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

MCU是Micro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单元)的缩写,它是一种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RAM)、输入/输出端口(I/O)、定时器(Timer)、串行通信接口(UART、SPI、I2C等)和其他外围设备控制器的单个芯片。MCU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中,用于控制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

由于其集成度高、体积小、功耗低以及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MCU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中,例如智能家居设备、医疗设备、汽车电子系统、工业自动化等。MCU的选择通常基于应用的需求,如处理性能、功耗、外设接口等因素。

Holtek精益求精,宣布推出全新5V宽电压Arm ® Cortex ® -M0+ 32位MCU系列HT32F50431/HT32F50441/HT32F50442/HT32F50452。此系列MCU经多方位升级能满足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嵌入式系统、消费电子等。

1.jpg

HT32F50431/HT32F50441/HT32F50442/HT32F50452操作电压为2.5V~5.5V,操作温度范围提升至-40℃~105℃工业温度范围,最高运行速度约为60MHz,Flash最大容量为128KB,SRAM最高容量达16KB,搭载6通道PDMA,支持独立V DD IO脚,可与MCU V DD电压不同的元件连接。该系列拥有丰富的外围资源,包括EBI、DIV、SPI、UART、USART、I²C、MCTM、GPTM、PWM、 BFTM、RTC、CRC、CMP、内建设备自动扫描功能的LED控制器、12-bit SAR ADC转换速度提升至2Msps,并带有可配置电压VREF可作为内部参考电压源。封装提供32/46-pin QFN及44/48/64-pin LQFP,GPIO引脚最大达到54。

HT32支持多种开发环境(Keil/IAR/SEGGER/GNU),并提供硬件开发工具包、周边驱动函数库(Firmware Library)及应用范例等完整开发资源。全系列M0+ MCU取得Keil MDK-ARM用户许可认证,可提供客户免费使用。搭配ISP(In-SystemProgramming)及IAP(In-ApplicationProgramming)技术方案,可轻松升级韧体。HT32系列可提供UL/IEC 60730-1 Class B认证MCU自检程序(安全测试库),协助客户了解IEC 60730-1 Class B产品认证时间。

来源:Holtek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6

车规级电容触控型MCU

曦华科技车规级电容触控型CVM012x系列MCU正式上市。作为国产首颗可以实现HoD应用的真车规级单芯片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继承了已经批量量产的曦华CVM01平台,集成了ARM Cortex-M0+内核、大容量的Flash存储器、SRAM存储器和丰富的外设资源。同时,CVM012x系列车规MCU集成了高性能电容检测IP,采用曦华独创的专利电容检测技术,具备极高的电容检测精度,自互一体电容检测技术,最高支持2nF负载电容、30ch自容通道以及15 x 15ch互容通道,支持Active Shielding技术以更好的支持触摸防水性能。CVM012x系列支持多封装和多Flash配置,具有丰富的产品矩阵以满足客户的产品实际需求。产品满足可靠性AEC-Q100 Grade 2,可支持ISO 26262 ASIL-B功能安全标准的车规应用。

1.png

CVM012x系列产品开发板

突出的产品性能

产品性能:

  • 高达80MHz的CPU工作主频

  • 最高224KB的程序闪存(PFlash)

  • 32KB的数据闪存(DFlash)

  • 最高16KB的数据存储器(SRAM)

  • 30 ch的自电容,15*15 ch的互电容

  • 最高支持2nF负载电容检测

  • 支持Active Shielding功能

  • 支持CAN-FD(CAN 2.0)、SPI、LIN(UART)、I2C、ADC、PWM、MFT等特色应用;I2C支持高达1Mbit/s的通信速率

技术支持:

  • 自主CVA CapSensor算法

  • 软件适配灵活可靠

  • 支持隔空手势/滑条/滚轮/长按/短按等操作模式

  • 完整的开发套件:文档、SDK和开发工具

  • 一站式服务:支持从方案导入,原理图设计,软件支持,可靠性测试,量产的全链条完整方案服务

2.png

车规级电容触控型MCU CVM012x系列产品系统框图

成熟的应用方案

当前座舱域控制器、中控娱乐、方向盘HoD、尾门脚踢感应器等交互方式中的触控按键、手势识别呈现出生物识别的智能化趋势,市场潜力巨大。CVM012x系列车规级电容触控型MCU提供LQFP48和QFN32两种封装,共8余款型号产品可供选择,更加满足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的多种应用需求。

3.png

智能表面应用方案概览

来源:深圳曦华科技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5

上海东软载波微电子有限公司长期深耕于工业控制和白色家电等行业,并致力提供高可靠性、高性价比的芯片产品。消防产业持续变革,智慧消防产品日趋规范。我司面向消防应用的芯片产品系列不断延伸,可以覆盖主要的通用消防前装市场,已广泛应用于消防设备中的智能控制与人机交互等应用,涵盖早期预警、火灾报警、应急疏散、自动灭火等多系统。

燃气安全无小事,燃气报警器在检测到气体泄漏后发出报警并切断燃气阀,范防于未“燃”。燃气报警器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检测周围环境气体,产生电信号给到MCU,当达到报警值时提醒用户。除了基本的甲烷浓度检测功能外,一些联网型报警器还具备其他功能,如通过WiFi、Cat-1或NB-IoT和后台服务器基于物联网协议进行通信,上报工作状态、故障自检等。我司32位Cortex-M0内核芯片ES8P5068可满足新国标《GB 15322.2-2019 可燃气体探测器 第2部分:家用可燃气体探测器》燃气报警器对MCU的参数需求。包括:

FLASH高达64KB,4KB RAM    

  • 满足物联网协议等丰富功能的燃气报警器对FALSH和RAM的容量要求。

  • 轻松存储新国标要求的700多条报警记录。

集成独立供电的RTC功能            

  • 电池供电与市电供电切换无需添加外围辅助电路。

  • 保证燃气报警器在运输或其它掉电场景下电池能工作更长时间。

  • 满足新国标要求的报警时间记录及低功耗应用,待机情况下功耗低至0.3μA@2.5V。

UART端口极性可配置               

  • 多达3路UART,除国标要求的读取接口外,可与WiFi、Cat-1或NB-IoT等通信模块通信实现无线远程通信。另外还可预留一路调试接口。

其它                                        

  • 多达15路ADC通道,采集多路模拟信号。

  • 2.2~5.5V宽电压工作范围,兼容3.3V和5V电源系统。

1.png

家庭燃气报警器应用示例

来源:东软载波微电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4

前 言

在很多应用场景下可能需要使用段码式液晶显示屏LCD,如:家用电器、工业设备、仪器仪表、楼宇自动化设备、医用仪器、穿戴设备等等。这不仅是因为段码式液晶显示屏LCD具有显示美观、成本优势、功耗低等优点,而且现在很多MCU都集成了LCD驱动模块,使得开发变得更容易。根据不同电压、段位数、A/B驱动波形等广泛应用的需求,瑞萨集成了LCD驱动模块,不同系列的MCU可使用该模块从而匹配其应用。

一、段码式液晶显示屏LCD结构和显示原理

段码式液晶显示屏LCD内部晶体在静电场的功效下,晶体的排列方向会发生偏转,因而改变其透光性,从而可以看到显示的内容。LCD有一个偏转阀值,当LCD两端的电压高于该阀值时,则显示内容;而低于该阀值时,则不显示。

一般段码式液晶显示屏LCD有三个主要参数:工作中电压、Duty(相匹配COM数)和BIAS(偏压,相匹配阀值),例如,3.0V、1/4Duty、1/3BIAS表明LCD的工作中电压为3.0V,有4个COM,阀值大概是1.1V(3.0/3=1.0)。

1.png

当加在某段LCD两端的电压大于1.0V时显示,反之,不显示。但是,LCD对于驱动电压的反应不是很明显,例如加1.0V电压的时候,可能会微弱显示,这就是通常说的“鬼影”。因此,要保证驱动LCD显示的时候,加在LCD两端的电压要比阀值电压大得比较多,而不显示的时候,则要比阀值电压小得比较多。

需要注意的是,LCD的两端是不能加直流电压的,否则时间稍长会危害段码式液晶显示屏LCD晶体分子结构的电化学特点,造成显示实际效果模糊不清,使用期限降低的不良影响,其毁灭性不能修复,这就要求保证加在LCD两端的驱动电压的平均电压为0。所以,LCD使用分割扫描法,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COM扫描有效,其余的COM处于无效状态。

一个好的段码式液晶显示屏LCD控制器/驱动器,应该满足:

  • 能提供不同数量的COM、Duty(相匹配COM数)和BIAS(偏压,相匹配阀值),满足不同规格LCD屏的驱动

  • 能够提供多种分压方式,提供内部分压,减少外围电路分压的元器件

  • 能够提供内部Boost升压,满足一些电池供电,电池电压下降时,亮度还可以保持

  • 能够提供内部基准电压稳压,避免分压不准导致显示出现“鬼影”

  • 能够提供多个不同的基准电压选择,可以调整对比度

  • 能够提供多种不同分割扫描法、驱动波形,满足灵活选择

  • 能够不同的时钟源和不同分割扫描帧率的选择,满足不同应用低功耗的要求

瑞萨MCU内置的LCD控制器/驱动器不但满足上面的规格,而且还提供其他优点功能:

  • 提供不同的时钟源选择,可选择外部副时钟32.768KHz,也可选择MCU内部低速或高速时钟

  • 提供显示数据寄存器,能通过自动读取显示数据寄存器进行段信号SEG和公共信号COM的自动输出

  • 提供时间间隔闪烁功能,方便易用

二、瑞萨MCU内置的LCD控制器/驱动器

1、LCD控制器/驱动器框图

图1为集成到瑞萨自有16bits RL78系列核MCU中的LCD控制器/驱动器,图2集成瑞萨32bits RA4M1系列Arm核MCU中的LCD控制器/驱动器,两者主要区别是LCD控制器/驱动器的工作时钟选择不同,RA4M1系列还可支持选择内部高速时钟。

2.png

图1 R7F0C001/R7F0C002/L12/L13/L1A/L1C LCD控制器/驱动器

3.png

图2 RA4M1 LCD控制器/驱动器

①外围允许寄存器0(PER0):在将副系统时钟(fSUB)用于LCD控制器/驱动器时设定。

②LCD模式寄存器0(LCDM0):LCD驱动电压生成电路、显示波形(A/B)和显示的时间片DUTY的选择。

③LCD模式寄存器1(LCDM1):此寄存器允许或者禁止显示运行,允许或者停止升压电路和电容分割电路的运行以及设定显示数据区和低电压模式。

④运行速度模式控制寄存器(OSMC):通过停止不需要的时钟功能来降低功耗。

⑤LCD时钟控制寄存器0(LCDC0):设定LCD源时钟和LCD时钟的寄存器,通过LCD时钟和时间片决定帧频。

⑥记忆性液晶控制寄存器(MLCD):控制记忆性液晶波形。

⑦LCD升压电平控制寄存器(VLCD):能从升压电路运行时生成的16种基准电压(调整对比度)中选择。

⑧LCD输入切换控制寄存器(ISCLCD):设定CAPL/P126、CAPH/P127、VL3/P125引脚作为LCD功能运行的期间防止贯通电流的流入。

2、LCD控制器/驱动器的驱动波形

驱动波形包括COM端口波形、SEG端口波形、COM和SEG之间电压差波形,当各画素对应的COM和SEG的电位差高于一定电压(LCD驱动电压VLCD,也就是阀值电压)时,LCD显示屏的各画素就点灯。如果电位差低于VLCD,各画素就熄灯。

COM端口波形

根据设定的时间片,如表所示的顺序为公共信号的选择时序,并且以其为一个周期进行重复运行。在静态模式的情况下,COM0~COM3输出相同的信号。

4.png

SEG端口波形

SEG信号对应LCD显示数据寄存器,在8个时间片方式的情况下,各显示数据寄存器的bit0~bit7对应COM0~COM7。与公共信号输出的各时序同步,读数据存储器的数据。如果各位的内容为“1”,就在转换为选择电压后输出到段引脚(SEG4~SEG38)。如果各位的内容为“0”,就在转换为非选择电压后输出到段引脚(SEG4~SEG38)。

在不是8个时间片方式的情况下,在A图形区中各显示数据寄存器的bit0~bit3对应COM0~COM3,在B图形区中各显示数据寄存器的bit4~bit7对应COM0~COM3。与公共信号输出的各时序同步,读数据存储器的数据。如果各位的内容为“1”,就在转换为选择电压后输出到段引脚(SEG0~SEG38)。如果各位的内容为“0”,就在转换为非选择电压后输出到段引脚(SEG0~SEG38)。

因此,必须先确认LCD显示数据寄存器使用的LCD显示屏的前面电极(对应SEG信号)和背面电极(对应COM信号)是如何组合形成显示图形的,然后给显示数据寄存器写与显示图形一一对应的位数据。

COM信号和SEG信号的输出波形

公共信号COM和段信号SEG输出的电压如表(a)-(d)所示。只有在公共信号COM和段信号SEG都为选择电压时才为±VLCD的点灯电压(选择),在其他组合时为熄灯电压(非选择)。
静态显示模式时,公共信号COM的输出波形,在LCD时钟属于的1个周期T(选择或非选择),前T/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输出Vss电平;段信号SEG的输出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ss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4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输出Vss电平。

5.png

1/2偏压时,公共信号COM的输出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输出Vss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输出VL2电平;段信号SEG的输出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ss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4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输出Vss电平。

6.png

1/3偏压时,公共信号COM的输出A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输出Vss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1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2电平;段信号SEG的输出A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ss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4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2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1电平。

1/3偏压时,公共信号COM的输出B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ss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输出VL1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L2电平;段信号SEG的输出B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输出Vss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L4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出VL2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L1电平。

7.png

1/4偏压时,公共信号COM的输出A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输出Vss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1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2电平;段信号SEG的输出A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ss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4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输出VL2分压电平,后T/2输出VL2电平。

1/4偏压时,公共信号COM的输出B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输出VL4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ss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输出VL1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L3电平;段信号SEG的输出B波形,在LCD时钟属于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输出Vss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L4电平,属于非选择时的1个周期T,前T/2(在前半帧Tf/2)输出VL2分压电平,后T/2(在后半帧Tf/2)输出VL2电平。

8.png

COM信号和SEG信号的输出波形实例

在此例子,以第7位的9.png进行说明。需要根据显示图形并且通过COM0~COM3的各公共信号的时序,将表所示的选择电压和非选择电压输出到SEG12引脚和SEG13引脚。
10.png

因此,给SEG12对应的显示数据寄存器(地址F040CH)准备“1101”即可。SEG12和各公共信号之间的LCD驱动波形例子如下图所示。在选择COM0时SEG12为选择电压,就知道LCD点灯电平+VLCD/–VLCD的交流矩形波的产生。

11.jpg

SEG12和各公共信号之间的4个时间片的LCD驱动A波形例子(1/3偏压法)

12.pngSEG12和各公共信号之间的4个时间片的LCD驱动B波形例子(1/3偏压法)

作者:Leo Liao

来源:瑞萨嵌入式小百科

围观 13

刚毕业参加工作时,很好奇公司的MCU项目(产品)在量产的时候是怎么下载程序的,我就跑到生产部去看了一下,才发现:是人工接下载器,一个一个进行下载的。

最近看到群里小伙伴也在讨论类似的问题,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种下载程序的方法,看你见过几种。

通过【IDE】下载程序

通过IDE下载程序,就是将单片机(板子)用烧写器直接电脑,用IDE(比如:Keil)直接下载程序:

1.png

类似这样:

2.jpg

这个方法你是不是觉得很Low?初学单片机新手都这么干过。

这种方法确实很low,但我确实了解过有一公司这么干过、这种操作,一般在很少的小公司,产品的量非常小,而且非常缺少人手(开发工程师兼顾生产)。

通过【编程工具】下载程序

通过编程工具(大家所说的烧录软件,比如:STM32prog、STC-ICP等)直接下载程序,是很多公司都在用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

3.png

一般单片机厂家都配套有对应的烧录软件,以及下载器,像51、MSP430、STM32等这些单片机都有对应的工具。

类似STM32:

4.jpg

这种操作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实IDE中也算是集成了这种编程软件),一般产品有一定量(几千以内吧),但不是非常多的情况。

通过【脱机烧录器】下载程序

之前量产时,通过【编程工具】下载程序的方式比较多,但随着【脱机烧录器】的普及,然后兼容的单片机类型也越来越多,通过【脱机烧录器】量产下载程序的方式也越来越多了。

通过【脱机烧录器】免去了电脑端,操作也更简单(一键下载程序)。

5.png

现在市面上的【脱机烧录器】有很多,随便某宝一搜,出来一大堆,比如:正点原子的Mini-Pro脱机下载器、安富莱的H7-TOOL等都支持脱机下载程序。

6.jpg

(图片来源正点原子)

这种方法现在也是大面积在使用了,如果产品生成的量大,也是建议用这种脱机烧录的方法。

通过【原厂】下载程序

如果你生成的量比较大,可以直接从原厂购买芯片,而且可以让原厂帮你把程序直接下载到芯片。

你拿到芯片的时候,里面就已经下载好了程序,而不用再单独下载程序了。

7.jpg

(图片来源某宝)

这种方法一般要求量比较大(数十万的量级),量小了,别人也不会答应的。

这种方法可以不用在板卡上留下载接口(比如:SWD),自己也可以用“烧录座”提前下载程序,再焊接芯片。我们之前公司就这么干过。

8.png

(图片来源某宝)

来源:嵌入式专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3

近日,英飞凌宣布第一批 AURIX™ TC4x 样品已用于主要客户的设计中,各个型号将从2024年下半年逐步量产。东软睿驰NeuSAR作为国内首家适配英飞凌最新一代MCU TC4xx系列芯片的软件平台,助力提升整车的系统安全性,并在构建更高效的软件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控制并提升创新速度。

英飞凌AURIX™ TC4x 面向广泛的汽车应用,包括基于域控制器和区域控制器的 E/E 架构对功能集成的强烈需求,提供增强的连接性,包括先进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通过安全系统支持电动交通和自动驾驶的发展。

1.png

图:东软睿驰NeuSAR适配英飞凌 AURIX™ TC4x芯片

东软睿驰NeuSAR软件开发平台率先实现国内“AUTOSAR AP+CP+中间件”全栈软件平台产品量产落地,支持传统的ECU开发,同时又对基于openVOC(Vehicle On Chip)开放技术框架下的域控制器开发提供丰富的基础软件、跨域中间件、应用框架及工具链,广泛应用在新一代架构下的智能辅助驾驶、整车场景化智能、底盘动力、车身控制等系统,赋能整车架构同时实现软硬解耦、软软解耦,从而节省大量开发时间和成本,提升应用创新效率。

NeuSAR cCore基于AUTOSAR Classic平台标准开发,提供符合功能安全的R22-11标准产品,目前总模块数达80余个,同时率先提供以VTA认证导向的信息安全全栈解决方案以及多总线形式的Bootloader平台化解决方案。

2.jpg

图:NeuSAR cCore产品框架图

NeuSAR cCore新增的TSN和Hypervisor,可面向英飞凌最新一代MCU TC4xx系列芯片,实现以太网数据传输的时间敏感机制和虚拟内核的功能。同时,在驱动部分,NeuSAR cCore开发了满足AUTOSAR规范的、适配于TC4xx系列芯片的ETHDriver(GETH/LETH),可实现以太网数据的发送/接收和流量整形功能。

1710234752534611.jpg

作为英飞凌“汽车电子产业化合作伙伴”,东软睿驰与英飞凌展开了深入合作,推动创新、成熟的软件高效应用于整车,并实现跨平台、跨车型的复用,加快创新功能进入到量产阶段的速度。NeuSAR软件开发平台已成功适配英飞凌AURIX™ 、Traveo™系列等多款芯片,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基础软件平台解决方案,从而助力本土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NeuSAR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2

摘要

从延长便携式设备电池寿命,到提高处理效率和响应能力,瑞萨的40纳米MCU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嵌入式系统的可能性。

Markus Vomfelde

Director

瑞萨以其卓越的40纳米工艺技术彻底改变了微控制器技术的格局,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微控制器。凭借对高集成度、能效、性能和可扩展性的高度重视,瑞萨的40纳米MCU已成为行业的新标杆。这些MCU利用较小的晶体管尺寸和优化的电路设计,为各种应用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能力。从延长便携式设备电池寿命,到提高处理效率和响应能力,瑞萨的40纳米MCU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嵌入式系统的可能性。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MCU所具有的变革性特质和优势,使其位列创新前沿。

探索瑞萨40纳米制程技术的主要特性和亮点

瑞萨的微控制器单元(MCU)工艺技术一直在迅猛发展,以满足半导体行业的需求。高性能和高集成度的MCU犹如敏捷的大师在演奏先进技术的交响乐,将各行各业的生产力和创新推向新的高度。借助我们闪电般的执行速度、无缝连接和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这些MCU已成为现代工业系统的支柱,实现实时控制、智能自动化和数据驱动的决策。瑞萨正在积极缩小工艺节点的尺寸,其中最受欢迎的是40纳米技术。瑞萨早在2013年就率先推出了基于40纳米的MCU,随后不断发展这一技术,以提供高性能和高集成度,以满足各种苛刻的应用需求。瑞萨的40纳米制程技术旨在集成高速连接、高级安全功能以及对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高级功能的支持。

借助40纳米技术的先进工艺,瑞萨的MCU集成了具有更高分辨率、更高采样率和更高线性度的模数转换器(ADC)。此外,分辨率更高的数模转换器(DAC)能够产生高质量的模拟输出信号。通过推动工艺技术的发展,瑞萨不断提升其MCU的性能和功能,为工程师提供满足各种应用所需强大模拟功能的创新设计解决方案。瑞萨MCU工艺技术发展的趋势包括缩小工艺节点、集成高级功能、注重能效和提高处理能力。随着这些趋势的不断发展,瑞萨已做好了准备来满足半导体行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瑞萨的40纳米工艺MCU功能和支持应用

瑞萨的40纳米MCU采用了一种被称为40纳米节点的工艺技术。基于这一技术,瑞萨的MCU提供了领先的功能和终极集成,具体如下表所示。

高端40纳米MCU特性

性能:多核并拥有更高的计算频率

功耗更低:降低50%的功耗

集成:大容量闪存

可靠性:长达20年的数据保留能力

这种工艺技术指的是制造MCU时使用的晶体管和互连的尺寸。瑞萨在其汽车微控制器单元(MCU)中采用了分栅金属-氧化物-氮化硅-氧化物-单晶硅(SG-MONOS)技术,这使得其在行业中脱颖而出并带来了众多的优势。作为拥有30多年的电荷俘获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VM)生产经验的瑞萨,已成为提供卓越功能和可靠性解决方案的领导者。瑞萨利用电荷俘获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VM)技术实现更快的性能,并在其MCU中集成大容量闪存。这项技术能够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检索,从而缩短访问时间并提高系统性能。瑞萨还将大容量闪存集成到其MCU中,减少了对外部存储设备的需求,增强了MCU的功能。

40纳米制程技术的一个突出优势是其世界级的高速随机读取性能,这使得瑞萨成为这方面的行业前沿。快速高效地访问数据的能力在许多应用中至关重要,而瑞萨的40纳米MCU在这方面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性能。此外,瑞萨的40纳米制程技术,还提供了最快的闪存访问速度,无需等待的状态,这意味着可以快速读取和写入数据,从而提高系统响应能力并减少延迟。这一优势在实时应用中尤为显著,因为快速数据访问对于无缝操作至关重要。

瑞萨的40纳米工艺技术还采用了基于电荷俘获机制的离散存储节点架构。这种设计确保了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使MCU能够承受苛刻的工作条件,并适应不断发展的行业要求。此外,集成氮化薄膜存储(SiN)技术实现了薄型单元设计,使MCU与先进的逻辑工艺兼容。

通过分栅源端热电子注入(SSI)编程的实施,瑞萨的MCU实现了低功率编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能效,降低功耗,并延长便携式设备的电池寿命。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和能效,瑞萨采用了低电压字线驱动,并消除了读取访问路径中的高电压。这些优化措施实现了超过400MHz的高速随机读取操作,同时保持较小的区域尺寸。高性能、低功耗和紧凑尺寸的结合使瑞萨的40纳米MCU成为各种应用的理想选择。

瑞萨的40纳米技术为各种工业、消费和汽车应用带来了显著的优势。其中,一些领先优势包括电荷捕获NVM产品、世界一流的高速随机读取性能、最快的闪存访问、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优化的电路设计。瑞萨持续推动MCU技术的发展,这些进步使工程师能够为性能、功效和尺寸至关重要的各种行业的设计创新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

瑞萨MCU为当前技术带来的附加值

瑞萨的40纳米工艺技术已经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先进特性和功能的MCU和MPU。以下是一些采用瑞萨40纳米制程技术的MCU产品示例,以及它们的功能和应用支持介绍:

RX72N系列

这组MCU是为工业自动化和控制应用而设计的。它具有高性能32位RXv3 CPU内核、高达4MB的闪存和高达640KB的随机存储器(RAM)。RX72N系列还支持以太网、CAN和USB通信接口,适合机器人、电机控制和工厂自动化等应用。

有关RX72N产品的更多信息,您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RX72N

https://www.renesas.cn/cn/zh/products/microcontrollers-microprocessors/rx-32-bit-performance-efficiency-mcus/rx72n-rx-family-flagship-32-bit-microcontroller-highest-performance 

RA6M5系列

RA6M5组MCU专为高性能物联网应用而设计。它具有200MHz Arm® Cortex®-M33 CPU内核、高达2MB的闪存和高达512KB的RAM。RA6M5系列还支持以太网、USB和CAN FD通信接口,以及AES和SHA加密等安全特性。这使得它非常适合所有互联应用以及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和远程监控。

有关RA6M5产品的更多信息,您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RA6M5

https://www.renesas.cn/cn/zh/products/microcontrollers-microprocessors/ra-cortex-m-mcus/ra6m5-200mhz-arm-cortex-m33-trustzone-highest-integration-ethernet-and-can-fd 

RX66T系列

RX66T是瑞萨的微控制器单元(MCU),专为工业自动化系统和机器人领域的高性能电机控制应用而设计。它拥有一个32位RXv3 CPU内核、专用外设、多种存储器选项,以及UART、SPI、I2C和CAN等通信接口。RX66T还包含高级安全功能,如内置自测功能和内存保护单元。它的工作电压范围广泛,通常为2.7V至5.5V,并提供全面的开发生态系统,包括软件开发工具、中间件和库。RX66T MCU非常适用于对精密电机控制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工业机器人、电机驱动设备和自动化系统。

有关RX66T产品的更多信息,您可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RX66T

https://www.renesas.cn/cn/zh/products/microcontrollers-microprocessors/rx-32-bit-performance-efficiency-mcus/rx66t-32-bit-microcontrollers-optimal-motor-control-industrial-home-appliance-and-robotics-applications 

1.jpg

瑞萨先进的40纳米微控制器设备

瑞萨的40纳米制程技术,拥有高集成度、高能效、高性能和可扩展性,彻底改变了微控制器技术的格局。这些先进的MCU为工程师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包括延长电池寿命,增强处理能力和响应能力。而高速闪存、优化的电路设计和高级安全功能等特性帮您轻松设计出创新产品!毋庸置疑,瑞萨的40纳米MCU树立了行业新标准,让您的设计更有竞争力!不论是工业自动化和控制,还是物联网应用和电机控制,这些MCU将助您实现更高水平的生产力和创新!

瑞萨将持续推动MCU技术的发展,提供满足半导体行业不断发展需求的增值解决方案,欢迎使用我们的产品,期待与您一同开创未来!

来源:瑞萨电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3

根据《2022-2027年电动自行车市场全球报告》分析,电动自行车市场规模2022年仅497亿美金,而到2027年预计增至80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2%。

1.png

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增强,低碳出行成为新时尚,集绿色清洁、方便快捷、使用成本低等优点于一身的电动自行车成为不少居民的重要代步工具。两轮电动车的控制器(MCU)是其核心部件,主要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动、运行、进退、速度、停止等运作,担负着两轮电动车“控制大脑”的作用,智能化如火如荼的当下,电动车的“控制大脑”也开始了智能升级——应用功能集成度更高的MCU。

1.png

电机专用——业界创新12寸迭代超高性价比HK32M066B家族

航顺芯片推出电机驱动专用的HK32M066B系列MCU,ARM® Cortex®-M0 内核,集成航顺自研专利——电机控制算法加速单元 (EMACC),可控制两轮电动车的电机智能变频,让你体验逐日追风的快感!

同时,HK32M066B系列MCU集成度非常高,可大大减少外围电路、缩小电路板的面积,从而降低设计成本,对卷到极致的两轮电动车行业来说,这颗超高性价比的“控制大脑”不容错过!

产品特点:

  • 最高48MHz主频、ARM Cortex-M0内核、10V~36V,64KB FLASH、8KB SRAM,支持DMA

  • 1个高级定时器(支持3路带互补PWM输出),2个通用定时器,电压比较器、运放、1 个 12 位 ADC(双路同时采保,硬件移相)

  • 内置 5V 输出的 LDO 稳压器、三组 N&N 沟道 MOSFETs 栅极驱动器

  • Flash硬件加密,高安全性

  • 电机算法硬件加速单元、定点数除法 /开方运算单元

  • 电机算法硬件加速单元,使电机算法性能提升36%以上

  • 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工业级设计

  • 封装 LQFP48

3.png

2024年电动车市场将呈现新的竞争格局,想要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两轮电动车产品必须向着动力更强劲持久和乘驾更安全的目标努力。

航顺芯片将会持续深耕电动车市场,为行业伙伴提供更高性能的处理能力、更加丰富的通信接口及更具性价比的MCU控制方案。让我们在电动两轮车智能化升级的浪潮中携手并进,助力低碳绿色出行更加便捷更加安全!

来源:航顺芯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9

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制造商一直在努力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同时,他们对流畅、高分辨率图形显示器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些市场需求,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FSE代码:IFX / OTCQX代码:IFNNY)宣布与科尤特(Qt Group)展开战略合作。科尤特是一家全球软件公司,为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提供跨平台解决方案。此次合作将科尤特的轻量级、高性能图形框架加入到英飞凌拥有图形功能的TRAVEO T2G cluster微控制器系列,标志着图形用户界面(GUI)开发模式的转变。

配图:TRAVEO T2G集群.png

TRAVEO T2G集群

如今的微控制器具有丰富的图形功能,能够实现紧凑设计、高成本效益和更低的功耗。凭借即时启动、占用空间小和实时处理效率高等特点,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汽车仪表盘、两轮车、建筑机械、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英飞凌的TRAVEO T2G MCU专为满足这些应用需求而设计,尤其是TRAVEO T2G cluster系列。该系列器件可为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出色的刷新率和达到全高清水平的分辨率。英飞凌通过将Qt图形解决方案直接集成到这些MCU中,进一步优化了这些器件并实现了智能渲染技术,其优点包括:

  • 内存利用效率较市场平均水平提高多达5倍。

  • 启动时间较市场平均水平加快多达2倍。

  • 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上市时间缩短多达50%。

科尤特MCU产品总监Toni Paila表示:“无论是在汽车、医疗还是工业自动化领域,图形质量高的响应式用户界面都必不可少。但用于这些应用的MCU一般缺少集成化的高级设计和开发工具,尤其是适用于现代用户界面的工具。因此,我们十分高兴能够帮助英飞凌填补这一缺口,使设备制造商能够在他们的MCU上提供出色且内存占用少的用户界面,最终让设计人员能够创造出之前因资源限制而被认为不可能实现的图形用户界面。”

英飞凌科技微控制器产品线副总裁Ralf Ködel表示:“凭借科尤特高效的设计和开发工作流程,以及30多年来在不同行业的生产经验,我们加快了用户界面应用的开发速度。通过将这一效率扩展到我们的微控制器,我们的客户可以大大缩短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上市时间。”

49日至11日,科尤特将在2024年德国纽伦堡嵌入式展览会(Embedded World 20244号展厅4-258号展位现场展示英飞凌TRAVEO™ T2G MCU

供货情况

集成了科尤特高级图形库功能的TRAVEO T2G cluster微控制器产品现已上市。更多信息,敬请访问 www.infineon.com/traveocluster

关于科尤特(Qt Group

科尤特(Qt Group纳斯达克赫尔辛基股票代码:QTCOM是一家全球软件公司深受行业领导者和全球超过150万开发人员的信赖致力于开发用户喜爱的应用程序和智能设备。专业帮助客户在整个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提高生产力——从 UI 设计和软件开发到质量管理和部署。公司客户遍布180多个国家的70多个不同行业。Qt Group拥有约800名员工,2023年净销售额为1.87亿欧元。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 www.qt.io

关于英飞凌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是全球功率系统和物联网领域的半导体领导者。英飞凌以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进程。该公司在全球拥有约58,600名员工,在2023财年(截至930日)的营收约为163亿欧元。英飞凌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IFX),在美国的OTCQX国际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IFNNY)。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nfineon.com

更多新闻请登录英飞凌新闻中心https://www.infineon.com/cms/cn/about-infineon/press/market-news/

英飞凌中国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于1995年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自199510月在无锡建立第一家企业以来,英飞凌的业务取得非常迅速的增长,在中国拥有约3,000多名员工,已经成为英飞凌全球业务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英飞凌在中国建立了涵盖研发、生产、销售、市场、技术支持等在内的完整的产业链,并在销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与国内领先的企业、高等院校开展了深入的合作。

围观 13

页面

订阅 RSS - 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