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

一、五大内存分区

内存分成5个区,它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1、栈区(stack):FIFO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2、堆区(heap):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它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

3、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内存块,它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4、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5、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它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

code/data/stack

内存主要分为代码段,数据段和堆栈。代码段放程序代码,属于只读内存。数据段存放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等,堆里存放自己malloc或new出来的变量,其他变量就存放在栈里,堆栈之间空间是有浮动的。数据段的内存会到程序执行完才释放。调用函数先找到函数的入口地址,然后计算给函数的形参和临时变量在栈里分配空间,拷贝实参的副本传给形参,然后进行压栈操作,函数执行完再进行弹栈操作。字符常量一般放在数据段,而且相同的字符常量只会存一份。

二、C语言程序的存储区域

1、由C语言代码(文本文件)形成可执行程序(二进制文件),需要经过编译-汇编-连接三个阶段。编译过程把C语言文本文件生成汇编程序,汇编过程把汇编程序形成二进制机器代码,连接过程则将各个源文件生成的二进制机器代码文件组合成一个文件。

2、C语言编写的程序经过编译-连接后,将形成一个统一文件,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在程序运行时又会产生其他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代表了不同的存储区域:

1)代码段(Code或Text)

代码段由程序中执行的机器代码组成。在C语言中,程序语句执行编译后,形成机器代码。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CPU的程序计数器指向代码段的每一条机器代码,并由处理器依次运行。

2)只读数据段(RO data)

只读数据段是程序使用的一些不会被更改的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方式类似查表式的操作,由于这些变量不需要更改,因此只需要放置在只读存储器中即可。

3)已初始化读写数据段(RW data)

已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并且具有初值的变量,这些变量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在程序执行时它们需要位于可读写的内存区域内,并且有初值,以供程序运行时读写。

4)未初始化数据段(BBS)

未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但是没有初始化的变量,这些变量在程序运行之前不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

5)堆(heap)

堆内存只在程序运行时出现,一般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在具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如果程序没有释放,操作系统可能在程序(例如一个进程)结束后会后内存。

6)栈(statck)

堆内存只在程序运行时出现,在函数内部使用的变量,函数的参数以及返回值将使用栈空间,栈空间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

“”

3、代码段、只读数据段、读写数据段、未初始化数据段属于静态区域,而堆和栈属于动区域。代码段、只读数据段和读写数据段将在连接之后产生,未初始化数据段将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开辟,而对堆和栈将在程序饿运行中分配和释放。

4、C语言程序分为映像和运行时两种状态。在编译-连接后形成的映像中,将只包含代码段(Text)、只读数据段(R0 Data)和读写数据段(RW Data)。在程序运行之前,将动态生成未初始化数据段(BSS),在程序的运行时还将动态生成堆(Heap)区域和栈(Stack)区域。

注:

1、一般来说,在静态的映像文件中,各个部分称之为节(Section),而在运行时的各个部分称之为段(Segment)。如果不详细区分,统称为段。

2、C语言在编译连接后,将生成代码段(TEXT),只读数据段(RO Data)和读写数据段(RW Data)。在运行时,除了上述三个区域外,还包括未初始化数据段(BBS)区域和堆(heap)区域和栈(Stack)区域。

三、C语言程序的段

1、段的分类

每一个源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将包含源程序所需要表达的所有信息和功能。目标代码中各段生成情况如下:

1)代码段(Code)

代码段由程序中的各个函数产生,函数的每一个语句将最终经过编译和汇编生成二进制机器代码

2)只读数据段(RO Data)

只读数据段由程序中所使用的数据产生,该部分数据的特点在运行中不需要改变,因此编译器会将数据放入只读的部分中。C语言的一些语法将生成只读数据数据段。

2、只读数据段(RO Data)

只读数据段(RO Data)由程序中所使用的数据产生,该部分数据的特点是在运行中不需要改变,因此编译器会将数据放入只读的部分中。以下情况将生成只读数据段。

1)只读全局变量

定义全局变量const char a[100]=”abcdefg”将生成大小为100个字节的只读数据区,并使用字符串“abcdefg”初始化。如果定义为const char a[]=”abcdefg”,没有指定大小,将根据“abcdefgh”字串的长度,生成8个字节的只读数据段。

2)只读局部变量

例如: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const char b[100]=”9876543210”;其初始化的过程和全局变量。

3)程序中使用的常量

例如:在程序中使用printf("informationn”),其中包含了字串常量,编译器会自动把常量“information n”放入只读数据区。

注:在const char a[100]={“ABCDEFG”}中,定义了100个字节的数据区,但是只初始化了前面的8个字节(7个字符和表示结束符的‘0’)。在这种用法中,实际后面的字节米有初始化,但是在程序中也不能写,实际上没有任何用处。因此,在只读数据段中,一般都需要做完全的的初始化。

3、读写数据段(RW Data)

读写数据段表示了在目标文件中一部分可以读也可以写的数据区,在某些场合它们又被称为已初始化数据段。这部分数据段和代码,与只读数据段一样都属于程序中的静态区域,但是具有科协的特点。

1)已初始化全局变量

例如:在函数外部,定义全局的变量char a[100]=”abcdefg”

2)已初始化局部静态变量

例如:在函数中定义static char b[100]=”9876543210”。函数中由static定义并且已经初始化的数据和数组将被编译为读写数据段。

说明:

读写数据区的特点是必须在程序中经过初始化,如果只有定义,没有初始值,则不会生成读写数据区,而会定义为未初始化数据区(BSS)。如果全局变量(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加入static修饰符,写成static char a[100]的形式,这表示只能在文件内部使用,而不能被其他文件使用。

4、未初始化数据段(BSS)

未初始化数据段常被称之为BSS(英文名为Block start by symbol的缩写)。与读写数据段类似,它也属于静态数据区。但是该段中数据没有经过初始化。因此它只会在目标文件中被标识,而不会真正称为目标文件中的一个段,该段将会在运行时产生。未初始化数据段只有在运行的初始化阶段才会产生,因此它的大小不会影响目标文件的大小。

四、在C语言的程序中,对变量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函数体中定义的变量通常是在栈上,不需要在程序中进行管理,由编译器处理。

2、用malloc,calloc,realoc等分配分配内存的函数所分配的内存空间在堆上,程序必须保证在使用后使用后freee释放,否则会发生内存泄漏。

3、所有函数体外定义的是全局变量,加了static修饰符后的变量不管在函数内部或者外部存放在全局区(静态区)。

4、使用const定义的变量将放于程序的只读数据区。

说明:

在C语言中,可以定义static变量:在函数体内定义的static变量只能在该函数体内有效;在所有函数体外定义的static变量,也只能在该文件中有效,不能在其他源文件中使用;对于没有使用 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可以在其他的源文件中使用。这些区别是编译的概念,即如果不按要求使用变量,编译器会报错。使用static 和没使用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最终都将放置在程序的全局去(静态去)。

五、程序中段的使用

C语言中的全局区(静态区),实际上对应着下述几个段:

只读数据段:RO Data

读写数据段:RW Data

未初始化数据段:BSS Data

一般来说,直接定义的全局变量在未初始化数据区,如果该变量有初始化则是在已初始化数据区(RW Data),加上const修饰符将放置在只读区域(RO Data).

例如:

const char ro[ ]=”this is a readonlydata”; //只读数据段,不能改变ro数组中的内容,ro存放在只读数据段。

char rw1[ ]=”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已初始化读写数据段,可以改变数组rw1中的内容。应为数值/是赋值不是把”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地址给了rw1,不能改变char rw1[ ]=”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已初始化读写数据段,可以改变数组rw1中的内容。应为数值/是赋值不是把”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地址给了rw1,不能改变”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的数值。因为起是文字常量放在只读数据段中

char bss_1[100];//未初始化数据段

const char *ptrconst = “constant data”; //”constant data”放在只读数据段,不能改变ptrconst中的值,因为其是地址赋值。ptrconst指向存放“constant data”的地址,其为只读数据段。但可以改变ptrconst地址的数值,因其存放在读写数据段中。

实例讲解:

int main( )
{
short b;//b放置在栈上,占用2个字节
char a[100];//需要在栈上开辟100个字节,a的值是其首地址
char s[]=”abcde”;
//s在栈上,占用4个字节,“abcde”本身放置在只读数据存储区,占6字节。s是一个地址
//常量,不能改变其地址数值,即s++是错误的。
char *p1;//p1在栈上,占用4个字节
char *p2 ="123456";//"123456"放置在只读数据存储区,占7个字节。p2在栈上,p2指向的内容不能更
//改,但是p2的地址值可以改变,即p2++是对的。
static char bss_2[100]; //局部未初始化数据段
static int c=0 ; //局部(静态)初始化区
p1 = (char *)malloc(10*sizeof(char)); //分配的内存区域在堆区
strcpy(p1,”xxx”); //”xxx”放置在只读数据存储区,占5个字节
free(p1); //使用free释放p1所指向的内存
return 0;
}

说明:

1、只读数据段需要包括程序中定义的const型的数据(如:const char ro[]),还包括程序中需要使用的数据如“123456”。对于const char ro[]和const char * ptrconst的定义,它们指向的内存都位于只读数据据区,其指向的内容都不允许修改。区别在于前者不允许在程序中修改ro的值,后者允许在程序中修改ptrconst本身的值。对于后者,改写成以下的形式,将不允许在程序中修改ptrconst本身的值:

const char * const ptrconst = “const data”;

2、读写数据段包含了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static char rw1[]以及局部静态变量static char
rw2[]。rw1和rw2的差别在于编译时,是在函数内部使用的还是可以在整个文件中使用。对于前者,static修饰在于控制程序的其他文件时候可以访问rw1变量,如果有static修饰,将不能在其他的C语言源文件中使用rw1,这种影响针对编译-连接的特性,但无论有static,变量rw1都将被放置在读写数据段。对于后者rw2,它是局部的静态变量,放置在读写数据区;如果不使用static修饰,其意义将完全改变,它将会是开辟在栈空间局部变量,而不是静态变量。

3、未初始化数据段,事例1中的bss_1[100]和 bss_2[200]在程序中代表未初始化的数据段。其区别在于前者是全局的变量,在所有文件中都可以使用;后者是局部的变量,只在函数内部使用。未初始化数据段不设置后面的初始化数值,因此必须使用数值指定区域的大小,编译器将根据大小设置BBS中需要增加的长度。

4、栈空间包括函数中内部使用的变量如short b和char a[100],以及char *p1中p1这个变量的值。

1)变量p1指向的内存建立在堆空间上,堆空间只能在程序内部使用,但是堆空间(例如p1指向的内存)可以作为返回值传递给其他函数处理。

2)栈空间主要用于以下3类数据的存储:

a、函数内部的动态变量
b、函数的参数
c、函数的返回值

3)栈空间主要的用处是供函数内部的动态变量使用,变量的空间在函数开始之前开辟,在函数退出后由编译器自动回收。看一个例:

int main( )
{
char *p = "tiger";
p[1] = 'I';
p++;
printf("%sn",p);
}

编译后提示:段错误

分析:

char *p = "tiger";系统在栈上开辟了4个字节存储p的数值。"tiger"在只读存储区中存储,因此"tiger"的内容不能改变,*p="tiger",表示地址赋值,因此,p指向了只读存储区,因此改变p指向的内容会引起段错误。但是因为p是存放在栈上,因此p的数值是可以改变的,因此p++是正确的。

六、const的使用

1、前言:

const是一个C语言的关键字,它限定一个变量不允许被改变。使用const在一定程序上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另外,在观看别人代码的时候,清晰理解const所起的作用,对理解别人的程序有所帮助。

2、const变量和常量

1)const修饰的变量,其值存放在只读数据段中,其值不能被改变。称为只读变量。

其形式为 const int a=5;此处可以用a代替5

2)常量:其也存在只读数据段中,其数值也不能被改变。其形式为"abc" ,5

3、const 变量和const限定的内容,先看一个事例:

typedef char* pStr;
int main( )
{
char string[6] = “tiger”;
const char *p1 = string;
const pStr p2 = string;
p1++;
p2++;
printf(“p1=%snp2=%sn”,p1,p2);
}

程序经过编译后,提示错误为

error:increment of read-only variable ‘p2’

1)const 使用的基本形式为:const char m;

//限定m 不可变

2)替换1式中的m,const char *pm;

//限定*pm不可变,当然pm是可变的,因此p1++是对的。

3)替换1式中的char,const newType m;

//限定m不可变,问题中的pStr是一种新类型,因此问题中p2不可变,p2++是错误的。

4、const 和指针

类型声明中const用来修饰一个常量,有如下两种写法:

1)const在前面

const int nValue;//nValue是const
const char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pConst可变
const (char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pContent可变
char *const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pContent可变
const char * const pContent;//pContent和*pContent都是const

2)const 在后面与上面的声明对等

int const nValue;// nValue是const
char const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 pContent可变
(char *) constpContent;//pContent是const, *pContent可变
char* const pContent;// pContent是const, *pContent可变
char const* const pContent;//pContent和*pContent都是const

说明:const和指针一起使用是C语言中一个很常见的困惑之处,下面是两天规则:

1)沿着*号划一条线,如果const位于*的左侧,则const就是用来修饰指针所指向的变量,即指针指向为常量;如果const位于*的右侧,const就是修饰指针本身,即指针本身是常量。你可以根据这个规则来看上面声明的实际意义,相信定会一目了然。

2)对于const (char *) ; 因为char *是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类型(如char),因此,这是限定指针是const。

七、单片机C语言中的data,idata,xdata,pdata,code

从数据存储类型来说,8051系列有片内、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片内程序存储器还分直接寻址区和间接寻址类型,分别对应code、data、xdata、idata以及根据51系列特点而设定的pdata类型,使用不同的存储器,将使程序执行效率不同,在编写C51程序时,最好指定变量的存储类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程序执行效率(此问题将在后面专门讲述)。与ANSI-C稍有不同,它只分SAMLL、COMPACT、LARGE模式,各种不同的模式对应不同的实际硬件系统,也将有不同的编译结果。

在51系列中data,idata,xdata,pdata的区别:

data:固定指前面0x00-0x7f的128个RAM,可以用acc直接读写的,速度最快,生成的代码也最小。

idata:固定指前面0x00-0xff的256个RAM,其中前128和data的128完全相同,只是因为访问的方式不同。idata是用类似C中的指针方式访问的。汇编中的语句为:mox ACC,@Rx.(不重要的补充:c中idata做指针式的访问效果很好)

xdata:外部扩展RAM,一般指外部0x0000-0xffff空间,用DPTR访问。

pdata:外部扩展RAM的低256个字节,地址出现在A0-A7的上时读写,用movx ACC,@Rx读写。这个比较特殊,而且C51好象有对此BUG,建议少用。但也有他的优点,具体用法属于中级问题,这里不提。
单片机C语言unsigned char code table[]code 是什么作用?

code的作用是告诉单片机,我定义的数据要放在ROM(程序存储区)里面,写入后就不能再更改,其实是相当与汇编里面的寻址MOVX(好像是),因为C语言中没办法详细描述存入的是ROM还是RAM(寄存器),所以在软件中添加了这一个语句起到代替汇编指令的作用,对应的还有data是存入RAM的意思。

程序可以简单的分为code(程序)区,和data (数据)区,code区在运行的时候是不可以更改的,data区放全局变量和临时变量,是要不断的改变的,cpu从code区读取指令,对data区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因此code区存储在什么介质上并不重要,象以前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卡片上,code区也可以放在rom里面,也可以放在ram里面,也可以放在flash里面(但是运行速度要慢很多,主要读flash比读ram要费时间),因此一般的做法是要将程序放到flash里面,然后load到 ram里面运行的;DATA区就没有什么选择了,肯定要放在RAM里面,放到rom里面改动不了。

bdata如何使用它呢?

若程序需要8个或者更多的bit变量,如果你想一次性给8个变量赋值的话就不方便了,(举个例子说说它的方便之处,想更深入的了解请在应用中自己琢磨)又不可以定义bit数组,只有一个方法

char bdata MODE;
sbit MODE_7 = MODE^7;
sbit MODE_6 = MODE^6;
sbit MODE_5 = MODE^5;
sbit MODE_4 = MODE^4;
sbit MODE_3 = MODE^3;
sbit MODE_2 = MODE^2;
sbit MODE_1 = MODE^1;
sbit MODE_0 = MODE^0;

8个bit变量MODE_n 就定义好了

这是定义语句,Keilc 的特殊数据类型。记住一定要是sbit

不能 bit MODE_0 = MODE^0;

赋值语句要是这么写C语言就视为异或运算。

Flash相对单片机里的RAM属于外部存取器,虽其结构位置装在单片机中,其实xdata是放在相对RAM的外面,而flash正是相对RAM外面。

inta变量定义在内部RAM,xdatainta定义在外部RAM或flash,uchar codea定义在flash。

uchar code duma[]={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40,0x00}; //共阴的数码管段选,P2口要取的数值

若定义 uchar aa[5],aa[5]中的内容是存放在数据存储区(RAM)中的,在程序运行工程中各个数组元素的值可以被修改,掉电后aa[5]中的数据无法保存。

若定义 uchar code bb[5]中的内容是存放在程序存储区(如flash)中的,只有在烧写程序时,才能改变bb[5]中的各元素的值,在程序运行工程中无法修改,并且掉电后bb[5]中的数据不消失。

八、C语言中堆和栈的区别

C语言程序经过编译连接后形成编译、连接后形成的二进制映像文件由栈、堆、数据段(由三部分部分组成:只读数据段,已经初始化读写数据段,未初始化数据段即BBS)和代码段组成,如下图所示:

“”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值。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则可能会引起内存泄漏。注堆和数据结构中的堆栈不一样,其类是与链表。

3、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4、数据段:由三部分组成:

1)只读数据段:

只读数据段是程序使用的一些不会被更改的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方式类似查表式的操作,由于这些变量不需要更改,因此只需要放置在只读存储器中即可。一般是const修饰的变量以及程序中使用的文字常量一般会存放在只读数据段中。

2)已初始化的读写数据段:

已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并且具有初值的变量,这些变量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在程序执行时它们需要位于可读写的内存区域内,并且有初值,以供程序运行时读写。在程序中一般为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已经初始化的静态局部变量(static修饰的已经初始化的变量)

3)未初始化段(BSS):

未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但是没有初始化的变量,这些变量在程序运行之前不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与读写数据段类似,它也属于静态数据区。但是该段中数据没有经过初始化。未初始化数据段只有在运行的初始化阶段才会产生,因此它的大小不会影响目标文件的大小。在程序中一般是没有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没有初始化的静态局部变量。

堆和栈的区别

1、申请方式

(1)栈(satck):由系统自动分配。例如,声明在函数中一个局部变量int b;系统自动在栈中为b开辟空间。

(2)堆(heap):需程序员自己申请(调用malloc,realloc,calloc),并指明大小,并由程序员进行释放。容易产生memory leak.

eg:charp;
p = (char *)malloc(sizeof(char));//但是,p本身是在栈中。

2、申请大小的限制

1)栈:在windows下栈是向底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它的生长方向与内存的生长方向相反)。栈的大小是固定的。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

2)堆:堆是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它的生长方向与内存的生长方向相同),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使用链表来存储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底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

3、系统响应:

1)栈:只要栈的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2)堆: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但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另外,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fre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另外,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说明:对于堆来讲,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4、申请效率

1)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快。但程序员是无法控制的

2)堆是由malloc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5、堆和栈中的存储内容

1)栈:在函数调用时,第一个进栈的主函数中后的下一条语句的地址,然后是函数的各个参数,参数是从右往左入栈的,然后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注:静态变量是不入栈的。

当本次函数调用结束后,局部变量先出栈,然后是参数,最后栈顶指针指向最开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数中的下一条指令,程序由该点继续执行。

2)堆:一般是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

6、存取效率

1)堆:char *s1=”hellowtigerjibo”;是在编译是就确定的

2)栈:char s1[]=”hellowtigerjibo”;是在运行时赋值的;用数组比用指针速度更快一些,指针在底层汇编中需要用edx寄存器中转一下,而数组在栈上读取。

补充:

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7、分配方式:

1)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

2)栈有两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它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手工实现。

本文转载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用户转载的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删除(联系邮箱:
cathy@eetrend.com)。

围观 99

随机数在单片机的应用中也是很多的,当然产生随机数的方法有很多,当中有一个就是利用单片机定时器,取出未知的定时器THX和TLX的值,再加以运算得到一个规定范围内的随机数值。这做法也是可行的。或者预先写好一个随机数表,然后进行取数据。也是可以的。

KEIL里面产生随机数的函数确实是rand(),但头文件是stdlib.h,不是time.h。C语言提供了一些库函数来实现随机数的产生。

C语言中有三个通用的随机数发生器,分别为 rand函数、random函数、randomize 函数,但是rand函数产生的并不是真意正义上的随机数,是一个伪随机数,是根据一个数,称之为种子,为基准以某个递推公式推算出来的一系数,当这系列数很大的时候,就符合正态公布,从而相当于产生了随机数。

但这不是真正的随机数,当计算机正常开机后,这个种子的值是定了的,除非破坏了系统,为了改变这个种子的值,C提供了srand()函数,它的原形是void srand( int a)。在调用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前,必须先利用srand()设好随机数种子,如果未设随机数种子,rand()在调用时会自动设随机数种子为1。一般用for语句来设置种子的个数。

单片机产生随机数的两种方法:

方法一:定时器直接随机取值

每按一次按键生成一个随机数,这个随机数实际是把定时器的值给取出来了,并不能算绝对的随机、方法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机。
  
方法二:用定时器加rand()随机函数来实现

单片机上电之后通过按键去启动取随机数,若是单片机上电就立即取随机数的话,那每次上电随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然后是0 到9不重复的随机数,程序中用了循环来判断是否和前面取的随机数相同,相同则进入,下次取随机数,不同则存入数组。

来源:EDN电子技术设计

围观 649

17条嵌入式C语言编程小知识总结

demi的头像

流水线被指令填满时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即每时钟周期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仅指单周期指令)。如果程序发生跳转,流水线会被清空,这将需要几个时钟才能使流水线再次填满。因此,尽量少的使用跳转指令可以提高程序执行效率,解决发案就是尽量使用指令的“条件执行”功能。

算法(Algorithm):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步骤。

算法的描述:是对要解决一个问题或要完成一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的描述,包括需要什么数据(输入什么数据、输出什么结果)、采用什么结构、使用什么语句以及如何安排这些语句等。通常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流程图、伪代码等来描述算法。

而单片机会用到什么常用的C语言?

一、计数、求和、求阶乘等简单算法

此类问题都要使用循环,要注意根据问题确定循环变量的初值、终值或结束条件,更要注意用来表示计数、和、阶乘的变量的初值。

例:用随机函数产生100个[0,99]范围内的随机整数,统计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并打印出来。

本题使用数组来处理,用数组a[100]存放产生的确100个随机整数,数组x[10]来存放个位上的数字分别为1,2,3,4,5,6,7,8,9,0的数的个数。即个位是1的个数存放在x[1]中,个位是2的个数存放在x[2]中,……个位是0的个数存放在x[10]。

void main()
{
int a[101],x[11],i,p;
for(i=0;i<=11;i++)
x=0;
for(i=1;i<=100;i++)
{
a=rand() % 100;
printf("%4d",a);
if(i%10==0)printf("\n");
}
for(i=1;i<=100;i++)
{
p="a"%10;
if(p==0) p="10";
x[p]=x[p]+1;
}
for(i=1;i<=10;i++)
{
p="i";
if(i==10) p="0";
printf("%d,%d\n",p,x);
}
printf("\n");
}

二、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分析:求最大公约数的算法思想:(最小公倍数=两个整数之积/最大公约数)
(1) 对于已知两数m,n,使得m>n;
(2) m除以n得余数r;
(3) 若r=0,则n为求得的最大公约数,算法结束;否则执行(4);
(4) m←n,n←r,再重复执行(2)。

例如: 求 m="14" ,n=6 的最大公约数. m n r
14 6 2
6 2 0
void main()
{ int nm,r,n,m,t;
printf("please input two numbers:\n");
scanf("%d,%d",&m,&n);
nm=n*m;
if (m
{ t="n"; n="m"; m="t"; }
r=m%n;
while (r!=0)
{ m="n"; n="r"; r="m"%n; }
printf("最大公约数:%d\n",n);
printf("最小公倍数:%d\n",nm/n);
}

三、判断素数

只能被1或本身整除的数称为素数 基本思想:把m作为被除数,将2—INT( )作为除数,如果都除不尽,m就是素数,否则就不是。(可用以下程序段实现)
void main()
{ int m,i,k;
printf("please input a number:\n");
scanf("%d",&m);
k=sqrt(m);
for(i=2;i
if(m%i==0) break;
if(i>=k)
printf("该数是素数");
else
printf("该数不是素数");
}
将其写成一函数,若为素数返回1,不是则返回0
int prime( m%)
{int i,k;
k=sqrt(m);
for(i=2;i
if(m%i==0) return 0;
return 1;
}

四、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任意一个大于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分解为两个素数之和)

基本思想:n为大于等于6的任一偶数,可分解为n1和n2两个数,分别检查n1和n2是否为素数,如都是,则为一组解。如n1不是素数,就不必再检查n2是否素数。先从n1=3开始,检验n1和n2(n2=N-n1)是否素数。然后使n1+2 再检验n1、n2是否素数,… 直到n1=n/2为止。

利用上面的prime函数,验证哥德巴赫猜想的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 "math.h"
int prime(int m)
{ int i,k;
k=sqrt(m);
for(i=2;i
if(m%i==0) break;
if(i>=k)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main()
{ int x,i;
printf("please input a even number(>=6):\n");
scanf("%d",&x);
if (x<6||x%2!=0)
printf("data error!\n");
else
for(i=2;i<=x/2;i++)
if (prime(i)&&prime(x-i))
{
printf("%d+%d\n",i,x-i);
printf("验证成功!");
break;
}
}

五、排序问题

1.选择法排序(升序)

基本思想:
1)对有n个数的序列(存放在数组a(n)中),从中选出最小的数,与第1个数交换位置;
2)除第1 个数外,其余n-1个数中选最小的数,与第2个数交换位置;
3)依次类推,选择了n-1次后,这个数列已按升序排列。

程序代码如下:

void main()
{ int i,j,imin,s,a[10];
printf("\n input 10 numbers:\n");
for(i=0;i<10;i++)
scanf("%d",&a);
for(i=0;i<9;i++)
{ imin="i";
for(j=i+1;j<10;j++)
if(a[imin]>a[j]) imin="j";
if(i!=imin)
{s=a; a=a[imin]; a[imin]=s; }
printf("%d\n",a);
}
}

2.冒泡法排序(升序)

基本思想:(将相邻两个数比较,小的调到前头)
1)有n个数(存放在数组a(n)中),第一趟将每相邻两个数比较,小的调到前头,经n-1次两两相邻比较后,最大的数已“沉底”,放在最后一个位置,小数上升“浮起”;
2)第二趟对余下的n-1个数(最大的数已“沉底”)按上法比较,经n-2次两两相邻比较后得次大的数;
3)依次类推,n个数共进行n-1趟比较,在第j趟中要进行n-j次两两比较。

程序段如下

void main()
{ int a[10];
int i,j,t;
printf("input 10 numbers\n");
for(i=0;i<10;i++)
scanf("%d",&a);
printf("\n");
for(j=0;j<=8;j++)
for(i=0;i<9-j;i++)
if(a>a[i+1])
{t=a;a=a[i+1];a[i+1]=t;}
printf("the sorted numbers:\n");
for(i=0;i<10;i++)
printf("%d\n",a);
}

3.合并法排序(将两个有序数组A、B合并成另一个有序的数组C,升序)

基本思想:
1)先在A、B数组中各取第一个元素进行比较,将小的元素放入C数组;
2)取小的元素所在数组的下一个元素与另一数组中上次比较后较大的元素比较,重复上述比较过程,直到某个数组被先排完;
3)将另一个数组剩余元素抄入C数组,合并排序完成。

程序段如下:

void main()
{ int a[10],b[10],c[20],i,ia,ib,ic;
printf("please input the first array:\n");
for(i=0;i<10;i++)
scanf("%d",&a);
for(i=0;i<10;i++)
scanf("%d",&b);
printf("\n");
ia=0;ib=0;ic=0;
while(ia<10&&ib<10)
{ if(a[ia]
{ c[ic]=a[ia];ia++;}
else
{ c[ic]=b[ib];ib++;}
ic++;
}
while(ia<=9)
{ c[ic]=a[ia];
ia++;ic++;
}
while(ib<=9)
{ c[ic]=b[ib];
b++;ic++;
}
for(i=0;i<20;i++)
printf("%d\n",c);
}

六、查找问题

顺序查找法(在一列数中查找某数x)

基本思想:一列数放在数组a[1]---a[n]中,待查找的数放在x 中,把x与a数组中的元素从头到尾一一进行比较查找。用变量p表示a数组元素下标,p初值为1,使x与a[p]比较,如果x不等于a[p],则使p=p+1,不断重复这个过程;一旦x等于a[p]则退出循环;另外,如果p大于数组长度,循环也应该停止。(这个过程可由下语句实现)

void main()
{ int a[10],p,x,i;
printf("please input the array:\n");
for(i=0;i<10;i++)
scanf("%d",&a);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you want find:\n");
scanf("%d",&x);
printf("\n");
p=0;
while(x!=a[p]&&p<10)
p++;
if(p>=10)
printf("the number is not found!\n");
else
printf("the number is found the no%d!\n",p);
}

思考:将上面程序改写一查找函数Find,若找到则返回下标值,找不到返回-1

②基本思想:一列数放在数组a[1]---a[n]中,待查找的关键值为key,把key与a数组中的元素从头到尾一一进行比较查找,若相同,查找成功,若找不到,则查找失败。(查找子过程如下。index:存放找到元素的下标。)

void main()
{ int a[10],index,x,i;
printf("please input the array:\n");
for(i=0;i<10;i++)
scanf("%d",&a);
printf("please input the number you want find:\n");
scanf("%d",&x);
printf("\n");
index=-1;
for(i=0;i<10;i++)
if(x==a)
{ index="i"; break;
}
if(index==-1)
printf("the number is not found!\n");
else
printf("the number is found the no%d!\n",index);
}

七、二分法

在一个数组中,知道一个数值,想确定他在数组中的位置下标,如数组:A[5] = {1,2,6,7,9};我知道其中的值为6,那么他的下标位置就是3。

int Dichotomy(int *ucData, int long, int num)
{
int iDataLow = 0 ;
int iDataHigh = num - 1;
int iDataMIDDLE;
while (iDataLow <= iDataHigh)
{
iDataMIDDLE = (iDataHigh + iDataLow)/2;
i f (ucData[iDataMIDDLE] > long)
{
iDataHigh = iDataMIDDLE - 1 ;
}
else if (ucData[iDataMIDDLE] < long)
{
iDataLow = iDataMIDDLE + 1 ;
} else{
return iDataMIDDLE ;
}
}
}

八、限幅滤波法

对于随机干扰 , 限幅滤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基本方法:比较相邻n 和 n - 1时刻的两个采样值y(n)和 y(n – 1),根据经验确定两次采样允许的最大偏差。如果两次采样值的差值超过最大偏差范围 ,认为发生可随机干扰 ,并认为后一次采样值y(n)为非法值 ,应予删除 ,删除y(n)后 ,可用y(n – 1) 代替y(n);若未超过所允许的最大偏差范围 ,则认为本次采样值有效。

下面是限幅滤波程序:( A 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value 为有效值 ,new_value 为当前采样值滤波程序返回有效的实际值 )

#define A 10
char value;
char filter()
{ char new_value;
new_value = get_ad();
if ( ( new_value - value > A ) || ( value - new_value > A )) return value;
return new_value;
}

九、中位值滤波法

中位值滤波法能有效克服偶然因素引起的波动或采样不稳定引起的误码等脉冲干扰;

对温度 液位等缓慢变化的被测参数用此法能收到良好的滤波效果 ,但是对于流量压力等快速变化的参数一般不宜采用中位值滤波法;

基本方法:对某一被测参数连续采样 n次(一般 n 取奇数) ,然后再把采样值按大小排列 ,取中间值为本次采样值。

下面是中位值滤波程序:

#define N 11
char filter()
{ char value_buf[N], count,i,j,temp;
for ( count=0;count
{ value_buf[count] = get_ad(); delay(); }
for (j=0;j
{ for (i=0;i
{ if ( value_buf>value_buf[i+1] )
{temp = value_buf; value_buf = value_buf[i+1]; value_buf[i+1] = temp; }
}
}
return value_buf[(N-1)/2];
}

十、算术平均滤波法

算术平均滤波法适用于对一般的具有随机干扰的信号进行滤波。这种信号的特点是信号本身在某一数值范围附近上下波动 ,如测量流量、 液位;

基本方法:按输入的N 个采样数据,寻找这样一个 Y ,使得 Y 与各个采样值之间的偏差的平方和最小。

编写算术平均滤波法程序时严格注意:

1. 为了加快数据测量的速度,可采用先测量数据 存放在存储器中 ,测完 N 点后 ,再对 N 个数据进行平均值计算;

2. 选取适当的数据格式 ,也就是说采用定点数还是采用浮点数。其程序如下所示:

#define N 12
char filter()
{int sum = 0,count;
for ( count=0;count
{ sum+=get_ad(); delay();}
return (char)(sum/N);
}

十一、递推平均滤波法

基本方法:采用队列作为测量数据存储器 , 设队列的长度为 N ,每进行一次测量,把测量结果放于队尾 ,而扔掉原来队首的一个数据,这样在队列中始终就有 N 个 “最新” 的数据。当计算平均值时,只要把队列中的 N 个数据进行算数平均,就可得到新的算数平均值。这样每进行一次测量,就可得到一个新的算术平均值。

#define N 12
char value_buf[N],i=0;
char filter()
{ char count; int sum=0;
value_buf[i++] = get_ad();
if ( i == N ) i = 0;
for ( count=0;count
sum = value_buf[count];
return (char)(sum/N);
}

十二、一阶滞后滤波法

优点:对周期性干扰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适用于波动频率较高的场合;

缺点:相位滞后,灵敏度低.滞后程度取决于a值大小。不能消除滤波频率高于采样频率的1/2的干扰信号。

程序如下:

#define a 50
char value;
char filter()
{ char new_value;
new_value = get_ad();
return (100-a)*value + a*new_value;
}

十三、PID控制算法

在过程控制中,按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进行控制的PID控制器(亦称PID调节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控制器;
对于过程控制的典型对象──“一阶滞后+纯滞后”与“二阶滞后+纯滞后”的控制对象,PID控制器是一种最优控制;
PID调节规律是连续系统动态品质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参数整定方式简便,结构改变灵活(PI、PD、…)。

一 模拟PID调节器

PID调节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

比例环节:即时成比例地反应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t),偏差一旦产生,调节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小偏差;

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时间常数TI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强;

微分环节:能反应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的值变得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小调节时间。

PID调节器是一种线性调节器,它将给定值r(t)与实际输出值c(t)的偏差的比例(P)、积分(I)、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对控制对象进行控制。

程序片段如下: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struct PID {
double SetPoint; // 设定目标Desired value
double Proportion; // 比例常数Proportional Const
double Integral; // 积分常数Integral Const
double Derivative; // 微分常数Derivative Const
double LastError; // Error[-1]
double PrevError; // Error[-2]
double SumError; // Sums of Errors
} PID;

主程序:

double sensor (void)
{
return 100.0; }
void actuator(double rDelta)
{}
void main(void)
{
PID sPID;
double rOut;
double rIn;
PIDInit ( &sPID );
sPID.Proportion = 0.5;
sPID.Derivative = 0.0;
sPID.SetPoint = 100.0;
for (;;) {
rIn = sensor ();
rOut = PIDCalc ( &sPID,rIn );
actuator ( rOut );
}
}

十四、开根号算法

单片机开平方的快速算法

因为工作的需要,要在单片机上实现开根号的操作。目前开平方的方法大部分是用牛顿迭代法。我在查了一些资料以后找到了一个比牛顿迭代法更加快速的方法。不敢独享,介绍给大家,希望会有些帮助。

1. 原理

因为排版的原因,用pow(X,Y)表示X的Y次幂,用B[0],B[1],...,B[m-1]表示一个序列,其中[x]为下标。

假设:
B[x],b[x]都是二进制序列,取值0或1。

M = B[m-1]*pow(2,m-1) + B[m-2]*pow(2,m-2) + ... + B[1]*pow(2,1) + B[0]*pow(2,0)
N = b[n-1]*pow(2,n-1) + b[n-2]*pow(2,n-2) + ... + b[1]*pow(2,1) + n[0]*pow(2,0)
pow(N,2) = M

(1) N的最高位b[n-1]可以根据M的最高位B[m-1]直接求得。
设 m 已知,因为 pow(2, m-1) <= M <= pow(2, m),所以 pow(2, (m-1)/2) <= N <= pow(2, m/2)
如果 m 是奇数,设m=2*k+1,
那么 pow(2,k) <= N < pow(2, 1/2+k) < pow(2, k+1),
n-1=k, n=k+1=(m+1)/2
如果 m 是偶数,设m=2k,
那么 pow(2,k) > N >= pow(2, k-1/2) > pow(2, k-1),
n-1=k-1,n=k=m/2
所以b[n-1]完全由B[m-1]决定。
余数 M[1] = M - b[n-1]*pow(2, 2*n-2)

(2) N的次高位b[n-2]可以采用试探法来确定。
因为b[n-1]=1,假设b[n-2]=1,则 pow(b[n-1]*pow(2,n-1) + b[n-1]*pow(2,n-2), 2) = b[n-1]*pow(2,2*n-2) + (b[n-1]*pow(2,2*n-2) + b[n-2]*pow(2,2*n-4)),
然后比较余数M[1]是否大于等于 (pow(2,2)*b[n-1] + b[n-2]) * pow(2,2*n-4)。这种比较只须根据B[m-1]、B[m-2]、...、B[2*n-4]便可做出判断,其余低位不做比较。
若 M[1] >= (pow(2,2)*b[n-1] + b[n-2]) * pow(2,2*n-4), 则假设有效,b[n-2] = 1;
余数 M[2] = M[1] - pow(pow(2,n-1)*b[n-1] + pow(2,n-2)*b[n-2], 2) = M[1] - (pow(2,2)+1)*pow(2,2*n-4);
若 M[1] < (pow(2,2)*b[n-1] + b[n-2]) * pow(2,2*n-4), 则假设无效,b[n-2] = 0;余数 M[2] = M[1]。

(3) 同理,可以从高位到低位逐位求出M的平方根N的各位。
使用这种算法计算32位数的平方根时最多只须比较16次,而且每次比较时不必把M的各位逐一比较,尤其是开始时比较的位数很少,所以消耗的时间远低于牛顿迭代法。

3. 实现代码

这里给出实现32位无符号整数开方得到16位无符号整数的C语言代码。

/****************************************/
/*Function: 开根号处理 */
/*入口参数:被开方数,长整型 */
/*出口参数:开方结果,整型 */
/****************************************/
unsigned int sqrt_16(unsigned long M)
{
unsigned int N, i;
unsigned long tmp, ttp; // 结果、循环计数
if (M == 0) // 被开方数,开方结果也为0
return 0;
N = 0;
tmp = (M >> 30); // 获取最高位:B[m-1]
M <<= 2;
if (tmp > 1) // 最高位为1
{
N ++; // 结果当前位为1,否则为默认的0
tmp -= N;
}
for (i=15; i>0; i--) // 求剩余的15位
{
N <<= 1; // 左移一位
tmp <<= 2;
tmp += (M >> 30); // 假设
ttp = N;
ttp = (ttp<<1)+1;
M <<= 2;
if (tmp >= ttp) // 假设成立
{
tmp -= ttp;
N ++;
}
}
return N;
}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文章转载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围观 126

01:前言

全局变量简直就是嵌入式系统的戈兰高地。冲突最激烈的双方是:1. 做控制的工程师, 2. 做非嵌入式的软件工程师。

02:做控制的工程师特点

他们普遍的理解就是“变量都写成全局该有多方便”。我之前面试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做控制实验室里出来的PhD/Master,前前后后陆续有快十个人。面试问题是用C写PID。到后面的几位面试的时候我都觉得没有看的意义了,因为全都写的是同一个风格。大概就是这样的:

float SetSpeed;
float err;
float err_last;
float Kp,Ki,Kd;
float integral;
float result;

float PID(float speed)
{
    err=SetSpeed-speed;
    integral+=err;
    result=Kp*err+Ki*integral+Kd*(err-err_last);
    err_last=err;
    return result;
}

代码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变量一定定义在函数外面。问他们为什么,回答是“全局变量方便调试”。

事实上在学校里做搞自动控制的人最重要的根本就是控制的结果,而不是代码本身。代码只要能工作就行。变量名污染,低耦合之类的和他们就不在同一个世界。进了公司有些人代码质量会变好,但有的还是会延续之前的习惯。前公司代码库里面凡是看不懂的代码一律都是那一两个Control Engineer写的,写完了还会用自己的名字给函数命名的那种。

要成为一个资深的嵌入式工程师相当难,一方面要有非常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相当的那种大型的、高频CPU、多层PCB板的设计经验。嵌入式硬件工程师要学的课程主要有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电磁波理论等。熟悉常用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电源电路设计和分析。

03:做非嵌入式的软件工程师特点

代码的特点就是所有的静态变量都不可以定义在.h文件里,必须写在.c文件里以确保别的文件没法访问它们。

别的文件真要访问怎么办?那就给每一个变量写get/set函数啊!问题是静态变量写在.c文件里编译器是没法优化get/set的。结果就大面积的变量访问要花几倍的CPU时间去做get/set的函数调用。嵌入式项目很多情况下对硬件的压榨是很极端的,CPU利用率90%都不算什么,顶到97%都是有的。(注意下这些项目是实时性要求很高的,晚一个毫秒算不完都不行。不是跑在电脑上鼠标卡一卡也无所谓的。)然后为了封装性,在代码里面塞这么多get/set吗?

04:总结

总的来说嵌入式软件里大部分的代码都是中断驱动的,天生就有很多变量是没法使用参数传递的。全局变量的存在是因为正义站在这边。但是嵌入式软件远远没有特殊到不需要按照正常软件工程方法去管理的地步。要真有人认为“嵌入式软件只要能工作就成,代码丑一点无所谓的”纯粹是软件工程水平不行,不是因为控制水平太高。

全局变量一定是要用的,管理它们也很重要。一些基本的代码规则:

如果只是文件内调用,全局变量只能写在这个.c文件里,不要写进.h文件。

如果有文件外调用,全局变量要写在.h文件里。

.h里面的全局变量全局可读,但是只有本文件组可以写。别的文件要写请调用set函数。

所有的全局变量无论在.h还是.c里面都要包成同名struct。哪怕只有一个变量也要写进struct里面。比如PID.c里面有一个pid_S,PID.h里面有个PID_S。这样其他人不仅可以立即识别出一个变量是project内global/文件内static/函数内local,同时还能轻松追溯到这个函数是属于哪个文件的。

不要写函数内的static变量。函数内的static变量在实际的项目中几乎就是bug生成器,没法简单的reset。而且对unit test非常不友好。

本文系网络转载,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围观 46

一、五大内存分区

内存分成5个区,它们分别是堆、栈、自由存储区、全局/静态存储区和常量存储区。

1、栈区(stack):FIFO就是那些由编译器在需要的时候分配,在不需要的时候自动清除的变量的存储区。里面的变量通常是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2、堆区(heap):就是那些由new分配的内存块,它们的释放编译器不去管,由我们的应用程序去控制,一般一个new就要对应一个delete。如果程序员没有释放掉,那么在程序结束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回收。

3、自由存储区:就是那些由malloc等分配的内存块,它和堆是十分相似的,不过它是用free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4、全局/静态存储区: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被分配到同一块内存中,在以前的C语言中,全局变量又分为初始化的和未初始化的,在C++里面没有这个区分了,他们共同占用同一块内存区。

5、常量存储区:这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存储区,它们里面存放的是常量,不允许修改(当然,你要通过非正当手段也可以修改,而且方法很多)

code/data/stack

内存主要分为代码段,数据段和堆栈。代码段放程序代码,属于只读内存。数据段存放全局变量,静态变量,常量等,堆里存放自己malloc或new出来的变量,其他变量就存放在栈里,堆栈之间空间是有浮动的。数据段的内存会到程序执行完才释放。调用函数先找到函数的入口地址,然后计算给函数的形参和临时变量在栈里分配空间,拷贝实参的副本传给形参,然后进行压栈操作,函数执行完再进行弹栈操作。字符常量一般放在数据段,而且相同的字符常量只会存一份。

二、C语言程序的存储区域

1、由C语言代码(文本文件)形成可执行程序(二进制文件),需要经过编译-汇编-连接三个阶段。编译过程把C语言文本文件生成汇编程序,汇编过程把汇编程序形成二进制机器代码,连接过程则将各个源文件生成的二进制机器代码文件组合成一个文件。

2、C语言编写的程序经过编译-连接后,将形成一个统一文件,它由几个部分组成。在程序运行时又会产生其他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代表了不同的存储区域:

1)代码段(Code或Text)

代码段由程序中执行的机器代码组成。在C语言中,程序语句执行编译后,形成机器代码。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CPU的程序计数器指向代码段的每一条机器代码,并由处理器依次运行。

2)只读数据段(RO data)

只读数据段是程序使用的一些不会被更改的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方式类似查表式的操作,由于这些变量不需要更改,因此只需要放置在只读存储器中即可。

3)已初始化读写数据段(RW data)

已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并且具有初值的变量,这些变量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在程序执行时它们需要位于可读写的内存区域内,并且有初值,以供程序运行时读写。

4)未初始化数据段(BBS)

未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但是没有初始化的变量,这些变量在程序运行之前不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

5)堆(heap)

堆内存只在程序运行时出现,一般由程序员分配和释放。在具有操作系统的情况下,如果程序没有释放,操作系统可能在程序(例如一个进程)结束后会后内存。

6)栈(statck)

堆内存只在程序运行时出现,在函数内部使用的变量,函数的参数以及返回值将使用栈空间,栈空间由编译器自动分配和释放。


3、代码段、只读数据段、读写数据段、未初始化数据段属于静态区域,而堆和栈属于动区域。代码段、只读数据段和读写数据段将在连接之后产生,未初始化数据段将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开辟,而对堆和栈将在程序饿运行中分配和释放。

4、C语言程序分为映像和运行时两种状态。在编译-连接后形成的映像中,将只包含代码段(Text)、只读数据段(R0 Data)和读写数据段(RW Data)。在程序运行之前,将动态生成未初始化数据段(BSS),在程序的运行时还将动态生成堆(Heap)区域和栈(Stack)区域。

注:

1、一般来说,在静态的映像文件中,各个部分称之为节(Section),而在运行时的各个部分称之为段(Segment)。如果不详细区分,统称为段。

2、C语言在编译连接后,将生成代码段(TEXT),只读数据段(RO Data)和读写数据段(RW Data)。在运行时,除了上述三个区域外,还包括未初始化数据段(BBS)区域和堆(heap)区域和栈(Stack)区域。

三、C语言程序的段

1、段的分类

每一个源程序生成的目标代码将包含源程序所需要表达的所有信息和功能。目标代码中各段生成情况如下:

1)代码段(Code)

代码段由程序中的各个函数产生,函数的每一个语句将最终经过编译和汇编生成二进制机器代码

2)只读数据段(RO Data)

只读数据段由程序中所使用的数据产生,该部分数据的特点在运行中不需要改变,因此编译器会将数据放入只读的部分中。C语言的一些语法将生成只读数据数据段。

2、只读数据段(RO Data)

只读数据段(RO Data)由程序中所使用的数据产生,该部分数据的特点是在运行中不需要改变,因此编译器会将数据放入只读的部分中。以下情况将生成只读数据段。

1)只读全局变量

定义全局变量const char a[100]=”abcdefg”将生成大小为100个字节的只读数据区,并使用字符串“abcdefg”初始化。如果定义为const char a[]=”abcdefg”,没有指定大小,将根据“abcdefgh”字串的长度,生成8个字节的只读数据段。

2)只读局部变量

例如: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const char b[100]=”9876543210”;其初始化的过程和全局变量。

3)程序中使用的常量

例如:在程序中使用printf("informationn”),其中包含了字串常量,编译器会自动把常量“information n”放入只读数据区。

注:在const char a[100]={“ABCDEFG”}中,定义了100个字节的数据区,但是只初始化了前面的8个字节(7个字符和表示结束符的‘0’)。在这种用法中,实际后面的字节米有初始化,但是在程序中也不能写,实际上没有任何用处。因此,在只读数据段中,一般都需要做完全的的初始化。

3、读写数据段(RW Data)

读写数据段表示了在目标文件中一部分可以读也可以写的数据区,在某些场合它们又被称为已初始化数据段。这部分数据段和代码,与只读数据段一样都属于程序中的静态区域,但是具有科协的特点。

1)已初始化全局变量

例如:在函数外部,定义全局的变量char a[100]=”abcdefg”

2)已初始化局部静态变量

例如:在函数中定义static char b[100]=”9876543210”。函数中由static定义并且已经初始化的数据和数组将被编译为读写数据段。

说明:

读写数据区的特点是必须在程序中经过初始化,如果只有定义,没有初始值,则不会生成读写数据区,而会定义为未初始化数据区(BSS)。如果全局变量(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加入static修饰符,写成static char a[100]的形式,这表示只能在文件内部使用,而不能被其他文件使用。

4、未初始化数据段(BSS)

未初始化数据段常被称之为BSS(英文名为Block start by symbol的缩写)。与读写数据段类似,它也属于静态数据区。但是该段中数据没有经过初始化。因此它只会在目标文件中被标识,而不会真正称为目标文件中的一个段,该段将会在运行时产生。未初始化数据段只有在运行的初始化阶段才会产生,因此它的大小不会影响目标文件的大小。

四、在C语言的程序中,对变量的使用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函数体中定义的变量通常是在栈上,不需要在程序中进行管理,由编译器处理。

2、用malloc,calloc,realoc等分配分配内存的函数所分配的内存空间在堆上,程序必须保证在使用后使用后freee释放,否则会发生内存泄漏。

3、所有函数体外定义的是全局变量,加了static修饰符后的变量不管在函数内部或者外部存放在全局区(静态区)。

4、使用const定义的变量将放于程序的只读数据区。

说明:

在C语言中,可以定义static变量:在函数体内定义的static变量只能在该函数体内有效;在所有函数体外定义的static变量,也只能在该文件中有效,不能在其他源文件中使用;对于没有使用 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可以在其他的源文件中使用。这些区别是编译的概念,即如果不按要求使用变量,编译器会报错。使用static 和没使用static修饰的全局变量最终都将放置在程序的全局去(静态去)。

五、程序中段的使用

C语言中的全局区(静态区),实际上对应着下述几个段:

只读数据段:RO Data

读写数据段:RW Data

未初始化数据段:BSS Data

一般来说,直接定义的全局变量在未初始化数据区,如果该变量有初始化则是在已初始化数据区(RW Data),加上const修饰符将放置在只读区域(RO Data).

例如:

const char ro[ ]=”this is a readonlydata”; //只读数据段,不能改变ro数组中的内容,ro存放在只读数据段。

char rw1[ ]=”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已初始化读写数据段,可以改变数组rw1中的内容。应为数值/是赋值不是把”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地址给了rw1,不能改变char rw1[ ]=”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已初始化读写数据段,可以改变数组rw1中的内容。应为数值/是赋值不是把”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 地址给了rw1,不能改变”this is global readwrite data”的数值。因为起是文字常量放在只读数据段中

char bss_1[100];//未初始化数据段

const char *ptrconst = “constant data”; //”constant data”放在只读数据段,不能改变ptrconst中的值,因为其是地址赋值。ptrconst指向存放“constant data”的地址,其为只读数据段。但可以改变ptrconst地址的数值,因其存放在读写数据段中。

实例讲解:

int main( )

{

short b;//b放置在栈上,占用2个字节

char a[100];//需要在栈上开辟100个字节,a的值是其首地址

char s[]=”abcde”;

//s在栈上,占用4个字节,“abcde”本身放置在只读数据存储区,占6字节。s是一个地址

//常量,不能改变其地址数值,即s++是错误的。

char *p1;//p1在栈上,占用4个字节

char *p2 ="123456";//"123456"放置在只读数据存储区,占7个字节。p2在栈上,p2指向的内容不能更

//改,但是p2的地址值可以改变,即p2++是对的。

static char bss_2[100]; //局部未初始化数据段

static int c=0 ; //局部(静态)初始化区

p1 = (char *)malloc(10*sizeof(char)); //分配的内存区域在堆区

strcpy(p1,”xxx”); //”xxx”放置在只读数据存储区,占5个字节

free(p1); //使用free释放p1所指向的内存

return 0;

}

说明:

1、只读数据段需要包括程序中定义的const型的数据(如:const char ro[]),还包括程序中需要使用的数据如“123456”。对于const char ro[]和const char * ptrconst的定义,它们指向的内存都位于只读数据据区,其指向的内容都不允许修改。区别在于前者不允许在程序中修改ro的值,后者允许在程序中修改ptrconst本身的值。对于后者,改写成以下的形式,将不允许在程序中修改ptrconst本身的值:

const char * const ptrconst = “const data”;

2、读写数据段包含了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static char rw1[]以及局部静态变量static char

rw2[]。rw1和rw2的差别在于编译时,是在函数内部使用的还是可以在整个文件中使用。对于前者,static修饰在于控制程序的其他文件时候可以访问rw1变量,如果有static修饰,将不能在其他的C语言源文件中使用rw1,这种影响针对编译-连接的特性,但无论有static,变量rw1都将被放置在读写数据段。对于后者rw2,它是局部的静态变量,放置在读写数据区;如果不使用static修饰,其意义将完全改变,它将会是开辟在栈空间局部变量,而不是静态变量。

3、未初始化数据段,事例1中的bss_1[100]和 bss_2[200]在程序中代表未初始化的数据段。其区别在于前者是全局的变量,在所有文件中都可以使用;后者是局部的变量,只在函数内部使用。未初始化数据段不设置后面的初始化数值,因此必须使用数值指定区域的大小,编译器将根据大小设置BBS中需要增加的长度。

4、栈空间包括函数中内部使用的变量如short b和char a[100],以及char *p1中p1这个变量的值。

1)变量p1指向的内存建立在堆空间上,堆空间只能在程序内部使用,但是堆空间(例如p1指向的内存)可以作为返回值传递给其他函数处理。

2)栈空间主要用于以下3类数据的存储:

a、函数内部的动态变量

b、函数的参数

c、函数的返回值

3)栈空间主要的用处是供函数内部的动态变量使用,变量的空间在函数开始之前开辟,在函数退出后由编译器自动回收。看一个例:

int main( )

{

char *p = "tiger";

p[1] = 'I';

p++;

printf("%sn",p);

}

编译后提示:段错误

分析:

char *p = "tiger";系统在栈上开辟了4个字节存储p的数值。"tiger"在只读存储区中存储,因此"tiger"的内容不能改变,*p="tiger",表示地址赋值,因此,p指向了只读存储区,因此改变p指向的内容会引起段错误。但是因为p是存放在栈上,因此p的数值是可以改变的,因此p++是正确的。

六、const的使用

1、前言:

const是一个C语言的关键字,它限定一个变量不允许被改变。使用const在一定程序上可以提高程序的健壮性,另外,在观看别人代码的时候,清晰理解const所起的作用,对理解别人的程序有所帮助。

2、const变量和常量

1)const修饰的变量,其值存放在只读数据段中,其值不能被改变。称为只读变量。

其形式为 const int a=5;此处可以用a代替5

2)常量:其也存在只读数据段中,其数值也不能被改变。其形式为"abc" ,5

3、const 变量和const限定的内容,先看一个事例:

typedef char* pStr;

int main( )

{

char string[6] = “tiger”;

const char *p1 = string;

const pStr p2 = string;

p1++;

p2++;

printf(“p1=%snp2=%sn”,p1,p2);

}

程序经过编译后,提示错误为

error:increment of read-only variable ‘p2’

1)const 使用的基本形式为:const char m;

//限定m 不可变

2)替换1式中的m,const char *pm;

//限定*pm不可变,当然pm是可变的,因此p1++是对的。

3)替换1式中的char,const newType m;

//限定m不可变,问题中的pStr是一种新类型,因此问题中p2不可变,p2++是错误的。

4、const 和指针

类型声明中const用来修饰一个常量,有如下两种写法:

1)const在前面

const int nValue;//nValue是const

const char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pConst可变

const (char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pContent可变

char *const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pContent可变

const char * const pContent;//pContent和*pContent都是const

2)const 在后面与上面的声明对等

int const nValue;// nValue是const

char const *pContent;//*pContent是const, pContent可变

(char *) constpContent;//pContent是const, *pContent可变

char* const pContent;// pContent是const, *pContent可变

char const* const pContent;//pContent和*pContent都是const

说明:const和指针一起使用是C语言中一个很常见的困惑之处,下面是两天规则:

1)沿着*号划一条线,如果const位于*的左侧,则const就是用来修饰指针所指向的变量,即指针指向为常量;如果const位于*的右侧,const就是修饰指针本身,即指针本身是常量。你可以根据这个规则来看上面声明的实际意义,相信定会一目了然。

2)对于const (char *) ; 因为char *是一个整体,相当于一个类型(如char),因此,这是限定指针是const。

七、单片机C语言中的data,idata,xdata,pdata,code

从数据存储类型来说,8051系列有片内、片外程序存储器,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片内程序存储器还分直接寻址区和间接寻址类型,分别对应code、data、xdata、idata以及根据51系列特点而设定的pdata类型,使用不同的存储器,将使程序执行效率不同,在编写C51程序时,最好指定变量的存储类型,这样将有利于提高程序执行效率(此问题将在后面专门讲述)。与ANSI-C稍有不同,它只分SAMLL、COMPACT、LARGE模式,各种不同的模式对应不同的实际硬件系统,也将有不同的编译结果。

在51系列中data,idata,xdata,pdata的区别:

data:固定指前面0x00-0x7f的128个RAM,可以用acc直接读写的,速度最快,生成的代码也最小。

idata:固定指前面0x00-0xff的256个RAM,其中前128和data的128完全相同,只是因为访问的方式不同。idata是用类似C中的指针方式访问的。汇编中的语句为:mox ACC,@Rx.(不重要的补充:c中idata做指针式的访问效果很好)

xdata:外部扩展RAM,一般指外部0x0000-0xffff空间,用DPTR访问。

pdata:外部扩展RAM的低256个字节,地址出现在A0-A7的上时读写,用movx ACC,@Rx读写。这个比较特殊,而且C51好象有对此BUG,建议少用。但也有他的优点,具体用法属于中级问题,这里不提。

单片机C语言unsigned char code table[]code 是什么作用?

code的作用是告诉单片机,我定义的数据要放在ROM(程序存储区)里面,写入后就不能再更改,其实是相当与汇编里面的寻址MOVX(好像是),因为C语言中没办法详细描述存入的是ROM还是RAM(寄存器),所以在软件中添加了这一个语句起到代替汇编指令的作用,对应的还有data是存入RAM的意思。

程序可以简单的分为code(程序)区,和data (数据)区,code区在运行的时候是不可以更改的,data区放全局变量和临时变量,是要不断的改变的,cpu从code区读取指令,对data区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因此code区存储在什么介质上并不重要,象以前的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卡片上,code区也可以放在rom里面,也可以放在ram里面,也可以放在flash里面(但是运行速度要慢很多,主要读flash比读ram要费时间),因此一般的做法是要将程序放到flash里面,然后load到 ram里面运行的;DATA区就没有什么选择了,肯定要放在RAM里面,放到rom里面改动不了。

bdata如何使用它呢?

若程序需要8个或者更多的bit变量,如果你想一次性给8个变量赋值的话就不方便了,(举个例子说说它的方便之处,想更深入的了解请在应用中自己琢磨)又不可以定义bit数组,只有一个方法

char bdata MODE;

sbit MODE_7 = MODE^7;

sbit MODE_6 = MODE^6;

sbit MODE_5 = MODE^5;

sbit MODE_4 = MODE^4;

sbit MODE_3 = MODE^3;

sbit MODE_2 = MODE^2;

sbit MODE_1 = MODE^1;

sbit MODE_0 = MODE^0;

8个bit变量MODE_n 就定义好了

这是定义语句,Keilc 的特殊数据类型。记住一定要是sbit

不能 bit MODE_0 = MODE^0;

赋值语句要是这么写C语言就视为异或运算。

Flash相对单片机里的RAM属于外部存取器,虽其结构位置装在单片机中,其实xdata是放在相对RAM的外面,而flash正是相对RAM外面。

inta变量定义在内部RAM,xdatainta定义在外部RAM或flash,uchar codea定义在flash。

uchar code duma[]={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0x40,0x00}; //共阴的数码管段选,P2口要取的数值

若定义 uchar aa[5],aa[5]中的内容是存放在数据存储区(RAM)中的,在程序运行工程中各个数组元素的值可以被修改,掉电后aa[5]中的数据无法保存。

若定义 uchar code bb[5]中的内容是存放在程序存储区(如flash)中的,只有在烧写程序时,才能改变bb[5]中的各元素的值,在程序运行工程中无法修改,并且掉电后bb[5]中的数据不消失。

八、C语言中堆和栈的区别

C语言程序经过编译连接后形成编译、连接后形成的二进制映像文件由栈、堆、数据段(由三部分部分组成:只读数据段,已经初始化读写数据段,未初始化数据段即BBS)和代码段组成,如下图所示: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等值。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则可能会引起内存泄漏。注堆和数据结构中的堆栈不一样,其类是与链表。

3、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4、数据段:由三部分组成:

1)只读数据段:

只读数据段是程序使用的一些不会被更改的数据,使用这些数据的方式类似查表式的操作,由于这些变量不需要更改,因此只需要放置在只读存储器中即可。一般是const修饰的变量以及程序中使用的文字常量一般会存放在只读数据段中。

2)已初始化的读写数据段:

已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并且具有初值的变量,这些变量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在程序执行时它们需要位于可读写的内存区域内,并且有初值,以供程序运行时读写。在程序中一般为已经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已经初始化的静态局部变量(static修饰的已经初始化的变量)

3)未初始化段(BSS):

未初始化数据是在程序中声明,但是没有初始化的变量,这些变量在程序运行之前不需要占用存储器的空间。与读写数据段类似,它也属于静态数据区。但是该段中数据没有经过初始化。未初始化数据段只有在运行的初始化阶段才会产生,因此它的大小不会影响目标文件的大小。在程序中一般是没有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没有初始化的静态局部变量。

堆和栈的区别

1、申请方式

(1)栈(satck):由系统自动分配。例如,声明在函数中一个局部变量int b;系统自动在栈中为b开辟空间。

(2)堆(heap):需程序员自己申请(调用malloc,realloc,calloc),并指明大小,并由程序员进行释放。容易产生memory leak.

eg:charp;

p = (char *)malloc(sizeof(char));//但是,p本身是在栈中。

2、申请大小的限制

1)栈:在windows下栈是向底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是一块连续的内存区域(它的生长方向与内存的生长方向相反)。栈的大小是固定的。如果申请的空间超过栈的剩余空间时,将提示overflow。

2)堆:堆是高地址扩展的数据结构(它的生长方向与内存的生长方向相同),是不连续的内存区域。这是由于系统使用链表来存储空闲内存地址的,自然是不连续的,而链表的遍历方向是由底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于计算机系统中有效的虚拟内存。

3、系统响应:

1)栈:只要栈的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系统将为程序提供内存,否则将报异常提示栈溢出。

2)堆:首先应该知道操作系统有一个记录空闲内存地址的链表,但系统收到程序的申请时,会遍历该链表,寻找第一个空间大于所申请空间的堆结点,然后将该结点从空闲链表中删除,并将该结点的空间分配给程序,另外,对于大多数系统,会在这块内存空间中的首地址处记录本次分配的大小,这样,代码中的free语句才能正确的释放本内存空间。另外,找到的堆结点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于申请的大小,系统会自动的将多余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闲链表中。

说明:对于堆来讲,对于堆来讲,频繁的new/delete势必会造成内存空间的不连续,从而造成大量的碎片,使程序效率降低。对于栈来讲,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4、申请效率

1)栈由系统自动分配,速度快。但程序员是无法控制的

2)堆是由malloc分配的内存,一般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产生碎片,不过用起来最方便。

5、堆和栈中的存储内容

1)栈:在函数调用时,第一个进栈的主函数中后的下一条语句的地址,然后是函数的各个参数,参数是从右往左入栈的,然后是函数中的局部变量。注:静态变量是不入栈的。

当本次函数调用结束后,局部变量先出栈,然后是参数,最后栈顶指针指向最开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数中的下一条指令,程序由该点继续执行。

2)堆:一般是在堆的头部用一个字节存放堆的大小。

6、存取效率

1)堆:char *s1=”hellowtigerjibo”;是在编译是就确定的

2)栈:char s1[]=”hellowtigerjibo”;是在运行时赋值的;用数组比用指针速度更快一些,指针在底层汇编中需要用edx寄存器中转一下,而数组在栈上读取。

补充:

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7、分配方式:

1)堆都是动态分配的,没有静态分配的堆。

2)栈有两种分配方式: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局部变量的分配。动态分配由alloca函数进行分配,但是栈的动态分配和堆是不同的。它的动态分配是由编译器进行释放,无需手工实现。

来源:玩转单片机

围观 58

许多小伙伴在学完C语言后想入门单片机,但学着学着发现明明都是C语言,为什么单片机C语言和我当初学的C语言有差异呢?今天小编就来梳理我们平时所学的C语言与单片机C语言的有什么样的不同。

单片机c语言比起普通C语言增加了一些基本的指令,变量的赋值是16进制,当然单片机c语言只牵涉到普通c语言的基础部分。

具体体现在:

1.单片机中C的语法一般都对 ANSI C有些扩展,及一些特殊写法 如C51扩展的 data xdata bit sbit 一类的,还有一些中断程序写法 void int() interrput 1 一类的。

2.C是一门语言,由对应平台的编译器编译成对应平台汇编的程序,各平台的汇编不一样,当然编译器也不一样 DOS上的TC2 TC3 WINDOWS上的VC 8051的C51都有自已的编译器 。具体区别是由编译器决的,只能参考对应的编译手册,即使同种平台不同的编译器对C的扩展也有不同。

3.单片机c语言编程是基于C语言的单片机编程。单片机的C语言采用C51编译器(简称C51)。由C51产生的目标代码短、运行速度高、存储空间小、符合C语言的ANSI标准,生成的代码遵循Intel目标文件格式,而且可与A51汇编语言PL/M51语言目标代码混合使用。

C51本质就是C,是为在单片机上使用C而出来的,如果C不牢固,还是多掌握一点C再学C51,不过新增的知识也不少,而且基本上跟C无关。

4.C只是一种高级语言。它除具有一般高级语言的功能特性外,它可以很好的操作底层的硬件接口。在C语言的基础上,如果你把一些单片机的端口或特殊功能寄存器加于定义,使之方便于在 写语句的时候,直接直观的编写。这样就差不多是单片机C语言。

结语:C语言是我们入门编程所学习的一门语言,也是IOS开发、单片机开发等应用上具有重要应用的一门语言,虽然C语言与单片机C语言、C++、C#等有或小或大的差异,但他们的编译机理、表达形式都是一样的!

来源:https://segmentfault.com/a/1190000020185943

围观 100

页面

订阅 RSS - C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