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电感

作者:邹林

1 、共模电感原理

在介绍共模电感之前先介绍扼流圈,扼流圈是一种用来减弱电路里面高频电流的低阻抗线圈。为了提高其电感扼流圈通常有一软磁材料制的核心。共模扼流圈有多个同样的线圈,电流在这些线圈里反向流,因此在扼流圈的芯里磁场抵消。共模扼流圈常被用来压抑干扰辐射,因为这样的干扰电流在不同的线圈里反向,提高系统的EMC。对于这样的电流共模扼流圈的电感非常高。共模电感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只是一个相对量,共模信号又称共模噪声或者称对地噪声,指两根线分别对地的噪声,对于开关电源的输入滤波器而言,是零线和火线分别对大地的电信号。虽然零线和火线都没有直接和大地相连,但是零线和火线可以分别通过电路板上的寄生电容或者杂散电容又或者寄生电感等来和大地相连。差模信号是指两根线直接的信号差值也可以称之为电视差。

假设有两个信号V1、V2

共模信号就为(V1+V2)/2

差模信号就为:对于V1 (V1-V2)/2;对于V2 -(V1-V2)/2

共模信号特点:幅度相等、相位相同的信号。

差模信号特点:幅度相等、相位相反的信号。

如图2所示为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示意图。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图2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示意图

2、差模噪声和共模噪声主要来源

对于开关电源而言,如果整流桥后的储能滤波大电容为理想电容,即等效串联电阻为零(忽略所有电容寄生参数),则输入到电源的所有可能的差模噪声源都会被该电容完全旁路或解耦,可是大容量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并非为零。因此,输入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是从差模噪声发生器看进去的阻抗Zdm的主要部分。输入电容除了承受从电源线流入的工作电流外,还要提供开关管所需的高频脉冲电流,但无论如何,电流流经电阻必然产生压降,如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所以输入滤波电容两端会出现高频电压纹波,高频高压纹波就是来自于差模电流。它基本上是一个电压源(由等效串联电阻导致的)。理论上,整流桥导通时,该高频纹波噪声应该仅出现在整流桥输入侧。事实上,整流桥关断时,噪声会通过整流桥二极管的寄生电容泄露。

高频电流流入机壳有许多偶然的路径。当开关电源中的主开关管的漏极高低跳变时,电流流经开关管与散热器之间的寄生电容(散热器连接至外壳或者散热器就是外壳)。在交流电网电流保持整流桥导通时,注入机壳的噪声遭遇几乎相等的阻抗,因此等量流入零线和火线。因此,这是纯共模噪声。

3、共模电感如何抑制共模信号

目前已经知道共模信号是两个幅度相等、相位相同的信号,共模信号一般来自电网,共模信号会影响电路板的正常工作,也会以电磁波的形式干扰周围环境。

既然是用电感来抑制共模信号,那么这肯定和磁场相关。先来介绍通电螺线感,产生的磁场的方向(对于项目应用而言,有些场合比如抑制共模信号而言,不太需要定量的计算,电感产生的磁场以及磁通量的大小,感兴趣的童鞋,这里推荐一本书可以参考,《开关电源中磁性元器件》赵修科老师)。对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判断方法为,右手握住螺管,四指指向电流方向,则拇指指向就是磁场方向。接下来介绍一个重要的名词,即磁通。垂直通过一个截面的磁力线总量称为该截面的磁通量,简称磁通。磁力线是通电螺线管产生的,是实际存在的,只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磁力线是一个闭和的回路,对于通电螺线管,磁力线都要经过螺线管内部,磁力线是与磁感应强度B成正比的。如图3所示为通电螺线管产生磁力线的示意图。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图3 螺线管磁力线

如图4所示为,穿过某一截面的磁通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图4 穿过截面的磁通

磁通量用F表示,是一个标量,单位为韦伯,代号Wb。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B以及截面积A的关系为:

F=BA

从关系式可以看出,穿过横截面的磁力线越多,磁通量就越大。对于绕在磁芯上的线圈,在其上通电流i,则线圈的电感L可以表示为:

L=NF/i

N为线圈匝数。

到此为止,通过上述的简要概述,可以知道,绕在磁芯上的线圈在匝数和电流不变时,磁芯中穿过的磁力线越多,那么磁通量就越大,则相对应的电感量也越大。电感天生的作用就是阻止流过其上电流的变化,其实质是阻止其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利用共模电感来抑制共模电流的基本原理。

如图5所示为,共模电流在共模电感上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电流I1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1,电流I2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B2,两条黄色箭头分别表示电流I1和I2在铁氧体中产生的磁力线,可以看出电流I1和I2产生的磁力线是相加的,故磁通也是相加的,那么电感量就是相加的,电感量越大,对电流的抑制能力就越强。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图5共模电流在共模电感上的磁通分布

对于共模电感如何抑制共模电流用一句话可以解释,即共模电感上流过共模电流时磁环中的磁通相互叠加,从而具有相当大的电感量,对共模电流起到抑制作用。

当两个线圈流过差模电流时,铁氧体磁环中的磁力线相反,导致磁通相互抵消,几乎没有电感量,所以差模信号可以基本无衰减的通过(考虑到电感本身具有一定的电阻)。所以不仅对于开关电源的输入滤波器加共模电感,在走差分信号线时也可以加上共模电感来抑制共模电流,以防止电路误触发等现象。

4、共模电感选取

根据共模电感的额定电流、直流电阻以及额定频率下阻抗值要求,可以按步骤进行设计:

1 根据阻抗值计算最小电感值
2 选择共模电感磁芯材料以及磁芯尺寸
3 确定线圈匝数
4 选择导线

共模电感最小电感值计算公式: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Xl为频率为f时的阻抗值

扼流圈电感值是用负载(单位: Ohms)除以信号开始衰减时的角频率或以上频率。例如,在50Ω的负载中,当频率达到 4000 Hz 或以上时信号开始衰减,则需要使用 1.99 mH (50/2π×4000))的电感。其相应的共模滤波器构造,如下图6所示:

共模电感(扼流圈)选型

选择所需滤波的频段,共模阻抗越大越好,因此在选择共模电感时需要看器件资料,主要根据阻抗频率曲线选择。

电感量计算出来后和普通设计电感一样,在此就不详细展开。

自己在绕制电感时要注意些事项,

1)绕制在线圈磁芯上的导线要相互绝缘,以保证在瞬时过电压作用下线圈的匝间不发生击穿短路。
2)当线圈流过瞬时大电流时,磁芯不要出现饱和。
3)线圈中的磁芯应与线圈绝缘,以防止在瞬时过电压作用下两者之间发生击穿。
4)线圈应尽可能绕制单层,这样做可减小线圈的寄生电容,增强线圈对瞬时过电压的而授能力

共模电感磁芯的选取磁芯时,形状尺寸、适用频段、温升以及价格都要考虑,常用的磁芯为U型、E型和环形。

相对而言,环形磁芯比较便宜,因为环形只有一个就可制作。而其他形状的磁芯必须有一对才能为共模电感所用,且在成型时,考虑两磁芯的配对问题,还须增加研磨工序才能得到较高的磁导率,对于环形磁芯却不需如此;与其它形状磁芯相比环形磁芯有较高的有效磁导率,因为两配对磁芯在装配时,无论怎样作业都不可消除气隙的现象,故有效磁导率比单一封闭形磁芯要低。但环形磁芯绕线成本较高,因其他形状磁芯有一配套线架在使用,绕线可以机器作业,而环形磁芯只可以手工作业或机器(速度较低)作业;且磁环孔径小,机器难以穿线,需要人工去绕,费时费力,加工成本高,效率低;安装不便,若是加底座,则成本会上升。综合性能比起来,磁环性能较好,价格也较高。因为成本的因素,磁环大多用在大功率的电源上。当然因为体积小,对体积有要求的小功率电源,可以采用磁环磁芯。对于主要作用是滤除低频噪声的共模电感,应当选用高磁导率的锰锌铁氧体磁芯;相反,应该选用适用于高频的镍锌铁氧体磁芯或磁粉芯磁芯。通常适用于高频的磁芯,因其具有分布式气隙,故磁导率相对较低,二者不可兼得。不过,与普通电感器不同的是,共模电感的作用是对噪声信号形成较大的插入损耗,以减小噪声干扰。锰锌铁氧体在高频时,虽然其有效磁导率很小,但磁芯损耗随频率增加而增大,对高频噪声有较大的阻碍作用,所以也能减弱高频干扰,只是效果相对较差。然而,较大的磁芯损耗会导致磁芯发热,而损耗较小的磁芯价格也较高。

来源: 硬件十万个为什么

围观 844

在CAN节点的设计中,我们通常为了总线的通讯更为可靠,为CAN接口增加各种器件,但实际并非所有应用都需要,过多防护不仅增加成本,而且器件的寄生参数必然影响信号质量。本文将简单介绍共模电感用于总线的作用。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看到许多CAN产品会使用共模电感,但在常规测试中却看不到它对哪一项指标有明显改善,反而影响波形质量。

许多工程师为了以防万一,确保可靠,会对CAN增加全面外围电路。CAN芯片已经有很好的抗静电,瞬态电压能力,有些收发器本身也有很好的EMC性能,我们在应用中可根据设计要求逐个增加防护、滤波等外围。

对于CAN总线要不要加共模电感,我们主要从电磁兼容方面考虑。

一、共模电感

先介绍共模干扰。图1、图2分别给出了差模和共模干扰及其传输路径。图中的驱动器及接收器为差分信号传输,类似CAN总线。差模干扰产生于两条传输线之间,共模干扰则在两条线中同时产生,其电势是以地为参考。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1 差模干扰及传输路径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2 共模干扰及传输路径

共模电感是在一个磁环的上下两个半环上,分别绕制相同匝数但绕向相反的线圈。共模干扰是相同的,所以在磁环中形成的磁力线相互叠加,电感阻抗大从而起到衰减干扰的作用。对于差模信号在磁环中形成的磁力线是相互抵消的,并没有抑制作用,仅有线圈电阻及很小的漏感对差模信号有略微影响。

共模电感本质上是一个双向滤波器,一方面滤除信号线上的共模信号干扰,另一方面抑制信号线本身不向外发出电磁干扰。图2中的干扰信号则能很好地被共模电感抑制,而差分信号则几乎无影响。

二、CAN总线特性

CAN收发器内部CANH、CANL分别为开源,开漏输出形式,驱动电路如图3所示。这种方式可以使总线轻松实现显性电平的驱动,而隐性电平则通过终端电阻放电来实现。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3 CAN收发器驱动电路

总线固有的差分传输形式使得CAN对于共模干扰有很好的抑制能力,如图4所示。通过CANH、CANL相减可很好地消除来自外部的共模干扰,但CANH、CANL并非理想对称,快速上升的跳变沿,这些均会带来EMC问题。我们通过示波器看总线波形很完美,测试静电,EFT,浪涌,传导骚扰抗扰均无异常。但测试传导发射,则不能满足限值要求,看起来很正常的总线实际却向外在发送传导干扰。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4 CAN传输波形

三、为什么要加共模电感?

对于CAN接口的EMC问题,除了选用更好性能,符号要求的CAN收发芯片,另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对CAN接口增加外围,共模电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在现有汽车电子CISPR 25标准中,对传导骚扰限值有很严格要求。许多CAN收发器均会超过限值。如图5分别为按照车规限制测试增加和不加共模电感的CAN接口传导骚扰,共模电感值为51μH,可以看到在各个频段下对噪声改善较为明显,测试结果仍有很大裕量。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5 传导骚扰测试

共模电感对降低传导骚扰有明显作用,可帮助我们快速通过测试要求,满足现有汽车用要求,但总线增加共模电感也会带来两个问题:谐振和瞬态电压。共模电感不可避免地会有寄生电感,直流电阻,考虑总线节点数,通信距离等因素,会引起谐振,影响总线信号质量,如图6,绿色波形为增加共模电感的总线波形,信号下降沿已有明显的谐振。另外,共模电感感量较大,且直接节在收发器接口,实际应用中出现短路,热插拔等状态会使共模电感两端产生瞬态高压,严重时会直接损坏收发器。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6 增加共模电感的CAN波形

四、总结

共模电感用于总线的优缺点较为明显,它可以滤除信号线的共模电磁干扰,衰减差分信号高频部分,抑制CAN接口自身向外发出的电磁干扰,在传导骚扰方面有很好地改善作用,但应用仍要考虑其带来的谐振与瞬态电压,这些在长距离,多节点通讯中对总线信号质量是不利的,对于一般工业应用对传导发射并无严格要求,因此可不增加共模电感。

广州致远电子有限公司基于多年的总线防护设计积累推出了高防护等级隔离模块——CTM1051(A)HP系列。该系列符合国际ISO11898-2标准,静电防护等级可达接触±8kV,空气放电±15kV,浪涌防护可达±4kV隔离CAN解决方案,具体如下图7所示,能够适用于各种恶劣的工业现场环境。应用简便,即插即用,应用原理图如下图8所示。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7 CTM1051(A)HP的EMC性能

CAN总线到底要不要加共模电感?
图8 应用原理图

转自:微信号 ZLG致远电子

围观 544
订阅 RSS - 共模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