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的博客

中国半导体第五话:王守觉先生

kelly的头像

1958年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1963年中国首先研制成硅平面器件,1978年一种集成高速模糊逻辑电路DYL使中国集成8位D/A转换器转换时间由80ns缩短至4ns以下....这些重大成果的幕后英雄,就是王守武的弟弟王守觉,他也是我们国家赫赫有名的半导体专家。

王守觉,原名王守平,1925年6月27日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他从小思维敏捷,天资聪慧而且特别顽皮大胆,好吵闹,父亲练字,他要在一旁静静观看,母亲坐禅念佛,他要掀门偷偷去瞧瞧,哥姐们讨论问题,他也要去参和,这个深得父亲与哥姐们喜爱的孩童就是王守觉。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一天,苏州,一个孩子在一座小桥上徘徊良久才走向不远处的家门。进门后正撞见父亲,父亲一眼看见了孩子手里的试卷,拿过去看了许久,然后指着99分的数学试卷说:“你数学怎么会不是100分呢?这么严谨的东西。”父亲认为数学不得满分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个孩子就是王守觉,而他父亲则是历史上颇有名气的王季同。王季同1890至1895年于京师同文馆学习数学。1927年随蔡元培筹备中央研究院,1928年进入工程研究所任研究员是著名数学家和机电专家因有关“四元函数求微分法”的研究,被称为“王氏代数”。怪不得对孩子要求这么严啊。

中国半导体第四话: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名门之后王守武先生

kelly的头像

在我国知名的半导体专家中,王守武先生是很特别的,他不但是名门之后(他为明代宰相王鏊后裔),而且家人中成大家者特别多,比如他父亲王季同是数学家,兄弟姐妹中王守竞、王守觉、王淑贞、王明贞等皆为科技泰斗,一家出这么多名人确实罕见啊。

王守武先生1919年3月15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孩童时代常被疟疾纠缠,身体状况不好,智力曾一度受到影响。上学后,经常性的病休,持续不断的自学磨练,使得他从小就养成了寡言、内向的性格,和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由此看来决定一个人未来真不是先天的因素啊。

在先生4岁时,父亲赴上海与他人合股开办机械厂,家人也随之迁居。不到两年,工厂倒闭,家里分得不少机械加工工具,这却使他在家有条件学会钳工和配钥匙、修理家庭用具、绕制变压器等技艺。王守武后来之所以能在科研工作中动手能力强,均得益于那时的培养和磨练。

中国半导体第三话: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林兰英

kelly的头像

在50年代初期,我国不但请回了半导体专家黄昆还请回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讲授半导体理论、晶体管制造技术和半导体线路。在五所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和南京大学联合在北京大学开办了半导体物理专业,共同培养第一批半导体人才。

当时三大著名教授北京大学的黄昆、复旦大学的谢希德、吉林大学的高鼎三培养了很多人才,如1957年毕业的第一批研究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阳元(北京大学微电子所所长)、工程院院士许居衍(华晶集团中央研究院院长)和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俞忠钰(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

1957年,北京电子管厂通过还原氧化锗,拉出了锗单晶。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和二机部十局第十一所开发锗晶体管。当年,中国相继研制出锗点接触二极管和三极管(即晶体管)。这个北京电子管厂大家可能都觉得陌生了,不过它改制后的公司大家都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京东方。

中国半导体第二话:西南联大三剑客——黄昆(下)

kelly的头像

每个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机遇,机遇或大或小,能不能抓住看一个人的准备,黄昆能进入到一个伟大的新兴领域,正是因为他在燕京大学自学量子力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在西南联大有名师指点,优秀同学激励和良好学风共同促成了这个机遇。所以,机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几个月后黄昆就完成了题为《稀固溶体的X光漫散射》论文,大胆提出了关于杂质和缺陷X光的散射理论模型。20年后德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证实了黄昆的预言,国际学术界称之为X光“黄散射”。完成博士论文后,黄昆受到爱丁堡大学玻恩教授(M.Born)的赏识,这又是个诺贝尔奖获得者。

黄昆在写《晶格动力学理论》这本专著时,做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工作,用严谨的体系和清晰的物理图像总结、发展和完善了这个领域,使该书成为该领域最具权威性的一部专著。几代固体物理学家都通过学习这本专著而了解晶格动力学这个领域。相信国内也有很多人看过这本专著。

黄昆不但在学术上大有成就,在爱情上更是顺风顺水,娶到了一位英国大美女,1948年黄昆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利物浦大学物理系做研究工作,而刚刚毕业的艾夫·里斯小姐担任系主任秘书并兼黄昆助手,黄昆的才能与敬业吸引了里斯,而里斯的学识、勤奋和温柔美丽也给黄昆留下深刻印象。

中国半导体史第一话:西南联大三剑客——黄昆(上)

kelly的头像

说起中国半导体,其实我们的起步几乎与美国同步,1956年,我国提出“向科学进军”,提出了中国也要研究半导体把半导体技术列为国家四大紧急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所请回国的专家黄昆、吴锡九、黄敞、林兰英、王守武、成众志等讲授半导体理论、晶体管制造和半导体线路。

下图就是我国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物理学的一位先驱-黄昆,1955年36岁的黄昆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1980年黄昆被选为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5年黄昆成为刚成立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首批院士中三位中国人之一,M.Born和黄昆合著"晶格动力学理论"被称为这一领域的圣经。

黄昆先后在北京蒙养园、北京师大附小、上海光华小学上学。在小学中学时他各门课都学的不好,唯独英语突出,初中阶段便能阅读英文小说。在上海光华小学五年级没读完,黄昆随家搬回北京。黄昆插班就读于燕京大学附中初中。他在这里只学习了半年,就转学到通县潞河中学。

外部监控芯片助力,多核MCU强化汽车/工业安全

kelly的头像

每位汽车工程师都致力建构100%失效安全(Fail-safe)系统,但要以符合经济效益的方式实现目标却相当困难。因此,诸如ISO 26262和IEC 61508等标准在定义安全相关系统所需的功能安全等级时,一般多采用机率风险评估方法。

这些标准定义(汽车)安全完整性等级(ASIL/SIL),规定须遵守的系统属性及工程工艺严格度,以符合相关系统认证要求;同时,为长期维持系统正常运作,新标准也定义系统安全目标和容忍错误率的安全概念,以及软硬件功能安全架构。

满足汽车安全规范多核心MCU重装上阵

一般而言,安全软件、硬件及工具属于独立解决方案,可各自解决部分需求,却无法加以整合。不过,目前有一种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整合式PRO-SIL概念,能通过有效的设计方式,达成安全功能整合运作的目标,以充分降低汽车上路风险、简化开发成本及系统复杂度。

【深度好文】半导体行业并购狂潮的前世今生

kelly的头像

最近两年,全球半导体行业进入了疯狂整合模式,这股并购热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其驱动力来自何方?该狂潮会对半导体产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1、并购狂潮: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的历史性变革?
  
60岁半导体行业大规模整合正当时
  
2015年,一股并购狂潮席卷了全球半导体行业。据统计,达成意向的并购市值接近1600亿美元,其中超过1000亿美元的项目已经交割完成。这一数量是半导体行业史上最大年度并购金额的6倍之多。
  
对许多人来说,这种整合显得很自然,毕竟,半导体产业有6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其增长速度正在放缓。在过去的20多年里,半导体销售额占总电子设备销售额的比例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整合并购会进一步提升产业的成熟度,就这一点来说,它和其它行业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最近几年出现的并购狂潮是半导体产业的新现象,这一行业已经保持了几十年的快速创新发展期,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该行业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并购。
  
离散化的半导体发展史
  

细说半导体产业历史上那些远去的人 那段伟大的历史

kelly的头像

1947年12月23日第一块晶体管在贝尔实验室诞生,从此人类步入了飞速发展的电子时代。在晶体管技术日新月异的60年里,有太多的技术发明与突破,也有太多为之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更有半导体产业分分合合、聚聚散散的恩怨情仇,当然其中还记载了众多半导体公司的浮浮沉沉。

他们是半导体产业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发明家,他们和众多天才的科学家一起,他们是半导体产业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发明家,他们和众多天才的科学家一起,开创半导体产业历史上激动人心的“发明时代”。他们是集成电路之父,他们是硅谷的开创者,他们改变了我们的世界。如今,他们已经全部远去,然而,他们创造的半导体产业,年产值已经超过2100亿美元,并且仍在他们开辟的大路上高速前进,为这个世界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的故事已经成为传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和掘金者。

大数据解读2016年智能家居产业现状

kelly的头像

传统制造业正进入发展瓶颈期,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推动包括智能家居在内的新兴产业的发展。互联网平台与传统企业的关注为智能家居技术发展全面助力,了解用户需求、把握产品方向成为越来越多业界企业关注的重点。

页面

订阅 RSS - kelly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