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 7 月 30 日完成量产版本 fullmask 回片并通过基本功能测试后,南京紫荆半导体研发的车规级 RISC-V MCU 紫荆 M100 再传捷报 —— 成功完成量产PCB贴片,向着芯片正式量产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
"攻坚"背后的硬核实力
此次突破性进展得益于项目攻坚组打造的全链路高效协同体系。团队以"质量零妥协、效率再突破"为准则,在确保完全满足车规产品高质量严要求的前提下,将芯片从回片到贴片的周期压缩至行业平均水平的60%,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执行力。
前瞻布局,打赢"时间争夺战"
早在 M100 芯片回片前的筹备阶段,这场 “量产战役” 就已悄然打响。
设计阶段:各方多次召开拉通会,对原理图设计与 PCB 布局的每一处细节进行反复打磨,确保零误差,提前完成设计工作;
供应链环节:预先锁定板厂产能与贴片产线档期,实现"回片即投产"的无缝衔接;
生产验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小批量贴片一次通过;
每个小组都传达了最清晰的信息:开放的成功需要共同的所有权。每个人都必须合作,贡献真正的能力和专业知识,而生态系统也必须为所有参与者带来可持续、公平的成果。
这场紧锣密鼓的攻坚之战,不仅是对团队技术实力的严峻检验,更是对跨组织协作效率的极致诠释 —— 每一份提前量的储备,每一次跨组织的协同,都在为芯片量产的最终冲刺积蓄着强大的能量。
下一阶段:冲刺量产最后关卡
目前攻坚组已启动"三线并行"推进方案:
软件攻坚:加速完成底层驱动开发与功能验证;
系统联调:针对汽车大灯驱动等核心场景开展压力测试;
量产准备:完善DFM(可制造性设计)方案,确保良率达标。
未来五年,汽车行业的变化将远超过去五十年。随着传统架构逼近极限,RISC-V凭借开放、灵活的特性,正成为新一代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行业向模块化、协同化方向演进。
来源:紫荆半导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