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RT与USART的区别

UART与USART都是单片机上的串口通信,他们之间的区别如下:

首先从名字上看:

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
USART:universal synchronous asynchronous receiver and transmitter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

从名字上可以看出,USART在UART基础上增加了同步功能,即USART是UART的增强型,事实也确实是这样。但是具体增强到了什么地方呢?

其实当我们使用USART在异步通信的时候,它与UART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用在同步通信的时候,区别就很明显了:大家都知道同步通信需要时钟来触发数据传输,也就是说USART相对UART的区别之一就是能提供主动时钟。如stm32的USART可以提供时钟支持ISO7816的智能卡接口。

为什么单片机中既有Flash又有EEPROM?

单片机运行时的数据都存在于RAM(随机存储器)中,在掉电后RAM 中的数据是无法保留的,那么怎样使数据在掉电后不丢失呢?这就需要使用EEPROM 或FLASHROM 等存储器来实现。

MSP MCU I2C入门指南

这是一份介绍性指南,指导你如何用超低功耗MSP微控制器 (MCU) 开始一个与I2C通信有关的项目:

简介

51单片机数组的定义方法(code与data的作用)

数组前不加“code”或“data”,则默认将数组存放在程序存储器中;
code 指定数据是存储在代码区,数据是在编程的时候跟代码一起写入代码存储器,运行过程中不能改变;
xdata 指定数据是存储在外部数据存储器了;
data 指定数据存储在内部低128字节数据存储器里,如果变量不指定存储位置,默认就是data型,这部分存储器寻址速度最快;
idata 指定数据存储在内部低256字节数据存储器里,但51只有128字节内部RAM,52才有256字节;
pdata 指定数据存储在外部低256字节数据存储器里,这时候寻址用8位寄存器R0和R1,而不用16位的DPTR,寻址速度比xdata快。

单片机C语言unsigned char code table[] code 是什么作用?

code的作用是告诉单片机,我定义的数据要放在ROM(程序存储区)里面,写入后就不能再更改,其实是相当与汇编里面的寻址MOVC(好像是), 因为C语言中没办法详细描述存入的是ROM还是RAM(寄存器),所以在软件中添加了这一个语句起到代替汇编指令的作用,对应的还有data是存入RAM 的意思。

一种基于总线的智能型执行器系统设计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执行器同控制器或控制系统相连,共同实现对工业过程的控制。现场总线是过程控制技术、仪表工业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大技术领域相结合的产物。WorldFIP现场总线既是实时的,可预测的,又是面向未来的、能够和Internet连接的现场总线。

GPIO的推挽输出和开漏输出

GPIO的功能,简单说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配置为输入或输出。但是在配置GPIO管脚的时候,常会见到两种模式:开漏(open-drain,漏极开路)和推挽(push-pull)。

Push-Pull推挽输出

stm32之时钟控制

本文提到的有以下内容:

• 时钟系统与总线矩阵
• SysTick系统定时器
• RTC实时时钟
• 看门狗定时器
• 通用定时器

一、时钟系统与总线矩阵

stm32F4的时钟树如下图所示: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作用分析

关于单片机的置位和复位,都是为了把电路初始化到一个确定的状态,一般来说,单片机复位电路作用是把一个例如状态机初始化到空状态,而在单片机内部,复位的时候单片机是把一些寄存器以及存储设备装入厂商预设的一个值。

单片机复位电路原理是在单片机的复位引脚rst 上外接电阻和电容,实现上电复位,而复位时间是(时钟周期=12×振荡周期,振荡周期=1/f),这个时间只能大不能小,具体数值可以由rc电路计算出时间常数。

单片机复位后各寄存器的状态

A=00H,表明累加器已被清零; PSW=00H,表明选寄存器0组为工作寄存器组;SP=07H,表明堆栈指针指向片内RAM 07H字节单元,根据堆栈操作的先加后压法则,第一个被压入的内容写入到08H单元中;Po-P3=FFH,表明已向各端口线写入1,此时,各端口既可用于输入又可用于输出;IP=×××00000B,表明各个中断源处于低优先级;IE=0××00000B,表明各个中断均被关断;

而置位可以把它初始化到任意一个状态.复位、置位是指将器件的逻辑值设为特定的值,一般我所了解“复位”一般指将寄存器的Q端输出设为0,“置位”指将寄存器的Q端输出设为1.利用单片机的setb指令可以实现置1这个操作。

【下载】采用8位PIC®单片机实现具有二极管仿真的多相交错式PWM控制器

本技术简介论述了基于Microchip 的8位PIC®单片机实现多相PWM控制器的方法。

这个目标可通过使用8位单片机器件中的特定可自由配置的独立于内核的外设(Core Independent Peripheral,CIP)来实现。

ARM工作模式

ARM工作模式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7类:

User Mode:用户模式。操作系统的Task一般以这种模式执行。User Mode是ARM唯一的非特权模式,这表示如果CPU处于这种模式下,很多指令将不能够执行,因此操作系统的资源得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