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

相关阅读:

RA2快速设计指南 [1] 电源与仿真器支持

RA2快速设计指南 [2] MCU工作模式和选项设置存储器

RA2快速设计指南 [3] 时钟电路

RA2快速设计指南 [4] 复位要求和复位电路

RA2快速设计指南 [5] 存储器

RA2快速设计指南 [6] 寄存器写保护和I/O端口配置

10. 模块停止功能

为了尽可能提高电源效率,RA2系列MCU允许通过对模块停止控制寄存器(MSTPCRi,i = A、B、C、D)执行写入操作来分别停止片上外设。模块停止后,将无法访问模块寄存器。

复位后,除DTC外,大多数模块都处于模块停止状态。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硬件手册》。

在访问外设的任何寄存器之前,必须通过向MSTPCRi寄存器中的相应位写入“0”以使其退出停止模式来使能该寄存器。

可以通过向MSTPCRi寄存器中的相应位写入“1”来停止外设。

Renesas FSP中的HAL驱动程序会自动处理模块的启动/停止功能。

11. 中断控制单元

中断控制器单元(ICU)控制将哪些事件信号链接到NVIC、DTC和DMAC模块。此外,ICU还控制不可屏蔽中断。图23给出了ICU规范的示例,图24给出了从I/O引脚引发IRQi事件的功能示例。有关每个RA2 MCU系列的详细信息,请参见《硬件手册》。

1.jpg

图23. RA2A1 ICU规格 

2.jpg

图24. RA2A1 ICU I/O引脚示例

图25是使用Renesas FSP配置器使能和配置Renesas FSP中断的示例。通过FSP将ICU和中断配置为HAL驱动程序配置的一部分。

3.jpg

图25. 使能GTP0溢出中断并设置将由中断服务程序调用的用户回调函数

12. 低功耗

RA2产品具有多种用于降低功耗的功能。这包括设置时钟分频器、停止模块、在正常模式下选择电源控制模式以及转换为低功耗模式。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硬件手册》中的“低功耗模式”一章。

RA2 MCU支持三种不同类型的LPM,具体取决于MCU系列。这些类型包括:

• 休眠模式

• 软件待机模式

• SNOOZE模式

下表概述了可用于降低功耗的功能。

表11. 低功耗模式功能规范

4.jpg

注:1. 有关详细信息,请参见《硬件手册》中“时钟生成电路”一章。

2. 仅RA2A1支持低电压模式。

RA2L1 MC可以在开关稳压器(DCDC)模式下运行。在DCDC模式下,仅支持标准模式和睡眠模式,且系统无法转换到软件待机模式或SNOOZE模式。

此外,RA2L1在LDO模式、低速模式和副时钟振荡器速度模式下,且无法转换到DCDC模式。在DCDC模式下,仅支持高速模式和中速模式。

下表列出了转换到低功耗模式的条件、CPU和外设模块的状态,以及取消每种模式的方法。

表12. 低功耗模式

5.jpg

注:1. 有关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硬件手册》中的“每种低功耗模式的工作条件”表。

RA2产品包括允许MCU在正常模式和休眠模式下以较低功耗工作的寄存器设置。这些模式称为工作电源控制模式,由OPCCR寄存器控制。

下表总结了各种工作功耗控制模式,以及每种模式下允许使用的最大时钟和电压值。

表13. 每种工作功耗控制模式下可用的振荡器

6.jpg

注:1. 仅RA2A1产品支持低电压模式。

4. RA2E2产品不支持。

虽然可以将OPCCR寄存器中的值设置为任何低功耗工作模式,但也必须设置相应的时钟和电压值来满足所需模式的要求。否则,OPCCR寄存器中的设置不会对降低功耗产生任何影响。

为了获得最低的功率值,应在时钟生成电路中使用可能的最大分频器。

可通过各种中断源取消低功耗模式,例如RES引脚复位、上电复位、电压监视器复位和外设中断。有关不同低功耗模式的中断源列表,请参见《硬件手册》中的“低功耗模式”部分。

从软件待机模式进入SNOOZE模式的SNOOZE请求仅触发SNOOZE模式。通过在待机控制寄存器(SBYCR)中执行具有适当设置的WFI指令,可以完成向其他低功耗模式的转换。

Renesas FSP提供了低功耗模式(LPM)驱动程序和驱动程序配置器,可用于设置低功耗模式、唤醒源/取消源等。

7.jpg

图26. 使用Renesas FSP配置器设置低功耗模式

在通过FSP配置器设置了特定的LPM(低功耗模式)后,可以使用LPM驱动程序的API初始化LPM驱动程序并使MCU进入已配置的低功耗模式:

8.jpg

来源:瑞萨MCU小百科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36

前段时间有客户在官方社区反映i.MX RT1170下,使用官方SDK里FlexSPI驱动去擦写Flash时不能很好地支持全局中断。

客户项目里用了两块NOR Flash,分别挂在不同的 FlexSPI上,一块Flash用于存储XIP代码(FlexSPI1),另一块Flash用于存储项目资源数据(FlexSPI2),显然这样的设计原理上是没有问题的,那为什么使能了中断会出问题呢?今天就来分析下这个问题:

注: 客户测试的SDK版本为 2.12.1,对应的FlexSPI driver版本为2.3.6

一、为什么擦写Flash时经常需要关全局中断?

在具体分析客户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嵌入式应用里应对NOR Flash的擦写,为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要关闭全局中断(这里假设执行代码空间与擦写操作空间在同一个 Flash上,当然是在不同区域),这其实跟如下两个特性有关:

1.1 RWW特性(Read-While-Write)

RWW特性的意思是在Flash执行擦写命令进入Busy 状态期间(Flash内部状态寄存器 WIP位变状态1)还能否继续响应非操作区域的读访问。如果SR[WIP] = 1 时还能够支持读访问,则该Flash 支持RWW,反之则不支持RWW。

1.png

绝大部分Flash都是不支持RWW特性的,这就是为什么Flash擦写操作代码本身是需要重定向到RAM里去执行(尤其是回读SR[WIP]状态的代码)。

对于支持RWW特性的Flash,一般是以Block为单位,Flash擦写操作代码放在BlockX 里执行,则可以操作BlockX以外的其它Block 区域,且不需要做代码重定向。

现在你应该知道对于不支持RWW的Flash为什么擦写时需要关闭全局中断了,因为无法保证中断响应相关代码全都重定向到RAM里了,所以干脆在Flash擦写期间不响应任何中断。

1.2 SCLK Stop特性

SCLK Stop特性的意思是在Flash执行写入命令接受主设备传输过来的Page数据期间,如果总线上SCLK停止(一般情况是FlexSPI这一端的TXFIFO为空或者触发空条件),则Flash能否也暂停接受当前Page数据直到SCLK继续输出从而继续处理剩下的Page数据。

绝大部分Flash是不支持SCLK Stop特性的,因此在MCU端如果传输Page数据,需要一次性连续传输完成,一旦中途被打断,则两次不连续的Page数据传输可能无法得到想要的Page写入结果。这也是为何Flash写入期间我们需要关闭中断。

二、FlexSPI外设写操作设计

关于i.MX RT上的FlexSPI外设基本情况,以前有两篇旧文 《FlexSPI支持在Flash XIP原理》、《FlexSPI支持AHB方式写入Flash》,大家先读一下有个初步了解。

这里想重点说一下FlexSPI关于IPG方式写操作的设计,下图为FlexSPI外设的模块框图,绿色线标出了 IPG 方式写入的通路,这里大家可以看出,其中 IP_TX_FIFO 模块起了重要的数据缓冲作用,驱动里往 FLEXSPI->TFDRx 寄存器写入的 Page 数据会先被装载进 IP_TX_FIFO 里,然后再传输出去。

2.png

不同i.MX RT型号中IP_TX_FIFO大小不一样,目前有三种大小:128、256或1024 Bytes。

对于QuadSPI/OctalSPI NOR Flash来说,Page 大小一般是256 Bytes;对于 HyperBus Flash,Page 大小一般是 512 Bytes。所以在 i.MX RT10xx 上 IP_TX_FIFO 是不足以缓冲整个 Page 的,i.MX RT117x 上可以缓冲 QuadSPI/OctalSPI NOR 类型的 Page,i.MX RT118x/5xx/6xx 上则可以缓冲全部 NOR Flash 类型的 Page。

对于 Page 数据不能全部缓冲的情况,则需要一边传输一边缓冲。

3.png

在具体装载数据进 IP_TX_FIFO 时,主要涉及如下三个 FLEXSPI 寄存器,IP_TX_FIFO 一次只能被填入watermark level大小的数据,想要把全部 Page 数据填进 IP_TX_FIFO,需要分多次装载。只要 FLEXSPI->INTR[IPTXWE] 标志为 0, 即代表 IP_TX_FIFO 剩余空间大于等于 watermark level,那么就可以继续装载。

  • FLEXSPI->IPTXFCR[TXWMRK]  -- 设置一次装载进 IP_TX_FIFO 的数据长度(即 watermark level),8 Bytes为单位
  • FLEXSPI->TFDRx            -- 按 watermark level 长度填入 IP_TX_FIFO 装载数据
  • FLEXSPI->INTR[IPTXWE]     -- 触发 IP_TX_FIFO 的一次装载

4.png

三、客户问题及FlexSPI driver写操作流程

前面铺垫了这么多,终于来到客户遇到的 FlexSPI 驱动对于中断不支持的问题了。因为客户使用了两片Flash,所以不存在 RWW 限制问题,那剩下的原因就跟 SCLK Stop 特性有关,即 IP_TX_FIFO 并没有缓冲全部的 Page,导致 Page 传输过程被中断打断了,然后 IP_TX_FIFO 因为缓冲数据全部发完而使 FlexSPI 模块进入了 SCLK Stop 状态。

我们直接打开fsl_flexspi.c驱动文件,找到跟写操作相关的 FLEXSPI_TransferBlocking() 函数,在函数实现里可以发现,启动写传输时序的控制位 FLEXSPI->IPCMD[TRG] 是在 IP_TX_FIFO 填充动作 FLEXSPI_WriteBlocking() 函数之前被开启的,那这样的实现确实是不能够很好地支持中断的。

5.png

四、如何改进FlexSPI driver支持中断?

知道了原因所在,改起来也很简单。如果是QuadSPI/OctalSPI NOR Flash类型(Page=256 Bytes),在 i.MX RT117x 上,其 IP_TX_FIFO 大小为 256 Bytes,能够缓冲全部的 Page 大小,则可以先调用 FLEXSPI_WriteBlocking() 装载全部的 Page 数据,然后再开启 FLEXSPI->IPCMD[TRG] 去触发写传输时序,这时候就不怕被中断打断了,如下代码所示。

当然下面代码只是一个 workaround 式的实现示例,不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毕竟 FlexSPI 驱动要适配全部 i.MX RT 型号以及全部类型的 NOR Flash,此外还适用 NAND 型 Flash(Page 一般是 2KB),这时候需要根据情况拆分调用多次 FLEXSPI_WriteBlocking() 函数(不管怎样要保证启动写传输时序前,把 IP_TX_FIFO 先装满)。

status_t FLEXSPI_TransferBlocking(FLEXSPI_Type *base, flexspi_transfer_t *xfer)
{
    // 代码略去

    /* Start Transfer. */
    if ((xfer->cmdType == kFLEXSPI_Write) || (xfer->cmdType == kFLEXSPI_Config))
    {
        result = FLEXSPI_WriteBlocking(base, xfer->data, xfer->dataSize);
        base->IPCMD |= FLEXSPI_IPCMD_TRG_MASK;
    }
    else if (xfer->cmdType == kFLEXSPI_Read)
    {
        base->IPCMD |= FLEXSPI_IPCMD_TRG_MASK;
        result = FLEXSPI_ReadBlocking(base, xfer->data, xfer->dataSize);
    }
    else
    {
        base->IPCMD |= FLEXSPI_IPCMD_TRG_MASK;
    }

    // 代码略去
}

来源:恩智浦MCU加油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40

单片机CPU在处理某一事件A时,发生了另一事件B请求CPU迅速去处理(中断发生);CPU暂时中断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事件B(中断响应和中断服务);待CPU将事件B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事件A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处理事件A(中断返回),这一过程称为中断。

例如,当你正在洗衣时,突然手机响了(中断发生),你暂时中断洗衣的工作,转去接电话(中断响应和中断服务),待你接完后,再回来继续洗衣(中断返回),这一过程就是中断。

单片机中断分为内部中断和外部中断两大类,外部中断由单片机外部设备产生,中断产生后通过单片机的外部管脚传递给单片机,传递这个中断信号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规定单片机的管脚在什么状态下有外部中断产生,这样单片机通常是有一个或多个IO口,当在输入状态时可以用来检测外部中断信号。

有外部中断产生的条件通常也 就是这五种:IO口输入为高、IO口输入为低、IO口输入由高变为低、IO口输入由低变为高、IO口输入由高变低或者由低变高。

一个连接到 单片机的外部设备,如果想要使用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就必须在自己请求单片机中断响应的时候给单片机提供单片机在这五种信号中所支持的类型来触发单片机中断。程序运转中,一个中断不是只产生一次,一般都会间隔持续产生,这五种外部中断触发信号前四种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外设发出请求中断信号后如果信号请求线 状态不改变,外设会无法向单片机提供下一次中断请求信号。让我们来看看以单片机和外部设备采用负跳变触发中断为例的触发情况。

外部设备以负跳变触发单片机中断,第一次中断请求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输出脚可以从高变低,触发单片机中断,第一次中断请求发生后中断请求脚保持输出低,外部设备无法产生第二次中断的触发负跳变信号。

图1 外设只能产生一次中断请求信号示意图

将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信号做出修改,原来为需要中断时只是输出从高到低变化,现在改为输出先从高变到低,经过一小段时间后自己从低变回高,这样就可以每次需要中断时都能向单片机输出负跳变触发信号。

图2 外设可连续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示意图一

或者是由外部设备提供某种接口,单片机通过该接口可以对外部设备进行中断清除操作,中断清除操作可以让外部设备的中断请求输出脚恢复到高。

图3 外设可连续产生中断请求信号示意图

外部中断触发还有一些特殊方式,比如外部脉冲宽度测量、外部脉冲计数等,这些方式都是在前面几种基本触发方式上进行功能扩展得来的,外部脉冲宽度测量就是当中断信号线跳变时会启动内部一个计时器,到下一次中断信号线跳变时通过计时器得到脉冲宽度并重新启动计时器,这些方式很少会使用到,不做详述。

内部中断是指单片机内部的功能模块产生中断信号,只要是单片机内部在CPU外围能独立工作的功能模块都会提供中断功能,常见的内部中断类型有时钟 timer、串口UART、模数转换ADC等。内部中断的工作流程和外部中断没太多区别,只是中断请求信号是在单片机内部进行传输,中断信号不是管脚上的电平状态,而是一个寄存器里面的相应标志位,通常当某个内部中断产生中断请求时就会将相应标志位置为1,CPU响应中断时将这个标志位清0。

图4 内部中断触发示意图

单片机对中断标志位的处理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具体的约定方法要看单片机文档。大部分是标志位为1有中断产生,但有少数单片机是标志位为0有中断产生;有的单片机对中断标志位是CPU写入什么就给改写成什么,有的则是规定必须通过写1或写0来实现清除操作,还有少数只要读一下中断标志位就会自动清除掉该标志位。

如果单片机不想被外部中断触发,大不了将用于连接外部中断触发信号的管脚接成不会触发中断的电压状态就可以,但内部中断无法去改变内部 连线,所以单片机为了可以选择中断是否可以被除法,在其内部会有相关的寄存器来进行选择,通过里面的控制标志位,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使用中断。通常单片机里面有一个总控制位,这个位可以控制所有中断的开与关,然后每一种中断自己还有一个独立的控制位决定自己的开与关,如果想使用某个中断,就 需要将总中断开关和对应中断的开关都打开。

当单片机有中断信号产生时,就会触发对应中断,不同的中断源会需要不同的响应方法,也就是说不同 的中断产生的时候,需要单片机程序依照不同的中断源做出不同的响应,这就是中断服务程序。如果是UART收到新数据产生中断,应该是UART中断服务程序 将数据读回来并做处理,如果是ADC转换完成产生的中断,需要的则是ADC中断服务程序将数据读回来并做处理。如果需要清中断标志位动作,一般都是在中断服务程序里面完成。

不同的中断源需要与之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实际开发中并不是所有的中断都会被用到,开发人员为了节约程序代码空间会只写 出自己要使用到的中断服务程序,也就是说会有一些中断没有与之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如果触发了这样的中断,单片机程序会运行出错,前面中断各自独立的控制位就排上用场,将这些控制位关掉,相应中断就不会被触发。

单片机开始上电的时候,如果控制中断是否被打开的寄存器控制标志位被打开,可能会出现中断被误触发的情况,而这个中断如果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中断服务程序的话程序就会跑飞,所以单片机上电的时候一般会自动将这些寄存器里面的标志位都关掉,以免误触发。

中断服务程序是单片机程序的一部分,具体内容由开发人员决定,这样中断服务程序的大小在单片机程序中的位置就不固定,当单片机的中断被触发后,单片机需要知道中断服务程序在什么位置才能执行它,单片机通过中断跳转表(中断向量表)来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中断服务程序的大小和在整个程序中的位置会不固定,但程序只要被烧进单片机系统,对于这个程序来说其中断服务程序的大小和在整个程序中的位置就会被固定下来,如果对单片机程序空间分配我们做出一些约定,将一个绝对固定地址专门分配给中断使用,程序编译时会将中断服务程序的起始地址(或者是跳转到中断服务 程序的指令)填到这个绝对固定地址所在的空间,当中断产生时候,单片机先将绝对固定地址所在位置里面的内容读出,根据所读内容就可以跳转到中断服务程序。

图5 中断响应示意

简单的单片机所提供的中断种类有限,为了简化程序,会给每一个中断分配一个用来存放中断服务程序地址的地址空间,这种方法其实没什么不好的地方,只是单片机 技术发展到现在遇到了瓶颈,高端单片机越来越复杂,于是一些专业厂商开始合作共享技术资源,例如ARM公司利用他们在CPU架构体系上的技术优势专门给另 外的厂商提供CPU内核,另外的厂商在ARM内核的CPU外围增加功能模块,这些功能模块大都支持中断。

图6 ARM内核单片机架构图

不同厂家在相同CPU内核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片机外围的功能模块会各不相同,从而中断的种类和个数也各不相同,而CPU处理中断的方法是一样的,如果延续简单的单片机给每个中断都分配一个地址空间的做法显然有问题,CPU无法知道到底有多少种中断需要支持,这些中断又分别对应什么模块,于是采用另外一种中断处理方法,将所有中断地址都指向同一个,并将所有中断依次编号,中断产生时候CPU会告诉中断服务程序当前中断编号是多少,然后中断服务程序根据中断编号做出相应响应。

图7 公用中断入口中断响应流程图

图8 独立中断入口中断响应流程图

所有中断使用同一个中断向量地址,然后通过中断号判断中断类别的方法虽然解决了通用CPU内核中断不能直接对应中断向量地址的问题,但把它中断处理的流程和具有独立中断向量表的单片机相比就会发现:中断的响应速度会变慢。具有独立中断向量表的单片机只要一条跳转指令就可以直接进入中断程序,而没有独立中断向量表的单片机需要先跳转到中断公共入口,然后通过代码判定中断类别,确定中断类别后才跳转到真正的中断程序中去。C语言的代码会让这种情况更加恶化,所以如果是没有独立中断向量表的单片机一般采用汇编查表的方法加快中断响应速度。

图9 汇编中断快速跳转表

中断程序执行完毕后回返回继续执行主程序,这样就要求中断不改变主程序的运行状态,所以中断响应时需要将程序当前运行的状态信息保存起来,比如程序运行到什么位置、当前CPU状态寄存器的状态等信息。当中断程序执行完毕,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将CPU状态寄存器恢复原来状态,并能返回原程序继续执行。不同的单片机对此的处理方式也会有不同,一种是完全由硬件来完成,并不需要程序来进行管理;另外一种是将状态信息用相应指令保存在特定位置,返回时再用相应指令恢复原来状态。

单片机中断还有中断优先级和中断嵌套的概念,但不是所有的单片机都会支持这两种功能。中断优先级是不同的中断会有不同的优先级别,如果同时有两个中断产生,单片机会先响应优先级高的中断。中断嵌套是指在中断响应当中又有新的中断产生,单片机可以暂停当前的中断程序执行去响应新的中断,新中断程序执行完以后在接着执行当前中断程序。一般中断嵌套是高优先级的中断可以插入低优先级中断响应程序,同级或低级的中断不能插入当前中断响应程序。

图10 中断嵌套示意图


中断步骤说明
步骤①保存主程序现场,执行中断1服务程序。
步骤②保存中断1服务程序现场,执行中断2服务程序。
步骤③恢复中断1服务程序现场,继续执行中断1服务程序。
步骤④恢复主程序现场,准备继续执行主程序,有新中断不能继续执行主程序。
步骤⑤保存主程序现场,执行中断3服务程序。
步骤⑥恢复主程序现场,准备继续执行主程序,有新中断不能继续执行主程序。
步骤⑦保存主程序现场,执行中断4服务程序。
步骤⑧恢复主程序现场,无中断产生继续执行主程序。

有的单片机一进入中断函数就会自动将中断的总控制位关掉,需要开发人员在中断程序中用程序再次打开,否则一次中断后所有的中断就不能继续使用。对于中断标志位,在写单片机程序的时候要依据单片机文档进行清除标志为操作,不然有可能会一旦产生某个中断就会连续不停的反复响应这个中断,导致主程序不能继续运行。

来源:STM32嵌入式开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围观 466

Cortex-M3内核支持256个中断,其中包含了16个内核中断(异常)和240个外部中断,并且具有256级的可编程中断设置。但是,STM32并没有使用CM3内核的全部东西,而是只用了它的一部分。STM32有84个中断,包括16个内核中断(异常)和68个可屏蔽中断,具有16级可编程的中断优先级。而STM32F103系列上面,16个内核中断(异常)不变,而可屏蔽中断只有60个(在107系列才有68个)。

注意一下:CM3的外部中断和STM32的外部中断不是一个概念。CM3:除了内核异常之外的都是外部中断;STM32:外部中断EXTI只有6个

其实,内核中断也叫内核异常。

  • 中断是指系统停止当前正在运行的程序转而其他服务,可能是程序接收了比自身高优先级的请求,或者是人为设置中断,中断是属于正常现象。
  •  

  • 异常是指由于cpu本身故障、程序故障或者请求服务等引起的错误,异常属于不正常现象。

因此,下面就直接介绍一下STM32F103系列的16个内核中断(异常)、60个中断:



在中断向量表中从优先级7-66(中断号从0-59)代表着STM32F103的60个中断。优先级号越小,优先级越高。当表中的某处异常或中断被触发,程序计数器指针(PC)将跳转到该异常或中断的地址处执行,该地址处存放这一条跳转指令,跳转到该异常或中断的服务函数处执行相应的功能。因此,异常和中断向量表只能用汇编语言编写。

在MDK中,有标准的异常和中断向量表文件可以使用(startup_stm32f10x_hd.s),在其中标明了中断处理函数的名称,不能随意定义。而中断通道NVIC_IRQChannel(即IRQn_Type类型)是在stm32f10x.h文件中进行了宏定义。

什么是NVIC?即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ested Vectored Interrupt Controller)。CM3的中有一个强大而方便的NVIC,它是属于Cortex内核的器件,中断向量表中60个中断都由它来处理。NVIC是Cortex-M3核心的一部分,关于它的资料不在《STM32的技术参考手册》中,应查阅ARM公司的《Cortex-M3技术参考手册》。Cortex-M3的向量中断统一由NVIC管理。

NVIC的核心功能是中断优先级分组、中断优先级的配置、读中断请求标志、清除中断请求标志、使能中断、清除中断等,它控制着STM32中断向量表中中断号为0-59的60个中断!!外部中断信号从核外发出,信号最终要传递到NVIC(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跟内核紧密耦合,它控制着整个芯片中断的相关功能。

STM32中断优先级分组

中断优先级分组寄存器

这60个中断,怎么管理呢?这就涉及到STM32的中断分组。STM32可以将中断分成5个组,分别为组0-4;同时,对每个中断设置一个抢占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分组配置是由SCB->AIRCR寄存器的bit10-8来定义的。SCB->AIRCR是在哪里的呢?由于这是CM3内核定义的,在文档《Cortex-M3权威指南(中文)》中能查找到。

具体的分配关系如下所示:


其中AIRCR寄存器来确定是用哪种分组,IP寄存器是相对应于那种分组抢占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的分配比例。例如组设置成3,那么此时所有的60个中断优先寄存器高4位中的最高3位是抢占优先级,低1位为响应优先级。CM3中定义了8个Bit用于设置中断源的优先级,而STM32只选用其中的4个Bit。

抢占优先级的级别高于响应优先级,而数值越小所代表的的优先级越高。 

介绍一下抢占优先级、响应优先级的区别:

① 高优先级的抢占优先级是可以打断正在进行的低抢占优先级中断的;

② 抢占优先级相同的中断,高响应优先级不可以打断低响应优先级的中断;

③ 抢占优先级相同的中断,当两个中断同时发生的情况下,哪个响应优先级高,哪个先执行;

④ 如果两个中断的抢占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都是一样的话,则看哪个中断先发生就先执行;

除此之外有两点需要注意:

① 打断的情况只会与抢占优先级有关, 和响应优先级无关!

② 一般情况下,系统代码执行过程中,只设置一次中断优先级分组,比如分组2,设置好分组之后一般不会再改变分组。随意改变分组会导致中断管理混乱,程序出现意想不到的执行结果。

中断优先级分组库函数

CM3核的优先级分组方式,使用的设置函数NVIC_SetPriorityGrouping()。

接下来介绍STM32的中断优先级分组函数NVIC_PriorityGroupConfig(),用来进行中断分组设置的,此函数是在固件库下misc.c文件中(文件目录是:

STM32F10x_StdPeriph_Lib_V3.5.0\Libraries\STM32F10x_StdPeriph_Driver\src\misc.c):

void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uint32_t NVIC_PriorityGroup)
{
  /* Check the parameters */
  assert_param(IS_NVIC_PRIORITY_GROUP(NVIC_PriorityGroup));
  
  /* Set the PRIGROUP[10:8] bits according to NVIC_PriorityGroup value */
  SCB->AIRCR = AIRCR_VECTKEY_MASK | NVIC_PriorityGroup;
}

函数的参数的取值,是在同文件中进行宏定义的: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0         ((uint32_t)0x700) /*!< 0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4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1         ((uint32_t)0x600) /*!< 1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3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2         ((uint32_t)0x500) /*!< 2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2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3         ((uint32_t)0x400) /*!< 3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1 bits for subpriority */
#define NVIC_PriorityGroup_4         ((uint32_t)0x300) /*!< 4 bits for pre-emption priority
                                                            0 bits for subpriority */

STM32中断优先级管理

中断优先级设置寄存器

分组设置好了之后,怎么设置单个中断的抢占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

MDK为与NVIC相关的寄存器定义了如下的结构体,控制着中断向量表中60个中断(由于与中断内核有关,定义在core_cm3.h文件中):

typedef struct
{
  __IO uint32_t ISER[8];                      /*!< Offset: 0x000  Interrupt Set Enable Register           */
       uint32_t RESERVED0[24];                                   
  __IO uint32_t ICER[8];                      /*!< Offset: 0x080  Interrupt Clear Enable Register         */
       uint32_t RSERVED1[24];                                    
  __IO uint32_t ISPR[8];                      /*!< Offset: 0x100  Interrupt Set Pending Register          */
       uint32_t RESERVED2[24];                                   
  __IO uint32_t ICPR[8];                      /*!< Offset: 0x180  Interrupt Clear Pending Register        */
       uint32_t RESERVED3[24];                                   
  __IO uint32_t IABR[8];                      /*!< Offset: 0x200  Interrupt Active bit Register           */
       uint32_t RESERVED4[56];                                   
  __IO uint8_t  IP[240];                      /*!< Offset: 0x300  Interrupt Priority Register (8Bit wide) */
       uint32_t RESERVED5[644];                                  
  __O  uint32_t STIR;                         /*!< Offset: 0xE00  Software Trigger Interrupt Register     */
}  NVIC_Type;     

我们依次介绍一下这些寄存器:

先介绍几个寄存器组长度为8,这些寄存器是32位寄存器。由于STM32只有60个可屏蔽中断,8个32位寄存器中只需要2个就有64位了,每1位控制一个中断。

  • ISER[8](Interrupt Set-Enable Registers):中断使能寄存器。其中只使用到了ISER[0]和ISER[1],ISER[0]的bit0~bit31分别对应中断0~31。ISER[1]的bit0~27对应中断32~59。要使能某个中断,就必须设置相应的ISER位为1,使该中断被使能(这仅仅是使能,还要配合中断分组、屏蔽、I/O口映射等设置才算完整)。具体每一位对应哪个中断参考stm32f103x.h里面第140行。
  • ICER[8](Interrupt Clear-Enable Registers):中断移除寄存器。该寄存器的作用于ISER相反。这里专门设置一个ICER来清除中断位,而不是向ISER位写0,是因为NVIC的寄存器写1有效,写0无效。
  • ISPR[8](Interrupt Set-Pending Registers):中断挂起控制寄存器。通过置1可以将正在进行的中断挂起,执行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中断。写0无效。
  • ICPR[8](Interrupt Clear-Pending Registers):中断解挂控制寄存器。通过置1可以将正在挂起的中断解挂。写0无效。
  • IABR[8](Interrupt Active-Bit Registers):中断激活标志位寄存器。这是一个只读寄存器,可以知道当前在执行的中断是哪一个(为1),在中断执行完后硬件自动清零。

最后,介绍一个寄存器组长度为240,这个寄存器为8位寄存器。240个8位寄存器,每个中断使用一个寄存器来确定优先级。由于CM3由240个外部中断,所以这个寄存器组的数目就是240(注意与上面寄存器的区别,一个是一个寄存器控制一个,一个是一位控制一个)。

  • IP[240](Interrupt Priority Registers):中断优先级控制的寄存器。这是用来控制每个中断的优先级。由于STM32F10x系列一共60个可屏蔽中断,故使用IP[59]~IP[0]。其中每个IP寄存器的高4位[7:4]用来设置抢占和响应优先级(根据分组),低4位没有用到。而两个优先级各占几个位又要由上面讲到的中断优先级分组决定。

中断优先级设置库函数

接下来介绍如何使用库函数实现中断优先级管理,这里使用NVIC_Init()函数来进行对每个中断优先级的设置(misc.c文件中):

void NVIC_Init(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
{
  uint32_t tmppriority = 0x00, tmppre = 0x00, tmpsub = 0x0F;
  
  /* Check the parameters */
  assert_param(IS_FUNCTIONAL_STATE(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Cmd));
  assert_param(IS_NVIC_PREEMPTION_PRIORITY(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assert_param(IS_NVIC_SUB_PRIORITY(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if (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Cmd != DISABLE)
  {
    /* Compute the Corresponding IRQ Priority --------------------------------*/    
    tmppriority = (0x700 - ((SCB->AIRCR) & (uint32_t)0x700))> 0x08;
    tmppre = (0x4 - tmppriority);
    tmpsub = tmpsub >> tmppriority;
 
    tmppriority = (uint32_t)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tmppre;
    tmppriority |=  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tmpsub;
    tmppriority = tmppriority << 0x04;
        
    NVIC->IP[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 = tmppriority;
    
    /* Enable the Selected IRQ Channels --------------------------------------*/
    NVIC->ISER[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 >> 0x05] =
      (uint32_t)0x01 << (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 & (uint8_t)0x1F);
  }
  else
  {
    /* Disable the Selected IRQ Channels -------------------------------------*/
    NVIC->ICER[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 >> 0x05] =
      (uint32_t)0x01 << (NVIC_InitStruct->NVIC_IRQChannel & (uint8_t)0x1F);
  }
}

其中,NVIC_InitTypeDef为一个结构体,它的成员变量为:

typedef struct
{
  uint8_t NVIC_IRQChannel;                    /*!< Specifies the IRQ channel to be enabled or disabled.
                                                   This parameter can be a value of @ref IRQn_Type 
                                                   (For the complete STM32 Devices IRQ Channels list, please
                                                    refer to stm32f10x.h file) */
 
  uint8_t 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  /*!< Specifies the pre-emption priority for the IRQ channel
                                                   specified in NVIC_IRQChannel. This parameter can be a value
                                                   between 0 and 15 as described in the table @ref NVIC_Priority_Table */
 
  uint8_t 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Specifies the subpriority level for the IRQ channel specified
                                                   in NVIC_IRQChannel. This parameter can be a value
                                                   between 0 and 15 as described in the table @ref NVIC_Priority_Table */
 
  FunctionalState NVIC_IRQChannelCmd;         /*!< Specifies whether the IRQ channel defined in NVIC_IRQChannel
                                                   will be enabled or disabled. 
                                                   This parameter can be set either to ENABLE or DISABLE */   
}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TypeDef结构体有4个成员变量:

① NVIC_IRQChannel:定义初始化的是哪一个中断,这个可以在stm32f10x.h文件中查到每个中断对应的名字,如USART1_IRQn;

② 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定义此中断的抢占优先级别;

③ 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定义此中断的响应优先级别;

④ NVIC_IRQChannelCmd:该中断是否使能。

其实我们看NVIC_Init()函数内部使能中断,也是通过ISER寄存器配置的。这与我么之前的内容并不矛盾。函数内部使用NVIC->ISER,而NVIC是一个宏定义,

#define NVIC     ((NVIC_Type *) NVIC_BASE)     /*!< NVIC configuration struct         */

也就是直接操作结构体来实现操作ISER寄存器。

比如,使能串口1中断,抢占优先级为1,响应优先级为2,初始化的方法为:

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ure;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 = USART1_IRQn;//串口1中断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PreemptionPriority=1 ;// 抢占优先级为1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SubPriority = 2;// 子优先级位2
NVIC_InitStructure.NVIC_IRQChannelCmd = ENABLE;//IRQ通道使能
NVIC_Init(&NVIC_InitStructure);	//根据上面指定的参数初始化NVIC寄存器

总结与分析

最后总结一下中断优先级设置的步骤:

1、系统运行后先设置中断优先级分组。调用函数:

void NVIC_PriorityGroupConfig(uint32_t NVIC_PriorityGroup);
整个系统执行过程中,只设置一次中断分组;

2、针对每个中断,设置对应的抢占优先级和响应优先级:

void NVIC_Init(NVIC_InitTypeDef* NVIC_InitStruct);

来源:CSDN,作者:Yngz_Miao
原文:
https://blog.csdn.net/qq_38410730/article/details/79829983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围观 933

在开始写中断函数之前,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中断的意思(学习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同学,没学过单片机,也应该知道),我们在这里就不讲了,首先来回忆下中断系统涉及到哪些问题。

(1)中断源:中断请求信号的来源。(8051有3个内部中断源T0,T1,串行口,2个外部中断源INT0,INT1(这两个低电平有效,上面的那个横杠不知道怎么加上去))

(2)中断响应与返回:CPU采集到中断请求信号,怎样转向特定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并在执行完之后返回被中断程序继续执行。期间涉及到CPU响应中断的条件,现场保护,现场恢复。

(3)优先级控制:中断优先级的控制就形成了中断嵌套(8051允许有两级的中断嵌套,优先权顺序为INT0,T0,INT1,T1,串行口),同一个优先级的中断,还存在优先权的高低。优先级是可以编程的,而优先权是固定的。

80C51的原则是
①同优先级,先响应高优先权
②低优先级能被高优先级中断
③正在进行的中断不能被同一级的中断请求或低优先级的中断请求中断。

80C51的中断系统涉及到的中断控制有中断请求,中断允许,中断优先级控制

(1)3个内部中断源T0,T1,串行口,2个外部中断源INT0,INT1

(2)中断控制寄存器:定时和外中断控制寄存器TCON(包括T0、T1,INT0、INT1),串行控制寄存器SCON,中断允许寄存器IE,中断优先级寄存器IP

具体的是什么,包括哪些标志位,在这里不讲了,所有书上面都会讲。

在这里我们讲下注意的事项

(1)CPU响应中断后,TF0(T0中断标志位)和TF1由硬件自动清0。

(2)CPU响应中断后,在边沿触发方式下,IE0(外部中断INT0请求标志位)和IE1由硬件自动清零;在电平触发方式下,不能自动清楚IE0和IE1。所以在中断返回前必须撤出INT0和INT1引脚的低电平,否则就会出现一次中断被CPU多次响应。

(3)串口中断中,CPU响应中断后,TI(串行口发送中断请求标志位)和RI(接收中断请求标志位)必须由软件清零。

(4)单片机复位后,TCON,SCON给位清零。

C51语言允许用户自己写中断服务子程序(中断函数)

首先来了解程序的格式:

void 函数名() interrupt m [using n]

{}

关键字 interrupt m [using n] 表示这是一个中断函数

m为中断源的编号,有五个中断源,取值为0,1,2,3,4,中断编号会告诉编译器中断程序的入口地址,执行该程序时,这个地址会传个程序计数器PC,于是CPU开始从这里一条一条的执行程序指令。

n为单片机工作寄存器组(又称通用寄存器组)编号,共四组,取值为0,1,2,3

中断号 中断源
0 外部中断0
1 定时器0
2 外部中断1
3 定时器1中断
4 串行口中断

这5个中断源的中断入口地址为:(在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ROM前43个存储单元就是他们,这40个地址用来存放中断处理程序的地址单元,每一个类中断的存储单元只有8B,显然不是中断处理的程序,而是存放着中断处理程序的真正地址)

INT0:0003H 0

T0: 000BH 1

INT1:0013H 2

T1: 001BH 3

串口: 0023H 4

中断向量(中断入口地址)= 中断号x8 +3

前面m意思很清楚,不同的m值表示这个函数是针对不同的中断源,比如m为1是表示它是定时器0的中断函数,

如void time0() interrupt 1{}

那么后面的using n 又是什么意思呢?在正在执行一个特定任务时,有更紧急的事情需要CPU来处理,涉及到中断优先权。高优先权中断低优先权正在处理的程序,所以最好给每个优先程序分配不同的寄存器组。

CPU正在处理某个事件,突然另外一个事件需要处理,于是进入中断后,而你不想将现在执行的程序的各寄存器状态入栈,那么可以把这个中断程序放入另一个寄存器组,如切换到1组,然后退出中断时,再切回到0组(原来的程序在0组)。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里意思,你可以看看工作寄存器组的作用是什么。

下面的注意事项转自网络上其他朋友的文章(整理下,重复的去掉了,写的非常好):

(1)中断函数不能进行参数传递

(2)中断函数没有返回值

(3)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直接调用中断函数

(4)中断函数使用浮点运算要保存浮点寄存器的状态。

(5)如果在中断函数中调用了其它函数,则被调用函数所使用的寄存器必须与中断函数相同,被调函数最好设置为可重入的。

(6)C51编译器对中断函数编译时会自动在程序开始和结束处加上相应的内容,具体如下:在程序开始处对ACC、B、DPH、DPL和PSW入栈,结束时出栈。中断函数未加using n修饰符的,开始时还要将R0~R1入栈,结束时出栈。如中断函数加using n修饰符,则在开始将PSW入栈后还要修改PSW中的工作寄存器组选择位。

(7)C51编译器从绝对地址8m+3处产生一个中断向量,其中m为中断号,也即interrupt后面的数字。该向量包含一个到中断函数入口地址的绝对跳转。

(8)中断函数最好写在文件的尾部,并且禁止使用extern存储类型说明。防止其它程序调用。

(9)在设计中断时,要注意的是哪些功能应该放在中断程序中,哪些功能应该放在主程序中。

一般来说中断服务程序应该做最少量的工作,这样做有很多好处。首先系统对中断的反应面更宽了,有些系统如果丢失中断或对中断反应太慢将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时有充足的时间等待中断是十分重要的。其次它可使中断服务程序的结构简单,不容易出错。中断程序中放入的东西越多,他们之间越容易起冲突。简化中断服务程序意味着软件中将有更多的代码段,但可把这些都放入主程序中。

中断服务程序的设计对系统的成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仔细考虑各中断之间的关系和每个中断执行的时间,特别要注意那些对同一个数据进行操作的ISR。

本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围观 447

概述

从本质上来讲,中断是一种电信号,当设备有某种事件发生时,它就会产生中断,通过总线把电信号发送给中断控制器。

如果中断的线是激活的,中断控制器就把电信号发送给处理器的某个特定引脚。处理器于是立即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

跳到中断处理程序的入口点,进行中断处理。

硬中断

由与系统相连的外设(比如网卡、硬盘)自动产生的。主要是用来通知操作系统系统外设状态的变化。比如当网卡收到数据包的时候,就会发出一个中断。我们通常所说的中断指的是硬中断(hardirq)。

硬中断是由硬件产生的,比如,像磁盘,网卡,键盘,时钟等。每个设备或设备集都有它自己的IRQ(中断请求)。基于IRQ,CPU可以将相应的请求分发到对应的硬件驱动上(注:硬件驱动通常是内核中的一个子程序,而不是一个独立的进程)。

处理中断的驱动是需要运行在CPU上的,因此,当中断产生的时候,CPU会中断当前正在运行的任务,来处理中断。在有多核心的系统上,一个中断通常只能中断一颗CPU(也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在大型主机上是有硬件通道的,它可以在没有主CPU的支持下,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中断。)。

硬中断可以直接中断CPU。它会引起内核中相关的代码被触发。对于那些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处理的进程,中断代码本身也可以被其他的硬中断中断。

对于时钟中断,内核调度代码会将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挂起,从而让其他的进程来运行。它的存在是为了让调度代码(或称为调度器)可以调度多任务。

软中断

为了满足实时系统的要求,中断处理应该是越快越好。linux为了实现这个特点,当中断发生的时候,硬中断处理那些短时间就可以完成的工作,而将那些处理事件比较长的工作,放到中断之后来完成,也就是软中断(softirq)来完成。

软中断的处理非常像硬中断。然而,它们仅仅是由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所产生的。

通常,软中断是一些对I/O的请求。这些请求会调用内核中可以调度I/O发生的程序。对于某些设备,I/O请求需要被立即处理,而磁盘I/O请求通常可以排队并且可以稍后处理。根据I/O模型的不同,进程或许会被挂起直到I/O完成,此时内核调度器就会选择另一个进程去运行。I/O可以在进程之间产生并且调度过程通常和磁盘I/O的方式是相同。

软中断仅与内核相联系。而内核主要负责对需要运行的任何其他的进程进行调度。一些内核允许设备驱动的一些部分存在于用户空间,并且当需要的时候内核也会调度这个进程去运行。

软中断并不会直接中断CPU。也只有当前正在运行的代码(或进程)才会产生软中断。这种中断是一种需要内核为正在运行的进程去做一些事情(通常为I/O)的请求。有一个特殊的软中断是Yield调用,它的作用是请求内核调度器去查看是否有一些其他的进程可以运行。

中断嵌套

Linux下硬中断是可以嵌套的,但是没有优先级的概念,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新的中断都可以打断正在执行的中断,但同种中断除外。软中断不能嵌套,但相同类型的软中断可以在不同CPU上并行执行。

软中断指令

int是软中断指令。

中断向量表是中断号和中断处理函数地址的对应表。

int n - 触发软中断n。相应的中断处理函数的地址为:中断向量表地址 + 4 * n。

硬中断和软中断的区别

软中断是执行中断指令产生的,而硬中断是由外设引发的。

硬中断的中断号是由中断控制器提供的,软中断的中断号由指令直接指出,无需使用中断控制器。

硬中断是可屏蔽的,软中断不可屏蔽。

硬中断处理程序要确保它能快速地完成任务,这样程序执行时才不会等待较长时间,称为上半部。

软中断处理硬中断未完成的工作,是一种推后执行的机制,属于下半部。

开关

(1) 硬中断的开关

简单禁止和激活当前处理器上的本地中断:
local_irq_disable();
local_irq_enable();

保存本地中断系统状态下的禁止和激活:
unsigned long flags;
local_irq_save(flags);
local_irq_restore(flags);

(2) 软中断的开关

禁止下半部,如softirq、tasklet和workqueue等:
local_bh_disable();
local_bh_enable();

需要注意的是,禁止下半部时仍然可以被硬中断抢占。

(3) 判断中断状态

#define in_interrupt() (irq_count()) // 是否处于中断状态(硬中断或软中断)
#define in_irq() (hardirq_count()) // 是否处于硬中断
#define in_softirq() (softirq_count()) // 是否处于软中断

来源:嵌入式ARM

围观 373

什么是单片机的中断响应时间?

demi的头像

中断响应时间:从外部中断请求有效(外部中断请求标志置1)到转向中断入口地址所需要的响应时间。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时刻,INTx引脚的电平被锁存到内部寄存器中,待下一个周期查询。

1. 最短时间:中断请求有效,查询后在下一个周期便开始执行一条硬件的子程序的调用(时间是两个周期),然后开始执行服务程序的第一条指令。这样从锁存电平的周期到执行中断服务程序,中间相隔3个机器周期。

什么是单片机的中断响应时间?

2. 最长时间:如果中断信号发生在前面所说的3种情况时,响应时间就要变长:

(1)响应时间取决于正在执行的同级或高级中断的执行时间;

(2)指当前CPU执行的指令是多周期指令,如乘除法指令(4个周期),最坏情况,还要等3个周期。这样响应周期变为3+3=6个周期;

(3)CPU当前执行的指令是RETI或访问IE、IP寄存器时,本指令(1个周期)没有响应,且下一条指令执行完后才能响应,这样附加的等待时间最长不会超过5个周期(1+4)。整个响应为5+3=8个周期。

1、简述

下面这张图是一条外部中断线或外部事件线的示意图。图中的蓝色虚线箭头,标出了外部中断信号的传输路径;图中红色虚线箭头,标出了外部事件信号的传输路径。

单片机STM32——中断与事件的区别

图中信号线上划有一条斜线,旁边标志19字样的注释,表示这样的线路共有19套。

2、概念

事件:是表示检测到某一动作(电平边沿)触发事件发生了。

中断:有某个事件发生并产生中断,并跳转到对应的中断处理程序中。

中断有可能被更优先的中断屏蔽,事件不会。

事件本质上就是一个触发信号,是用来触发特定的外设模块或核心本身(唤醒)。

事件只是一个触发信号(脉冲),而中断则是一个固定的电平信号 。

事件是中断的触发源,事件可以触发中断,也可以不触发,开放了对应的中断屏蔽位,则事件可以触发相应的中断。 事件还是其它一些操作的触发源,比如DMA,还有TIM中影子寄存器的传递与更新;

简单点就是中断一定要有中断服务函数,但是事件却没有对应的函数。

事件可以在不需要CPU干预的情况下,执行这些操作,但是中断则必须要CPU介入.。

ps:注意把事件与事件驱动区分开。事件驱动相关内容,可以看我的博客上别的文章。

3、中断传输路径

图中的蓝色虚线箭头,标出了外部中断信号的传输路径。首先,外部信号从编号1的芯片管脚进入,经过编号2的边沿检测电路,通过编号3的或门进入中断挂起请求寄存器,最后经过编号4的与门输出到NVIC中断检测电路。

首先是编号2的边沿检测电路:这个边沿检测电路受上升沿或下降沿选择寄存器控制,用户可以使用这两个寄存器控制需要哪一个边沿产生中断,因为选择上升沿或下降沿是分别受2个平行的寄存器控制,所以用户可以同时选择上升沿或下降沿,而如果只有一个寄存器控制,那么只能选择一个边沿了。

接下来,是编号3的或门,这个或门的另一个输入是软件中断/事件寄存器,从这里可以看出,软件可以优先于外部信号请求一个中断或事件,即当软件中断/事件寄存器的对应位为"1"时,不管外部信号如何,编号3的或门都会输出有效信号。

然后,一个中断或事件请求信号经过编号3的或门后,进入挂起请求寄存器,到此之前,中断和事件的信号传输通路都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挂起请求寄存器中记录了外部信号的电平变化。

外部请求信号最后经过编号4的与门,向NVIC中断控制器发出一个中断请求,如果中断屏蔽寄存器的对应位为"0",则该请求信号不能传输到与门的另一端,实现了中断的屏蔽。

4、事件传输路径

明白了外部中断的请求机制,就很容易理解事件的请求机制了。图中红色虚线箭头,标出了外部事件信号的传输路径,外部请求信号经过编号3的或门后,进入编号5的与门,这个与门的作用与编号4的与门类似,用于引入事件屏蔽寄存器的控制;最后脉冲发生器的一个跳变的信号转变为一个单脉冲,输出到芯片中的其它功能模块。

5、区别

从这张图上我们也可以知道,从外部激励信号来看,中断和事件的产生源都可以是一样的。之所以分成2个部分,由于中断是需要CPU参与的,需要软件的中断服务函数才能完成中断后产生的结果。但是事件,是靠脉冲发生器产生一个脉冲,进而由硬件自动完成这个事件产生的结果,当然相应的联动部件需要先设置好,比如引起DMA操作,AD转换等。

简单举例:外部I/O触发AD转换,来测量外部物品的重量;如果使用传统的中断通道,需要I/O触发产生外部中断,外部中断服务程序启动AD转换,AD转换完成中断服务程序提交最后结果;要是使用事件通道,I/O触发产生事件,然后联动触发AD转换,AD转换完成中断服务程序提交最后结果;相比之下,后者不要软件参与AD触发,并且响应速度也更快。要是使用事件触发DMA操作,就完全不用软件参与就可以完成某些联动任务了。

6、总结

可以这样简单的认为,事件机制提供了一个完全有硬件自动完成的触发到产生结果的通道,不要软件的参与,降低了CPU的负荷,节省了中断资源,提高了响应速度(硬件总快于软件),是利用硬件来提升CPU芯片处理事件能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如有不对的地方,非常欢迎给予指导!
——【感谢】资料来源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854230101dcui.html

围观 417

MCS-51中断系统:5个中断源(两个外部中断, 两个定时器, 一个串口),2个优先级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中断相关概念

中断:当CPU正在处理某件事情时,单片机外部或内部发生的某一紧急事件请求CPU立即去处理,于是,CPU暂时中止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这个紧急事件,待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被中止的地方,继续原来的工作。

中断过程

中断发生:CPU在处理某一事件A时,发生了另一事件B请求CPU迅速去处理;

中断响应和中断服务:CPU暂时中断当前的工作,转去处理事件B(B的优先级要高于A);

中断返回:待CPU将事件B处理完毕后,再回到原来事件A被中断的地方继续处理事件A ;

中断源(中断请求源):能够向CPU发出中断申请的部件。

中断系统结构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外部中断0和1:低电平或者脉冲下降沿时产生中断请求;

定时器/计数器0和1:计数值由FF变为00时产生中断请求;(定时功能:计数脉冲来源于片内;计数功能:计数脉冲来源于片外);

串行口:发送或者接受1字节数据时产生中断请求;

中断控制

4个特殊功能寄存器来实施中断控制:
  •   中断允许寄存器 IE
  •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 IP
  •   定时/计数器及外部中断控制寄存器 TCON
  •   串口控制寄存器 SCON

中断允许寄存器 IE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EA 中断允许总控制位。0禁止,1允许。

ES 串行中断允许控制位。0禁止,1允许。

ET1 定时计数器1中断允许控制位。0禁止,1允许。

EX1 外部中断1允许控制位。0禁止,1允许。

ET0 定时计数器0中断允许控制位。0禁止,1允许。

EX0 外部中断0允许控制位。0禁止,1允许。

中断优先级寄存器 IP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PX0 外部中断0的优先级控制位。1为高,0为低

PT0 定时中断0的优先级控制位。1为高,0为低

PX1 外部中断1的优先级控制位。1为高,0为低

PT1 定时中断0的优先级控制位。1为高,0为低

PS 串行中断的优先级控制位。1为高,0为低

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SCON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TI:串口发送中断标志,响应中断时用软件将TI标志清零

RI:串口接收中断标志,响应中断时用软件将RI标志清零

定时/计数器的控制寄存器 TCON

MCS-51 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外部中断触发方式位 IT0、IT1(ITx)

ITx = 0 低电平触发,响应中断后IEx不自动清0
ITx = 1 脉冲下降沿触发,响应中断后IEx自动清0

外部中断请求0/1的中断请求标志位IE0、IE1

定时器/计数器T0/T1的溢出中断请求标志位TF0/TF1(TFx)

启动T0/T1计数后,从初值加1计数,直到最高位产生溢出时,硬件将TFx置“1”,向CPU请求中断。 响应中断后TFx自动清0;

TR0,TR1与中断无关,仅与定时器/计数器T0/T1有关;

中断响应

中断响应就是CPU对中断源发出的中断请求做出的响应。

中断响应条件

CPU开中断,即中断允许寄存器IE中的中断允许总控制位EA = 1;
中断源发出中断请求;
中断源的中断允许位为1;
没有同级或者高级的优先级中断正在执行;

中断响应的过程

由硬件根据中断源的类型自动生成一条长调用指令LCALL addr16。
CPU执行LCALL addr16。

中断响应的时间

响应时间在3~8个机器周期之内;
最短响应时间:查询中断请求标志位(T)+LCALL(2T);

中断响应的过程

将相应优先级状态触发器置1(阻断后来同级或低级中断 )
执行硬件LCALL指令(PC入栈,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址送PC)
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PS: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注意: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存放指令LJMP或AJMP;现场保护与现场恢复。

中断返回

最后指令为RETI,功能为:

将断点从堆栈弹送PC,CPU从原断点继续执行
将相应优先级状态触发器清0,恢复原来工作状态

8051中断程序设计

中断服务程序基本流程

1. 关中断:为了防止此时有高一级的中断进入,以免现场保护的执行过程被中断。

2. 现场保护:所谓现场是指中断时刻单片机中某些寄存器和存储器单元中的数据或状态。为了不让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破坏这数据或状态,以免中断返回后影响主程序的运行,需要将他们送入堆栈保存起来。

3. 开中断:为了允许有更高级的中断进入。这样一来,除了现场保护和现场恢复外,中断处理的过程仍允许中断嵌套的功能。

4. 中断处理

5. 关中断:为了防止此时有高一级的中断进入,以免现场恢复的执行过程被中断。

6. 现场恢复:中断处理结束后,在返回主程序前,把保存的现场的内容从堆栈中弹出,以恢复那些寄存器和存储单元中的原有内容

7. 开中断:为了允许有更高级的中断进入。现场恢复后,仍允许中断嵌套的功能。

8. 中断返回:必须是返回指令RETI。CPU执行完这条指令后,把响应中断时所置“1”的优先级状态触发器清“0”,然后从堆栈中弹出栈顶上的两个字节的断点地址送到程序计数器PC,弹出的第一个字节送入PCH,第二个字节送入PCL,CPU从断点处重新执行被中断的主程序。

实例

ORG 0000H ;程序开始
LJMP START ;= LJMP 1000H
ORG 0003H ;外部中断0入口地址

LJMP INT
ORG 1000H ;主程序入口
START: MOV P1, #0AAH ; #0AAH=10101010B
SETB EX0 ;允许外部中断0
SETB PX0 ;设置外部中断0为高优先级
SETB IT0 ;设置外部中断0为脉冲下降沿触发
SETB EA ;开中断
SJMP $ ;原地跳转,等待中断

INT: CLR EA ;关中断
PUSH PSW ;现场保护
PUSH ACC ;
SETB EA ;开中断

CPL A ;对累加器A按位取反
MOV P1, A ;累加器A值送P1端口

CLR EA ;关中断
POP ACC ;现场保护
POP PSW ;
SETB EA ;开中断
RETI ;
```

本文转自:博客园 - Ryanjie,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ryanjan/p/8719295.html

围观 392

页面

订阅 RSS - 中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