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时序
总线空闲状态
I2C总线总线的SDA和SCL两条信号线同时处于高电平时,规定为总线的空闲状态。此时各个器件的输出级场效应管均处在截止状态,即释放总线,由两条信号线各自的上拉电阻把电平拉高。
启动信号
在时钟线SCL保持高电平期间,数据线SDA上的电平被拉低(即负跳变),定义为I2C总线总线的启动信号,它标志着一次数据传输的开始。启动信号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而不是一个电平信号。启动信号是由主控器主动建立的,在建立该信号之前I2C总线必须处于空闲状态。
重启动信号
在主控器控制总线期间完成了一次数据通信(发送或接收)之后,如果想继续占用总线再进行一次数据通信(发送或接收),而又不释放总线,就需要利用重启动Sr信号时序。重启动信号Sr既作为前一次数据传输的结束,又作为后一次数据传输的开始。利用重启动信号的优点是,在前后两次通信之间主控器不需要释放总线,这样就不会丢失总线的控制权,即不让其他主器件节点抢占总线。
停止信号
在时钟线SCL保持高电平期间,数据线SDA被释放,使得SDA返回高电平(即正跳变),称为I2C总线的停止信号,它标志着一次数据传输的终止。停止信号也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而不是一个电平信号,停止信号也是由主控器主动建立的,建立该信号之后,I2C总线将返回空闲状态。
不是在数据有效性中规定在SDA只能在SCL的低电平的时候变化,为何STAR,STOP不一样?首先STAR和STOP不是数据,所以可以不遵守数据有效性中的规定,其它数据都遵守,而STAR和STOP“不遵守”导致STAR和STOP更容易被识别。这样不是不遵守而是更有优势。
起始和停止条件一般由主机产生,总线在起始条件后被认为处于忙的状态,在停止条件的某段时间后总线被认为再次处于空闲状态。
如果产生重复起始(Sr) 条件而不产生停止条件,总线会一直处于忙的状态。此时的起始条件(S)和重复起始(Sr) 条件在功能上是一样的。
如果连接到总线的器件合并了必要的接口硬件,那么用它们检测起始和停止条件十分简便。但是没有这种接口的微控制器在每个时钟周期至少要采样SDA 线两次来判别有没有发生电平切换。
数据位传送
在I2C总线上传送的每一位数据都有一个时钟脉冲相对应(或同步控制),即在SCL串行时钟的配合下,在SDA上逐位地串行传送每一位数据。进行数据传送时,在SCL呈现高电平期间,SDA上的电平必须保持稳定,低电平为数据0,高电平为数据1。只有在SCL为低电平期间,才允许SDA上的电平改变状态。逻辑0的电平为低电压,而逻辑1的电平取决于器件本身的正电源电压VDD(当使用独立电源时)。数据位的传输是边沿触发。
应答信号
I2C总线上的所有数据都是以8位字节传送的,发送器每发送一个字节,就在时钟脉冲9期间释放数据线,由接收器反馈一个应答信号。 应答信号为低电平时,规定为有效应答位(ACK简称应答位),表示接收器已经成功地接收了该字节;应答信号为高电平时,规定为非应答位(NACK),一般表示接收器接收该字节没有成功。 对于反馈有效应答位ACK的要求是,接收器在第9个时钟脉冲之前的低电平期间将SDA线拉低,并且确保在该时钟的高电平期间为稳定的低电平。 如果接收器是主控器,则在它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发送一个NACK信号,以通知被控发送器结束数据发送,并释放SDA线,以便主控接收器发送一个停止信号P。
插入等待时间
如果被控器需要延迟下一个数据字节开始传送的时间,则可以通过把时钟线SCL电平拉低并且保持,使主控器进入等待状态。一旦被控器释放时钟线,数据传输就得以继续下去,这样就使得被控器得到足够时间转移已经收到的数据字节,或者准备好即将发送的数据字节。带有CPU的被控器在对收到的地址字节做出应答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执行中断服务子程序,来分析或比较地址码,其间就把SCL线钳位在低电平上,直到处理妥当后才释放SCL线,进而使主控器继续后续数据字节的发送。
总线封锁状态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需要禁止所有发生在I2C总线上的通信活动,封锁或关闭总线是一种可行途径,只要挂接于该总线上的任意一个器件将时钟线SCL锁定在低电平上即可。
总线竞争的仲裁
总线上可能挂接有多个器件,有时会发生两个或多个主器件同时想占用总线的情况,这种情况叫做总线竞争。I2C总线具有多主控能力,可以对发生在SDA线上的总线竞争进行仲裁,其仲裁原则是这样的:当多个主器件同时想占用总线时,如果某个主器件发送高电平,而另一个主器件发送低电平,则发送电平与此时SDA总线电平不符的那个器件将自动关闭其输出级。总线竞争的仲裁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首先是地址位的比较,如果主器件寻址同一个从器件,则进入数据位的比较,从而确保了竞争仲裁的可靠性。由于是利用I2C总线上的信息进行仲裁,因此不会造成信息的丢失。
为何识别到“0”将丢失仲裁呢?因为对于OD门,只能驱动到低电平,释放总线只能通过不驱动总线释放,停止驱动即产生“1”,但是发现总线还是“0”,这说明还有主机在跟自己竞争总线使用权,自己线驱动到“1”,确检测到“0”,那代表自己已经失去了仲裁。
• 主机只能在总线空闲的时侯启动传送。两个或多个主机可能在起始条件的最小持续时间tHD;STA 内产生一个起始条件,结果在总线上产生一个规定的起始条件。
• 当SCL 线是高电平时,仲裁在SDA 线发生;这样,在其他主机发送低电平时,发送高电平的主机将断开它的数据输出级,因为总线上的电平与它自己的电平不相同。然后,进一步获得其的判定条件:
• 仲裁可以持续多位。首先是比较地址位。如果每个主机都试图寻址同一的器件,仲裁会继续比较数据位(假设主机是发送器),或者比较响应位(假设主机是接收器)。
• I2C 总线的地址和数据信息由赢得仲裁的主机决定,在仲裁过程中不会丢失信息。丢失仲裁的主机可以产生时钟脉冲直到丢失仲裁的该字节末尾。
• 在串行传输过程中时,一旦有重复的起始条件或停止条件发送到I2C 总线的时侯,仲裁过程仍在进行。如果可能产生这样的情况,有关的主机必须在帧格式相同位置发送这个重复起始条件或停止条件。
• 此外,如果主机也结合了从机功能,而且在寻址阶段丢失仲裁,它很可能就是赢得仲裁的主机在寻址的器件。那么,丢失仲裁的主机必须立即切换到它的从机模式。
• I2C 总线的控制只由地址或主机码以及竞争主机发送的数据决定,没有中央主机,总线也没有任何定制的优先权。
上图显示了两个主机的仲裁过程当然可能包含更多的内容由连接到总线的主机数量决定此时产生DATA1 的主机的内部数据电平与SDA 线的实际电平有一些差别如果关断数据输出这就意味着总线连接了一个高输出电平这不会影响由赢得仲裁的主机初始化的数据传输。
时钟信号的同步
在I2C总线上传送信息时的时钟同步信号是由挂接在SCL线上的所有器件的逻辑“与”完成的。SCL线上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将影响到这些器件,一旦某个器件的时钟信号下跳为低电平,将使SCL线一直保持低电平,使SCL线上的所有器件开始低电平期。此时,低电平周期短的器件的时钟由低至高的跳变并不能影响SCL线的状态,于是这些器件将进入高电平等待的状态。当所有器件的时钟信号都上跳为高电平时,低电平期结束,SCL线被释放返回高电平,即所有的器件都同时开始它们的高电平期。其后,第一个结束高电平期的器件又将SCL线拉成低电平。这样就在SCL线上产生一个同步时钟。可见,时钟低电平时间由时钟低电平期最长的器件确定,而时钟高电平时间由时钟高电平期最短的器件确定。
转自: 博乐Bar
所谓“时序”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一是“时间问题”,二是“顺序问题”。
先说“顺序问题”,这个相对简单一些。我们在学 UART 串口通信的时候,先 1 位起始位,再 8 位数据位,最后 1 位停止位,这个先后顺序不能错。我们在学 1602 液晶的时候,比如写指令,RS=L,R/W=L,D0~D7=指令码,这三者的顺序是无所谓的,但是最终的 E=高脉冲,必须是在这三条程序之后,这个顺序一旦错误,写的数据也可会出错。
“时间问题”内容相对复杂。比如 UART 通信,每一位的时间宽度是 1/baud。我们初中就学过一个概念,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准确。那么每一位的时间宽度 1/baud 要求精确到什么范围内呢?
前边教程我提到过,单片机读取 UART 的 RXD 引脚数据的时候,一位数据,单片机平均分成了 16 份,取其中的 7、8、9 三次读到的结果,这三次中有 2 次是高电平那这一位就是 1,有 2 次是低电平,那这一次就是 0。如果我们的波特率稍微有些偏差,只要累计下来到最后一位停止位,这 7、8、9 还在范围内即可。如图 13-1 所示。
我们用三个箭头来表示 7、8、9 这三次的采集位置,大家可以注意到,当采集到 D7 的时候,已经有一次采集偏出去了,但是我们采集到的数据还是不会错,因为有 2 次采集正确。至于这个偏差允许多大,大家自己可以详细算一下。实际上 UART 通信的波特率是允许一定范围内误差存在的,但是不能过大,否则就会采集错误。大家在计算波特率的时候,发现没有整除,有小数部分的时候,就要特别小心了,因为小数部分是一概被舍掉的,于是计算误差就产生了。我们用 11.0592M 晶振计算的过程中,11059200/12/32/9600 得到的是一个整数,如果用 12M 晶振计算 12000000/12/32/9600 就会得到一个小数,大家可以算一下误差多少,是否在误差范围内。
1602 的时序问题,大家要学会通过 LCD1602 的数据手册提供的时序图和时序参数表格来进行研究,而且看懂时序图是学习单片机所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如图 13-2 所示。
大家看到这种图的时候,不要感觉害怕。说句不过分的话,单片机这些逻辑上的问题,只要小学毕业就可以理解的,很多时候是因为大家把问题想象的太难才学不下去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读操作时序的 RS 引脚和 R/W 引脚,这两个引脚先进行变化,因为是读操作,所以 R/W 引脚首先要置为高电平,而不管它原来是什么。读指令还是读数据,都是读操作,而且都有可能,所以 RS 引脚既有可能是置为高电平,也有可能是置为低电平,大家注意图上的画法。而 RS 和 R/W 变化了经过 Tsp1 这么长时间后,使能引脚 E 才能从低电平到高电平发生变化。
而使能引脚 E 拉高经过了 tD 这么长时间后,LCD1602 输出 DB 的数据就是有效数据了,我们就可以来读取 DB 的数据了。读完了之后,我们要先把使能 E 拉低,经过一段时间后 RS、R/W 和 DB 才可以变化继续为下一次读写做准备了。
而写操作时序和读操作时序的差别,就是写操作时序中,DB 的改变是由单片机来完成的,因此要放到使能引脚 E 的变化之前进行操作,其它区别大家可以自行对比一下。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个时序图上还有很多时间标签。比如 E 的上升时间 tR,下降时间时间 tF,使能引脚 E 从一个上升沿到下一个上升沿之间的长度周期 tC,使能 E 下降沿后,R/W 和 RS 变化时间间隔 tHD1 等等很多时间要求,这些要求怎么看呢?放心,只要是正规的数据手册,都会把这些时间要求给大家标记出来的。我们来看一下表 13-1。
大家要善于把手册中的这个表格和时序图结合起来看。表 13-1 中的数据,都是时序参数,本节课的所有时序参数,我都一点点的给大家讲出来,以后遇到同类时序图,就不再讲了,只是提一下,但是大家务必要学会自己看时序图,这个很重要,此外,看以下解释需要结合图 13-2 来看。
tC:指的是使能引脚 E 从本次上升沿到下次上升沿的最短时间是 400ns,而我们单片机因为速度较慢,一个机器周期就是 1us 多,而一条 C 语言指令肯定是一个或者几个机器周期的,所以这个条件完全满足。
tPW:指的是使能引脚 E 高电平的持续时间最短是 150ns,同样由于我们的单片机比较慢,这个条件也完全满足。
tR, tF:指的是使能引脚 E 的上升沿时间和下降沿时间,不能超过 25ns,别看这个数很小,其实这个时间限值是很宽裕的,我们实际用示波器测了一下开发板的这个引脚上升沿和下降沿时间大概是 10ns 到 15ns 之间,完全满足。
tSP1:指的是 RS 和 R/W 引脚使能后至少保持 30ns,使能引脚 E 才可以变成高电平,这个条件同样也完全满足。
tHD1:指的是使能引脚 E 变成低电平后,至少保持 10ns 之后,RS 和 R/W 才能进行变化,这个条件也完全满足。
tD:指的是使能引脚 E 变成高电平后,最多 100ns 后,1602 就把数据送出来了,那么我们就可以正常去读取状态或者数据了。
tHD2:指的是读操作过程中,使能引脚 E 变成低电平后,至少保持 20ns,DB 数据总线才可以进行变化,这个条件也完全满足。
tSP2:指的是 DB 数据总线准备好后,至少保持 40ns,使能引脚 E 才可以从低到高进行使能变化,这个条件也完全满足。
tHD2:指的是写操作过程中,要引脚 E 变成低电平后,至少保持 10ns,DB 数据总线才可以变化,这个条件也完全满足。
好了,表 13-1 这个 LCD1602 的时序参数表已经解析完成了,看完之后,是不是感觉比你想象的要简单,没有你想的那么困难。大家自己也得慢慢学会看这种时序图和表格,在今后的学习中,这方面的能力尤为重要。如果以后换用了其它型号的单片机,那么就根据单片机的执行速度来评估你的程序是否满足时序要求,整体上来说器件都是有一个最快速度的限制,而没有最慢限制,所以当换用高速的单片机后通常都是靠在各步骤间插入软件延时来满足较慢的时序要求。
转自: 畅学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