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bug工具

一、配置问题:

实际烧片时单片机的配置字与仿真的时候是不是一样?烧写时是否配置正确?

二、资源问题:

单片机的ROM、RAM大小与仿真器的ROM、RAM大小是不一样的!

三、驱动能力问题:

通常仿真器的驱动能力比单片机要强;可以分两步检查,一是分别用仿真器与单片机时对应IO口波形进行对比,二是当仿真器与外设连接与不连接时波形的对比;
  
要进行基本要素分析:单片机供电正常?起振没有?复位电路正常?芯片损坏?

单片机上电不运行情况的分析
 
1、单片机是没有运行,还是运行不正确?
  
2、如果是没有运行,检测单片机的基本参数是否已经满足<工作电压要在芯片的引脚处测量><复位引脚的复位曲线如何><晶振是否已经起振><芯片损坏,或者部分功能损坏>。
  
3、如果是运行不正确,检测<用了看门狗,没有处理好,芯片上电后处于不停的复位状态,看起来就象没有没有工作起来><是否进入了ISP状态><对单片机写入对所有的IO口以1秒取反一次的程序进行测试>

单片机调试办法

用LED进行状态指示,用串口进行数据指示,比用其它外设指示更可靠;

加入断点,烧写时是在不同的语句后面加入WHILE(1);

分模块调试,把每个小功能先调试通过,再进行组合。
  
Keil C本身就是编译与仿真一体的,当不要外部数据时很方便,当要外部输入时(比如用定时器作计数器用)它提供几个调试输入用的窗口可用它们来摸拟输入,同时Keil C本身提供一种调试函数用来配置摸拟外部输入的功能,这我在学习时看的一本书上讲过如用定时器作外部事件计数,调试函数由自己根据需要按特定的格式来编辑再按KEIL C的要求调入即可。学习时可用这种方法,做产品时最好是用仿真器调试。下面我给出我以前试过的用定时器作外部事件计数时摸拟外部输入的调试函数,并写出Keil C调用的步骤如下: 

1、编写如下信号函数:

  single void t0_singal(void)
  {
  while(1)
  {
  PORT3|=0x10;//pull INT0(P3.4) high again
  PORT3&=~0x10;//pull INT0(P3.4) low and generate interrupt
  PORT3|=0x10;//pull INT0(P3.4) high again
  twatch(CLOCK);//wait for 1 second
  }
  }
  
2、在DEBUG状态下单击DEBUG菜单在下拉菜单中单击“Function Editor(Open Ini File)... "选项,弹出新屏幕后,将“打开”窗口关闭,这时屏上有Function Edito窗;
  
3、在Function Editor窗中输入上面的函数;
  
4、保存(注意:扩展名为.ini),编译该程序,成功后关闭Function Editor窗口;
  
5、执行用户程序(必须连续执行);
  
6、在屏幕左下脚的命令窗口中,键入t0_singl()后(必须回车)妈可向P3.4源源不断地提供脉冲信号。
 
Keil C调试某系统时积累的一些经验

1、由于Keil C对中文支持不太好,因而会出现显示的光标与光标实际所在不一致的现象,这会对修改中文注释造成影响。在Windows2000下面,我们可以把字体设置为Courier,这样就可以显示正常。
  
2、当使用有片外内存的MCU(如W77E58,它有1K片外内存)的时候,肯定要设置标志位,并且编译方式要选择大模式,否则会出错。
  
3、当使用Keil C跟踪程序运行状态的时候,要把引起Warning的语句屏蔽,否则有可能跟踪语句的时候会出错。
  
4、在调用数组的时候,Keil C是首先把数组Load进内存。如果要在C中使用长数组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code关键字,这样就实现了汇编的DB的功能,Keil C是不会把标志code的数组Load入内存的,它会直接读取Rom。
  
5、当编程涉及到有关通信,时序是很重要的。拉高管脚的执行速度远远比检查管脚电平的要快。
  
6、在等待管脚电平变化的时候,我们需要设置好超时处理,否则程序就会因为一个没有预计的错误而死锁。
  
7、能用C语言实现的地方,尽量不要用汇编,尤其在算法的实现,用汇编是晦涩难懂。
  
8、程序的几个参数数组所占篇幅很大,其中液晶背景数组最长,有四千个Byte,因而把那些初始化数组都放在另外一个C文件,在主文件使用使用关键字extern定义,这样就不会对主文件的编写造成干扰。
  
9、所有函数之间的相关性越低越有利于以后功能的扩展。
  
10、6.20版在编译带code关键字的数组时,编译通过但是单片机运行结果是错误的,改用6.14版后正常。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著作者所有)

围观 564

对于一个新设计的电路板,调试起来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特别是当板比较大、元件比较多时,往往无从下手。但如果掌握好一套合理的调试方法,调试起来将会事半功倍。对于刚拿回来的新PCB板,我们首先要大概观察一下,板上是否存在问题,例如是否有明显的裂痕,有无短路、开路等现象。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检查一下电源跟地线之间的电阻是否足够大。

然后就是安装元件了。相互独立的模块,如果您没有把握保证它们工作正常时,最好不要全部都装上,而是一部分一部分的装上(对于比较小的电路,可以一次全部装上),这样容易确定故障范围,免得到时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一般来说,可以把电源部分先装好,然后就上电检测电源输出电压是否正常。如果在上电时您没有太大的把握(即使有很大的把握,也建议您加上一个保险丝,以防万一),可考虑使用带限流功能的可调稳压电源。先预设好过流保护电流,然后将稳压电电源的电压值慢慢往上调,并监测输入电流、输入电压以及输出电压。如果往上调的过程中,没有出现过流保护等问题,且输出电压也达到了正常,则说明电源部分OK。反之,则要断开电源,寻找故障点,并重复上述步骤,直到电源正常为止。

接下来逐渐安装其它模块,每安装好一个模块,就上电测试一下,上电时也是按照上面的步骤,以避免因为设计错误或/和安装错误而导致过流而烧坏元件。

寻找故障的办法一般有下面几种:

①测量电压法。首先要确认的是各芯片电源引脚的电压是否正常,其次检查各种参考电压是否正常,另外还有各点的工作电压是否正常等。例如,一般的硅三极管导通时,BE结电压在0.7V左右,而CE结电压则在0.3V左右或者更小。如果一个三极管的BE结电压大于0.7V(特殊三极管除外,例如达林顿管等),可能就是BE结就开路。

②信号注入法。将信号源加至输入端,然后依次往后测量各点的波形,看是否正常,以找到故障点。有时我们也会用更简单的办法,例如用手握一个镊子,去碰触各级的输入端,看输出端是否有反应,这在音频、视频等放大电路中常使用(但要注意,热底板的电路或者电压高的电路,不能使用此法,否则可能会导致触电)。如果碰前一级没有反应,而碰后一级有反应,则说明问题出在前一级,应重点检查。

③当然,还有很多其它的寻找故障点的方法,例如看、听、闻、摸等。“看”就是看元件有无明显的机械损坏,例如破裂、烧黑、变形等;“听”就是听工作声音是否正常,例如一些不该响的东西在响,该响的地方不响或者声音不正常等;“闻”就是检查是否有异味,例如烧焦的味道、电容电解液的味道等,对于一个有经验的电子维修人员来说,对这些气味是很敏感的;“摸”就是用手去试探器件的温度是否正常,例如太热,或者太凉。一些功率器件,工作起来时会发热,如果摸上去是凉的,则基本上可以判断它没有工作起来。但如果不该热的地方热了或者该热的地方太热了,那也是不行的。一般的功率三极管、稳压芯片等,工作在70度以下是完全没问题的。70度大概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呢?如果你将手压上去,可以坚持三秒钟以上,就说明温度大概在70度以下(注意要先试探性的去摸,千万别把手烫伤了)。

好了,关于调试的问题,我们就暂时讲这么多。

来源:互联网 (版权归原著作者所有)

围观 406

1、前言

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debug(调试)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没有百分之百正确的代码,一旦结果不符合预期,我们需要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在PC环境下开发应用程序,我们不需要太操心,因为有各式各样的模拟器、调试器可供使用,我们可以追踪到每一行代码的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找出问题只是时间问题而已。但在嵌入式环境下,就有些麻烦了,能用的手段,无外乎两种:

1)使用硬件仿真器定位问题。

2)使用日志输出定位问题。

对嵌入式工程师(特别是linux工程师)而言,鉴于使用硬件仿真器的诸多不便(成本高,无法保证人手一个;硬件连接复杂,需要预留特定接口;使用不方便;等等),日志输出几乎成为必备且唯一的debug手段。但是,总会有例外:

系统刚刚启动,在日志输出的通道(通常是UART接口)ready之前,怎么debug?

在不得不使用仿真器之前,我们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点LED灯,本文将结合“X Project”“【任务2】启动到u-boot command line”实现的过程,对这个方法进行简单的介绍和总结。

2、 思路

从本质上讲,软件debug最高效的手段,是良好的设计、优秀的编码、细致的代码检查,当然,百密总有一疏。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要能找到出现问题的大概位置,再辅以代码的检查,就可以百分之九十九的解决问题,这也是通过日志输出的方法定位问题的基本逻辑。

因此,在日志输出通道ready之前,我们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思路,借助LED灯,实现问题的定位。大致思路如下:

1)如果系统只有一个LED灯,可以在代码中,正确执行某一个步骤之后,点亮LED,以此类推,一步一步检查代码执行的正确与否(其实“X Project”“【任务1】启动过程-Boot from USB”就是借用了这个思路)。

2)当然,如果系统有多个LED,例如四个,我们可以将这四个LED编码成一个4bit的数字(0~15),这样就可以表示更多的状态,下面是“X Project”基于bubblegum-96平台,实现的一个简单的接口(代码逻辑很简单,我就不解释了):

/* https://github.com/wowotechX/u-boot/blob/x_integration/board/actions/bub... */
/*
* A simple debug function for early debug, in which,
* we use four LEDs to display sixteen debug codes, from 0 to 15.
* Using it, we can know, at least roughly, at where out code is run.
*/
void bubblegum_early_debug(int debug_code)
{
uint8_t val;

val = debug_code & 0x1;
setbits_le32(GPIOA_OUTEN, 1 << DEBUG_LED0_GPIO);
clrsetbits_le32(GPIOA_OUTDAT, 1 << DEBUG_LED0_GPIO,
val << DEBUG_LED0_GPIO);

val = (debug_code >> 1) & 0x1;
setbits_le32(GPIOA_OUTEN, 1 << DEBUG_LED1_GPIO);
clrsetbits_le32(GPIOA_OUTDAT, 1 << DEBUG_LED1_GPIO,
val << DEBUG_LED1_GPIO);

val = (debug_code >> 2) & 0x1;
setbits_le32(GPIOF_OUTEN, 1 << DEBUG_LED2_GPIO);
clrsetbits_le32(GPIOF_OUTDAT, 1 << DEBUG_LED2_GPIO,
val << DEBUG_LED2_GPIO);

val = (debug_code >> 3) & 0x1;
setbits_le32(GPIOF_OUTEN, 1 << DEBUG_LED3_GPIO);
clrsetbits_le32(GPIOF_OUTDAT, 1 << DEBUG_LED3_GPIO,
val << DEBUG_LED3_GPIO);
}

3、一个例子

利用上面的debug接口,在调试串口驱动的时候,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如下:

/* https://github.com/wowotechX/u-boot/blob/x_integration/drivers/serial/se... */
extern void bubblegum_early_debug(int debug_code);
static int owl_serial_probe(struct udevice *dev)
{
/* only for UART2, TODO */
bubblegum_early_debug(4);

/* pinmux */
setbits_le32(MFP_CTL2, 1 << 22);

bubblegum_early_debug(5);

/* device clock enable */
setbits_le32(CMU_DEVCLKEN1, 1 << 8);

bubblegum_early_debug(6);

/* reset de-assert */
setbits_le32(CMU_DEVRST1, 1 << 7);

bubblegum_early_debug(7);

/* set default baudrate and enable UART */
owl_serial_setbrg(dev, 115200);

/* enable uart */
setbits_le32(UART2_BASE + UART_CTL, UART_CTL_EN);

bubblegum_early_debug(8);
return 0;
}

串口驱动编写好之后,发现系统会死在owl_serial_probe中,于是添加了一系列的"点灯"操作,发现最后停留在“bubblegum_early_debug(5); ”上面(LED2和LED0亮),于是就可以确定这条语句出了问题:

setbits_le32(CMU_DEVCLKEN1, 1 << 8);

经过仔细检查,发现CMU_DEVCLKEN1寄存器定义错了(可能是抄Action的代码笔误了)。

4、总结

步骤很简单,之所以要写一篇文章,是想告诉大家,嵌入式开发其实挺简单的,只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wowo

文章来源 :蜗窝科技

围观 547

keil MDK也是可以借助h-jtag进行单步调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keil MDK编译器使用V4.01版本,下载地址:

http://www.embedinfo.com/down-list.asp?id=714 (需要注册一下)

h-jtag使用V1.0版本(请注意,一定要用V1.0或者以上版本才可以与mdk兼容),下载地址

http://www.hjtag.com/download/H-JTAG%20V1.0%20Preview.zip

分别安装MDK与h-jtag

两个软件都安装完成后,首先,需要运行H-JTAG 安装目录下的TOOLCONF.EXE 程序,对KEIL 安装目录下的TOOLS.INI 配置文件进行更新。如下图所示。点击Config 按钮,对TOOLS.INI 进行配置,然后退出。注意在点击Config之前,要退出keil编译器。

接下来,就可以在 KEIL 下对项目进行配置。首先,重新运行KEIL,并在KEIL 中打开一个项目,然
后点击Project -> Options for Target…菜单,接下来,会弹出下图所示的Options 配置窗口。

在上图所示的Options 配置窗口中,选择Debug 设置,点击标签下的如图所示下拉按键,就可以看到H-JTAG ARM 调试驱动。如下图所示:

选中使用h-jtag硬件仿真,点击 OK 按钮,回到KEIL 的主窗口,KEIL 的设置就完成了。

然后编译程序,生成hex的目标文件,利用h-jtag的flash下载工具将目标文件下载到硬件。

下载完毕后,使用Crtl+F5进入单步调试界面。

围观 465

摘要:单片机应用技术所涉及到的实验实践环节比较多,而且硬件投入比较大。在具体的工程实践中,如果因为方案有误而进行相应的开发设计,会浪费较多的时间和经费。Proteus仿真软件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它可以象Protel一样画好硬件原理图与KEIL编程软件结合进行编程仿真调试。

1、引言 
 
单片机在很多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无论是51系列、AVR、还是PIC系列,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学习者也是逐年增加,但是在学习开发过程中,我们往往在确定方案后做试验的开支比较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或者初学者这就可能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在我们使用Proteus软件以来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开发费。尤其将此软件用在单片机开发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这里主要讲述的是Proteus软件与Keil软件的结合与应用。  

2、Protues软件介绍与应用  

2.1 Protues软件介绍  
    
Proteus是目前最好的模拟单片机外围器件的工具,它可以仿真51系列、AVR,PIC等常用的MCU及其外围电路(如LCD,RAM,ROM,键盘,马达,LED,AD/DA,部分SPI器件,部分IIC器件...)。本文基于ProteusPRO6.7SP3和KEIL uVision3 软件。 
    
当然,软件仿真精度有限,而且不可能所有的器件都找得到相应的仿真模型,用开发板和仿真器当然是最好选择,可是对于单片机爱好者,或者简单的开发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 

Proteus与其它单片机仿真软件不同的是,它不仅能仿真单片机CPU的工作情况,也能仿真单片机外围电路或没有单片机参与的其它电路的工作情况。因此在仿真和程序调试时,关心的不再是某些语句执行时单片机寄存器和存储器内容的改变,而是从工程的角度直接看程序运行和电路工作的过程和结果。对于这样的仿真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弥补了实验和工程应用间脱节的矛盾和现象。 

2.2 Protues软件与Keil uVision的结合 
   
对于初次使用Protues软件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如何设置,

现在把设置步骤简介如下,仅供参考(本文只讨论在单机上结合,在两个联网机器使用由于篇幅限制不在此讨论): 

设置步骤: 

(1)把proteus安装目录下 VDM51.dll(C:\Program Files\LabcenterElectronics\Proteus6\Professional\MODELS)文件复制到Keil安装目录的 \C51\BIN 目录中;

(2)编辑C51 里tools.ini文件,加入:TDRV1=BIN\VDM51.DLL("PROTEUS VSM MONITOR-51 DRIVER");

(3) Keil uVision里设置:project-->options for project-->debug tab; 

(4)选中use proteus VSM monitor 51( 如果想用两台电脑仿真,双击setting,输入IP地址 或者DNS name);

(5)载入proteus文件;

(6) proteus 里选择DEBUG-->use remote debug monitor;进入KEIL的project菜单option for target '工程名'。在DEBUG选项中右栏上部的下拉菜选中 Proteus VSM Monitor-51 Driver。 在进入seting,如果同一台机IP 名为127.0.0.1,如不是同一台机则填另一 台的IP地址。端口号一定为8000 注意:可以在一台机器上运行keil,另一台中运行proteus进行远程仿真。

(7)打开KEIL uVision,按F5 开始仿真。  

2.3 proteus的工作过程 
 
运行proteus的ISIS程序后,进入该仿真软件的主界面。在工作前,要设置view菜单下的捕捉对齐和system下的颜色、图形界面大小等项目。通过工具栏中的p(从库中选择元件命令)命令,在pick devices窗口中选择电路所需的元件,放置元件并调整其相对位置,元件参数设置,元器件间连线,编写程序;在source菜单的Define code generation tools菜单命令下,选择程序编译的工具、路径、扩展名等项目;在source菜单的Add/remove source files命令下,加入单片机硬件电路的对应程序;通过debug菜单的相应命令仿真程序和电路的运行情况。 
    
Proteus 软件所提供了30多个元件库,数千种元件。元件涉及到数字和模拟、交流和直流等。  

2.4 Proteus软件所提供的调试手段  

Proteus提供了比较丰富的测试信号用于电路的测试。这些测试信号包括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对于单片机硬件电路和软件的调试,Proteus 提供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系统总体执行效果,一种是对软件的分步调试以看具体的执行情况。 
  
对于总体执行效果的调试方法,只需要执行debug菜单下的execute菜单项或F12快捷键启动执行,用debug菜单下的pause animation菜单项或pause键暂停系统的运行;或用debug菜单下的stop animation 菜单项或shift-break组合键停止系统的运行。其运行方式也可以选择工具栏中的相应工具进行。 

对于软件的分步调试,应先执行debug菜单下的start/restart debugging 菜单项命令,此时可以选择step over 、step into 和 step out命令执行程序(可以用快捷键F10、F11和ctrl+F11),执行的效果是单句执行、进入子程序执行和跳出子程序执行。在执行了start / restart debuging命令后,在debug菜单的下面要出现仿真中所涉及到的软件列表和单片机的系统资源等,可供调试时分析和查看。
  
2.5 Proteus和KEIL uVision3 软件结合实例 

本节将通过一个流水灯试验具体介绍Proteus与Keil uVision的结合与应用。 

(1)通过Proteus画原理图:

图1

在Keil uVision软件别写程序: 

#include 

#include 

void delayms(unsigned char ms)  

// 延时子程序

 {  
 
   unsigned char i; 

 while(ms--)  { 
   
for(i = 0; i < 120; i++); 
 } 

}

main()

{  

unsigned char LED; 

 LED = 0xfe;  

P0 = LED;  

while(1)  

{   

delayms(250);  
 
    LED = _crol_(LED,1);   

//循环右移1位,点亮下一个LED   

P0 = LED; 
   
 } 

}

(2)对Proteus和 Keil uVision软件进行设置

(3)运行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实现流水灯功能 

图2

3、总结 
 
Proteus 不仅可以作为单片机(电子等)实验的模拟仿真,也可以作为个人工作室的仿真实验。作为电子技术或控制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了该软件后,可以充分地利用它所提供的资源,帮助自己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围观 430

在单片机系统中,串口(UART,通用异步收发接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使用单片机串口通过 RS232/RS485 电平转换芯片与上位机连接, 以进行上位机与下位机的数据交换、参数设置、组成网络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的 连接等。RS232/RS485 串行接口总线具有成本低、简单可靠、容易使用等特点,加上其历史悠久,所以目前应用仍然非常广泛;特别对于数据量不是很大 的场合,串口通信仍然是很好的选择,有着广阔的使用前景。
 
在单片机编程中,串口占了很重要的地位。传统方式串口程序的调试,往往是利用专用的单片机硬件仿真器。在编写好程序后,利用仿真器来设置断点,观察变量和程序的流程,逐步对程序进行调试,修正错误。使用硬件仿真器的确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有一些缺点: 

很多仿真器不能做到完全硬件仿真,因而会造成仿真时正常,而实际运行时出现错误的情况;也有仿真不能通过,但是实际运行正常的情况。 

对于一些较新的芯片或者是表面贴装的芯片,要么没有合适的仿真器或仿真头;要么就是硬件仿真器非常昂贵,且不容易买到。 

有时由于设备内部结构空间的限制,仿真头不方便接入。 

有的仿真器属于简单的在线仿真型,仿真时有很多限制。例如速度不高, 实时性或稳定性不好,对断点有限制等,造成仿真起来不太方便。 

1.调试前的准备工作 

下面介绍一种利用的功能来实现 51 单片机用户程序的方法。使用这种方 法,无需任何硬件仿真器,甚至都不需要用户电路板。所需的只是: 

①硬件。1 台普通计算机(需要带有 2 个标准串口)和1根串口线(两头都是母头,连线关系如图1所示)。

②串口软件可以是自己编写的专用调试或上下位机通信软件,也可以是通用的串口软件(如串口助手、串口调试等),主要用来收发数据。


 
2.基本调试命令介绍 

这个串口调试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Keil 强大的软件仿真功能。在新版本(高于 6.0)的 Keil 软件中,增强了软件的仿真能力,可以利用软件仿真更多的单片机功能。在这些功能中,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利用计算机的串口来模拟单片机的串口(这不同于很多软件在仿真时使用的激励文件方式,可以直接与其他串口进行通信,更加方便、灵活)。首先要介绍仿真时需要使用的两 个命令:ASSIGN和MODE。
 
2.1 ASSIGN命令 

将单片机的串口绑定到计算机的串口。基本使用方式为:

ASSIGN channeloutreg 

其中: channel 代表计算机的串口,可以是 COM1、COM2、COM3 或 COM4; 而 inreg 和 outreg 代表单片机的串口。对于只有一个串口的普通单片机,即 SIN 和 SOUT;对于有两个或者多个串口的单片机,即 SnIN 和 SnOUT(n=0, 1,…即单片机的串口号)。 

例如:ASSIGN COM1SOUT 

将计算机的串口1绑定到单片机的串口(针对只有一个串口的单片机)。

 ASSIGN COM2S0OUT 

将计算机的串口 2 绑定到单片机的串口 0(针对有多个串口的单片机,注意串口号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参数的括号是不能省略的,而outreg则是没有括号的。 

2.2 MODE命令 

设置被绑定计算机串口的参数。基本使用方式为: 

MODE COMx baudrate, parity, databits, stopbits 

其中: COMx(x = 1,2,…)代表计算机的串口号;baudrate 代表串口 的波特率;parity 代表校验方式;databits 代表数据位长度;stopbits 代表 停止位长度。 

例如:MODE COM1 9600, n, 8, 1 

设置串口1。波特率为9600,无校验位,8位数据,1位停止位。 

MODE COM2 19200, 1, 8, 1 

设置串口2。波特率为19200,奇校验,8位数据,1位停止位。 

使用以上两个命令,就能够将计算机的串口模拟成单片机的串口了。在进 行软件仿真时,所有发送到被绑定的计算机串口上的数据都会转发到 Keil 模拟 的单片机串口上,用户程序可以通过中断处理程序或查询方式接收到这些数 据;同样,单片机程序中发送到单片机串口上的数据也会通过被绑定的计算机串口发送出来,可以被其他软件所接收。利用这个特点,就可以方便地仿真、 调试单片机的串口部分程序。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命令需要一起使用。
 
2.3 仿真步骤 

首先,用串口线将计算机的两个串口连接起来(或者是两台计算机上的两 个串口)。这两个串口一个用来模拟单片机串口,另一个给调试程序使用。这 个由用户自己分配,没有特殊要求。 

其次,编写好用户程序,并编译通过。
 
然后,设置工程文件(Project)的相关参数,如图 2 和图 3 所示。主要是 选择模式(Use Simulator)以及晶振参数。

为了不必每次进入仿真状态后,都需要输入串口参数设置命令,可以建立一个初始化文件。初始化文件是一个普通的文本文件,内容就是仿真时需要的命令,按照顺序一行输入一条。如图 3 所示,建立了一个 debug.ini 的初始化文件。这样,当每次进入仿真调试状态时,就会自动载入 debug.ini 的内容进行初始化。

为了正确仿真串口,在软件仿真调试时,在用户的 Keil 工程文件的属性中,还需要设置实际使用的晶振频率。这个参数非常重要,直接影响通信的波特率,可以按照实际使用的参数进行设置。要注意,这个参数的单位是MHz。 

设置好参数后,就可以进行仿真了。单击工具栏的图标  进入 Debug(仿 
真调试)状态,在 Output window 窗口中的 command 文本框(一般是在左下角)中输入上面介绍的命令。例如,将PC机的串口1设置为单片机的串口: 

mode com1 9600,0,8,1 

assign com1sout 

然后设置断点,一般是在关键地方或与串口相关联的地方设置。再单击图标运行(Run)用户程序,使用户程序运转起来(不然是接收不到串口数据的)。这时再使用软件或用户调试软件,发送通信命令或者数据包,看用户程序是否进入断点,以及相关的变量是否正确。还可以有意发送带有错误数据的数据包,以观察用户程序的异常处理部分是否正常。一旦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可以马上停止仿真调试,立即修改代码,然后再次重复上面的步骤进行仿真。 因为不需要与用户目标板联机,也不用下载代码到用户板上,所以速度非常高。以上这些步骤和使用硬件仿真器的基本一样,只不过现在使用的是软件仿真。 

需要注意的是:仿真时单片机串口实际的波特率由 MODE 命令来指定,单片机程序中的 TMOD、SCON 等参数是不影响串口仿真状态的(也就是说这些参数不 影响仿真的波特率,即使它们是错误的)。但是中断的使能位(如 ES、EA 等) 还是起作用的,如果ES或EA被禁止,那么就不会进入串口中断。 

因为这种方法是利用计算机的串口来仿真单片机的串口,而仿真是通过 Keil 软件来转换串口上的数据,不是直接转发数据的,所以在实际仿真时,处理速度会比实际单片机运行时稍微低一点。比方说仿真状态时 1s 只能发送/接收 10 个数据帧,但在单片机硬件上运行时可能 1s 就可以接收/发送 50 个数据 帧。这与使用的计算机的速度有关,但对仿真来说,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对于多串口的单片机,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一次绑定多个串口,只要计算机有足够多的串口。基本上,使用这种方法需要占用计算机的串口数量是单片 机绑定串口的 2 倍。一个串口被 Keil 占用,用来模拟单片机的串口;另外一个 串口被计算机占用,用来给单片机的串口收发数据。 

3.小结 

这里介绍的方法对 C51 和汇编语言都是适合的。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 方便,容易使用,不需要使用任何电路,也没有特殊的要求;甚至可以在硬件电路制作好之前就将串口部分的程序编写、调试完毕。笔者使用这种方法已经很长时间了,事实证明这种方法确实非常有效。其实对于 51 单片机,Keil 的 仿真功能实在是太强大了,只要充分掌握其特点,能够熟练利用它,就可以解决工作中的大部分问题。很多工作都可以使用软件仿真来完成,根本无需任何 硬件仿真器;只有一些新的外部器件的时序、接口的调试才有可能需要用到硬件仿真器。目前介绍 Keil 软件仿真这方面的参考书籍很少,有些讲的还是老版本的用法,不过没有关系,Keil 的帮助文件写得很详细、很清楚,只要认真看明白就会使用了。使用熟练后,就会发现Keil的功能相当强。 

对于串口编程,51 单片机有 Keil 这个功能强大的开发软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在其他单片机软件的开发中,目前还没有这么强大的开发工 具和方便的调试手段。这里有个变通的办法,就是可以先在 Keil 中编写并调试 好串口程序,然后将程序移植到其他单片机平台中。至于如何能够减小程序移植的工作量,使得程序具有更好的通用性,以最小的代价就可以平滑地移植到 其他单片机平台上,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4.再上一层楼 

说了那么多,咱们现在的电脑大多只有一个串口,最起码机箱后面只有一个串口的接口,而现在大多笔记本没有串口,即使使用 USB 转的串口,那也只 有一个。 

那就不能用这种方法仿真了呗? 

非也,还是有解决方法的,看看下边怎么处理。

这是什么软件?呵呵,可以虚拟串口的软件,先到 NT5 文件夹下执行那个 vsbsetup 的文件,看到一个黑窗口闪过,然后再回来运行 vspdconfig,就可以运行起来了,运行的界面看看后面图片。


怎么样?什么?英文的?别怕,就点一个按钮而已。 看到右侧那个叫“Add pair”的按钮了?点击它。

呵呵,电脑好像响了一声,好像有时查U盘的声音,有硬件变化一样。 当然,看看左侧,出来了 COM3 和 COM4 了,对呀,虚拟出了两个串口,并 且已经配对了。

到设备管理器里看看,多出来两个串口,确实已经配对。 怎么用?Keil用一个,串口调试助手用一个呗!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

围观 607
订阅 RSS - Debug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