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六答,了解“缺芯”真相

demi的头像

近期,行业内关于“缺芯”的讨论愈加热烈。从手机缺芯到汽车缺芯,芯片作为电子消费领域、智能网联的核心硬件基础,其重要性第一次这么深刻地被暴露在大众眼前。

“缺芯”讨论持续数月之久,是危言耸听,还是小题大做?“缺芯”背后引发了行业怎样的思考与应变?本文整理了六问六答,奉上真相帖一篇。

Q1:“缺芯”——缺的什么芯?

A:
汽车芯片分类诸多,有计算芯片、车机芯片、存储芯片、微控制器MCU等等。本次缺芯主要涉及的是MCU,作为功能芯片在汽车电子核心部件中(包括发动机ECU、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P等)进行广泛应用。这部分功能芯片的缺失,直接导致部分核心功能无法实现前装量产,进而影响车企的产能布局。

Q2:为什么会出现“缺芯”的情况?

A:
一方面,全球疫情席卷使得主机厂下调了2020年下半年的产能预期,而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复苏比预期快,对于芯片的需求急剧增加。而芯片的采购周期一般需要半年以上,与汽车产能的爬坡二者之间存在时间差,无法迅速实现供给平衡。

Q3:“缺芯潮”最快什么时候能得到缓解?

A:
预计缺芯最快可以在2021年第三季度得到缓解。主要原因在于芯片有完整且复杂的一套制造流程,从原材料到封装、测试完成需要漫长的时间。且晶圆产能本身除了汽车行业以外,还有来自消费电子领域、工业领域快速增长的产能提升需求。

Q4:“缺芯潮”背后引发了汽车行业怎样的讨论与思考?

A:
对车企及Tier 1最直接的影响是增加了芯片供应链安全的考量。随着智能网联趋势的快速发展,可以预料到未来汽车芯片的需求量更加可观。自主可控的供应链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缺芯”风波涉及的MCU供应商主要以外资为主,受波及的车企话语权略显被动。高可靠、高性能的中国车规芯片需求呼之欲出。

从整个芯片产业链来看,芯片上游的设计和中游的制造环节,我国相对薄弱。未来需要加强政策的扶持力度和人才培养。形成高质量完整可控的芯片产业链任重而道远。

Q5:国产汽车芯片的机会来了?

A:
“缺芯”风波某种程度上只是更加凸显了中国本土汽车核心芯片赛道卡位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实际上,受益于中国智能网联趋势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入局国产汽车芯片者众多。

但是这条赛道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能够迅速脱颖而出的,需要在可靠性、性能上与国际水准接轨,同时技术支持与生态服务上更适应客户的本土化开发。

此外,时机也很重要。未来3-5年是中国汽车芯片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黄金期,而光车规标准的认证可能就需要2年。市场只留给早有准备的企业。

Q6:“缺芯潮”对芯驰科技的影响?

A:
从供应链角度来说,本次缺芯潮对于芯驰科技没有影响。一方面来自于2020年业务需求的正确预判,另一方面,芯驰科技在产能布局方面采取了双源供货策略,确保产能的稳定性。

从市场反响来说,“缺芯”事件推动了中国车企对于本土芯片企业的选择意愿。在综合评估了芯驰科技的产品实力、技术服务及生态价值等因素后,2020年,有十几家车企及一级供应商与芯驰科技达成了业务合作。

来源:芯驰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