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CU

根据IC Insights报告,2021年全球MCU市场总销售额破190亿美元,而中国市场增速远远领先全球,尤其在新能源汽车、物联网等领域。这对于我国MCU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加上贸易摩擦、技术封锁等因素影响,自主可控已然成为本土芯片发展的主要需求。统计显示,近两年加入赛道的本土厂商数量大幅上升,国产替代成为国内芯片产业链成长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国产芯使用比例升高的同时,问题痛点也随之而来。

国产MCU芯片的使用痛点

近期,业内几家知名媒体联手发起了一项针对工程师对国产MCU使用体验的调查。调查显示,工程师们对国产芯的感受可谓又爱又恨,担忧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性能可靠性差:由于核心技术仍处在起步阶段,产品性能成为了用户们吐槽的火力密集点。加上大部分厂商使用的是通用IP,自主可控力度薄弱,不少工程师给国产MCU贴上了“不靠谱”的标签;

2、技术支持能力较为薄弱:售后跟不上,产品规格书又不够专业,甚至会出现让用户“看不懂”的情况;

3、产能不稳定:国内近一半的晶圆生产掌握在海外公司手中,对本土产业链的影响极其深远,国际形势的变幻易造成产能不稳定;

4、生态不完善。

国产也有高可靠“芯”

作为一家从成立之初就坚持走全国产、自主可控的32位MCU厂商,爱普特认为这些难关并非不可攻克。

首先,爱普特的核心研发团队是来自于世界知名芯片大厂,在成立的最初五年里,他们一直致力于自主知识产权IP库的研发。目前爱普特已经拥有一套齐全完善,可以媲美国际顶尖MCU公司,且已经经过亿级芯片量产验证的自主知识产权IP库,以此保证了每一颗芯片的可靠性。2021年度,爱普特基于自研IP库量产的全国产MCU出货量超一亿颗,用市场表现证明了自身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品质。

“如何攻克国产MCU高可靠性能难关?爱普特交出实力答卷"

依托强大的技术团队,爱普特为客户提供产品相关的开发工具、应用文档、软件驱动库、检测报告等一系列完善的技术支持与服务,有效帮助客户缩短研发时间,加快产品上市进度,同时还建立了成熟的售后客诉服务体系,充分保障客户利益。

国产“芯”要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布局与铺垫。据悉,爱普特已与国内主要晶圆生产厂家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在当前全球缺“芯”的态势下,依然能够保障充足的产能,提供稳定的产品供应。

在MCU生态建设方面,爱普特将携手平头哥一起打造完整的工具链和生态,除了RISC-V的CSI组件认证外,还将推出“1520”生态标准,即1天上手、5天出原型,20天量产。未来,爱普特还会开展大学计划及工程师培训认证等活动,打造MCU生态。

在自主可控需求逐渐迫切的背景下,国产化的脚步正在加快,在如何攻克国产MCU高可靠性难关这个问题上,也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如爱普特这样实力与情怀兼备的本土厂商为之努力,相信在众多优秀本土厂商的凝心聚力下,国产替代的进程将势如破竹,迎来全新的发展格局!

来源: 爱普特微电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19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1、中颖电子

主要提供:4位、8位、16位、32位MCU

应用范围:家电、电机。

2、北京兆易创新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工业自动化、人机界面、电机控制、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物联网。

GD32作为中国32位通用MCU领域的主流之选,以累计超过2亿颗的出货数量、超过1万的用户数量、20个系列300余款产品型号选择的广阔应用覆盖率稳居市场前列。GD32使用的是Cortex-M3内核,型号做到了与STM32相同型号的全兼容,方便替换,主频频率更高。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3、华润微电子

主要提供:8位、16位MCU

应用范围:家电,消费类电子、工业自动化控制的通用控制电路。

4、上海华大半导体

主要提供:8位、16位、32位MCU

应用范围:工业控制、智能制造、智慧生活及物联网等。

有国企背景的HC32系列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4内核,产品包括超低功耗应用的HC32L系列和针对电机应用市场的HC32M系列,针对通用市场的高性价比HC32F系列,与ST同型号产品管脚兼容,可以直接替换。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5、上海复旦微电子

主要提供:16位、32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电表、智能门锁等。

6、深圳国民技术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卡、微型打印机、激光条码扫描器等.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7、上海贝岭

主要提供:8位、16位、32位MCU

应用范围:计算机周边、HDTV、电源管理、小家电、数字家电。

8、海尔集成电路

主要提供:14位、15位、16位MCU

应用范围: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智能仪表。

9、青岛东软载波

主要提供;8位、32位MCU

应用范围:家电、智能家居、仪器仪表、液晶面板控制器、工业控制等。

10、深圳中微半导体

主要提供:8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家电、汽车电子、安防监控、LED照明及景观、智能玩具、智能家居、消费类电子。

中微股份的高性能低功耗高集成全领域的MCU,可批量替换STM32F030/031系列、STM32G030/031系列和STM32L031/051系列。

11、上海晟矽微电子

主要提供:8位、32位MCU

应用范围:小家电、消费类电子、遥控器、鼠标、锂电池、数码产品、汽车电子、医疗仪器及计量、玩具、工业控制、智能家居及安防等领域。

12、杭州士兰微电子

主要提供:8位、32位MCU

应用范围:小家电、遥控器、电源管理、电机控制、 个人医疗设备、 音响设备、 空调遥控器、智能仪表、面板显示、电瓶车充电器、移动电源、HID、电子香烟等

13、希格玛微电子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电信、制造、能源、交通、电力等。

14、深圳汇春科技

主要提供;8位MCU

应用范围:物联网、人机交互智能控制等。

15、珠海卓荣集团(建荣)

主要提供:8位MCU

应用范围:家用电器 、移动电源。

16、苏州华芯微电子

主要提供:8位、4位MCU

应用范围:卫星接收器、手机充电器、万年历、多合一遥控器。

17、龙芯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电力监控、智能电网、工业数字控制、物联网、智能家居、数据监控。

18、紫光同芯

主要提供:8位、16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家电。

19、杭州中天微系统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手机、数字电视、机顶盒、汽车电子、GPS、电子阅读器、打印机。

20、上海灵动微电子

主要提供:32位

应用范围:电机控制、蓝牙控制、高清显示、无线充、无人机、微型打印机、智能标签、电子烟、LED点阵屏等。

MM32系列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 内核,产品包括:针对通用高性能市场的MM32F系列,针对超低功耗及安全应用的MM32L系列,具有多种无线连接功能的MM32W系列,电机驱动及控制专用的MM32SPIN系列,以及OTP型的MM32P系列等,同样的管脚、型号等与ST全兼容,替换成本非常低。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21、珠海欧比特控制工程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航空航天:星箭站船、飞行器;高端工控:嵌入式计算机;舰船控制、工业控制、电力设备、环境监控。

22、南京沁恒微电子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工业控制、物联网、信息安全、计算机/手机周边等。

南京沁恒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位于江苏南京。自公司成立以来,始终以技术为导向,在物联网领域专注于连接和控制方面的芯片设计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创新,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万物互联,上下互通的芯片及解决方案。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23、北京君正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可穿戴式设备、物联网、智能家电、汽车、费类电子、平板电脑。

24、深圳锦锐科技

主要提供:8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家电。

25、北京时代民芯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汽车导航、交通监控、渔船监管、电力电信网络。

26、中科芯(CETC)

中科芯的32位MCU产品可批量替换STM32的F103、F030、F031和F051等系列。基于ARM架构覆盖Cortex-M0、M3、M4内核八大系列产品,硬件引脚与STM32 P2P兼容,软件采用寄存器级兼容设计,对于已经使用ST系列MCU开发完成的程序,HEX文件可直接烧录到中科芯对应型号的MCU中即可运行,无需过多改动。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27、上海芯圣电子

主要提供:8位MCU

应用范围:各类工业、小家电、消费类产品。

28、上海芯旺微

主要提供:混合信号超低功耗工业/车规级高可靠性MCU/DSP芯片、高性能低功耗智能门锁mSOC、电机/电源/电池/射频SOC。

29、大唐微电子

主要提供:智能终端芯片、智能安全芯片、汽车芯片等。

30、深圳宏晶科技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通信、工业控制、信息家电、语音。

31、上海山景集成电路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各类车载、户外、家庭用、便携式、智能Wifi或蓝牙音响/音箱/Boombox/Soundbar/扩音机;各种卡拉OK音响设备;电脑/手机用的网络直播声卡;K歌音效麦克风及K歌耳机;电子乐器模块;语音机器人/学习机/故事机/智能玩具;智能家居/车载的语音识别及处理模块;指纹识别门锁/LED控制模块/扫地机器人等等。

32、上海华虹集成电路

主要提供:智能卡和嵌入式安全芯片。

33、杭州万高科技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水气表。

34、北京晓程科技

公司的专业方向为集成电路设计,同时为智能电网、智慧城市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

35、上海云间半导体科技

公司产品有基于宽带电力载波通信技术的CR600和CR700系列32位物联网MCU芯片,该芯片既具有通用32位MCU的功能,又有电力载波通信功能。可以在电力线、同轴线缆等模拟线缆上传输高速数字信号,在智能家居、安防监控、智慧路灯、光伏发电、智能门铃、电梯物联网、地铁等行业应用领域。

36、深圳爱普特微电子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家用电器、智能硬件、消费电子、安防工控等领域。

37、深圳赛元微电子

主要提供:Flash MCU IC

应用范围:大小家用电器、工业控制、电机驱动、医疗健康、安防、消费等多个领域。

38、苏州锋驰微电子

公司现有产品主要是OTP型:有152、153、2501等系列产品

应用范围:各种消费电子,小家电等产业。

39、重庆雅特力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微型打印机、平衡车、三轴手持稳定器、电子白板、指纹识别、扫地机器人、光流无人机、电动车控制器与仪表、舞台灯光、热成像仪、LED广告屏、墙面开关、惯性导航模块、DVR、机器人控制等终端设备应用。

雅特力的AT32F403A/F407/ F413/ F415/F421系列,可批量替换STM32的F030、F303、F103、F107、F072、F401和F411等系列,其产品硬件引脚与STM32 P2P兼容,软件高度兼容,由于内核、SRAM、外设等性能相比STM32大幅度提升,AT32可一颗取代多颗STM32,另外还独有安全性&二次开发功能: security Lib,更宽的工作温度:-40~105度。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40、上海乐鑫科技

专注于研发高集成、低功耗、性能卓越、安全稳定、高性价比的 Wi-Fi 和蓝牙 MCU,现已发布 ESP8266、ESP32、ESP32-S、和 ESP32-C 系列芯片、模组和开发板,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理想选择。

41、芯海科技

主要提供:16、32位MCU

应用范围:仪器仪表、物联网、消费电子、家电、汽车电子。

42、联华集成电路

主要提供:8位、16位MCU

应用范围:消费电子、白色家电、工业控制、通信设备、汽车电子、计算机。

43、深圳航顺

主要提供:8位、32位MCU

应用范围:汽车、物联网等。

航顺已量产基于ARM Cortex-M0及Cortex-M3 内核的MCU产品包括:通用高性能市场的HK32F103家族,HK32F030/031/03X家族,存储器EEPROM家族。2019年即将推出的超低功耗7nA及安全应用的HK32L家族以及具有多种无线连接功能的HK32W/B家族,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可以替代ST的国产MCU(附具体厂家及其部分具体MCU型号)"

44、珠海极海半导体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汽车电子以及智慧家庭等领域。

45、安徽赛腾微电子

主要产品面向汽车、工业应用的8位,32位MCU及配套模拟功率类芯片。

46、深圳贝特莱电子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智能家居、工业控制以及消费类产品领域。

47、北京杰发科技

主要产品AC781X系列32位车规MCU、AC7801x系列32位车规MCU,车规AEC-Q100 Grade1认证通过、零失效、超强ESD防护、恶劣环境抗干扰能力等。

48、珠海炬芯

主要提供:8位至32位MCU

应用范围:平板电脑、智能家居、多媒体、蓝牙、wifi音频。

49、爱思科微电子

主要提供:8位、16位MCU

应用范围:消费类芯片、通讯类芯片、信息类芯片、家电。

50、苏州国芯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信息安全领域 、办公自动化领域、通讯网络领域、 信息安全领域。

51、比亚迪微

主要提供:8位、32位MCU

应用范围:家电等。

52、琪埔维半导体

主要提供:32位MCU汽车级微控制器芯片(MCU)

53、武汉瑞纳捷

公司专注于安全加密芯片、低功耗安全MCU、驱动芯片、NFC及控制芯片设计、销售与服务。凭借产品的高可靠性、高性价比和完善的服务,多个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智能交通、物联网、移动支付和生物识别等领域。

54、合肥健天电子有限公司

合肥健天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智能芯片、传感器、AIoT系统产品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多项专利和著作权,在低功耗、NVM存储、高性能模拟、传感器等方面具有核心竞争力。核心团队来自华为、Michrochip、MTK等,有着20年的行业经验。团队均衡,技术与市场双轮驱动。20年行业经历,熟悉珠三角市场和长三角产业链,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硅谷联动。

55、泰矽微

泰矽微专注于泛物联网垂直应用场景中的系统级MCU+芯片,通过将完全自主开发的高可靠性的极低功耗MCU平台与行业应用结合的方式,集成高性能模拟电路、专用硬件加速器、AI算法、无线通信、电源管理、电池管理等功能形成新的产品形态的SoC。

56、凌鸥

南京凌鸥创芯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运动控制领域的集成电路设计与生产并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以运动控制芯片为核心业务,同时致力于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目标市场主要为电动车辆、伺服控制、机器人、电动工具、无人机、家用电器等。

57、辉芒微电子

辉芒微电子是一家从事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的企业,专注于MCU芯片、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的研发和销售,并提供基于以上产品的全套解决方案。公司拥有一批具有国内外顶尖半导体企业工作经历的研发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拥有百余项自主核心发明专利,具备自主开发工艺的能力。

58、中科昊芯

专注于国产安全可控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研发,领域专用处理器的先行者,面向特种应用、电机控制、消费电子等领域,成功研发多款数字信号处理器及RISC-V处理器。

59、华芯微特

主要提供:32位MCU

应用范围:面向电机控制、TFT-LCD 控制、白色家电、智能控制和工控仪表等领域。

60、台湾合泰半导体

主要提供:8位、32位MCU

应用范围:消费电子、LED照明等。

61、台湾新唐科技

主要提供:8位MCU

应用范围:照明、物联网等。

62、台湾义隆电子

主要提供:8位、16位MCU

应用范围:消费电子、电脑、智能手机。

63、台湾松翰科技

主要提供:8位、32位MCU

应用范围:摇控器、智能型充电器、大小系统、电子秤、耳温枪、血压计、胎压计、各类量测及健康器材。

64、台湾凌阳科技

主要提供:8位、16位MCU

应用范围:家庭影音。

65、台湾十速科技

主要提供:4位、8位、51位MCU

应用范围:遥控器、小家电。

66、台湾笙泉科技

主要提供:8位MCU

应用范围:车用、教育、工控、医疗等中小型显示面板。

67、台湾九齐科技

主要提供:4位、8位MCU

应用范围:录音集成电路产品、消费电子、家用产品等。

68、台湾佑华微电子

主要提供:4位、8位MCU

应用范围:录音产品、消费电子、家用产品。

69、台湾应广科技

主要提供:4位、8位MCU

应用范围:机械、自动化、家电、机器人。

来源:ittbank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
cathy@eetrend.com)。

围观 519

作者:熊海峰

编者注:前几日笔者连续发布了几篇关于本土MCU发展的文章,其中《本土MCU未来谁可称王?看看大佬们怎么说?》探讨了未来本土MCU可以深耕的领域,显然,垂直化领域是本土MCU一个可以发力的地方,这里,我们刊登泰矽微CEO熊海峰的一篇分析文章,泰矽微提出了MCU+概念,并已经成功流片产品,让我们看看这款产品有什么特色?

近两年,国内芯片设计类企业呈现出一种趋势,之前专注于存储、模拟、电源、射频甚至AI等领域的设计公司,纷纷开始调整方向涉足MCU业务。部分公司选择了通用MCU,更多的则是在原有功能芯片基础上做MCU集成融合。基于这一现象,笔者站在产业角度对国产MCU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行业洞察和案例分析,希望对国内的相关从业者、上下游厂商以及资本市场等相关的决策判断有所帮助。更期望国产MCU能得到更加高质量的发展,在追赶和超越国际顶级MCU厂商的道路上走得更顺。

MCU的重要性、复杂性和成长性

MCU(Microcontroller Unit)即微控制器,又名单片机,是将CPU、存储器(RAM和ROM)、各种模拟外设、数字外设、多种I/O和接口等集成在一片芯片上,形成的芯片级计算机。MCU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家电、汽车、数码电子等产品中,是电子设备的核心零部件。单单中国市场,每年的产业规模就超过400亿人民币。作为基于传统晶圆制造工艺的一个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芯片,其战略性重要程度绝不亚于任何其他类别的芯片,无论是更为复杂的AI芯片、GPU等高端芯片,还是体量上更为庞大的各类模拟芯片。除开近期阶段性缺货造成的稀缺性影响,MCU的战略重要性、复杂性、及成长性都被严重低估。

MCU的供给关乎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小至一只耳机,大到一辆汽车,但凡带电的设备里,少则一颗,多则数百颗MCU,少一颗都成不了产品、出不了货。中国是电子制造业的大国,但所制造的产品中采用的MCU有90%以上都还是依赖进口。国产MCU所占的大多都还是低端和同质化的市场。人为断供的风险时刻存在,即便是当下非人为的阶段性缺货,也对很多相关下游厂商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对于下游厂商来说,这波缺货最大的教训之一莫过于要学会和习惯做供应链预测,这同样也是MCU芯片厂商应该要接受的教训。而我们依然处于正在被教育的过程中。欧美MCU厂商将未来2年的晶圆产能通过部分预付款方式强行锁定,意图已是十分的明显。

完成一颗高可靠性的可大规模应用的MCU绝非易事 看似简单的MCU芯片内,从数字到模拟集成了至少50个的核心IP。每个IP都需要工匠般的精神精心打磨。长时间的大量仿真,不断的调整电路和参数,不断的流片,不断的迭代,开发没有任何捷径。MCU看似简单,但因为其通用性,在应用场景上非常多样化并难以预测。而大量的出货又要求产品的高度一致性和极低的不良率。这就要求电路的设计需要具备更好的容忍度,容忍一定的工艺偏差,容忍不同的温湿度和电磁工作环境,容忍各种外设组合工作下的稳定性,甚至需要考虑外围应用设计的容错性。这才具备了高可靠性,高品质MCU产品的基本要求。而真正要将其大规模的商业化,其他生态相关的建设一样都不能少。简单易用的开发板、完善的软件工具链、丰富的应用笔记文档、成熟的SDK开发包、及时有效的线上线下的技术支持、人气旺盛的社区论坛、机制健全的线下技术培训以及全面的销售渠道体系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MCU的增长数倍于终端产品的增长且不断加速 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提升了MCU需求的绝对数量,而电子产品的智能化和物联网化则让单位产品所需要的MCU的数量不断攀升,导致对于MCU的需求远超线性增长的增速。这种“戴维斯双击”式的增长对MCU产业来说固然是件好事情,但同时也伴随着产能匮乏的困扰。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MCU都采用了传统工艺节点和制程,基于产能持续萎缩的8英寸晶圆产线。这需要产业上下游的协同和共识,需要更长远和科学的需求预测和产能规划,更需要顶层设计对MCU战略重要性的认同和政策扶持。这不仅仅关乎国产MCU的崛起,更关乎着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产业生存发展的安全性。而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国产MCU发展缩影

国产MCU品牌的数量比国外品牌多一个数量级,但市占率却反而少了一个数量级。国产MCU多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内核以8位为主,且以OTP和MTP类居多,可靠性要求也相对较低而成本压力较大。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工业应用和行业应用而言,则多以进口MCU品牌为主。这类应用除了高可靠性外,还需要确保供货的可持续性,同一产品通常需要保证10年以上的供货,产品生命期内,厂商不会贸然更换方案。而汽车领域的要求则更为苛刻,前装市场入局的国产品牌凤毛麟角。造成以上格局的原因有很多,笔者根据多年的MCU从业经历暂且罗列了以下几点:

  • 通用MCU卖的是Catalog,欧美头部MCU品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技术迭代使得产品在稳定性、可靠性及产品系列化方面非常全面。产品大多都能横跨几个管脚到几百个管脚的各种级别MCU,且未来数年的产品路标清晰明确。这是对质量、可靠性和供应商资质等要求较高的大客户在方案选择方面考虑的重要因素。国产MCU发展时间相对较短,基础还不够深厚。一方面需要更长时间的产品积累和能力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开拓思路,寻求弯道超车的战略拐点。
  • 中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是从国外品牌的纯代工起步的,早期产品方案的MCU主平台选型和采购都是全球化的,决策权不在本土。有相当一部分的国内市场需求是从国外研发导入到国内生产的移交性需求。其MCU平台的选型具有延续性,随着国内系统厂商的研发团队自主权的提升,国产MCU丞需伺机切入。
  • 大多国产通用MCU以替代性兼容设计为主,这样的产品思路目标就是作为二供进行部分替代。可替代的市场大多属于对可靠性要求不那么高的消费类市场。对于更高要求的工业及汽车类应用来说,国产MCU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满足相应要求。
  • 欧美MCU品牌多年前就开始通过持续性的大学计划从大学生入手,通过与高校设立联合实验室,将产品植入到课件、毕设和竞赛中。培养先入为主的使用习惯和未来用户群。近几年也陆续看到国内的头部MCU厂商开始效类似做法,这样的投入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需要3-5年。但长期来看是最具性价比、最长效的生态建设投入。

MCU下游应用分散,种种原因导致海外与国内存在结构性差异。国外MCU以汽车电子,高端工控及品牌类应用为主,而国产MCU则主要以消费电子为主。对标国际头部MCU厂商,差距客观存在,除了不断弥补明显的短板外,国产MCU更需要持续寻找差异化创新的机会,借助弯道超车实现更大的突破。

“MCU+”或是国产MCU弯道超车的机会

电子产品的数量在不断攀升,形态也在不断进化,尤其近些年物联网技术的兴起与普及,产品智能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而这波缺货潮会加快这一趋势。有限的供货将会流向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去,包括高附加值的品牌和更高定位的产品。这一趋势又会反过来影响MCU未来的发展和分布,促使MCU同样会朝着更高的附加值发展。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功耗、更高的集成度。这其中集成度的提升将会是MCU发展的主旋律,我们认为这会是国产MCU弯道超车的主要着力点。集成度的提升意味着和应用的深度结合。从需求挖掘和产品定义来说,本土MCU厂商最靠近市场和真实应用,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时间追溯至2020年的4月份,距上海泰矽微首次公开提出“MCU+”的发展思路已经过去整整一年的时间。一年前半导体行业因受到疫情影响尚未走出阴霾,也固然不存在缺货现象。但产业发展的趋势不容改变,后疫情又恰恰起到了促进作用,进一步加速了“MCU+”这一趋势的形成。前文中提到的众多MCU以外的厂商介入MCU业务,大多也是基于集成的需求,比如,电源类芯片需要加协议、加快充;电池管理需要加算法;物联网类无线通信类芯片需要加应用相关的控制和处理;存储芯片需要集成智能化算法等等。总之,目前看到的集中转向MCU的现象并非当下缺货潮所致,而是市场在需求侧变化的推动下产品形态的自然演绎。这波缺货潮终将过去,当潮水退去的那一刻,产品竞争力是取决于价格还是产品自身?

上海泰矽微设立之初就直接定位于”MCU+”的发展思路,站在应用角度,基于MCU来定义适合于各垂直市场的高性能专用MCU+/SoC芯片。在这过程中并没有因为通用MCU暂时的缺货和爆炒动摇过产品方向的决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闭开发,多个“MCU+”系列芯片逐渐从开发到流片再到工程,进入量产。产品涉及信号链、电源管理、电池管理、无线通信等技术领域。覆盖消费类、工业及汽车等相关应用。

泰矽微宣布量产首个“MCU+”产品---高性能信号链SoC

泰矽微日前正式量产发布目前业内超高集成度的高性能高可靠性信号链系列化SoC芯片。传感器作为物联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存在于绝大部分的物联网终端节点中,在基于通用MCU的传统方案中,传感器的信号调理、采集或测量需要额外的多颗芯片来实现,性能要求越高,外围的复杂程度和成本代价越高。
TCAS系列芯片集成了32位ARM® Cortex®-M0高性能内核,最高工作频率可达48MHz,内置最高64KB FLASH和8KB SRAM。其内部集成了24bit高精度Sigma-Delta ADC、14bit高速SAR ADC、最高1024倍增益放大的超低噪声PGA、VDAC、IDAC、TIA、运放等多种模拟前端外设,同时集成了多路UART、SPI、I2C等数字接口外设,支持多种硬件加密算法。泰矽微还开发了独创的降低系统整体功耗的Tinywork®技术(专利号:CN111427443A),使得外设在睡眠模式下,无需内核处理器的干预也能独立工作和相互协同,可将典型应用场景功的工作电流降低80%以上,并且支持超低功耗待机,支持独立备用电池供电。

MCU产品定位的基本要素是高可靠性,对于TCAS系列而言,从芯片的开发到测试的流程、单个模拟或数字IP及IO Ring的实现、基于整芯片的Floor plan布局以及封装材料的选取等都将可靠性放在了首位。对比常规工业级芯片2KV的ESD静电测试指标,TCAS的实测数据可轻松通过6KV,且HTOL、Latch up等全部Pass。为了配合产品发布和后续推广,除了基本数据手册外,也准备了大量的应用笔记、低成本的开发评估板、典型应用的参考设计、调试工具以及培训材料等。

“”

信号链作为TCAS系列芯片的主要特性,可通过软件配置实现多种传感器的信号调理和数据采集,外围电简单,噪声系数极低,可实现高精度测量。

以下罗列了部分传感器接口的典型电路及应用介绍:

“”

1、桥式传感器接口:桥式传感器应用框图所示是一个基于低噪声PGA、24Bit Σ-△ADC等的高精度桥式传感器测量系统。TCAS14A内置2级具有可调增益的低噪声PGA,以及低均方根(RMS)噪声的24Bit Σ-△ADC和温度补偿电路,因此可以直接测量来自桥式传感器等的小信号。

2、热电偶传感器接口:热电偶传感器应用框图所示是一个基于24Bit Σ-△ADC的热电偶测量系统。TCAS14A内置PGA、24bit Σ-△ADC、基准电压源VDAC和激励电流IDAC等。芯片内部集成的偏置电压发生器偏置热电偶信号,确保输入信号满足输入电压限值的要求。片内提供1mA的激励电流用于为热敏电阻和采样电阻电阻供电。基准电压利用该外部采样电阻产生。

“”

3、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应用框图是一个基于24Bit Σ-△ADC或14bit SAR ADC的电流型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系统。TCAS14A内置运放OPA、跨阻放大器TIA、24bit Σ-△ADC或14bit SAR ADC、VDAC等。通过传感器参考电极(RE)向OPA提供反馈,从而改变反电极(CE)上的电压来保持WE引脚的恒定电位。内部TIA将传感器的电流信号转变为电压信号,提供给ADC。内部VDAC为TIA提供偏置电压,使得信号处于ADC支持的电压范围内,以便为不同类型的传感器提供充足裕量。

“”

4. 三线制RTD传感器:三线制RTD传感器应用框图是一个基于24Bit Σ-△ADC的具有外部参考的比例型三线制RTD(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传感器测量系统。该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感器引线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进行高精度的测量。

“”

泰矽微的这款信号链SoC是其在“MCU+”战略路线上走出的坚实一步,后续还将推出更多系列化“MCU+”芯片,覆盖电源管理、电池管理、射频、触控等技术领域。这种体系化、系列化创新的模式也代表着国产MCU在通过探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追求更高质量发展的一股新的力量。从产品定义到架构设计和芯片开发,都坚持从“0”起步走全原创自主开发,充分尊重和重视知识产权。选择走自定义产品而不是兼容设计和国产替代之路,通过应用场景和需求的深度分析倒逼产品创新,通过和行业标杆的下游厂商共同定义产品,开辟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解决了行业痛点的同时也可锁定大客户订单。

结语

新能源革命给中国的汽车工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而电子信息产业的这次物联网化革命也同样会给国产MCU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毋庸置疑,欧美头部MCU厂商拥有非常强大的周边生态,但容易被忽略的是,层出不穷的国产兼容替代实质上是在为进口MCU芯片的生态不断修筑护城河。真正的弯道超车是紧追而不跟随、借鉴但不复制。实现国产MCU的自主可控和产业振兴尚有一段距离,需要全产业链的集体智慧与努力。不过,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全的产业生态,最大的本地市场,紧抓类似“MCU+”这样全新的机会,产业上下游联动,通过创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国产MCU的生态崛起,可期!

若对文中所提相关产品有需求,可通过sales@tinychip.com.cn联系上海泰矽微以获取当地经销商及产品信息。

围观 19

3月18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中国IC领袖峰会暨中国IC设计成就奖”颁奖典礼上,有五家公司的MCU产品获得了“中国IC设计成就奖之年度最佳MCU”殊荣。

(排名不分先后)

下面分别详细介绍了这5款MCU产品(排名不分先后):

1. 兆易创新 - GD32E50x Cortex-M33 MCU

GD32E5系列Cortex®-M33内核通用MCU产品组合

基于Arm® Cortex®-M33内核设计,采用台积电低功耗40纳米(40nm)嵌入式闪存工艺构建,处理器主频最高可达180MHz,内置硬件乘/除法器并提供了完整的DSP指令集和单精度浮点运算单元(FPU),还配备了全新的硬件三角函数加速器(TMU),可支持矢量、正余弦、指数、平方根、常用对数等数学三角运算,以减轻CPU负担并提高处理效率。GD32E5内置了全新的超高精度定时器 (SHRTimer),它内部拥有5个独立的计数器,可以产生5组2路带死区互补输出的PWM控制信号,频率最高可达11.5GHz,分辨率最快仅为90ps,最高工作性能可达244DMIPS,CoreMark®测试可达547分。

GD32E5系列Cortex®-M33内核通用MCU全新特性

GD32E5系列MCU包含了GD32E503、GD32E505、GD32E507和GD32EPRT等4个产品系列、23个型号选择,各系列软件和引脚完美兼容,优异的灵活性充分释放Cortex®-M33内核的卓越潜能。GD32E5系列MCU具备业界领先的处理能力、功耗效率、连接特性和更经济的开发成本,进一步推动嵌入式开发向高精度工业控制领域扩展,解决数字电源、电机变频、测量仪器、混合信号处理、高端消费类应用等多种功能集成和工作负载需求。

2、灵动微电子 - MM32SPIN0280系列MCU

灵动MM32SPIN0280系列MCU

MM32SPIN0280系列MCU产品是专门针对电机与电源领域所设计的基于Arm Cortex-M0的高性能微控制器,内核主频96MHz,PWM主频192MHz。QFN20以及TSSOP20极小封装可以实现三相永磁无刷电机(BLDC/PMSM)的FOC驱动;LQFP64的多管脚封装可以实现双电机驱动,内置了两个独立的3MSPS的12位高速高精度ADC,以及四路轨对轨高速运算放大器(OPA),可以极少的外围器件实现三相永磁无刷电机(BLDC/PMSM) FOC驱动算法中的双电阻采样或者单电阻采样的超静音高效方案,特别适用于家用空调室外机、吸尘器、高速吹风筒、伺服驱动器、无人搬运车、净化器风机、洗衣机、电动车以及其他高效率电机驱动设备。

产品特色:

  • 工作电压范围2~5.5V
  • 128K字节FLASH,8K字节SRAM
  • 芯片工作温度范围-40°C~105°C
  • 2组独立3MSPS的12位ADC,16通道
  • 5组具有滤波功能的比较器,11通道
  • 3组UART,2组多地址设计的I2C,SPI
  • 2组带有死区功能的高级定时器,支持双电机驱动

MM32SPIN0280系列MCU,同时设计了硬件数学计算单元,以及高主频PWM设计,尤其在三合一空调(压缩机、PFC以及风机)的设计,双轮平衡车、无人自走车这类产品方案,原本需要至少2个MCU以及OPA等外围器件的设计,现大幅度降低了外围器件数量,生产一致性也大幅度提高。销售量自量产后,成长迅速,累积超过千万的出货成绩足以证明其产品优势与特色。

3、晟矽微电子 - TWS充电仓芯片MC9931

有灵活功能需求充电仓方案中,晟矽微电子TWS充电仓充放电管理专用MCU MC9931可取代专用充放电管理SOC芯片加MCU的双芯片。MC9931有外置MOS的MC9931A0ZQ和内置MOS的MC9931A1ZQ两个型号。MC9931既有专用充放电管理SOC芯片的稳定性,又有MCU的灵活性和集成度。其整体方案的高性价比可从容面对高性能、多功能与低价格诸多需求的挑战。正所谓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资源介绍

硬件资源上MC9931除内置12位高精度ADC模块外,其特殊性在还于集成了BUCK-BOOST模块和两路独立负载检测与独立放电MOS电路,所以其功能可覆盖市场上大部分专用充放电管理SOC芯片而且性价比更高。MC9931还有的增值功能为内置载波通信用于耳机仓和耳机之间的通信。基于MC9931开发的软件可用到包括:8位RISC架构CPU、 2K*16字节OTP ROM、128字节SRAM等在内的资源,给用户提供足够功能的自定义空间。另外,此芯片采用QFN20 3*3封装,更好的支持散热和简化电路设计。

方案原理图:

MOS外置方案MC9931A0ZQ

MOS内置方案MC9931A1ZQ

方案功能特点

  • 5V输入端过欠压保护
  • 电池过充过放保护
  • 充电插入检测
  • 2路负载独立控制和检测,可做通信
  • 负载小电流检测
  • 负载过流保护
  • 放电超时保护
  • 电量指示:1-4颗LED、数码管等多样化

4、华大半导体-HC32F460


产品性能:

HC32F460系列是基于ARM® Cortex®-M4 32-bit RISC CPU,最高工作频率168MHz的高性能MCU。Cortex-M4内核集成了浮点运算单元(FPU)和DSP,实现单精度浮点算术运算,支持所有ARM单精度数据处理指令和数据类型,支持完整DSP指令集。内核集成了MPU单元,同时叠加DMAC专用MPU单元,保障系统运行的安全性。此款通用变频控制芯片特别适应于白色家电、电动车辆、无人机、电动工具等量大面广的变频电机应用领域对通用性与价格的要求。

技术创新:

①HC32F460系列集成了高速片上存储器,包括最大512KB的Flash,最大192KB的SRAM。集成了Flash访问加速单元,实现CPU在Flash上的单周期程序执行。轮询式总线矩阵支持多个总线主机同时访问存储器和外设,提高运行性能。总线主机包括CPU,DMA,USB专用DMA等。除总线矩阵外,支持外设间数据传递,基本算术运算和事件相互触发,可以显著降低CPU的事务处理负荷。

②HC32F460系列集成了丰富的外设功能。包括2个独立的12bit 2MSPS ADC,1个增益可调PGA,3个电压比较器(CMP),3个多功能16bit PWM Timer(Timer6)支持6路互补PWM输出,3个电机PWM Timer(Timer4)支持18路互补PWM输出,6个16bit通用Timer(TimerA)支持3路3相正交编码输入及48路Duty独立可设PWM输出,11个串行通信接口(I2C/UART/SPI),1个QSPI接口,1路CAN,4个I2S支持音频PLL,2个SDIO,1个USB FS Controller带片上FS PHY支持Device/Host。

③HC32F460系列支持宽电压范围(1.8-3.6V),宽温度范围(-40-105℃)和各种低功耗模式。Run模式和Sleep模式下可切换高速模式(8-168MHz)和超低速模式(<8MHz)。支持低功耗模式的快速唤醒,STOP模式唤醒最快至2us,Power Down 模式唤醒最快至20us。

5、国民技术 N32G/N32L系列

N32G/N32L系列通用安全MCU芯片基于国民技术安全SOC技术架构,采用32位ARM Cortex-M内核,具有高可靠性以及低功耗电源管理特色,集成数模混合电路,并内置多种密码算法硬件加速引擎及安全单元,形成以安全、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低成本、简单易用为特色的通用安全MCU系列产品。N32G/N32L系列针对不同使用场景可提供各类适配型号,涵盖工业控制、电机控制、智能表计、智能家居家电、医疗健康、消费电子、电池及能源管理、生物识别、通信、机器人、汽车电子等广泛的应用领域。


N32G/N32L系列产品创新技术特点与应用优势:

1. 创新推出MCU安全机制,借助安全领域的领先优势,支持MCU内嵌多种安全技术,技术引领物联网广泛应用:

  • 具有安全功能的MCU技术应用创新:支持多种安全功能单元,支持安全启动、多用户分区管理、安全存储、多种高速加解密算法、系统实时安全检测等。为系统稳定运行提供安全保障,为数据存储及传输提供基础能力支撑。
  • 支持多种安全加解密算法:首款支持国密/国际双密码算法,于传统的软件算法,性能提高数10倍以上,系统资源消耗减少5倍以上,实现更快的硬件加速能力。
  • 高性能:同等主频情况下,具有优异的指令处理能力,可实现无等待取指与执行,系统运行更快。
  • 高集成度:集成多种模拟外设、电源管理电路、数模及模数电路、具备较低方案BOM成本优势。

2. 业内领先高性能MCU低功耗技术

  • 针对高性能MCU领域,工艺制程上采用多电源域技术及动态电压调整技术实现极低漏电,达到功耗与性能的极佳平衡,待机功耗低至1uW,动态功耗低至60uA/MHz。
  • 微秒级启动与功耗模式快速转换,具备更加快速的MCU响应处理能力。

3. 单芯片上集成度达到最佳平衡,基于N32G/N32L系列MCU形成的单芯片无磁智能表计方案、6合1单芯片安全智能门锁方案、多电机FOC控制方案等技术解决方案具有行业引领性。

N32G/N32L系列通用安全MCU产品目前已发布达70余款量产型号,已在多个行业领域得到重要客户认可和量产应用。与此同时,更多的型号陆续在研发中,以覆盖全方向、全系列应用为目标,为行业及客户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撑。

本文整理自网络公开资料,转载请注明。

围观 877

导语

由于美国对高科技的技术封锁、疫情等因素影响,近期国外MCU开始缺货,业内人士反映,国际MCU大厂的产品已经全线延期,新排单基本都不接,更有人戏称芯片的涨幅已超过深圳房价。国产替代的关键要素在哪里?如何打造工业级精准可靠的国货之光?

近日,芯海科技(股票代码:688595)资深产品经理王伟做客创易栈直播间,和美女主播sandy搭档为大家解答这一系列疑问。


国产替代看起来很简单,背后却需要非常多的条件积累。引脚兼容很重要,但只是“冰山一角”的表象,如果要做一个长期使用的产品,还必须从品质保障、供货能力、系统运营效率、开发生态、芯片可靠性、时钟稳定性、抗干扰能力、ADC性能、工具链…等因素去综合考虑。


质量优势,产品品质可靠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核心技术缺失,本土设计能力不足,导致我国芯片大量需求主要依赖进口,整体发展水平相比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国产替代,产品性能是前提。芯海科技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发经验,拥有专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具备市场、人员、技术、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相应储备,在同一领域产品性能处于领先地位。

◆ 什么是真正的引脚兼容?

首先引脚兼容不仅仅是引脚定义一致,其实还有很多隐含的指标。在设计能力或者设计架构上,在设计、对标的时候往往会有细微的差异,比如国产替代中某厂商内部的电源需要外部电路来辅助稳定,而国外的不需要这个元器件,所以多占用了一个引脚,这就导致板子用不了,必须单独画一个电路去加一个电容做处理,虽然说改动不是特别大,但会把替换周期拉的特别长。

第二个就是一些隐含的电器特性,比如说反向耐压,F030/031的一个关键特性是VDD=3.3V时,IO支持5V输入,如果不支持特性,容易引起电流倒灌,影响可靠性。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有没有用到这种场景,有的话用的芯片有没有这个功能。

第三个就是功耗,在功耗上各家设计及工艺是有差异的。功耗过大带来的影响:1. 超出硬件设计范围,影响稳定性;2.发热、影响性能和可靠性;3.在电池应用中,缩短电池寿命。芯海科技从架构、工艺、设计角度等功耗特性看,跟友商比略胜一筹。


引脚兼容并不是封装尺寸一样或者定义一样,而是背后的电气特性、性能等要保持一致。

◆ 12位ADC与12位ADC一样么?

大家标的都是12位ADC,但差别特别大,下图可以很明确看出分辨率和精度的区别。A的打靶正态分布平均值是偏的,而且非常离散,称为分辨率和精度低;B围绕靶心,分布很准,精度不错,但是分辨率不够,所以打不到10环;C非常密集,打得很准,但都打偏了,它的分辨率很高,但是精度不够;有些厂商宣传ADC12位甚至16位,但它只提升了分辨率,没有提升精度,出来效果也是没有保障的;D是真正分辨率高、精度高特性的ADC,密度集中准确。


怎么反映ADC的精度,可以重点关注这几个指标:第一个指标是绝对误差,指产品在不校准状态下的误差,可以反映ADC的基本特性;第二个指标失调误差(Offset);第三个指标增益误差,增益误差来源于放大系数,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斜率偏差;第四个指标差分非线性(DNL),每两个码值之间的最大偏差;第五个指标积分非线性(INL),是最重要的指标,也是反映ADC精度最基本的指标,INL指标好的ADC,其它参数基本不会太差。


芯海科技的INL可以做到1.2LSB,也就是说一个12位的ADC,在测量过程中经过校准调整后精度可以达到11位甚至更好的性能,换算后可以到11.5A甚至更高的指标。同样一个ADC,同行做的可能是8位9位,因为品质有保障,无论是测电压还是电流,如果用的是我们的ADC就比较放心。

◆ ESD指标能否代表可靠性?

产品质量、可靠性非常重要,有些企业在宣传可靠性时会说产品ESD是多少伏,ESD指标能否代表可靠性呢?可靠性有非常多的因素,并不是仅仅一个ESD就能代表,ESD仅仅代表静态防静电能力,譬如HBM、MM、CDM,代表IC静态防静电的能力。在规范的生产环境中,2kV可以满足需求;在不规范的生产环境中,一般4kV可以保障过程中不会损坏。国外的ESD参数都会写2000伏,因为国外客户的生产环境非常规范,2000伏就能满足基本需求,在国内2000伏其实是不够的,需要加一些保护器件,基本上4000伏就能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不会有损坏,良率有保障。过高的ESD可能有用,但它并不能代表产品真正的可靠,除了ESD外,还需从功能安全、温度特性(在工作温度下能不能保证可靠工作,关键模块在温度变化后指标准不准)、可靠测量(在恶劣环境下ADC精度是否有保障)、封装可靠性、板级可靠性等方面综合考量。


CS32F030是比较典型的功能安全产品,做了非常多的可靠性设计(关键寄存器保护、Flash储存保护、SRAM储存保护、时钟保护、看门狗、ADC可靠测量、IO电平自检)。关键寄存器的保护:在执行ESD时,可能无法完全排除的静电干扰正好把计算器打改写了,如果没有做处理的话会导致整个系统出错,而且不知道出现什么样的错误,所以我们在很多关键计算机上做了保护,防止改写,即使被改写也能够知道,软件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储存保护:我们的flash内部是做了硬件校验的,也可以内置的CRC模块来做软件的校验,可以知道程序在里面有没有错。做IC没有100%完全可靠,不出任何错误是不存在的,零缺陷要通过芯片的很多措施来保障。时钟保护:时钟是MCU非常关键一环,时钟出了错,芯片再好也没有用,我们做了时钟和检测的装置,大家在设计的时候用外部时钟,如果时钟停振或失效时可以去到内部时钟做一些基本安全处理,比如码头在转的时候可以让它慢慢停下来,不会造成安全事故。


环境温度是指外部环境的温度;芯片是有封装的,散热有一个过程,内外可能会存在温差,结温可以理解为内部晶圆的温度。我们的芯片全系列都是按结温125℃设计的,CS32F030/031全系列支持105℃工作温度和125℃结温,保证在高可靠性的环境下工作,在量产中每个芯片都会做110度的高温测试,保证芯片的可靠性。

没有外挂晶振,使用内部时钟的情况下,内部时钟就会有一个温度特性,因为内部时钟都是电阻电容这种电路搭起来的,比如一个8兆的内部时钟可能在25℃是7.99兆,但是到了85℃的时候,会有漂移。我们在做时钟设计的时候,做了很多温度补偿、防止温漂的一些特性,包括电压补偿的一些电路在里面,让温度特性特别好。通过抗温漂设计,CS32F031的内部时钟温漂控制在1%以内,满足UART等通讯的要求,并有效减少时钟漂移带来的测量误差。可能有人会好奇就跑个程序,精度高有什么用,比如说异步通讯,一旦你的时钟偏了,超出一个有效范围,其实你的通讯就失败了。

ADC测量的时候会用到内部的一个基准来去做一个比较,如果没有外部基准的话,内部基准的这些温度特性就代表了你的测试精准度。我们的基准是按60PPM去做的,电压每摄氏度不超过60个PPM指标偏差,国内有的是100,有的是200,有的不标,但在测量中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可靠性是有非常多环节来保证的,芯海科技的可靠性都是从需求出发,像客户需求、行业标准、内部标准来具体分解。所有产品都会做芯片级的测试,包括MSL、uHAST,板级的HTOL,这些测试成本非常高,测一个循环可能需要十几万甚至更高的成本。MCU芯片研发过程中投片其实只占很小一部分,在设计、可靠性这块投入成本非常大。我们有很详细的管理流程、可靠性测试指标,会根据工业的、手机的类别不同有所区分定制,根据多年积累、客户交流、行业特性来做策略。

可靠性不仅仅是ESD体系来保证的,芯海科技在可靠性测试的质量管控非常严格,与公司主航道主要业务领域主流经销商均已建立深度战略合作,通过行业一流客户、领军企业的严格认证,构建了良好的客户关系,选择我们的产品质量有保证。


◆ 100%测试可以保障质量么?

芯片的量产100%测试是一个伪概念,芯片每一个都测了,这是第一个100%,规格书列定的范围都测了,这是第二个100%,随着芯片规模越来越大,不可能100%测试。量产测试只是质量保证中最后一个执行环节,更重要的是整个的体系的保障。

回归到执行层面的生产管理体系,我们会有一个全流程的管控,从晶圆流片开始,晶圆做任何产品都不是100%稳定的,会有一些工艺偏差,我们会对这种工艺偏差做实时监控,从最源头防止质量异常。CP、封装、FT+DS,包含仓储的质量管理、出货流程管理上会有一系列的管控。我们内部有个口号“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不是测试出来的,整个研发过程从需求阶段一直会对质量做管控,芯海科技有17年的经验库沉淀,会把历史经验都迭代到每一代产品中。

质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的质量管控不仅仅是靠测试来保证产品的质量,从管理层到执行层到各种评审,通过系统的管理措施来保证,是比100%测试更高的的质量管控,产品质量可靠。

供货保障,持续交付能力

芯片晶圆加工、封装、测试整个过程需要4~6个月,目前受国际形势及疫情影响,周期更长。交付能力对半导体企业的资金实力、供应链管理能力、系统运营效率有极高要求。芯海科技通过优秀的供应链的管理体系建设,从需求管理、库存计划、供应执行上构筑供应保障的三道防线。需求管理是第一道防线,根据正常情况下客户的需求做预估,甚至多做一些预测去备货。第二道防线是库存计划,在很早就预计到并制定安全库存计划,建立安全库存。第三道防线是内部的一系列管理体系,调动资源,发挥供应链的战斗力。三道防线联合发力才能够保障在异常情况下交货,解决大家担心的供货问题。


作为电子产品的大脑和心脏,MCU 芯片是信息安全的基石,是守卫国家安全的基础保障,在全球贸易保护和西方国家对华芯片出口封锁的环境下,中国科技企业必须拿出解决方案。芯海科技作为集感知、计算、控制于一体的全信号链芯片设计头部企业,17年来一直以工业级标准打磨产品,在MCU领域已有领域已有十余年的积累,对高精度ADC及高可靠MCU技术有着深刻理解,掌握了全信号链芯片设计技术并构建了完善的开发生态。未来芯海科技将专注于高精度ADC、高性能MCU、测量算法以及物联网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研发设计,持续深耕信号链芯片领域,充分发挥ADC+MCU双平台优势,给未来国产替代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来源:芯海科技

围观 144

页面

订阅 RSS - 国产M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