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使各种家庭设备和系统能够自动化、智能化,提高家庭生活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和能效性。智能家居系统通常包括感知设备、网络连接、智能控制单元和用户界面等组成部分。

新一代年轻消费族群对于生活品质的需求逐渐提高,不仅小米要发展智能家居,中兴通讯也在于近日在北京揭晓智"智能家居"将成为市场主流,而智能家居的崛起也必然引爆MCU(Micro controller Unit,微控制器)的需求量迅速攀升,众多MCU厂商可望迎来庞大商机。

智能家居所需要的IC芯片与物联网主流芯片基本上是一致的,物联网的数据处理、加工、传输都离不开MCU,在物联网(IoT)发展趋势之下,节能、安全感测、3C产品、医疗及汽车电子应用等,均已成为MCU的热门应用领域。

MCU为未来每一个物联网设备的关键组件之一,也是数百亿个物联网终端节点的布建基础,负责智能控制、网路连结、无线传输、人机界面互动系统,举凡玩具、家电、汽车等都不难见其踪迹。

工业物联网、穿戴式装置和智能家居为目前微控制器(MCU)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而32位更是当前驱动MCU成长的重要领域,尽管8位仍有一席之地,但随着物联网对数据处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32位MCU势必将成为市场上主流。

事实上,32位MCU已经在电机及变频控制、安防监控、指纹辨识、触控按键等应用发挥重要的作用,以2015年统计数据来看,去年全年全球32位MCU的出货量,已经超过4/8/16位MCU的总和,可见得随着家电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机接口和讯息交互的需求上升,32位高性能应用已经有显着的优势。

不可否认的,未来MCU市场成长动能来源将倚靠「智能家居」的带动,全球最大市调机构GFK就披露,全球7个国家的7000个消费者中,有50%消费者认为智能家居会对他们生活造成影响,而这些人中又以中国消费者占比最高,这意味着中国有越来越多家庭对于高价智能家电日益青睐,未来普通家电产品和智能家电的价差可望逐渐缩小,这个市场将有不容小觑的成长爆发力。

根据研究机构Researchand Markets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全球智能家居设备和服务市场将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2017年中国的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将为MCU带来庞大的市场需求。

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智能家居得以同步成长,当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加大努力进入新的市场领域,国外大厂像是高通、NXP、ARM、MarWell、Atmel和意法半导体等,国内厂商包括联发科、灵动微、新唐等皆积极抢攻MCU市场大饼。

围观 349

作者:裴宁

最近,智能家居行业的新闻曝光度逐渐增多,由于目前国内不少家电企业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传统家电企业已经纷纷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了智能家居领域,并相应开发了很多款智能家电,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家电已经从原来的WiFi连接,转换到了云端连接,但当下的智能家居行业依然尚未成熟,这与目前的行业发展现状是分离不开的。

很多家电企业自身所建立的云端,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开放性上,还达不到物联网领域下的效果,所以,很多家电企业也选择与智能终端厂商、互联网巨头联合,希望打造一个更加开放性的智能家居市场,但是目前在智能家居飞速发展的同时,其暴露出来的“智能”问题也随之突显。

国内智能家居市场强强联合

去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了400多亿元,同比增长41%,而预计到2018年,我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达到 1300亿元,未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8%左右,目前整个智能家居行业将步入快速拓展期。

但是,目前很多国内的企业对于智能家居平台的开放性,一直做不到完全开放的状态,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使得较多企业选择抱团联合,大家各取所需,而这样的局部封闭性也就直接影响了智能家居市场在未来发展。

目前在智能家居领域内,逐渐开始讲究起了“门当户对”,像前段时间,美的与华为联手布局智能家居市场,也确实是强强联合的典型范例,美的这几年在家电行业的发展尤为强势,不仅在国内,在国外市场也具有一定影响力,而华为更不并多说,其智能终端及大数据处理能力的表现,在业界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其实,不仅美的选择与华为建立战略关系,早在去年的时候,华为就曾联手海尔在智能家居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说白了就是强强联手,希望能做到1+1>2的效果,但是目前大环境下,物联网尚无法做到万物互联,所以智能家居未来的核心部分应该在云端平台,但云端未来的发展方向又该是哪里呢?

智能家居市场必须要完全开放

智能家居市场作为物联网领域的重要组成,其对于整个体系的开放性要求十分高,而目前很多家电企业、终端企业以及云端平台,表面说对所有终端或者系统都完全开放,但实际情况下,由于目前企业选择抱团,大家都结成了一个个小团体,本该“互联网”的世界,结果却变成了“局域网”。

当然从这些企业的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无可厚非。但目前的情况下,不管是输入端、云端还是接入端,想达到垄断整个市场都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从用户角度出发,只有真正全面开放智能家居所在的各个平台,才能在用户体验上获得提升,毕竟客户大多时候并不会购买相同品牌下的整套家电,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为用户的喜好就造成了用户在体验感受的下降。

所以家电企业要多去吸纳更多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及同时增加开放性,而云端则要保持较高开放性,对于智能终端来说,还要在物联网系统上有所突破,像目前华为已经开发出的LiteOS,不仅占用空间小,而且反应十分迅捷,这也是为何美的会在今年与华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挑选小米的原因之一。

智能家居行业的未来展望

传统的智能家居行业,无法摆脱WiFi的覆盖模式,当然这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已经足够,再配备一个智能移动终端,基本上就可以操作家里所有的家电,但是这样的家电环境,根本谈不上“智能”二字,如果智能终端的作用只是代替一个遥控器而存在,那么只要支持相应红外线功能的终端,都可以进行遥控,但又如何真正体现“智能”呢?

从整体环境来看,移动终端口到云端再到家电端口,两边的终端不必详说,而真正的“智能”应该全都体现在云端上方,但是云端的技术也只是很多都是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应用,而如果要将云端的智能一面展现出来的话,那么就只有依靠人工智能了!相比大家最为担心的问题,是人工智能会不会在未来统治人类,却有点杞人忧天的感觉,因为毕竟,现在的人工智能目标应该更好的为大家提供服务。

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实现智能家居

人工智能可以以硬件设备作为载体,也可以像《钢铁侠》里面的管家“贾维斯”一样,成为系统一部分,无处不在。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人工智能的“大脑”如何在云端发挥它的优势,越强大的云端可能在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上面会很突出,但是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还不够,深度学习才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深度学习就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简单说,就是要让用户身边的家电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进一步减少或者省略用户操作的步骤,从而达到全面贴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天气闷热,用户快到家的时候,空调自动调节好之前主人比较喜欢的温度,但这只是大数据分析后的结果。

如果加入了深度学习以后,家电就就能根据实际情况去推测今天用户是不是刚参加完户外活动,温度要不要比平时更低一些,在这背后,其实是深度学习在发挥作用。甚至在未来,家电能真正达到与用户不同场景中进行思维交互。

所以,智能家居的未来发展主要取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在体系内真正保持平台高开放性的前提下,融入今后发展成熟的人工智能,那么,类似《钢铁侠》中的管家“贾维斯”,或许真的可以成为现实也说不定呢。

文章来源:中国派

围观 213

作为智能家居的大脑,在华丽变身成为机器人形态之前,“家庭中控”还曾经历过各式变换,而未来的产品形态,似乎也逐渐有迹可循……

基础形态:手机们的好基友
  
较早的家庭中控产品,往往需要通过APP端来实现设备管理与指令下达,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强,比如直接以手机为载体的京东超级APP、飞利浦Hue+网关、新和创的家庭服务器、风向标的风机,以及领耀东方的Smartbox空气盒子。其中,后三者可以支持场景设置与设备联动,以实现智慧安防、智慧空气等服务场景。
  
隐身变形: 融入智能产品内部
  
相较于冷冰冰的网关中控,将之与日常生活中可视的、经常与人交互的设备进行结合,显然更容易让用户建立亲切感。同时,也会显得更物有所值,毕竟就现阶段而言,大多数用户并不愿意单纯地为智能家居买单,若设备附带有中控功能,反倒让人有一试的兴趣。
  
也因如此,越来越多披着功能外壳的中控设备开始出现,比如彩易生活就是以电视作为家庭入口,将电视/OTT/机顶盒/IPTV作为控制中心组网拉通智能设备,希望通过高频应用(视频娱乐)带动低频应用(智能家居)。相同做法的还有云智家的智家宝(中控+IPC),以及BroadLink的智能遥控“黑豆”(中控+环境监测+IPC)等。
  
华丽升级:闪亮亮的机器人来了!
  
而自2015年起,让机器人充当“家庭中控”的趋势就越来越明显,去年年底的深圳高交会现场,为数不多的几款家庭机器人几乎都拥有中控能力,今年年初,各大企业也相继放出大招,比如开篇提及的海尔Ubot,以及美的Bubble机器人与BroadLink的Rokid,多是主打家庭管家概念,功能大体相似,支持家电智能管理、安防监控、生活助手等功能。
  
家庭智能机器人概念热炒的背后,除却资本市场热度高、产品营销需卖点外,更为重要的是,用户对于活泼、听话的机器人产品容忍度更高,偶尔犯点小错并不会引起失望、不喜等负面情绪,这也是导致产品形态向机器人升级的原因之一。
  
其二,机器人是进入家庭的最佳角色与入口。相较于依赖手机/遥控器等设备进行手动控制与语音交互,机器人简直人味儿十足!试想下这两种场景:通过手机/遥控器来完成灯的开关,或者对着小机器人说“hey robot,帮我把灯打开行吗”,体验简直千差万别呢。
未来的智能家居中控会是什么样的?

图注:手机语音交互VS机器人交互

其三,科幻电影的长期熏陶。还记得那个又暖心又萌的大白吗?层出不穷的科幻类电影,让我们对机器人始终抱有着一定程度的美好期待与幻想。(当然,那些带来灾难与毁灭的机器人大片就暂时忽略吧…)
  
终极形态:科技式未来已在路上
  
不过,当前的家庭智能机器人仍然停留在问答式交互上,听话却未必懂你。未来依托于人工智能+自学习,机器人可以从每一次互动中掌握你的喜好与生活习惯,根据习性每天早上自动为你播报天气与感兴趣的资讯,当你说“我累了”的时候会自动调节成你最喜欢的舒缓环境等等,让机器人真正成为家庭中的智慧大脑。
  
此时的智能设备们则可以相应做减法,变得更加头脑简单,只需接收中控大脑所发送的指令并执行即可,不用自己做判断。比如衣物洗护,洗衣机不必需要判断衣物材质的能力,而改为由机器人来判断,并下达相应的洗护指令。
  
另外一种声音则认为,未来,与中控大相径庭的家居控制模式可能会是“去中心化”。在通信协议统一标准之后,让每台智能设备都拥有自己的小大脑,互相对话互相联动,而不必要一个控制中心来进行统筹。也许这一天来的更早,也未可知呢?

来源: 智慧产品圈

围观 462

还记得在2016 Google I/O 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谷歌除了更新Android和Android Wear两个平台,发布了全新的Daydream VR平台之外,还发布了基于全新语音助手吗?这款旨在服务于智能家居的家庭智能终端Google Home,一经发布,就立刻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所谓智能家居,其实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网络通信以及人工智能(AI)的自动控制、通过音视频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谷歌的Google Home 之所以博得了满堂彩,正是因为其强大的家庭管理功能让大家感觉智能家庭正在无限接近。

根据此次谷歌在大会上所展示的来看,Google Home能够对各种智能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控和管理,其功能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快递、交通、行程等等都为你安排得十分妥当。而用户只需要用「Hey,Google」或者「OK,Google」唤醒它,你的所有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而且,Google Home 能够敏锐识别男女不同的声音,以此分别为人们安排行程或者发送短信。Google Home 还可以通过 Wi-Fi 串联起全部的家庭智能设备,灯、播放器、电视机、手机等等,都可以在统一的管理下运作。出门前的一句「Bye」就能让 Google Home 关闭全家的电器。

当然,智能家居设备在我国也刮起一阵旋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智能家居设备停留在一些控制方面(如灯光控制、音响控制、安防控制、家电控制等),对于智能家居设备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很多业内人士以及专家纷纷表示非常认可。而且根据权威机构预测,中国智能家居产业规模未来五年(2016-2020)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8.26%,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865亿元!

也就是说,今后几年内智能家居产业将会迎来爆发性的增长,这对我国的制造业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利好。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智能家居也能够让生活变得更为舒适便捷。

文章来源:奇笛网

围观 413


据市场追踪公司ABI Research报告显示,随着物联网(IoT)市场蓬勃发展,2015年多核微控制器(MCU)芯片销售量已达到1.5亿套,从2015至2020年,多核MCU芯片销售量将以5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在2020年时出货将暴涨至13亿套。
  
ABI Research表示,工业物联网、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是目前MCU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而未来市场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智能家居行业。据悉,2020年智能家居多核MCU总销售量将突破4.5亿套,抢占36%的市场份额。智能家居MCU市场增长主要受到集成连接和传感器处理中控以及实现向实施创新软件解决方案持续转型等驱动因素的影响。
  
“传统上,设备厂商倾向于使用多个单核MCU来处理多个传感器的功能和连接解决方案。考虑到简化的设计、更快速原型和单核MCU上市时间,这种趋势将仍然不失为一种优势策略。”ABI Research战略技术副总裁Malik Saadi表示。
  
最重要的是,为适应未来各种物联网应用、网络可扩展性、互操作性、嵌入式智能等,能效将成为下一代物联网设备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要求将为未来设备的长寿命和处理不断更新提供灵活性,使其成为集成多核MCU的必要部分。此外,多核MCU将为智能软件赋能,以支持创新和先进功能,如传感器融合和人工智能等。
  
目前市场上已有许多知名低功耗低成本多核MCU可供选择,其中许多产品包括集成连接,如Wi-Fi、蓝牙、IEEE 802.15.4以及各种MEMS传感器,如加速计、陀螺仪、温度计和磁力仪等。
  
某些MCU供应商,如飞思卡尔和德州仪器等,未来将主动采取多核MCU战略,并瞄准异构连接和传感器功能。然而,其他厂商如意法半导体(STMicroelectronics)和恩智浦(NXP)都相对滞后,部分归因于其太过关注传统产品和客户,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需要高级功能,也不涉及创新软件解决方案。
  
ABI Research表示,未来MCU供应商整合许多连接和传感器解决方案到单一MCU至关重要,从而努力提高规模、优化成本和芯片面积、降低功耗以及集成智能功能。相反,物联网设备供应商将需要定制自己的产品、采用市场可用的不同连接和传感功能,来整合更多的先进功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文章来源:智能家居网

围观 449

页面

订阅 RSS - 智能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