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hy 在 提交

一直以来都是使用正点原子的板子,所以一旦换了板子,就要考虑到新板子的晶振问题.一般来说,板子上使用的是外接无源晶振,但对于一些工控板来说的话,无源晶振抗干扰性不强,因此,很多工控板都选择抗干扰性强的外接有源晶振。因此,在编程当中,就得对之前的代码模板进行修改,不然便无法使用。
如果不对源码进行修改的话,你可以对其进行调试,最后显示出,其一直在下面画出的那个函数里面循环,意思是,其一直在等待PLL就绪。

而PLL默认是在等待外置无源晶振,所以,其就会在这个地方跳不出循环。因此,需要修改系统时钟设置函数里面的HSE(高速外部时钟),即外接有源晶振。找到SetSysClock函数,修改为如下图所示。注意,后面HSEON一定要写,不然外接晶振没打开,系统时钟就只能选择内置RC振荡器来用(内置RC振荡器频率一般较低)

配置好这两个之后,系统的外置有源振荡器就写好了。而系统还有一部分需要配置,就是外接有源晶振的频率和之前无源的晶振频率不同,因此需要修改一下外接高速晶振的频率。
这里需要修改两处地方,一个是芯片的头文件里面,stm32f4xx.h,以及系统文件system_stm32f4xx.c,如下图所示


上面是芯片头文件,将HSE频率由8000000改成50000000,下面是系统文件,主要修改PLL_M,时钟分频系数。
完成之后,需要配置一下全局变量,如下图:

如此,便配置完成。(以上个人验证可以使用,如有错误,烦请指正。)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Bryan TT」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50975577/article/details/113063676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