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

汽车以太网(Automotive Ethernet)是一种用于汽车领域的网络通信技术,它基于以太网标准,将高速数据通信引入了现代汽车的电子体系结构。传统的汽车电子系统通常采用专用的数据总线和通信协议,而汽车以太网通过标准的以太网协议,如Ethernet和TCP/IP,实现了更快速、高带宽和灵活的通信。

前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如何从零开始建立一个以太网工程。

ST 推出的 Nucleo-144 板子上集成了以太网接口,所以在本文中,将以 STM32F746-Nucelo 板为例,通过CubeMXv4.18 来新建一个 TCPEchoserver 的程序。

用 CubeMX 建立基于 STM32F746-Nucleo 的工程

用 CubeMX 进行初始化配置

这回我们直接选择 STM32F746-Nucleo 板上对应的芯片 STM32F746ZGT6U,而不是选择 STM32F746-Nucleo 板。

1. 新建一个 Project,在向导中选择 STM32F746ZGT6U。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这个时候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空的工程。如下图: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2.外设使能,引脚配置

2.1 以太网外设引脚配置

Nucleo-144 板上用的 PHY LAN8742A,RMII 接口。在 Cubemx 中使能 ETH 外设,选择 RMII 接口。Cubemx 会自动配置对应的以太网接口。如下图: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STM32 的很多引脚都有复用功能,同一个功能也可以 remap 到不同的引脚。所以这里要记得将 CubeMX 自动配置的引脚和实际电路中使用的引脚进行对比,保证是一致的。

从 UM1974 中可以找到 Nucleo-144 板上以太网引脚分配表。对比这张表格和 CubeMX 的默认配置,会发现 PB11,PB12 引脚在 STM32F746-Nucleo 板中没有用做以太网的接口,而是用作其他用途了。

STM32F746-Nucleo 上的引脚分配: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CubeMX 的默认分配: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在 Cubemx 中修改引脚配置:
修改方法见下图,用同样的方法配置 PG11 和 PG13。配置 PG11 和 PG13 后,对应 PB11 和 PB12 会自动清除之前的配置,以免冲突。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到现在位置,已经将所有的 GPIO 口都配置好了。
在 Configuration 页面中,还可以看到所有配置的 GPIO。并可以做进一步的配置,这里就先用默认的设置。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2.2 使能 LwIP 协议栈

在这个工程内,我们会用到 LwIP 协议栈,所以还需要在这一页的 Middlewares 部分将 LWIP 勾选上。之后就可以在Configuration 页面对 LWIP 协议栈进行配置了。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3.时钟配置

接下来进行时钟配置。CubeMX 默认系统时钟 16MHz,但以太网外设需要至少 25MHz 的系统时钟,所以这里会看到 Clock Configuration 页面显示"X"

打开 Clock Configuration 页面会自动跳出一个提示框,可以选择让 CubeMX 来帮你自动调整时钟配置,也可以自己手动进行调整。这里,我选择让 CubeMX 自动配置,CubeMX 会自动将时钟配成 216MHz。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4. 配置以太网参数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在 Parameter Settings 页面,可以配置 MAC 地址,PHY 的地址,是否进行自动协商等。
这里,我们设置了 MAC 地址为本地地址 02 :00 :0 :00 :00 :00。LAN8742a 的 PHY 地址由上电时 PHYAD0 的状态决定。根据STM32F746-Nucleo 板的原理图,设置 PHY 地址为 0。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接收数据的模式有轮询和中断两种方式,中断方式需要和操作系统一起使用,这里我们没有使用任何操作系统,所以在 RX Mode 这一项只能选择 Polling Mode。

最后一项是”TX IP Header Checksum Computation”,STM32 的 MAC 控制器可以在发送数据时自动添加 IP 数据报的 checksum,如果需要这项功能,就将这一项设置为“By hardware”

在 Advanced Parameters 页,可以根据所用的 PHY 修改寄存器的地址和一些 MASK 的设置。因为 STM32F746 的两款开发板上用的都是 PHY LAN8742A,所以 CubeMX 中默认的配置是以 LAN8742A 为例进行设置的。所以这里,我们不需要做任何修改就可以直接用。但如果是其他的 PHY,可以在 PHY 这一项选择“user PHY”,然后根据所用 PHY 的数据手册,配置下面的参数,对于部分无法通过 CubeMX 进行配置的参数,需要手动的修改代码。将有冲突的地方删除,或者添加某个功能。

Advanced Parameters 页分为三个部分:

• External PHY Configuration 。复位延时,读/写超时的参数设置
• Common :External PHY Configuration。PHY 的基础寄存器配置,这部分寄存器对于大部分 PHY 都是相同或类似的。
• Extended :External PHY Configuration。 PHY 的扩展寄存器配置,这部分对于每个 PHY 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使用非 CubeMX 默认的 PHY,这部分内容需要特别注意。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4. 修改 LWIP 的参数

配置好以太网的参数后,点击 OK,回到 CubeMX 的配置界面。选择 LWIP 继续进行参数配置。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首先是 GeneralSettings 页面,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 LWIP 的版本号。配置 IP 地址信息,可以选择通过 DHCP 的方式动态分配 IP,也可以分配一个静态的 IP 地址。这里,我们选择配置静态的 IP 地址 192.168.0.10,子网掩码 255.255.255.0,网关192.168.0.1。ICMP 协议打开,因为我们用的是 TCP 协议,所以把 UDP 协议关掉。

不用担心不知道每项参数是做什么用的,选择每一项参数后都会在窗口的底部显示该项参数的解释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在 Key Options 这一页里,有更多的参数可以配置。关于接收/发送内存的配置也是在这里。选择右上方的“Show Advanced Parameters”后,还有更多的参数配置项。这里,我们也可以不做修改,使用默认值。CubeMX 中每个参数项的名称和代码中的名称相同,这样也方便了在代码中进行查找。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到此为止,我们在 CubeMX 中需要做的配置就全部完成了。选择 Project——>Generate Code,生成初始的工程。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添加用户代码

用 IAR 打开前面已经生成好的工程。我们还需要两步就可以完成一个简单的 TCP EchoServer 程序了。

1.新建 tcp_echoserver.c 文件,在 tcp_echoserver.c 里要做下面这几件事情:

1)新建一个 tcp_echoserver_pcb(调用 tcp_new 函数);
2)将新建的 tcp_echoserver_pcb 与要监听的端口绑定(调用 tcp_bind 函数)
3)转成监听状态(调用 tcp_listen 函数)
4)注册回调函数 tcp_echoserver_accept,当有新连接建立后会调用该函数(调用 tcp_accept 函数)
5)注册回调函数 tcp_echoserver_recv,当该连接接收到数据后会调用该函数(调用 tcp_recv 函数)
6)完成 tcp_echoserver_recv 函数,在该函数内,将收到的数据再发出去。

需要注意,本文的目的是示例如何用 CubeMX 建立一个简单的 TCP EchoServer 程序,所以考虑的都是最基本简单的情况。

比如,在回发数据部分,我们假设 Client 发来的数据都在一个 Pbuf 的大小以内。
完成 tcp_echoserver.c 后,将其加入到工程项目中。

#include "stats.h"
#include "tcp.h"
void tcp_echoserver_init(void);
static err_t tcp_echoserver_accept(void *arg, struct tcp_pcb *newpcb,err_t err);
static err_t tcp_echoserver_recv(void *arg, struct tcp_pcb *tpcb, struct pbuf *p,err_t
err);
static struct tcp_pcb *tcp_echoserver_pcb;
void tcp_echoserver_init(void)
{
 err_t err;
 tcp_echoserver_pcb = tcp_new();

 if(tcp_echoserver_pcb !=NULL)
 {
 err = tcp_bind(tcp_echoserver_pcb,IP_ADDR_ANY,7);
 if(err == ERR_OK)
 {
 tcp_echoserver_pcb = tcp_listen(tcp_echoserver_pcb);
 tcp_accept(tcp_echoserver_pcb,tcp_echoserver_accept);
 }
 else
 {
 memp_free(MEMP_TCP_PCB, tcp_echoserver_pcb);
 }

 }

}
static err_t tcp_echoserver_accept(void *arg, struct tcp_pcb *newpcb,err_t err)
{
 /* initialize lwip tcp_recv callback function for newpcb */
 tcp_recv(newpcb, tcp_echoserver_recv);

 return ERR_OK;
}
static err_t tcp_echoserver_recv(void *arg, struct tcp_pcb *tpcb, struct pbuf *p,err_t
err)
{

 tcp_write(tpcb,p->payload,p->len,1);
 pbuf_free(p);
 return ERR_OK;
}

2. 在 main 函数中添加 tcp_echoserver_init(),在 while(1)中添加 MX_LWIP_Process()查询接收数据。记得要将代码加在/*USER CODE BEGIN*/和/*USER CODE END*/之间,这样才不会在下次用 CubeMX 生成代码时被覆盖掉。

extern void tcp_echoserver_init(void);
int main(void)
{
 MX_LWIP_Init();

 /* USER CODE BEGIN 2 */
 tcp_echoserver_init();
 /* USER CODE END 2 */
 /* Infinite loop */
 /* USER CODE BEGIN WHILE */
 while (1)
 {
 /* USER CODE END WHILE */
 /* USER CODE BEGIN 3 */
 MX_LWIP_Process();
 }
 /* USER CODE END 3 */
}

一个简单的 TCP Echoserver 程序就完成了。

测试结果

我们来看一看 ping 测试和 TCP 测试工具的结果
1. 通过电脑(192.168.0.11)ping STM32F746-Nucleo 板(192.168.0.10)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2.通过 TCP 测试工具模拟客户端,向 STM32F746-Nucleo 板发一串数据。
从零开始使用 CubeMX 创建以太网工程

测试结果说明我们刚刚建立的 TCP EchoServer 程序已经能正常工作了。

来源: eefocus

围观 791

单片机的种类繁多,从低端到高端,有以51单片机为代表的8位单片机和以ARM为代表的32位单片机,不同档次的单片机实现网络接口的方法不同。对于像ARM等高端处理器一般都可以运行嵌入式操作系统,例如嵌入式Linux。对于无操作系统要求的单片机如何实现网络接入,我下面将这些方案按TCP/IP协议栈的不同归结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传统的软件TCP/IP协议栈方案;第二类是最新的硬件TCP/IP协议栈方案。下面我就这两类方案的实现方式进行分析。

1、MAC+PHY方案

所谓的TCP/IP协议栈是一系列网络协议的统称,不仅包括我们熟知的TCP协议和IP协议,还有网络层的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GMP(Internet 组管理)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传输层的UDP(用户数据包)协议,应用层的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FTP(文件传送)协议、SMTP(简单邮件管理)协议等等。

传统的以太网接入方案如下图,由MCU+MAC+PHY再加入网络接口实现以太网的物理连接,通过在主控芯片中植入TCP/IP协议代码实现通信及上层应用。

图3-1-1 MAC+PHY以太网方案

应用这种软件TCP/IP协议栈方式实现的比较成熟方案有ENC28J60, CS8900A,DM9000,当然也有像MM32F103这类(内部自带MAC)+PHY等方案。

由于软件协议栈操作需要主控MCU不断地响应中断,这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MCU的运算/时钟资源。经过测试发现,单线程操作的情况下,MCU的运行速度和数据的处理速度仅能满足需要,但随着线程增多,MCU的工作效率直线下降,会严重影响通信质量。

代码量方面,即便是采用轻量级的TCP/IP协议栈LWIP协议,也会为主控芯片带来超过40KB的代码量,这对于本身内存资源匮乏的单片机来说负荷过重。

再从安全性的角度,设备并入互联网之后必须考虑网络安全问题,这种软件协议栈的方式系统一旦受到复杂的恶意攻击,单片机很有可能瘫痪掉,这对系统就是致命性打击,虽然目前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各类新的加密技术试图让通信变得更加安全,但是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

2、硬件协议栈芯片方案

硬件协议栈芯片方案如下图所示。由MCU+硬件协议栈芯片(内含MAC和PHY)直接加网络接口,便可方便的实现单片机联网,所有的处理TCP/IP协议的工作都是通过这位MCU的“小秘书”——硬件协议栈芯片来完成。

图3-2-1 硬件协议栈芯片方案

这套方案是由WIZnet首次提出,并成功推出以太网系列芯片:W5100、W5200、W5300和W5500。

所谓硬件协议栈是指通过将传统的软件TCP/IP协议栈用硬件化的逻辑门电路来实现,如下图所示。

图3-2-2 TCP/IP硬件协议栈内核原理简图

以太网芯片的内核由传输层的TCP、UDP、ICMP、IGMP等协议、网络层的IP、ARP、PPPoE等协议以及链路层的MAC构成,再加上物理层的PHY和外围的寄存器、内存、SPI接口组成了这一整套硬件化的以太网解决方案。

这套硬件TCP/IP协议栈代替了以往的MCU来处理这些中断请求,即MCU只需要处理面向用户的应用层数据即可,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及物理层全部由外围WIZnet的芯片完成。这套方案从硬件开销和软件开发两个方面来简化前面所述的五层网络模型,简化产品开发方案。这样一来,工程师们就不必再面对繁琐的通信协议代码,只需要了解简单的寄存器功能以及Socket编程便能完成产品开发工作的的网络功能开发部分。

由于硬件协议栈的加入协助单片机处理了几乎所有的TCP/IP协议工作,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单片机的中断次数,让单片机腾出更多资源去完成其他工作,而且硬件化的电路处理协议会更加快速、稳定。经试验测试,单线程下,该方案的通信速度是软件协议方案的10倍左右;随着线程的增加,因为硬件协议栈是通过独立的Socket进行通信,因而通信速度实现累加,而且单片机工作效率仍然会维持在高位。

代码量方面,因为这套方案主要是完成对Socket的编程以及寄存器的调用,因此仅有10K左右的代码量,远小于软件协议方案,对51以及MM32等内存很有限的单片机来说非常适用。

从成本角度来讲,硬件协议栈芯片的价格跟用MAC+PHY比起来基本差不多。而前者简单易用,用很短时间便能完成产品的开发过程。另外,官方例程库及上位机程序丰富,也缩短了测试过程,后期基本免于维护。

最后安全性方面,硬件化的逻辑门电路来处理TCP/IP协议是不可攻击的,也就是说网络攻击和病毒对它无效,这也充分弥补了网络协议安全性不足的短板。也正是因为这一优势,硬件协议栈技术在未来物联网以及智能家居领域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让人们尽情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乐趣的同时,免受安全问题的困扰。

当然,不可避免的硬件化的协议栈相对来说失去了软件协议栈那样的灵活性。目前只支持4个/8个Socket,不能随时开启更多Socket。但是,在嵌入式应用中8个Socket已经足够应对超过大部分的应用。

围观 820

页面

订阅 RSS - 以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