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

今天,首先学习单片机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外围功能电路,然后,挑战一个实际单片机的运行。

单片机是控制电子产品的大脑

现如今,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电器都使用了单片机。例如:手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以及按下开关,LED就闪烁的儿童玩具。那么,单片机在这些电器中究竟做了些什么呢?

单片机是这些电器动作的关键,是指挥硬件运行的。例如:接收按钮或按键的输入信号,按照事先编好的程序,指挥马达和LCD的外围功能电路动作。

那么,单片机是如何构成的呢?如图1所示。

单片机是由CPU、内存、外围功能等部分组成的。如果将单片机比作人,那么CPU是负责思考的,内存是负责记忆的,外围功能相当于视觉的感官系统及控制手脚动作的神经系统。

图1:单片机的构成要素

尽管我们说CPU相当于人的大脑,但是它却不能像人的大脑一样,能有意识的、自发的思考。CPU只能依次读取并执行事先存储在内存中的指令组合(程序)。当然CPU执行的指令并不是“走路”、“讲话”等高难度命令,而是一些非常简单的指令,象从内存的某个地方“读取数据”或把某个数据“写入”内存的某个地方,或做加法、乘法和逻辑运算等等。然而这些简单指令的组合,却能实现许多复杂的功能。

会思考的CPU

让我们从CPU的构成来了解它的作用吧,如图2所示。

图2:CPU的作用

◇程序计数器

CPU读取指令时需要知道要执行的指令保存在内存的什么位置,这个位置信息称为地址(相当于家庭住址)。程序计数器(PC)就是存储地址的寄存器。通常,PC是按1递增设计的,也就是说,当CPU执行了0000地址中的指令后,PC会自动加1,变成0001地址。每执行一条指令PC都会自动加1,指向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可以说,PC决定了程序执行的顺序。

◇指令解码电路

指令解码电路是解读从内存中读取的指令的含义。运算电路是根据解码结果操作的。确切地讲,指令解码电路就是我们在“数字电路入门(2)”中学过的解码电路,只不过电路结构稍微复杂些,所以,指令解码电路的工作原理就是从被符号化(被加密)的指令中,还原指令。

◇运算电路

运算电路也称为ALU(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是完成运算的电路。能进行加法、乘法等算术运算、也能进行AND、OR 、BIT-SHIFT等逻辑运算。运算是在指令解码电路的控制下进行的。通常运算电路的构成都比较复杂。

◇CPU内部寄存器

CPU内部寄存器是存储临时信息的场所。有存储运算值和运算结果的通用寄存器,也有一些特殊寄存器,比如存储运算标志的标志寄存器等。也就是说,运算电路进行运算时,并不是在内存中直接运算的,而是将内存中的数据复制到通用寄存器,在通用寄存器中进行运算的。

CPU的工作原理

让我们通过一个具体运算3+4,来说明CPU的操作过程吧。

假设保存在内存中的程序和数据如下。

◇步骤1:当程序被执行时,CPU就读取当前PC指向的地址0000中的指令(该操作称为指令读取)。经过解码电路解读后,这条指令的意思是“读取0100地址中的内容,然后,保存到寄存器1”。于是CPU就执行指令,从0100地址中读取数据,存入寄存器1。

寄存器1: 0→3(由0变为3)
由于执行了1条指令,因此,PC的值变为0001

◇步骤2:由于PC的值为0001,因此CPU就读取0001地址中的指令,经解码电路解码后,CPU执行该指令。然后PC再加1。

寄存器2:0→4(由0变为4)
PC:0001→0000

◇步骤3:由于PC的值为0002,因此CPU从0002地址中读取指令,送给指令解码电路。解码结果是:将寄存器1和寄存器2相加,然后将结果存于寄存器1。

寄存器1:3→7
PC:2→3

于是3+4的结果7被存于寄存器1,加法运算结束。CPU就是这样,依次处理每一条简单的指令。

能记忆的内存

内存是单片机的记忆装置,主要记忆程序和数据,大体上分为ROM和RAM两大类。

◇ROM

ROM(Read Only Memory)是只读内存的简称。保存在ROM中的数据不能删除,也不会因断电而丢失。ROM主要用于保存用户程序和在程序执行中保持不变的常数。

大多数瑞萨(Renesas)的单片机都用闪存作为ROM。这是因为闪存不仅可以象ROM一样,即使关机也不会丢失数据,而且还允许修改数据。

◇RAM

RAM(Random Access Memory)是可随机读/写内存的简称。可以随时读写数据,但关机后,保存在RAM中的数据也随之消失。主要用于存储程序中的变量。

在单芯片单片机中(*1),常常用SRAM作为内部RAM。SRAM允许高速访问,但是,内部结构太复杂,很难实现高密度集成,不适合用作大容量内存。

除SRAM外,DRAM也是常见的RAM。DRAM的结构比较容易实现高密度集成,因此,比SRAM的容量大。但是,将高速逻辑电路和DRAM安装于同一个晶片上较为困难,因此,一般在单芯片单片机中很少使用,基本上都是用作外围电路。

(*1)单芯片单片机是指:将CPU,ROM,RAM,振荡电路,定时器和串行I/F等集成于一个LSI的微处理器。单芯片单片机的基础上再配置一些系统的主要外围电路,而形成的大规模集成电路称为系统LSI。

“为何要使用单片机……”

为什么很多电器设备都要使用单片机呢?

让我们用一个点亮LED的电路为例,来说明。如图3所示,不使用单片机的电路是一个由LED,开关和电阻构成的简单电路。

图3:不安装单片机的LED电路

使用单片机的电路如图4所示。

图4:安装单片机的LED电路图

很显然,使用单片机的电路要复杂得多,而且设计电路还要花费精力与财力。好象使用单片机并没有什么优点。但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如果我们让这个电路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会怎么样呢。例如:如果希望LED在按下开关后,经过一段时间再点亮或熄灭,那么,对于安装有单片机的电路来说,只需更改单片机中的程序就可以了,并不需更改原电路。另一方面,对于没有单片机的电路来说,就必须在元电路中加入定时器IC,或者用标准逻辑IC和FPGA构成逻辑电路,才能实现这个功能。

也就是说,在更改和添加新功能时,带有单片机的电路显然更加容易实现。这正是电器设备使用单片机的原因。单片机可真是个方便的东西哦!

来源:网络

围观 347

在我们刚一开始接触到51单片机的时候对P0口必须加上上拉电阻,否则P0就是高阻态。

对这个问题可能感到疑惑,为什么是高阻态?加上拉电阻?今天针对这一概念进行简单讲解。

高阻态

高阻态这是一个数字电路里常见的术语,指的是电路的一种输出状态,既不是高电平也不是低电平。

如果高阻态再输入下一级电路的话,对下级电路无任何影响,和没接一样,如果用万用表测的话有可能是高电平也有可能是低电平,随它后面接的东西定。

高阻态的实质

电路分析时高阻态可做开路理解,你可以把它看作输出(输入)电阻非常大。

它的极限可以认为悬空,也就是说理论上高阻态不是悬空,它是对地或对电源电阻极大的状态。而实际应用上与引脚的悬空几乎是一样的。

高阻态的意义

当门电路的输出上拉管导通而下拉管截止时,输出为高电平,反之就是低电平。

如果当上拉管和下拉管都截止时,输出端就相当于浮空(没有电流流动),其电平随外部电平高低而定,即该门电路放弃对输出端电路的控制 。

典型应用

在总线连接的结构上。总线上挂有多个设备,设备于总线以高阻的形式连接。这样在设备不占用总线时自动释放总线,以方便其他设备获得总线的使用权。 

大部分单片机I/O使用时都可以设置为高阻输入。高阻输入可以认为输入电阻是无穷大的,认为I/O对前级影响极小,而且不产生电流(不衰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芯片的抗电压冲击能力。

高阻态常用表示方法:高阻态常用字母 Z 表示。

在一个系统中或在一个整体中,我们往往定义了一些参考点,就像我们常常说的海平面,在单片中也是如此,我们无论说是高电平还是低电平都是相对来说的。明确了这一点对这一问题可能容易理解。

单片机中的高阻态

在51单片机,没有连接上拉电阻的P0口相比有上拉电阻的P1口在I/O口引脚和电源之间相连是通过一对推挽状态的FET来实现的,51具体结构如下图。

组成推挽结构,从理论上讲是可以通过调配管子的参数轻松实现输出大电流,提高带载能力,两个管子根据通断状态有四种不同的组合,上下管导通相当于把电源短路了,这种情况下在实际电路中绝对不能出现。

从逻辑电路上来讲,上管开-下管关开时IO与VCC直接相连,IO输出低电平0,这种结构下如果没有外接上拉电阻,输出0就是开漏状态(低阻态),因为I/O引脚是通过一个管子接地的,并不是使用导线直接连接,而一般的MOS在导通状态也会有mΩ极的导通电阻。

到这里就很清楚了,无论是低阻态还是高阻态都是相对来说的,把下管子置于截止状态就可以把GND和I/O口隔离达到开路的状态,这时候推挽一对管子是截止状态,忽略读取逻辑的话I/O口引脚相当于与单片机内部电路开路,考虑到实际MOS截止时会有少许漏电流,就称作“高阻态”。

由于管子PN节带来的结电容的影响,有的资料也会称作“浮空”,通过I/O口给电容充电需要一定的时间,那么IO引脚处的对地的真实电压和水面浮标随波飘动类似了,电压的大小不仅与外界输入有关还和时间有关,在高频情况下这种现象是不能忽略的。

总之一句话高阻态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使用的时候我们只要按照要求去做,让我们加上拉我们就加上,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来源:电子产品世界

围观 743

单片机就是个小计算机,跳蚤虽小不但五脏惧全,有时还跳得很高呢!自然,大计算机少不得的数据存储系统,小不点的单片机一样有,而且往往和CPU集成在一起,更加显得小巧灵活。直到90年代初,国内容易得到的单片机就是8031:不带存储器的芯片,要想工作,还必需外加RAM和ROM,单片机成了3片机,...现在不同了,大的小的又是51,又是AVR又是STC,还有什么430,PIC等等,都各说各的好,可是谁业也不敢说"我不要存储器"!好,废话少说...

单片机内,有这么几种数据存储手段:

1. 程序存储器:里面存放的是单片机的灵魂:工作程序.小的可能只有1KB(最多只能装1024条8位数据,因为实际指令还有许多2字节,3字节指令,所以它还装不下1024条指令)大的也有128KB的.这些8位数据要么在工厂里做摸子光刻进去,要么一次性的烧写进去,要么...业余或开发最多的用编程器这么个特殊工具把调试成功的机器码装载进去,或者像AVR单片机那样自己花几块钱做一条下载线,把电脑里这些东西灌进去(或许是AVR最吸引人之处),它一旦进驻电脑的程序存储器中,除了借助上述装置便不能自由改写,在单片机运行时,只是从其中读出指令或固定的数据,所以给程序存储器一个"只读存储器"的别名,简写为ROM,包括用编程器写紫外线擦除内容的EPROM.用电擦除的EEPROM和现在新兴的FLASH ROM;一次性写入的ROM仅用于电路和程序固定的批量产品中,实际工作起来,都是一样的.

为了定位ROM中的数据,每个8位(bit:二进制位)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固定的"地址",通常用16进数表示:例如对于一个所谓4K的ROM,地址从0000H到0FFFH,(即是从0000,0001...4095),单片机运行时从哪个地址取数据,完全由程序本身决定,并不要我们干预.记住,给单片机一通电,它经过一个短暂的复位过程,立即转向ROM的最低地址0000H,在这里面放置的往往是一条"跳转"指令,它从这里一步跳到另一个地址:程序的真正起始地址,例如51机的0080H.原因?以后再说...

难道ROM中就只有指令不能来点别的?看好罗,ROM是程序存储器,除了指令外,还包括运行程序必须的某些固定数据,例如:数据表.假如,我们要求在单片机的某口上输出00H到FFH(255)按正弦半波变化的数值,每秒10000次,那如果硬要它按照公式一个个计算,对于它来说未免力不从心,可是我们可以把预先计算好的数值存入ROM中,到时候直接取出不是好多了?...又如一个重要的应用:大家一定见过不少单片机的东西上面都有数码显示,那些个数字其实就是用单片机的口线控制数码管的字段电极电位,这些字形也是存放在ROM中的字模表,各个字模和0-9的数字(机器内当然是0000-0101二进数)对应起来,例如常见的共阳极7段数码管,必须在阳极加正电,7个阴极都是地电位,才能显示数字"8",数字8对应的显示字码值是二进数“10000000“(那个1对应的是小数点,高电位不让它显示)。这简直是非用不可了。。。ROM先说到这里

2. 数据存储器:这是个可以随时存取数据的一块存储器,也就是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存)的存储器,简称RAM。现在的单片机里面使用的RAM属于静态RAM或SRAM,这个和电脑用的内存条有所不同,只要你把数据写入SRAM后,只要不断电,或者不清除掉,这个数据就一直保存在那里,电脑是用的动态RAM,要不断给它加刷新脉冲才能保存数据。因为单片机处理的信息量比电脑小很多,所以它带的RAM也比较少:从完全不带、带128、256、...1K,2K,到4K,比ROM少多了。因为实际上RAM只是作为数据临时存放的地方,除非进行图像处理需要存放大量的数据外,一般对于执行较简单任务的单片机,有这么多也够用,如果实在不够用也只能采取外加SRAM如6116,6264等等来扩展。

为了对RAM单元存取8位二进数,当然也的和ROM一样用“地址”来标示它的具体位置假如某单片机有1K(1024)RAM,它的地址也是从0000到1024,或16进数的0000H到03FFH,可见和ROM的地址是一样的,不会混淆不清?不会,因为读ROM是由单片机的程序指针或转移指令或查表指令进行,而这些指令是不会进入RAM区的,读写RAM是另外的数据传送指令,也不会进入ROM区,这点也是和电脑不同之处,后者程序和数据都在内存条里面,地址不同,如果窜位了就会造成不可预见后果。单片机的这种存储器结构也称为哈佛结构。

RAM在单片机里的用途,主要是存放临时数据,例如用单片机测温,每秒测1次,显示1分钟的平均值(1分钟更新一次);我们先通过传感器,放大电路,A/D转换,把温度这个模拟量转变为成比例的二进数,然后每秒钟1次把数字量通过输入口顺序存入到单片机的RAM中,然后对他们进行两两求和再平均的计算(题外话:要单片机进行“除法“运算比较麻烦,例外的是除以2,4,8。。。却非常简单!----运用“右移”指令1,2,3次便可)最后的数值显示出来,然后把这60个存储单元统统写0清除旧数据,下次又如此这般地循环进行。。。

另外在单片机里面还有若干寄存器,数量不多但是作用很大,除了暂存数据,还可以交换、加工、传递等等,以及随时纪录单片机当前处于什么状态,输入输出口,也是作为特殊功能的寄存器存在,具体各有不同,就不是随便说说可以搞清楚的,要看有关书籍了。

来源:网络

围观 671

单片机要这么学?八条谨记!

demi的头像

怎么学单片机?也常看到有人说学了好几个月可就是没有什么进展。当然,受限于每个人受到的教育水平不同和个人理解能力的差异,学习起来会有快慢之分,但我感觉最重的就是学习方法。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这里说说我学习单片机的方法。

1、万事开头难、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开始的时候,不要老是给自己找借口,说KEIL不会建项目啦、没有实验板啦之类的。遇到困难要一件件攻克,不会建项目,就先学它,这方面网上教程很多,随便找找看一下,做几次就懂了。

然后可以参考别的人程序,抄过来也无所谓,写一个最简单的,让它运行起来,先培养一下自己的感觉,知道写程序是怎么一回事,无论写大程序还是小程序,要做的工序不会差多少,总得建个项目,再配置一下项目,然后建个程序,加入项目中,再写代码、编译、生成HEX,刷进单片机中、运行。

必须熟悉这一套工序。个人认为,一块学习板还是必要的,写好程序在上面运行一下看结果,学习效果会好很多,仿真器就看个人需要了。单片机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光看书不动手,是学不会的。

2、知识点用到才学,不用的暂时丢一边。

学习ARM嵌入式的时候,发现自己对以前学过的数模器件的知识遗忘了不少,按照我的进度本来应该继续学习ARM微处理器控制的课程,但想着后来势必还会遇到相同的问题所以就准备中断一下,杀回来把汇编和一些电路知识再总结一下,查漏补缺。如果有写的不合理的地方,还请多多指教。

言归正传,先来一幅图片来引入今天要讲述的三个知识点:

锁存器(由一个D触发器构成)

D:数据输入端;

CP/CLK:时序信号输入端;

Q:输出端;

~Q:反向输出端;

工作原理:

当D端输入数据信号,CP/CLK端没有时序信号时,Q和~Q端将不会有信号输出;

当D端输入数据信号,CP/CLK端有时序信号时,Q和~Q端有信号输出;

当D端和CP/CLK端同时有信号输入后突然撤掉CP/CLK信号时,D的值将会被保存到(“锁”)在器件内,此时Q和~Q端并没有信号输出,等下一个时序再次输入到CP/CLK端,Q和~Q将会正常输出D端传送的信号;

三态缓冲器(三态门)

三态:输出端的高电平,低电平,高阻态;

这里小哥偷个懒,百度一哥们儿给的解释,图文并茂想必更加清晰;

这里给各位初学者提个醒:连个三态缓冲器的输出端并不是说输出到了锁存器的D端借口上,而是输出到了单片机内部总线上,至于怎么传的那是后话;

输出驱动器

看图可知管脚的输出是靠两个MOS组成的推挽式结构,而且两个MOS管一次只能导通一个;

多路开关

首先,P0管口是复用管口,由于多路开关的存在是的P0口既可以用作普通I/O口,也可以用作外部拓展时传输数据和地址信号的总线功能;

P0口做低八位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P2做高八位地址总线;

这里解释一下:不同的单片机结构不同,比如8031系列单片机内部没有程序储存器ROM,这就是的必须外置ROM,这是就必须牺牲管脚去外接ROM;

来源:网络

围观 419

任何一款单片机,其实学习步骤都是一样的,不管是8位的入门芯片,还是32位的高速芯片。以下这些步骤是必须的,你得一步步来!

1、数字I/O的使用

使用按键输入信号,发光二极管显示输出电平,就可以学习引脚的数字I/O功能,在按下某个按钮后,某发光二极管发亮,这就是数字电路中组合逻辑的功能,虽然很简单,但是可以学习一般的单片机编程思想,同时还学会了寄存器的操作方式。例如,必须设置很多寄存器对引脚进行初始化处理,才能使引脚具备有数字输入和输出输出功能。

每使用单片机的一个功能,就要对控制该功能的寄存器进行设置,这就是单片机编程的特点,千万不要怕麻烦,所有的单片机都是这样。要注意的是两个功能使用同一组I/O口,比如LCD和LED数据端口在好多例程里都是共用一组端口,如果两者结合,会有冲突,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或者在现在LCD的同时LED也在乱跳,这是目前大开发板采用的方式,建议不同的模块使用不同的IO口。

2、定时器的使用

学会定时器的使用,就可以写出更高效的程序,别人的程序跑完一遍需要100ms,加入定时器后,你的程序跑完一遍可能只要10ms,在工业、家用电气设备的控制中也有很多应用。真正会写程序的人必然是用定时器的高手。例如,可以用单片机实现一个具有一个按钮的楼道灯开关,该开关在按钮按下一次后,灯亮3分钟后自动灭,当按钮连续按下两次后,灯常亮不灭,当按钮按下时间超过2s,则灯灭。

数字集成电路可以实现时序电路,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可以实现时序电路,可编程控制器(PLC)也可以实现时序电路,但是只有单片机实现起来最简单,成本最低。定时器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逻辑加时间控制是单片机使用的基础。

3、中断

单片机的特点是一段程序反复执行,程序中的每个指令的执行都需要一定的执行时间,如果程序没有执行到某指令,则该指令的动作就不会发生,这样就会耽误很多快速发生的事情,例如,按钮按下时的下降沿。要使单片机在程序正常运行过程中,对快速动作做出反应,就必须使用单片机的中断功能,该功能就是在快速动作发生后,单片机中断正常运行的程序,处理快速发生的动作,处理完成后,在返回执行正常的程序。

中断功能使用中的困难是需要精确地知道什么时候不允许中断发生(屏蔽中断)、什么时候允许中断发生(开中断),需要设置哪些寄存器才能使某种中断起作用,中断开始时,程序应该干什么,中断完成后,程序应该干什么等等。中断学会后,就可以编制更复杂结构的程序,这样的程序可以干着一件事,监视着N件事(多个中断),一旦监视的事情发生,就中断正在干的事情,处理监视的事情,形象的比喻,中断功能使单片机具有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功能。举个例子,中断就是,你正在宿舍写代码,突然有人敲门,你停下写代码去开门,开完门后又回来接着写你的代码,这就是一个中断的过程。以上三步学会,就相当于降龙十八掌武功,会了三掌了,可以勉强护身。但是离大神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4、串口的使用

单片机都有串口,比如国产芯片STC15系列的很多型号,都具有两个串口,更有一些型号有4个串口的。单片机串口接口不能直接与PC机的RS232接口连接,因为它们之间的逻辑电平不同,需要使用一个电平转换芯片进行电平转换,最常用的转换芯片是MAX232。

串口接口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该接口,可以使单片机与PC机之间交换信息,虽然RS232通信并不先进,但是对于接口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正确使用串口,需要学习通信协议,PC机的RS232接口编程等等知识。试想,单片机实验板上的数据显示在PC机监视器上,而PC机的键盘信号可以在单片机实验板上得到显示,将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5、A/D转换器

很多单片机带有多通道A/D转换器,转精度有8位,10,12位或更高的不等。STC15系列的就有8通道的10位高速A/D转换器。通过A/D转换器可以使单片机操作模拟量,显示和检测电压、电流等信号。学习时注意模拟地与数字地、参考电压、采样时间,转换速率,转换误差等概念。使用A/D转换功能的简单的例子是设计一个电压表。

6、学会用扩展接口

学会PCI、I2C接口和液晶显示器接口,这些接口的使用可以使单片机更容易连接外部设备,在扩展单片机功能方面非常重要。

7、检测、控制电机

学会比较、捕捉、PWM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使单片机能够控制电机,检测转速信号,实现电机调速器等控制功能。

8、学习产品开发方向相关

学习USB接口、TCP/IP接口、各种工业总线的硬件与软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当前产品开发的发展方向。

学完了这些东西,你肯定会跃跃欲试的了,此时,最好的就是自己做项目,项目不在乎大小,不在乎难易,先从简单的开始做起。这里说的做项目不是说在开发板上写个程序调试下就完了,是自己动硬件设计,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制作,电路焊接,程序的编写及调试,最后出来一个完整的成品。土豪可以绘制PCB板图打样,穷鬼就直接老老实实的用洞洞板手动焊接电路。这样又能更好的锻炼焊接技术。

围观 240

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单片机里挑选合适的单片机?

demi的头像

在实际项目中,选择什么样的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选择恰到好处的单片机,对降低项目开发难度、提高产品维护方便性、降低设备生产成本、提升系统运行性能、降低系统功耗、提升产品运行稳定性、提高产品生存周期、方便产品升级性等指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成千上万的单片机里挑选合适的单片机呢?

一、根据项目的需求,评估项目规模,并根据项目未来发展规划,确定项目需要的硬件资源要求。比如:通讯方式、是否需要A/D设备(具体的精度与转换速率等要求)、是否需要显示界面(具体的显示内容要求等等)、是否需要RTC、日后升级需要添加的功能需要什么样的硬件资源等等,如此基本可确定系统硬件资源。有了硬件资源要求,就可限定一个单片机类型范围,硬件资源一定要够用,一定要不能少,同时也不能选择资源过多的导致资源浪费;

二、根据项目需求,基本上可以确定软件需要的RAM与Flash资源容量,RAM资源一般要比实际应用要求多20%-30%的裕量,同样Flash的资源也要多出20%-30%的裕量,方便日后软件升级,随着芯片片设集成度的提高,RAM与Flash资源的单位成本在大幅降低,所以,在不大幅提升成本的前提下,RAM与Flash的容量越多越好;

你知道单片机、ARM、DSP都是CPU吗?

demi的头像

学计算机和电子的人们都学过单片机和CPU,你知道单片机、ARM、DSP都是CPU吗,它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本文进行了整理,一起来看看吧!

CPU:中央处理器

CPU 包括运算逻辑部件、寄存器部件和控制部件等,其本质就是一个集成电路,实现的功能就是从一个地方读出一个指令,从另一个地方读出数据,然后根据指令的不同对数据做不同的处理,然后把结果存回某个地方,而不同架构的CPU会有不同的指令、不同的存取方式、不同的速度、不同的效率等差异。从实现运算的角度,单片机、ARM、DSP都可以称之为CPU。

1、单片机:微控制器MCU

目前,单片机已广泛称作微控制器(MCU),单片机是一块类似PC的芯片,只是没PC强大,但它可以嵌入到其它设备中从而对其进行操控。单片机的多机应用系统可分为功能集散系统、并行多机处理及局部网络系统。

2、ARM:高效能RISC

ARM内核是一个嵌入式系统。RISC架构的指令,寄存器和流水线特征使它非常适合于并行计算。

3、DSP: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标准的 51 单片机内部有 T0 和 T1 这两个定时器,T 就是 Timer 的缩写,现在很多 51 系列单片机还会增加额外的定时器,在这里我们先讲定时器 0 和 1。前边提到过,对于单片机的每一个功能模块,都是由它的 SFR,也就是特殊功能寄存器来控制。与定时器有关的特殊功能寄存器,有以下几个,大家不需要去记忆这些寄存器的名字和作用,你只要大概知道就行,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查手册,找到每个寄存器的名字和每个寄存器所起到的作用。

表 5-1 的寄存器是存储定时器的计数值的。TH0/TL0 用于 T0,TH1/TL1 用于 T1。

表 5-2 是定时器控制寄存器 TCON 的位分配,表 5-3 是则是对每一位的具体含义的描述。


大家注意在表 5-3 中的描述中,只要写到硬件置 1 或者清 0 的,就是指一旦符合条件,单片机将自动完成的动作,只要写软件置 1 或者清 0 的,是指我们必须用程序去完成这个动作,后续遇到此类描述就不再另做说明了。

对于 TCON 这个 SFR,其中有 TF1、TR1、TF0、TR0 这 4 位需要我们理解清楚,它们分别对应于 T1 和 T0,我们以定时器 1 为例讲解,那么定时器 0 同理。先看 TR1,当我们程序中写 TR1 = 1 以后,定时器值就会每经过一个机器周期自动加 1,当我们程序中写 TR1 = 0以后,定时器就会停止加 1,其值会保持不变化。TF1,这个是一个标志位,他的作用是告诉我们定时器溢出了。比如我们的定时器设置成 16 位的模式,那么每经过一个机器周期,TL1加 1 一次,当 TL1 加到 255 后,再加 1,TL1 变成 0,TH1 会加 1 一次,如此一直加到 TH1和 TL1 都是 255(即 TH1 和 TL1 组成的 16 位整型数为 65535)以后,再加 1 一次,就会溢出了,TH1 和 TL1 同时都变为 0,只要一溢出,TF1 马上自动变成 1,告诉我们定时器溢出了,仅仅是提供给我们一个信号,让我们知道定时器溢出了,它不会对定时器是否继续运行产生任何影响。

本节开头我们就提到了定时器有多种工作模式,工作模式的选择就由 TMOD 来控制,TMOD 的位分配和描述见表 5-4 到 5-6 所示,TMOD 的位功能如表 5-5 所示。



可能你已经注意到了,表 5-2 的 TCON 最后标注了“可位寻址”,而表 5-4 的 TMOD 标注的是“不可位寻址”。意思就是说:比如 TCON 有一个位叫 TR1,我们可以在程序中直接进行 TR1 = 1 这样的操作。但对 TMOD 里的位比如(T1)M1 = 1 这样的操作就是错误的。我们要操作就必须一次操作这整个字节,也就是必须一次性对 TMOD 所有位操作,不能对其中某一位单独进行操作,那么我们能不能只修改其中的一位而不影响其它位的值呢?当然可以,在后续课程中你就会学到方法的,现在就先不关心它了。

表 5-6 列出的就是定时器的 4 中工作模式,其中模式 0 是为了兼容老的 8048 系列单片机而设计的,现在的 51 几乎不会用到这种模式,而模式 3 根据我的应用经验,它的功能用模式 2 完全可以取代,所以基本上也是不用的,那么我们就重点来学习模式 1 和模式 2。

模式 1,是 THn 和 TLn 组成了一个 16 位的定时器,计数范围是 0~65535,溢出后,只要不对 THn 和 TLn 重新赋值,则从 0 开始计数。模式 2,是 8 位自动重装载模式,只有 TLn做加 1 计数,计数范围 0~255,THn 的值并不发生变化,而是保持原值,TLn 溢出后,TFn就直接置 1 了,并且 THn 原先的值直接赋给 TLn,然后 TLn 从新赋值的这个数字开始计数。这个功能可以用来产生串口的通信波特率,我们讲串口的时候要用到,本章节我们重点来学习模式 1。为了加深大家理解定时器的原理,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模式 1 的电路示意图 5-2。

图 5-2 定时器/计数器模式 1 示意图

我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一遍这个示意图,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图,大家就可以自己研究了。OSC 框表示时钟频率,因为 1 个机器周期等于 12 个时钟周期,所以那个 d 就等于 12。下边 GATE 右边的那个门是一个非门电路,再右侧是一个或门,再往右是一个与门电路,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5-1 节的内容。

图上可以看出来,下边部分电路是控制了上边部分,那我们先来看下边是如何控制的,我们以定时器 0 为例。

1) TR0 和下边或门电路的结果要进行与运算,TR0 如果是 0 的话,与运算完了肯定是 0,所以如果要让定时器工作,那么 TR0 就必须置 1。

2) 这里的与门结果要想得到 1,那么前面的或门出来的结果必须也得是 1 才行。在 GATE位为 1 的情况下,经过一个非门变成 0,或门电路结果要想是 1 的话,那 INT0 即 P3.2 引脚必须是 1 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定时器才会工作,而 INT0 引脚是 0 的情况下,定时器不工作,这就是 GATE 位的作用。

3) 当 GATE 位为 0 的时候,经过一个非门会变成 1,那么不管 INT0 引脚是什么电平,经过或门电路后都肯定是 1,定时器就会工作。

4) 要想让定时器工作,就是自动加 1,从图上看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那个开关打到上边的箭头,就是 C/T = 0 的时候,一个机器周期 TL 就会加 1 一次,当开关打到下边的箭头,即 C/T =1 的时候,T0 引脚即 P3.4 引脚来一个脉冲,TL 就加 1 一次,这也就是计数器功能。

本文转自:微信号 - gongyebang(工业帮PLC教育机构),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围观 371

前几天调试ZigBee程序时,因为要用到全局变量,所以在一个全局文件定义了两个全局变量,如下:

#ifndef _TC77_H_
#define _TC77_H_
BYTE GetTC77String( char *buffer );
unsigned char WATER_flag = 1;
unsigned char LIGHT_flag = 1;
#endif

不过编译后却出现这样的错误:

Copyright (c) 2009 Microchip Technology Inc.
Error - could not find definition of symbol 'LIGHT_flag' in file 'objects/TC77.o'.
Errors : 1

可能是因为在两个文件里同时调用了tc77.h这个文件的缘故,不过我想不通的是既然有宏条件定义,为什么还会出现重复定义的现象呢?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把定义改成如下形式就好了:

#ifndef _TC77_H_
#define _TC77_H_
BYTE GetTC77String( char *buffer );
extern unsigned char WATER_flag;
extern unsigned char LIGHT_flag;
#endif

而且,在这个头文件里面还不能进行赋初值。这两个变量还必须在你要调用这个头文件的某个文件的前面在定义一遍,如下:

unsigned char WATER_flag = 1;
unsigned char LIGHT_flag = 1;

这样编译就成功,感觉怪怪。以前也写过不少大型的程序,不过类似这样的问题也解决过,不过用这种方法还是不多的。

c/c++语言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extern,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了解它的意义,会给编程带来很大的麻烦,为了使大家少走弯路,特祥细的说明一下。

对于比较小的程序,一般只有一个c文件和一个头文件,全局变量我们通常会直接定义在c文件中,在程序之前加int i定义。如果要在头文件中定义有以下两种方法:用extern来声明“extern int i”这一句只是对变量 i 进行声明,在c文件的程序之前必须加上int i进行定义,“extern int i=0”这一句声明和定义都做了。

对于大一点的程序,有很多c文件和头文件,这个时候全局变量就必须在头文件中声明(不需要初始化),然后在一个c文件中定义(该初始化的要初始化)。如果在头文件中定义,则编译的时候会出现重复定义的错误。如果只有头文件中声明就会出现没有定义有警告。

*** ERROR L104: MULTIPLE PUBLIC DEFINITIONS
SYMBOL: K
MODULE: 222.obj (222)

出现上述错误则是因为变量k重复定义,把你的头文件中的变量定义前加extern(只是变量声明不用初始化),再在某一个你要调用该变量的c文件的程序之前再定义(注意第一个调用的c文件要负责附带初始化该变量,其他调用的c文件就不需要初始化过程啦)一下就可以了。

来源:网络

围观 390

页面

订阅 RSS - 单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