计手册。ADI公司,2008年。

Paul Brokaw。“应用笔记AN-342:高速、高精度处理模拟信号”。ADI公司。

Walt Kester、James Bryant和Mike Byrne。“指南MT-031:实现数据转换器的接地并解开AGNDDGND的谜团”。ADI公司,2009年。

Paul Brokaw和Jeff Barrow。“应用笔记AN-345:低频和高频电路的接地;了解接地和信号路径以支持高效设计;电流沿着阻抗最小——而不仅是电阻最小——的路径流动”。ADI公司。

Doug Grant和Scott Wurce。“应用笔记AN-348:避免无源元件陷阱;如果选错无源元件,再好的运算放大器或数据转换器也可能会表现不佳;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陷阱”。ADI公司。

关于ADI公司

Analog Devices, Inc. (NASDAQ: ADI)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在现实世界与数字世界之间架起桥梁以实现智能边缘领域的突破性创新。ADI提供结合模拟、数字和软件技术的解决方案推动数字化工厂、汽车和数字医疗等领域的持续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并建立人与世界万物的可靠互联。ADI公司2022财年收入超过120亿美元,全球员工2.4万余人。携手全球12.5万家客户,ADI助力创新者不断超越一切可能。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nalog.com/cn

关于作者

May Anne Porley是ADI菲律宾公司自动测试设备(ATE)部的应用工程师。她于2012年加入ADI公司,负责为开关、多路复用器、电平转换器和无缓冲交叉点开关产品系列提供应用支持。May Anne毕业于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达斯马里尼亚斯分校),获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Kevin Chesser是ADI利默里克公司SMX部的产品应用工程师。他对电子产品和能够利用技术解决的现实问题非常热衷。Kevin主要为ADG7xx系列开关和多路复用器提供客户支持。

围观 46

噪声问题是每位电路板设计师都会听到的四个字。为了解决噪声问题,往往要花费数小时的时间进行实验室测试,以便揪出元凶,但最终却发现,噪声是由开关电源的布局不当而引起的。解决此类问题可能需要设计新的布局,导致产品延期和开发成本增加。

本文将提供有关印刷电路板(PCB)布局布线的指南,以帮助设计师避免此类噪声问题。作为例子的开关调节器布局采用双通道同步开关控制器 ADP1850,第一步是确定调节器的电流路径。然后,电流路径决定了器件在该低噪声布局布线设计中的位置。

PCB布局布线指南

第一步:确定电流路径

在开关转换器设计中,高电流路径和低电流路径彼此非常靠近。交流(AC)路径携带有尖峰和噪声,高直流(DC)路径会产生相当大的压降,低电流路径往往对噪声很敏感。适当PCB布局布线的关键在于确定关键路径,然后安排器件,并提供足够的铜面积以免高电流破坏低电流。性能不佳的表现是接地反弹和噪声注入IC及系统的其余部分。

图1所示为一个同步降压调节器设计,它包括一个开关控制器和以下外部电源器件:高端开关、低端开关、电感、输入电容、输出电容和旁路电容。图1中的箭头表示高开关电流流向。必须小心放置这些电源器件,避免产生不良的寄生电容和电感,导致过大噪声、过冲、响铃振荡和接地反弹。

1.png


图1. 典型开关调节器(显示交流和直流电流路径)

诸如DH、DL、BST和SW之类的开关电流路径离开控制器后需妥善安排,避免产生过大寄生电感。这些线路承载的高δI/δt交流开关脉冲电流可能达到3 A以上并持续数纳秒。高电流环路必须很小,以尽可能降低输出响铃振荡,并且避免拾取额外的噪声。

低值、低幅度信号路径,如补偿和反馈器件等,对噪声很敏感。应让这些路径远离开关节点和电源器件,以免注入干扰噪声。

第二步:布局物理规划

PCB物理规划(floor plan)非常重要,必须使电流环路面积最小,并且合理安排电源器件,使得电流顺畅流动,避免尖角和窄小的路径。这将有助于减小寄生电容和电感,从而消除接地反弹。

图2所示为采用开关控制器ADP1850的双路输出降压转换器的PCB布局。请注意,电源器件的布局将电流环路面积和寄生电感降至最小。虚线表示高电流路径。同步和异步控制器均可以使用这一物理规划技术。在异步控制器设计中,肖特基二极管取代低端开关。

2.jpg


图2. 采用ADP1850控制器的双路输出降压转换器的PCB布局

第三步:电源器件——MOSFET和电容(输入、旁路和输出)

顶部和底部电源开关处的电流波形是一个具有非常高δI/δt的脉冲。因此,连接各开关的路径应尽可能短,以尽量降低控制器拾取的噪声和电感环路传输的噪声。在PCB一侧上使用一对DPAK或SO-8封装的FET时,最好沿相反方向旋转这两个FET,使得开关节点位于该对FET的一侧,并利用合适的陶瓷旁路电容将高端漏电流旁路到低端源。务必将旁路电容尽可能靠近MOSFET放置(参见图2),以尽量减小穿过FET和电容的环路周围的电感。

输入旁路电容和输入大电容的放置对于控制接地反弹至关重要。输出滤波器电容的负端连接应尽可能靠近低端 MOSFET的源,这有助于减小引起接地反弹的环路电感。图2中的Cb1和Cb2是陶瓷旁路电容,这些电容的推荐值范围是1 μF至22 μF。对于高电流应用,应额外并联一个较大值的滤波器电容,如图2的CIN所示。

散热考虑和接地层

在重载条件下,功率MOSFET、电感和大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会产生大量的热。为了有效散热,图2的示例在这些电源器件下面放置了大面积的铜。

多层PCB的散热效果好于2层PCB。为了提高散热和导电性能,应在标准1盎司铜层上使用2盎司厚度的铜。多个 PGND层通过过孔连在一起也会有帮助。图3显示一个4层 PCB设计的顶层、第三层和第四层上均分布有PGND层。

3.png


图3. 截面图:连接PGND层以改善散热

这种多接地层方法能够隔离对噪声敏感的信号。如图2所 示,补偿器件、软启动电容、偏置输入旁路电容和输出反馈分压器电阻的负端全都连接到AGND层。请勿直接将任何高电流或高δI/δt路径连接到隔离AGND层。AGND是一个安静的接地层,其中没有大电流流过。

所有电源器件(如低端开关、旁路电容、输入和输出电容等)的负端连接到PGND层,该层承载高电流。

GND层内的压降可能相当大,以至于影响输出精度。通过一条宽走线将AGND层连接到输出电容的负端(参见图4),可以显著改善输出精度和负载调节。

4.png


图4. AGND层到PGND层的连接

AGND层一路扩展到输出电容,AGND层和PGND层在输出电容的负端连接到过孔。

图2显示了另一种连接AGND和PGND层的技术,AGND层通过输出大电容负端附近的过孔连接到PGND层。图3显示了PCB上某个位置的截面,AGND层和PGND层通过输出大电容负端附近的过孔相连。

电流检测路径

为了避免干扰噪声引起精度下降,电流模式开关调节器的电流检测路径布局必须妥当。双通道应用尤其要更加重视,消除任何通道间串扰。

双通道降压控制器ADP1850将低端MOSFET的导通电阻RDS(ON)用作控制环路架构的一部分。此架构在SWx与 PGNDx引脚之间检测流经低端MOSFET的电流。一个通道中的地电流噪声可能会耦合到相邻通道中。因此,务必使 SWx和PGNDx走线尽可能短,并将其放在靠近MOSFET的地方,以便精确检测电流。到SWx和PGNDx节点的连接务必采用开尔文检测技术,如图2和图5所示。注意,相应的 PGNDx走线连接到低端MOSFET的源。不要随意将PGND 层连接到PGNDx引脚。

5.jpg


图5. 两个通道的接地技术

相比之下,对于ADP1829等双通道电压模式控制器,PGND1和PGND2引脚则是直接通过过孔连接到PGND层。

反馈和限流检测路径

反馈(FB)和限流(ILIM)引脚是低信号电平输入,因此,它们对容性和感性噪声干扰敏感。FB和ILIM走线应避免靠近高δI/δt走线。注意不要让走线形成环路,导致不良电感增加。在ILIM和PGND引脚之间增加一个小MLCC去耦电容 (如22 pF),有助于对噪声进行进一步滤波。

开关节点

在开关调节器电路中,开关(SW)节点是噪声最高的地方,因为它承载着很大的交流和直流电压/电流。此SW节点需要较大面积的铜来尽可能降低阻性压降。将MOSFET和电感彼此靠近放在铜层上,可以使串联电阻和电感最小。

对电磁干扰、开关节点噪声和响铃振荡更敏感的应用可以使用一个小缓冲器。缓冲器由电阻和电容串联而成(参见图 6中的RSNUB和CSNUB),放在SW节点与PGND层之间,可以降 低SW节点上的响铃振荡和电磁干扰。注意,增加缓冲器可能会使整体效率略微下降0.2%到0.4%。

6.png


图6. 缓冲器和栅极电阻电阻

栅极驱动器路径

栅极驱动走线(DH和DL)也要处理高δI/δt,往往会产生响铃振荡和过冲。这些走线应尽可能短。最好直接布线,避免使用馈通过孔。如果必须使用过孔,则每条走线应使用两个过孔,以降低峰值电流密度和寄生电感。

在DH或DL引脚上串联一个小电阻(约2 Ω至4 Ω)可以减慢栅极驱动,从而也能降低栅极噪声和过冲。另外,BST与SW 引脚之间也可以连接一个电阻(参见图6)。在布局期间用0 Ω栅极电阻保留空间,可以提高日后进行评估的灵活性。增加的栅极电阻会延长栅极电荷上升和下降时间,导致 MOSFET的开关功率损耗提高。

总结

了解电流路径、其敏感性以及适当的器件放置,是消除 PCB布局设计噪声问题的关键。ADI公司的所有电源器件评估板都采用上述布局布线指导原则来实现最佳性能。评估板文件UG-204和UG-205详细说明了ADP1850相关的布局布线情况。

注意,所有开关电源都具有相同的元件和相似的电流路径敏感性。因此,以针对电流模式降压调节器的 ADP1850为例说明的指导原则同样适用于电压模式和/或升压开关调节器的布局布线。

来源:亚德诺半导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55

本文详细说明在设计混合信号PCB的布局时应考虑的内容。本文将涉及元件放置、电路板分层和接地平面方面的考量。本文讨论的准则为混合信号板的布局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对所有背景的工程师应当都能有所帮助。

混合信号PCB设计要求对模拟和数字电路有基本的了解,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如果不能防止的话)信号干扰。构成现代系统的元件既有在数字域运行的元件,又有在模拟域运行的元件,必须精心设计以确保整个系统的信号完整性。

作为混合信号开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PCB布局可能令人生畏,而元件放置仅仅是开始。还有其他因素必须考虑,包括电路板各层以及如何适当管理这些层,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寄生电容 (PCB的平面间层之间可能会意外产生此类电容)引起的干扰。

接地也是混合信号系统的PCB布局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尽管接地是行业中经常争论的一个话题,但对于工程师来说,制定一套标准化方法不一定是最简单的任务。例如,高质量接地的某个单一问题可能会影响高性能混合信号PCB设计的整个布局。因此,不应忽略此方面。

元件放置

与建造房屋类似,放置电路元件之前必须创建系统的平面规划图。此步骤将奠定系统设计的整体完整性,并应有助于避免高噪声信号干扰。

在制定平面图时,建议遵循原理图的信号路径,尤其是对于高速电路。元件的位置也是设计的关键方面。设计人员应能识别重要的功能模块、信号以及模块之间的连接,从而确定各元件在系统中的最佳位置。例如,连接器最好放置在板的边缘,而辅助元件(如去耦电容和晶振)必须尽可能靠近混合信号器件放置。

模拟和数字模块分离

为了尽量减少模拟和数字信号的共同返回路径,可以考虑模拟和数字模块分离,以使模拟信号不会与数字信号混合。

“图1.
图1. 模拟和数字电路分离

图1显示了模拟和数字电路分离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分割模拟和数字部分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 建议将敏感的模拟元件(如放大器和基准电压源)放置在模拟平面内。类似地,高噪声的数字元件(如逻辑控制和时序模块)必须放在另一侧/数字平面上。

  • 如果系统包含一个具有低数字电流的混合信号模数转换器(ADC)或数模转换器(DAC),则对此的处理方式可以与模拟平面中包含的模拟元件相似。

  • 对于具有多个高电流ADC和DAC的设计,建议将模拟和数字电源分开。也就是说, AVCC 必须与模拟部分绑定,而DVDD应连接到数字部分。

  • 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可能会占用空间并产生热量。这些器件必须放置在电路板的中心以便更好地散热,同时应靠近与其相关的电路模块。

电源模块

电源是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妥善处理。根据经验,电源模块必须与电路的其余部分隔离,同时仍应靠近其供电的元件。

复杂系统中的器件可能有多个电源引脚,在这种情况下,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可以分别使用专用电源模块,以避免高噪声数字干扰。

另一方面,电源布线应短而直,并使用宽走线以减小电感和避免限流。

去耦技术

电源抑制比(PSRR)是设计人员在实现系统目标性能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参数之一。PSRR衡量器件对电源变化的灵敏度,最终将决定器件的性能。

为了保持最佳PSRR,有必要防止高频能量进入器件。为此,可以利用电解电容和陶瓷电容的组合将器件电源适当去耦到低阻抗接地平面。

适当去耦的目的是为电路运行创造一个低噪声环境。基本规则是通过提供最短路径来使电流轻松返回。

设计人员务必注意关于每个器件的高频滤波建议。更重要的是,该清单将用作指南,提供一般去耦技术及其正确的实施方案:

  • 电解电容充当瞬态电流的电荷储存器,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电源上的低频噪声,而低电感陶瓷电容用于降低高频噪声。另外,铁氧体磁珠是可选的,但会增加高频噪声隔离和去耦。

  • 去耦电容必须尽可能靠近器件的电源引脚放置。这些电容应通过过孔或短走线连接到低阻抗接地平面的较大区域,以最大程度地减少附加串联电感。

  • 较小电容(通常为0.01μF至0.1μF)应尽可能靠近器件的电源引脚放置。当器件同时有多个输出切换时,这种布置可防止运行不稳定。电解电容(通常为10μF至100μF)距离器件的电源 引脚应不超过1英寸。

  • 为使实施更轻松,可以利用器件GND引脚附近的过孔通过T型连接将去耦电容连接到接地平面,而不是创建走线。示例参见图2。

“图2.
图2. 电源引脚的去耦技术

电路板层

一旦完成元件放置和平面规划图,我们就可以看看电路板设计的另一个方面——通常称之为电路板层。强烈建议先考虑电路板层,再进行PCB布线,因为这将确定系统设计的允许回流路径。

电路板层指电路板中铜层的垂直布置。这些层应管理整个电路板的电流和信号。

“图3.
图3. 4层PCB示例

图3显示了电路板各层的视觉表示。表1详细说明了一个典型4层PCB的设置:

“表1.
表1. 典型4层PCB

通常,高性能数据收集系统应有四层或更多层。顶层通常用于数字/模拟信号,而底层用于辅助信号。第二层(接地层)充当阻抗控制信号的参考平面,用于减少IR压降并屏蔽顶层中的数字信号。最后,电源平面位于第三层。

电源和接地平面必须彼此相邻,因为它们提供了额外的平面间电容,有助于电源的高频去耦。

对于接地层,这些年来针对混合信号设计的建议已改变。多年来,将接地平面分为模拟和数字两部分是有道理的,但是对于现代的混合信号器件,建议采用一种新方法。适当的平面规划和信号分离应能防止高噪声信号的相关问题。

接地平面:分离还是不分离?

接地是混合信号PCB布局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典型4层PCB至少须有一层专门用于接地平面,以确保返回信号通过低阻抗路径返回。所有集成电路接地引脚应路由并直接连接到低阻抗接地平面,从而将串联电感和电阻降至最低。

对于混合信号系统,分离模拟和数字接地已成为一种标准接地方法。但是,具有低数字电流的混合信号器件最好通过单一接地进行管理。更进一步,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混合信号电流需求考虑哪种接地做法最合适。设计人员须考虑两种接地做法。

单一接地平面

对于具有单个低数字电流ADC或DAC的混合信号系统,单一实接地平面会是最佳方法。要理解单一接地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回顾返回电流。返回电流是指返回接地以及器件之间的走线以形成一个完整环路的电流。为了防止混合信号干扰,必须跟踪整个PCB布局中的每条返回路径。

“图4.
图4. 采用实接地平面的系统的返回电流

图4中的简单电路显示了单一实接地平面相对于分离接地平面的优势。信号电流具有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返回电流。该返回电流在接地平面中流回源,它将沿着阻抗最小的路径流动。

对于低频信号,返回电流将沿着电阻最小的路径流动,通常是器件接地基准点之间的直线。但对于较高频率信号,返回电流的一部分会尝试沿着信号路径返回。这是因为沿此路径的阻抗较低,流出和返回的电流之间形成的环路最小。

模拟地和数字地分离

对于难以采用实接地方案的复杂系统,分离接地可能更合适。分离接地平面是另一种常用方法,接地平面一分为二:模拟接地平面和数字接地平面。这适用于具有多个混合信号器件并消耗高数字电流的更复杂系统。图5显示了采用分离接地平面的系统示例。

“图5.
图5. 采用分离接地平面的系统的返回电流

对于采用分离接地平面的系统,实现整体接地的最简单解决方案是消除接地平面的中断,并允许返回电流采取更直接的路线,通过星形接地交界处流回。星形接地是混合信号布局设计中模拟和数字接地平面连接在一起的交界处。

在常见系统中,星形接地可以与模拟和数字接地平面之间的简单狭窄连续交界相关。对于更复杂的设计,星形接地通常用跳线分流到接地接头来实现。星形接地中没有电流流动,因此不需要承载高电流的接头和跳线分流器。星形接地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两个接地具有相同的基准电平。

设计人员务必检查每个器件的数据手册中提供的接地建议,确保符合接地要求并避免与接地有关的问题。另一方面,具有AGND和DGND引脚的混合信号器件可以与各自的接地平面相连因为星形接地也会在一点上连接两种接地。这样,所有高噪声数字电流都会流过数字电源,一直流到数字接地平面,并回到数字电源,同时与敏感的模拟电路隔离。AGND和DGND平面的隔离必须在多层PCB的所有层上实现。

其他常见接地做法

可以采用下面的步骤或检查清单来确保在混合信号/数字系统中实施了适当的接地方案:

  • 星形接地点的连接应由较宽的铜走线构成。

  • 检查接地平面有无窄走线,这些连接是不合需要的。

  • 提供焊盘和过孔很有用,以便在必要时可以连接模拟和数字接地平面。

结论

混合信号应用的PCB布局可能很有挑战性。创建元件平面规划图只是起点。当努力实现混合信号系统布局的最佳性能时,正确管理电路板层和制定适当的接地方案也是系统设计人员必须考虑的关键点之一。制定元件平面规划图将有助于奠定系统设计的整体完整性。适当地组织电路板层将有助于管理整个电路板的电流和信号。最后,选择最有利的接地方案将会改善系统性能,并防止与高噪声信号和返回电流相关的问题发生。

来源:亚德诺半导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6

问:开关电源板布局的黄金法则

优化电路板布局是开关电源设计中的一个关键。良好的布局可确保开关稳压器的稳定运行,并将辐射干扰和传导电磁干扰(EMI)降至最低。虽然这是电子开发人员所熟知的常识,但很多人还是不知道开关模式电源板的布局优化应该是什么样子。

“图1:LT8640S开关稳压器的电路板,具有紧密间隔的部件,因此具有紧凑的电路板布局。"
图1:LT8640S开关稳压器的电路板,具有紧密间隔的部件,因此具有紧凑的电路板布局。

图1显示了基于LT8640S的评估板DC2530A的电路。它是一种降压开关稳压器,可承受高达42V的输入电压,可支持高达6A的输出电流。可以看到,评估板上所有组件的布局都非常紧凑。一般建议将各部件尽可能紧密地放置在PCB板上。虽然这一说法并非错误,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获得更优化的电路板布局,这种设计也不一定是特别合适

在图1中,开关稳压器IC周围有许多无源组件。这些无源组件在放置时,哪一个该优先于其他组件考虑?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开关稳压器PCB设计中,最重要的规则是将承载高开关电流路径,尽可能在布线时缩短。如果成功实施该规则,开关稳压器的大部分电路板布局问题将得到有效的解决。

“图2:降压开关稳压器和快速变化电流路径的示意图,以红色显示。"
图2:降压开关稳压器和快速变化电流路径的示意图,以红色显示。

在电路板布局中实现这条“黄金法则”的最简单方法是什么?

第一步是找出开关稳压器拓扑中的哪些是关键路径。在这些路径中,电流随开关转换而变化。

图2显示了降压转换器(降压拓扑)的典型电路。关键路径以红色显示。它们是全电流或无电流流动的连接线,具体取决于电源开关的状态。这些路径应尽可能短。对于降压稳压器,输入电容应尽可能靠近开关稳压器IC的VIN引脚和GND引脚。

“图3:升压开关稳压器和快速变化电流路径的示意图,以红色显示。"
图3:升压开关稳压器和快速变化电流路径的示意图,以红色显示。

图3显示了具有升压拓扑的电路的基本原理图。这里,低电压被转换为高电压。同样,电流随功率开关切换而变化的电流路径以红色显示。有趣的是,输入电容的位置根本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输出电容的位置。它必须尽可能靠近反激(Flyback)二极管(或高压侧开关)以及低压侧开关的接地连接。之后,可以检查任何其他开关稳压器拓扑,以产生关于当功率开关被切换时电流如何变化的信息。

经典的方法是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笔打印出电路并绘制电流:一种颜色用于指示通电期间的电流——即电源开关导通电流时;第二种颜色显示关闭时间(即电源开关关闭时)内的电流;最后,第三种颜色用于仅以第一种颜色或仅以第二种色彩标记的所有路径。然后可以清楚地识别关键路径,其中电流随着功率开关的切换而变化。

没有经验的电路设计者通常认为开关稳压器的电路板布局是一种“黑魔法”。实际上,其中最重要的规则就是将电流随开关转换而变化的轨迹设计得尽可能短和紧凑。这很容易解释,遵循逻辑关系,是开关模式电源设计中优化板布局的基础。

来源:得捷电子DigiKey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9

作者简介

作者:Wchu1

翻译:陈子颖

英飞凌的1ED44173/5/6是新的低侧栅极驱动器IC,集成了过流保护(OCP)、故障状态输出和启用功能。这种高集成度驱动器对于采用升压拓扑结构并接参考地的PFC(数字控制功率因数校正)应用非常友好。

在PFC应用中,分流器被用来采样功率开关电流或直流母线电流。分流器的位置根据选择的控制方法而不同。例如,在图1例1中,分流器位于IGBT发射极和系统地之间,以便当控制器在交错PFC应用中实施峰值电流控制或电流平衡控制时,采样功率开关的电流。

相比之下,图1例2显示了位于系统地和直流母线负极之间的分流器,以便感应直流母线电流。这种配置常用于平均电流模式控制,数字控制器可以根据平均电流和直流母线电压反馈来计算输入功率。

“图1:两种不同类型的带OCP的低侧栅极驱动器:1ED44176N01F(例1)具有正电流采样以满足第一种分流器位置的要求,而1ED44173/5N01B(例2)具有负电流感应以满足第二种分流器位置的要求"
图1:两种不同类型的带OCP的低侧栅极驱动器:1ED44176N01F(例1)具有正电流采样以满足第一种分流器位置的要求,而1ED44173/5N01B(例2)具有负电流感应以满足第二种分流器位置的要求

家用空调中的应用

在当今带有数字控制PFC的家用空调(RAC)应用中,控制器使用功率反馈信号来实现自适应直流母线电压控制。这样,当使用较低的直流母线电压时,可以在轻负载时降低损耗,而当需要满负载时,则切换到全直流母线。

由于分流配置不同,英飞凌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带OCP的低侧栅极驱动器:1ED44176N01F(图1,例1),以及1ED44173N01B和1ED44175N01B(图1,例2)。前者具有正电流感应满足例一分流配置,而后两者具有负电流感应满足例二分流配置。1ED44175N01B的目标是驱动IGBT,而1ED44173N01B则是驱动MOSFET。

“图2:1ED44173/5/6功能的差异"
图2:1ED44173/5/6功能的差异

在PFC这样的大电流、高速开关电路中,PCB布局始终是一个挑战。一个好的PCB布局可以确保器件运行条件和设计稳定性。不适当的元件或布局可能会导致开关不稳定、过高的电压振铃或电路闩锁。

栅极驱动IC的最佳PCB布局技巧

1、当在微控制器和栅极驱动器之间采用RC滤波电路时,输入端的布线要尽可能短(小于2-3厘米)。

2、EN/FLT输出是开漏输出,所以需要用上拉电阻将其拉到5V或3.3V的逻辑电源上。设计时,将RC滤波器放在靠近栅驱动器的地方。

3、为了防止过电流保护中的错误触发,OCP和地之间的RC滤波器接线应尽可能短。

4、尽可能将每个电容器安装在靠近栅极驱动器引脚的地方。

5、将微控制器的地线直接连接到COM引脚(1ED44173/5N01B)。

6、将栅极输出回路连接到COM,并将微控制器的接地引脚连接到VSS逻辑接地引脚(1ED44176N01F),这可以防止逻辑输入引脚与驱动器输出回路的噪声耦合。

让我们来看看正确的布局所能产生的效果。下面的例子显示了1ED44175N01B和TO-247 IGBT(例如IKW40N65WR5)的电路(图3)和布局实现(图4)的情况。通过这种设计,可以减少PCB的环路面积和电感。

“图3:1ED44175N01B的电路图"
图3:1ED44175N01B的电路图

“图4:上述电路的PCB布局"
图4:上述电路的PCB布局

如何减少PCB走线包围面积,以减小寄生电感

● 将1ED44175N01B放置在靠近IGBT栅极和发射极的地方

● 将去耦电容(C3)直接放在VCC和COM引脚上

● 将滤波电容(C1和C4)和故障清除时间编程电容(C2)放在靠近引脚的地方

● 将接地平面置于1ED44175N01B的正上方或正下方,这样可以减少走线电感

此外,连接到COM的接地平面有助于作为辐射噪声屏蔽层,并为器件耗散功率提供散热路径。遵循这些布局提示可以消除常见的噪声耦合问题,节省你的开发时间。

要了解更多关于1ED44173/5/6产品、其评估板和在线仿真的信息,请分别扫描下面各自产品的二维码进行访问。

“带过流保护的低侧栅驱动器PCB布局技巧"

来源:英飞凌工业半导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8

尖峰电流的形成:

数字电路输出高电平时从电源拉出的电流Ioh和低电平输出时灌入的电流Iol的大小一般是不同的,即:Iol>Ioh。以下图的TTL与非门为例说明尖峰电流的形成:


输出电压如右图(a)所示,理论上电源电流的波形如右图(b),而实际的电源电流保险如右图(c)。由图(c)可以看出在输出由低电平转换到高电平时电源电流有一个短暂而幅度很大的尖峰。尖峰电源电流的波形随所用器件的类型和输出端所接的电容负载而异。

产生尖峰电流的主要原因是:

输出级的T3、T4管短设计内同时导通。在与非门由输出低电平转向高电平的过程中,输入电压的负跳变在T2和T3的基极回路内产生很大的反向驱动电流,由于T3的饱和深度设计得比T2大,反向驱动电流将使T2首先脱离饱和而截止。T2截止后,其集电极电位上升,使T4导通。可是此时T3还未脱离饱和,因此在极短得设计内T3和T4将同时导通,从而产生很大的ic4,使电源电流形成尖峰电流。图中的R4正是为了限制此尖峰电流而设计。

低功耗型TTL门电路中的R4较大,因此其尖峰电流较小。当输入电压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与非门输出电平由高变低,这时T3、T4也可能同时导通。但当T3开始进入导通时,T4处于放大状态,两管的集-射间电压较大,故所产生的尖峰电流较小,对电源电流产生的影响相对较小。

产生尖峰电流的另一个原因是负载电容的影响。与非门输出端实际上存在负载电容CL,当门的输出由低转换到高时,电源电压由T4对电容CL充电,因此形成尖峰电流。

当与非门的输出由高电平转换到低电平时,电容CL通过T3放电。此时放电电流不通过电源,故CL的放电电流对电源电流无影响。

尖峰电流的抑制方法:

1、在电路板布线上采取措施,使信号线的杂散电容降到最小;

2、 另一种方法是设法降低供电电源的内阻,使尖峰电流不至于引起过大的电源电压波动;

3、 通常的作法是使用去耦电容来滤波,一般是在电路板的电源入口处放一个1uF~10uF的去耦电容,滤除低频噪声;在电路板内的每一个有源器件的电源和地之间放置一个0.01uF~0.1uF的去耦电容(高频滤波电容),用于滤除高频噪声。滤波的目的是要滤除叠加在电源上的交流干扰,但并不是使用的电容容量越大越好,因为实际的电容并不是理想电容,不具备理想电容的所有特性。

去耦电容的选取可按C=1/F计算,其中F为电路频率,即10MHz取0.1uF,100MHz取0.01uF。一般取0.1~0.01uF均可。

放置在有源器件傍的高频滤波电容的作用有两个,其一是滤除沿电源传导过来的高频干扰,其二是及时补充器件高速工作时所需的尖峰电流。所以电容的放置位置是需要考虑的。

实际的电容由于存在寄生参数,可等效为串联在电容上的电阻和电感,将其称为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等效串联电感(ESL)。这样,实际的电容就是一个串联谐振电路,其谐振频率为:


实际的电容在低于Fr的频率呈现容性,而在高于Fr的频率上则呈现感性,所以电容更象是一个带阻滤波器。

10uF的电解电容由于其ESL较大,Fr小于1MHz,对于50Hz这样的低频噪声有较好的滤波效果,对上百兆的高频开关噪声则没有什么作用。

电容的ESR和ESL是由电容的结构和所用的介质决定的,而不是电容量。通过使用更大容量的电容并不能提高抑制高频干扰的能力,同类型的电容,在低于Fr的频率下,大容量的比小容量的阻抗小,但如果频率高于Fr,ESL决定了两者的阻抗不会有什么区别。

电路板上使用过多的大容量电容对于滤除高频干扰并没有什么帮助,特别是使用高频开关电源供电时。另一个问题是,大容量电容过多,增加了上电及热插拔电路板时对电源的冲击,容易引起如电源电压下跌、电路板接插件打火、电路板内电压上升慢等问题。

PCB布局时去耦电容摆放

对于电容的安装,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安装距离。容值最小的电容,有最高的谐振频率,去耦半径最小,因此放在最靠近芯片的位置。容值稍大些的可以距离稍远,最外层放置容值最大的。但是,所有对该芯片去耦的电容都尽量靠近芯片。

下面的图1就是一个摆放位置的例子。本例中的电容等级大致遵循10倍等级关系。


还有一点要注意,在放置时,最好均匀分布在芯片的四周,对每一个容值等级都要这样。通常芯片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电源和地引脚的排列位置,一般都是均匀分布在芯片的四个边上的。因此,电压扰动在芯片的四周都存在,去耦也必须对整个芯片所在区域均匀去耦。如果把上图中的680pF电容都放在芯片的上部,由于存在去耦半径问题,那么就不能对芯片下部的电压扰动很好的去耦。

电容的安装

在安装电容时,要从焊盘拉出一小段引出线,然后通过过孔和电源平面连接,接地端也是同样。这样流经电容的电流回路为:电源平面->过孔->引出线->焊盘->电容->焊盘->引出线->过孔->地平面,图2直观的显示了电流的回流路径。


第一种方法从焊盘引出很长的引出线然后连接过孔,这会引入很大的寄生电感,一定要避免这样做,这是最糟糕的安装方式。

第二种方法在焊盘的两个端点紧邻焊盘打孔,比第一种方法路面积小得多,寄生电感也较小,可以接受。

第三种在焊盘侧面打孔,进一步减小了回路面积,寄生电感比第二种更小,是比较好的方法。

第四种在焊盘两侧都打孔,和第三种方法相比,相当于电容每一端都是通过过孔的并联接入电源平面和地平面,比第三种寄生电感更小,只要空间允许,尽量用这种方法。最后一种方法在焊盘上直接打孔,寄生电感最小,但是焊接是可能会出现问题,是否使用要看加工能力和方式。

需要强调一点:有些工程师为了节省空间,有时让多个电容使用公共过孔,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这样做。最好想办法优化电容组合的设计,减少电容数量。

由于印制线越宽,电感越小,从焊盘到过孔的引出线尽量加宽,如果可能,尽量和焊盘宽度相同。这样即使是0402封装的电容,你也可以使用20mil宽的引出线。引出线和过孔安装如图4所示,注意图中的各种尺寸。


来源:电子发烧友网

围观 28

PCB布局设计中格点的设置技巧

demi的头像

对于IC、非定位接插件等大器件,可以选用50~100mil的格点精度进行布局,而对于电阻电容和电感等无源小器件,可采用25mil的格点进行布局。大格点的精度有利于器件的对齐和布局的美观。

PCB布局规则:

1、在通常情况下,所有的元件均应布置在电路板的同一面上,只有顶层元件过密时,才能将一些高度有限并且发热量小的器件,如贴片电阻、贴片电容、贴片IC等放在低层。

2、在保证电气性能的前提下,元件应放置在栅格上且相互平行或垂直排列,以求整齐、美观,在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元件重叠;元件排列要紧凑,元件在整个版面上应分布均匀、疏密一致。

3、电路板上不同组件相临焊盘图形之间的最小间距应在1MM以上。

4、离电路板边缘一般不小于2MM.电路板的最佳形状为矩形,长宽比为3:2或4:3.电路板面尺大于200MM乘150MM时,应考虑电路板所能承受的机械强度。

在PCB的布局设计中要分析电路板的单元,依据起功能进行布局设计,对电路的全部元器件进行布局时,要符合以下原则

1、按照电路的流程安排各个功能电路单元的位置,使布局便于信号流通,并使信号尽可能保持一致的方向。

页面

订阅 RSS - PCB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