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芯片迎来“窗口期”,复旦微发布首款车用MCU产品


“缺芯”事件给国产芯片厂商提供了进入汽车市场的“窗口期”。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的缩写,它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端口(I/O)、定时器(Timer)、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等)和其他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单个芯片。MCU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控制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由于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MCU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等。MCU的选择通常基于应用的需求,如处理性能、功耗、外设接口等因素。
“缺芯”事件给国产芯片厂商提供了进入汽车市场的“窗口期”。
近年来,超低功耗市场迎来了爆发期,如在表计、烟感、医疗电子、智能门锁、电动车定位等行业,再加上NB-IoT、LoRa等窄带物联网的带动,超低功耗MCU的需求与日俱增。
国民技术将基于通用MCU和RT-Thread物联网操作系统构建完善的生态,满足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客户的开发需求,为产业持续带来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软硬一体平台。
全新MCU凭借高频Arm Cortex®-M33核、硬件加速器和特定功能配置实现更高性能、更经济的电机控制功能;新型、易用的电机控制工具和套件可加速设计进程
近日,AGM Micro发布了兼容STM32 的MCU产品系列,推出具有低延迟高灵活性的功能模块MCU产品系列。
在最近使用华大 MCU 时,遇到了不少坑,这里记录一下,以方便在以后升级驱动库!其中,有些问题仅仅是在由 ST 切换到 华大之后不太适于的问题,有些是驱动库的更改问题!
现今的MCU已经演变成为完整的系统级芯片(SoC),微处理器内核的主频从4M到200MHz不等;片上模拟模块包括ADC、运放和DAC等;内置的存储器包括Flash和MRAM等;外设接口包括UART、I2C、SPI和USB等;晶圆工艺也从90nm逐渐向55nm、40nm甚至28nm演进。
灵动微电子全新主流型 MM32F3270 系列 MCU 现已开始批量供货。该系列 MCU 搭载了 Arm® Cortex®-M3 内核,最高主频 120MHz,提供最高 512KB Flash 和 128KB SRAM,并集成了丰富的通信接口、定时器和模拟资源
在当今的智能互联世界,触摸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果没有触摸感应交互带来的直观简易操作和便利性,很难想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虽然人工智能早已在身边,但是在“原味”的微控制器应用场景中如何落地深度学习技术,人们还一直还在摸索。这次,小编就给还在上下求索的小伙伴们讲一个让“微控制器+AI”成功落地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