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芯

近日,2023 MCU技术与应用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上海航芯市场总监孙龙凯先生受邀出席,并发表“以安全为基石打造国产32位高性能MCU”主题演讲,分享了航芯在智能互联新时代下的产品布局,以及展望MCU未来发展的方向。

1.jpg

未来中国MCU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集中在汽车电子、工控/医疗、新兴物联网等应用。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驱动下,各应用领域对32位MCU芯片的需求量将大幅度提升,但也面临新的突破与挑战。

厚积薄发,国产创“芯”路上的长跑者

上海航芯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已有十五年深厚的技术积累。从成立之初,航芯就致力于中高端国产芯片自主化,经过多年的研发投入与技术革新,推出了安全芯片、生物识别、汽车电子、通用MCU四大产品阵容,公司系列产品通过了商密二级、EAL4+、EAL5+、车规级AEC-Q100等权威认证,并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车联网、工业控制、视频监控、智能识别、金融支付、电子政务等领域。

广泛布局MCU产品线,聚焦工控与车载领域

航芯致力于开发以M0/M33为内核的32位MCU,该系列集成了国密算法硬件加速引擎,兼具通用MCU的灵活易用性和安全性。全系列产品采用车规工艺设计与制造,可满足车载和工控领域严苛的环境要求。近年来,航芯陆续推出了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性能、主流型、低功耗、大RAM四大MCU产品系列,满足物联网、车联网、电机控制、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等应用领域需求,助力客户加速终端产品的开发与升级。

2.png

航芯在2022年推出的ACM32G103系列,是一款有着丰富模拟外设及安全存储扩展能力的高性价比通用MCU,工艺制程更加先进,成本和产能更加优化。该系列可广泛应用于车内仪表盘、工控仪表显示、BMS电池管理、工业通用变频器、平衡车、电动滑板车、航拍无人机电调、割草机主控、编码器主控等。

3.png

旗舰级“芯”品预告——ACM32H5,2023年航芯即将推出的ACM32H5系列,提供更加丰富的外设资源、内存、封装选择,更适用于中高端工控和车载场景应用,将带给客户更强大的性能和更高安全性。

4.png

布局汽车芯片赛道,赋能智能汽车应用创新

上海航芯从成立之初就开始布局汽车芯片赛道,为了应对智能汽车的电动化、网联化趋势,航芯不断优化产品布局,推出了车规级安全芯片与中高端32位高性能MCU系列产品,以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组合+车载方案”更好地服务客户需求,助力智能汽车转型升级。

目前航芯产品已经覆盖了车载前装与后装多种应用,并且在长城、沃尔沃、五菱、福田、潍柴、金溢等10余家车载Tier1和车企中量产,年出货量近千万颗。

5.png

AI+新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时下爆火的ChatGPT也将带来生产力的新变革,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MCU的发展,航芯认为,6大主流发展方向与AI应用有着密切的关联:包括更多神经网络加速、更精确的数据获取、更多无限连接、更低功耗、更加安全、成本更有竞争力。在未来,国产MCU厂商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航芯MCU一直坚持自主设计,尽可能在硬件管脚做到兼容,让工程师在不用改版的前提下,在CPU和外设上根据目标行业做针对性的优化。航芯认为一颗好的产品不仅要解决用户当下的痛点和瓶颈,还要兼顾未来用户的产品升级需求,甚至引导客户去扩展现有产品的功能。除了把产品做稳定、强大以及贴合市场,未来的重点还是在销售/技术服务、方案能力上做差异化,国产芯片设计企业要发挥本土化的服务优势,走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路线。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广阔的市场需求,航芯相信,凭借深厚的研发实力,航芯将成为更多客户的国产“芯”选择。

来源:上海航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2

温控器用于控制室内暖通设备,通过暖通设备为室内环境提供冷源和热源,从而调节室内温度环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旋钮式温控器更为结构简洁、操作简便,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难度,提供智能化的控制方法,实现节能与舒适的平衡。

航芯推出的旋钮温控器解决方案,采用有丰富外设功能的ACM32F0x0系列作为主控芯片,最低功耗可达0.5uA,具有高整合度、高抗干扰、高可靠性等特点,有助于提高产品性能,帮助客户加快智能温控设备的开发。

本文将带你深入了解基于航芯ACM32F0x0系列如何快速搭建旋钮温控器项目,干货满满!

01、供暖设备应用概述

北方的供暖主要有两种方式:集体供暖和分户供暖,分户供暖较受用户欢迎,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按需供暖。分户供暖催生了很多新型供暖设备,比如电磁壁挂炉、燃气壁挂炉、空气能热泵等。

这些供暖设备搭载控制器,通过旋钮温控器可实现精准智能温度控制,控制器负责接收旋钮温控器的RF信号来控制供暖设备的开启和关闭加热,而旋钮温控器放置在用户房间里,可实时检测房间温度变化,发送RF信号实时调节温度,使房间温度始终保持在用户设定的舒适温度范围内。

02、技术规格

•  温度控制范围:-10℃~45℃

•  温度显示范围:5℃~35℃

•  工作温度:-20℃~55℃

•  供电方式:1.5V * 2,2节五号电池

•  待机功耗:12uA

•  遥控距离:室内≥30m

03、功能特点

•  可通过旋钮调节设定温度

•  实时显示当前环境温度和当前加热状态

•  ℃/℉温标切换

•  0.5℃/1℃温度差值切换

•  高、低温报警,显示屏温度闪烁

•  低电量报警,显示屏显示低电量图标

04、方案介绍

旋钮温控器分为遥控器和接收器,遥控器放在用户房间,实时采集室内温度,显示温度并实时调节;接收器则放在加热装置旁边,用于接收遥控器的RF信号,控制继电器,从而开启和关闭加热。

旋钮温控器的遥控器可采用ACM32F030C8T7或ACM32F070CBT7做主控,框图如下:

1.png

•  使用ADC来实现对旋钮温度调节;

•  使用IIC接口,读取温湿度传感器SHT30模块的温湿度;

•  使用芯片的LVD模块进行电池低电检测;

•  使用芯片自带的LCD驱动来驱动断码LCD屏,显示设置温度、实时温度、加热状态等;

•  使用SPI接口和RF 433模块通信,发送RF信号控制加热器的开关;

•  通过TouchKey来唤醒产品,并实现℃/℉温标切换、0.5℃/1℃温度差值切换,加/减设定温度;

•  为了实现产品的低功耗,需要在低功耗下显示LCD,所以采用stop低功耗模式,RTC定时唤醒和TouchKey唤醒。

旋钮温控器的接收器采用ACM32F030K8T7或ACM32F070KBT7做主控,可以通过三档拨动开关来选择常开、常关、自动三种工作模式,在自动模式下根据接收遥控器发来的RF信号进行控制继电器的开启和关闭,方案框图如下:

2.png

05、软件设计

01)ADC采集

正常待机下不对旋钮进行AD采样,只有当被TouchKey唤醒后定时采样。

以下是部分代码:

3.png

02)读取温湿度传感器SHT30

温湿度传感器采样IIC接口,定时一分钟采集一次传感器的温湿度数据,部分代码如下:

4.png

03)电池低电检测

采用芯片自带的LVD模块检测电池电量,低于设定的阈值2.51V就闪烁低电图标报警提示,以下是部分代码:

5.png

04)LCD显示

使用4*24 LCD显示,在唤醒状态每隔200ms刷新一次LCD显示内容,以下是部分代码:

6.png

7.png

8.png

05)RF 433模块

RF模块采用RFM300H,SPI通讯,为了方便处理RF数据,采用状态机来处理RF模块的配置,数据发送等,以下是部分代码:

9.png

10.png

11.png

06)TouchKey检测

通过TouchKey可唤醒产品,切换温标、温度差值、显示设定温度等,部分初始化代码如下:

12.png

07)低功耗处理

为了实现低功耗,采用stop模式,进入休眠前先判断休眠标志位是否允许进入休眠,再关闭定时器、SPI、IIC等外设,设置IO口状态,配置RTC定时1min唤醒、TouchKey唤醒,以下是部分代码:

13.png

14.png

08)遥控器程序整体流程图

15.png

09)接收器程序整体流程图

16.png

06、资源分享

旋钮温控器方案软硬件资源:

https://gitee.com/acm32-mcu/acm32f0_temperature_control

来源:上海航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3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激光测距技术凭借其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等优势,在检测、测量和控制等行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01、激光测距仪概述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激光测距仪分为手持激光测距仪和望远镜式激光测距仪。

1.png

左 | 手持激光测距仪    右 | 望远镜式激光测距仪

手持激光测距仪

测量距离一般在200米内,精度在2mm左右。这是目前使用范围较广的激光测距仪。在功能上除能测量距离外,一般还能计算测量物体的体积。

望远镜式激光测距仪

测量距离比较远,一般测量范围在3.5米-2000米左右,由于测距望远镜的准直性要求,3.5米以下为盲区,大于2000米以上的激光望远镜一般采用YAG激光,波长为1.064微米,为了达到较大的测量量程,所以激光功率较大,建议使用者注意激光防护。主要应用范围为户外中、长距离测量。

激光测距仪原理

根据基本原理,实现激光测距的方法有两大类:飞行时间(TOF)测距和非飞行时间测距,飞行时间测距中有脉冲式激光测距和相位式激光测距,非飞行时间测距主要是三角激光测距,如下图所示:

2.png

脉冲式激光测距法

脉冲式测距是激光技术最早应用于测绘领域中的一种测量方式。由于激光发散角小,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极短,瞬时功率极大可大兆瓦以上,因而可以达到极远的测程。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合作目标,而是利用被测目标对光信号的漫反射来测距,脉冲式测距适合远距离测量,测量距离可表示为:

L=cΔt/2

式中L为测量距离,c为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Δt为光波信号在测距仪与目标往返的时间。原理图如下所示:

3.png

相位式激光测距法

相位式激光测距通常适应于中短距离的测量,测量精度可达毫米、微米级,也是目前测距精度最高的一种方式,大部分短程测距仪都采用这种工作方式。相位式测距则是将一调制信号对发射光波的光强进行调制,通过测量相位差来间接测量时间,较直接测量往返时间的处理难度降低了许多。

三角测距法

三角测距法即光源、被测物面、光接收系统三点共同构成一个三角形光路,由激光器发出的光线,经过汇聚透镜聚焦后入射到被测物体表面上,光接收系统接收来自入射点处的散射光,并将其成像在光电位置探测器敏感面上,通过光点在成像面上的位移来测量被测物面移动距离的一种测量方法。

脉冲式TOF的优点是测量范围广且光学系统紧凑,但是高速读取脉冲光的电路设计和配置较为复杂。相位式TOF在近距离测量中测量精度更高,同时由于无需时间测量的电路,电路设计比较简单,因而此方法可以用于整列传感器中,然而相位式TOF不能分辨实际距离在一个还是多个测量周期内,因而不适用于长距离的测量。三角测距法的优势是小距离下测量精度高,但是缺点为电路的小型集成化比较困难,并且测量易受外界环境光的影响。

02、芯片介绍

ACM32F0X0系列是一款支持多种低功耗模式的通用MCU。集成12位1.6 Msps高精度ADC以及比较器、运放、触控按键控制器、段式LCD控制器,内置高性能定时器、多路UART、LPUART、SPI、I2C等丰富的通讯外设,内建AES、TRNG等信息安全模块,支持多种低功耗模式,具有高整合度、高抗干扰、高可靠性的特点。

03、设计方案

本文描述的激光测距仪方案,基于上海航芯ACM32F070系列MCU进行设计,测距原理是脉冲测距法,整体的方案框图如下所示:

4.png

基于ACM32F070激光测距仪设计方案框图

激光测距仪包含主控MCU、激光接收模块、激光发射模块、LDO稳压源、ADC、LCD显示屏、电源及一些外围的器件组成。主控MCU实现了激光测距仪的整体逻辑,提供数据显示和控制激光发射和接收模块的作用。 

本次方案采用的测距原理是脉冲法测距,利用了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极短、瞬时功率很大的特点,即使没有合作目标,也能通过接收被测目标的漫反射信号,进行距离测量。ACM32F070通过GPIO驱动外部激光发射模块,来达到控制和驱动激光发射,激光发射模块发射激光后,反射到激光接收模块,激光接收模块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通过运算放大器放大,再由ADC采集,并通过对比判断这次接收是否有效,同时时间测量模块在激光发射时计时,将测量得到的数据通过SPI传输到MCU,得到激光发射到接收的时间Δt,通过脉冲发测距公式L=cΔt/2,由此得到目标的距离L。

主控MCU:采用ACM32F070CBT7作为主控芯片,最高工作频率 64MHz,具备七个定时器,一个12位1.6Msps高精度ADC,支持LCD显示屏驱动。

激光接收模块:激光测距仪的接收模块首先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之后再通过运算放大器进行放大,通过MCU分析和计算。

高精度时间测量:采用脉冲方式进行激光测距,距离的获得是通过测量激光由发射端到目标端来回往返所需的时间来实现的,距离很远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MCU内部定时器。

首先初始化ACM32F070的系统时钟和其它外设模块,初始化时间测量模块和内部定时器,然后定时驱动激光发射模块发射激光信号,判断是否成功发射后停止发射,通过ADC采集到的电信号判断是否成功接收,接收失败则重新初始化定时模块和发射,接收成功后通过读取到的时间值根据公式换算出距离,通过LCD显示。测量软件流程图如图所示:

5.png

结 语  

如今,激光测距已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和实用的应用。随着激光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等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激光测距将逐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更全面的应用。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介绍了激光测距仪的基本原理,旨在让大家更好的了解激光测距领域。

来源:上海航芯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26
订阅 RSS - 航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