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芯片

车用芯片一直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一块“短板”,为缓解供应高度依赖国外,复旦微电子MCU团队基于汽车市场考量,推出了FM33LG0xxA高可靠的车用芯片,在存储资源和外设资源上进行了精准而合理规划,满足汽车客户的未来升级和外设要求。

此外为了满足车身不同功能域的开发,复旦微电子MCU团队还推出了FM33LE0xxA、FM33FT0xxA车用芯片,用来满足汽车客户的不同需求。FM33LG025A开发板是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Demo板,其板载芯片型号为车用芯片FM33LG025A (通过AEC-Q100认证)。该芯片最高主频为64Mhz,Flash为128KB,RAM为32KB,封装类型为LQFP48。

支持CAN2.0、LIN、UART等通讯协议,17路PWM输出;定时器资源分别有1*16bit ATIM、3*16bit通用定时器、1*32bit基本定时器、1*16bit基本定时器、1*32bit低功耗定时器等;带有12bit 2Msps ADC和12bit 1Msps DAC。

1.png

图1.基于FM33LG02A开发板

如图1所示,开发板支持12V供电,且自带常规车身所需的外围电路,包括CAN、LIN收发器,同时将芯片所有的IO引出到IO扩展槽;板载电位器,可调节输入到MCU的ADC采样电压值,可用于A/D采样功能的测试评估。

在交互方面,开发板板载一块分辨率为128x64的OLED屏幕,KeyStone可自定义按键功能,RGB灯也可自定义亮度和颜色。为方便汽车客户进行MCU评估和软件验证,支持JLINK仿真。此外板载了开源的DAPLink仿真器,无需外接仿真器。

FM33LG025A开发板所有元器件均选用车规型号,在保证满足车用测试的基础上满足汽车客户功能开发。可用于各种车身ECU,例如车窗开关、座椅控制器、空调面板、灯光控制器以及中控主机等SOC平台的辅助控制。

部分电路原理图

2.png

图2. FM33LG025A的引脚定义

FM33LG025A芯片的引脚定义如图2所示。例如CAN接受引脚CAN_RXD、发射引脚CAN_TXD分别为PA6和PA7。有些引脚可以进行复用供汽车客户进行自由配置,即同一组引脚使用软件进行切换,达到不同的使用功能。

3.png

图3. 12V转5V电源输入电路

图3所示的电源输入电路,JP1为DC口,支持12V供电,支持VBAT检测。输入电压经过LDO后转为5V输出。

4.png

图4. CAN、LIN&UART收发电路原理图

接线端子集成CAN、LIN、LPUART2、UART4通讯口。例如1、2口为CAN通讯口,电路包含ESDCAN、ESDLIN接口保护;输入信号经过共模滤波后再经过CAN PHY芯片(提供物理双线和协议控制的接口,5V供电),传输至MCU。

5.png图5. OLED显示电路原理图

SPI信号经由一个电平转换器件输入到OLED屏幕上,该器件可以起到双向的电平转换 (5V和3.3V双向转换)和保护作用。 

为节约从概念、设计、研发、测试到量产的流程时间,复旦微为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提供量身定制的工程解决方案,比如这款基于FM33LG025A设计的开发板。复旦微MCU会持续进行优化芯片方案以及工具链 (例如MCAL),未来会推出多款高性能、安全可靠、稳定供货的车规级芯片。(文中部分展示图来自网络)

来源:复微MCU爱好者天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549

国产芯片领域再次传来好消息。

近日,车规芯片企业芯驰科技正式发布高端车规控制单元(MCU)E3 系列,该芯片是当前全球性能最高的车控 MCU 产品。

这款芯片主频最高可支持 800MHz,与当前业界同级产品相比,性能一次提升了几倍。芯驰科技首席架构师孙鸣乐表示,「E3 控之心是芯驰为未来智能汽车精心打造的车规 MCU,有四大优势:高可靠、高安全、高性能、广覆盖。」

E3 系列可应用于线控底盘、制动控制、BMS、ADAS / 自动驾驶运动控制、液晶仪表、HUD、流媒体视觉系统 CMS 等任务处理,今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

业界最强车控 MCU

MCU 是汽车必不可少的核心器件,其将内存、运算器、计时器、接口等整合在单一芯片上,实现存储、计算和控制的完整功能,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应用不同的配置。

芯驰科技本次发布的车规高性能 MCU,是针对汽车安全相关应用设计的新一代高性能产品,集成多达 6 个 ARM Cortex R5 CPU 核心,其中 4 个内核可配置成双核锁步或独立运行,对未来汽车智能化的应用需求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国产车规MCU,终于实现了性能全球领先"

当前,一辆汽车通常要搭载 50-100 个电子控制单元 (ECU),每个 ECU 又包含一块或多块 MCU。在新能源车上,芯片的数量还要翻倍。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协同执行、降低成本等目的,跨域融合集中化的车载芯片方案是未来的方向。

在域控制器的趋势下,车上任务的运算复杂度呈指数级增加,汽车芯片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来处理来自多种传感器的大量数据,还需要丰富的网络接口支持高带宽的数据传输。传统功能芯片已逐渐无法满足域控制器的新需求,E3 芯片旨在解决这一挑战。

E3 采用台积电 22 纳米车规工艺制程,全系列车控 MCU 主频从 300MHz 起步,最高可支持 800MHz,相对目前大部分车载的 100-200MHz MCU,性能成倍提升。E3 MCU 不仅同时能处理更多的任务,处理每个任务的速度也会更快,同时也保证高可靠和高安全性。

E3 五种配置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包括面向电池管理、线控底盘、制动控制和辅助驾驶的高性能高可靠系列,面向液晶仪表、HUD 和流媒体视觉系统 CMS 的显示 MCU 系列,以及面向车身控制、T-Box 等应用的低功耗系列。

这些芯片支持千兆以太网连接,SRAM 存储最高覆盖至 5MB,支持 eMMC、SD 等外部存储,产品封装覆盖 BGA、LQFP 方式。

在近几年汽车缺芯的背景下,各家车厂供货压力最大的产品就是 MCU。芯驰科技的 E3 因为性能更强,集成度更高,可以减少车上芯片总量。

例如,未来主机厂可以把 VCU(整车控制器)、BMS(电池管理)等单元,或 T-Box(车联网智能终端)、BCM(车身控制模块)集成在一起,实现更好的协同性能。

在新产品上,芯驰将提供从芯片到开发套件、设计方案等完整工具链支持,并致力于打造完整生态。

车规芯片:比消费级芯片更难造

近年随着 AI 等技术的推动,国内涌现出了一些高光芯片创业公司,但在车规芯片领域,还没有能撼动国际巨头的玩家出现。芯驰科技或许可以通过 E3 打破这一局面。

相对于消费级芯片,打造汽车半导体的风险更大,投入也更高。因为对车规芯片来说,安全可靠是最重要的需求:半导体产生的故障可能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为满足要求,设计一款车规级芯片需要有需求管理、安全关键设计、功能故障仿真、审查和报告,以及第三方评估的安全认证。

“国产车规MCU,终于实现了性能全球领先"

车规芯片适用的标准包括美国汽车电子协会制定的 AEC-Q100,用于衡量汽车级产品的可靠性等级;ISO 26262 标准覆盖的范围则包括车辆设计到系统、处理 / 控制芯片、嵌入式软件、元器件开发及相关的生产、维护、报废等车辆产品的全生命周期。

为了实现高良率,一般在生产车规芯片时,还需要对半导体工厂实行「产线认定」,时间需要半年到一年。

芯驰科技 E3 系列满足的车规可靠性标准 AEC-Q100 达到 Grade 1 级别,这意味着该芯片可在高达 125℃ 的环境温度范围内实现长时间稳定工作。同时,芯片功能安全等级达到 ASIL D。基于多核设计,E3 的双核锁步 Cortex-R5 实现了高达 99% 的诊断覆盖率,在所有 SRAM 上都配置了 ECC,在安全相关的外设上都配置了 E2E 保护。

双核锁步意味着 E3 芯片在处理任务时,两个 CPU 核心每个时钟周期都会相互验证输出内容,这种自检独立于应用软件,不需要执行专门的指令集自检,提高了硬件可靠性。

芯驰表示,在现有的车规 MCU 中,能够同时满足 AEC-Q100 Grade 1 和 ISO 26262 ASIL D 两个标准的车规 MCU 屈指可数。

“国产车规MCU,终于实现了性能全球领先"

「在不同域之间,原来不同的模块存在不同的功能安全等级,在整合后若有部分功能需要较高安全等级,整个 MCU 就要以最高级为准,所以 E3 采用了较高的整体功能安全等级。」孙鸣乐表示。

极高的安全标准,保证了用户的驾驶安全,也为车企和供应商消除了应用高性能算力的顾虑。

据芯驰科技 CEO 仇雨菁介绍,芯驰在成立第一时间,就完成了 ISO26262 ASIL D 最高功能安全等级流程认证,随后很快获得 AEC-Q100 可靠性认证、ISO26262 功能安全产品认证以及国密认证,成为国内首个「四证合一」的车规芯片企业。

汽车芯的最后一块拼图

E3 是芯驰科技产品线的最新一员。

2020 年,芯驰科技发布了智能座舱处理器 X9,中央网关处理器 G9,以及 ADAS / 自动驾驶处理器 V9 等高性能 SoC。2021 年,芯驰对全系产品进行了升级,同时发布了 UniDrive 全开放自动驾驶平台。

“国产车规MCU,终于实现了性能全球领先"

在 X9 座舱芯片上,芯驰科技提供了高性能的 CPU、GPU,通过对芯片架构的深度优化,完整支持多系统虚拟化,一颗芯片同时驱动仪表、中控、后视镜、后排娱乐等多达 10 个高清显示,并支持多屏共享和互动,

G9 中央网关处理器强化了数据包的吞吐和转发能力,在极低 CPU 占用率的情况下,可实现不同接口之间高流量,低延迟的数据交换。

面向自动驾驶的 V9 则集成了高性能 CPU、GPU、CV 引擎和 AI 引擎,支持 L2 级别 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主流应用场景。

E3 的发布,意味着芯驰科技「四芯合一」的产品矩阵正式确立,其产品体系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基于上述四大产品线,芯驰在 4 月 12 日还发布了面向未来的「芯驰中央计算架构 SCCA 1.0」,其既支持安全任务部署,又具有灵活的系统扩展能力。

“国产车规MCU,终于实现了性能全球领先"

值得一提的是,芯驰科技四个系列产品采用通用的底层架构。芯驰科技董事长张强表示,平台化的贯通设计,不仅大大降低了研发成本和时间投入,更能迅速提升车厂的供应链弹性,缓解「缺芯」风险。

从全球市场看,目前国际厂商在车规级半导体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英飞凌、恩智浦、瑞萨半导体等前十大厂商占据超过六成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的热潮,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车规芯片市场出现了新的机遇。

近两年,芯驰科技、地平线等国内芯片公司相继拿下主机厂量产定点,在车规级芯片市场形成了突破。芯驰科技在 2021 年 3 月实现了百万芯片订单量,全系列产品目前已覆盖中国超过 70% 的车企。

据统计,芯驰科技已经与超过 250 家合作伙伴在软件、硬件、算法、协议栈、操作系统等方面进行了合作。

在最新产品的落地上,目前已有近 20 家主机厂、一级供应商正在基于 E3 系列 MCU 芯片提前设计产品。随着 E3 的正式发布,芯驰科技成为了国内唯一一家提供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所有主要芯片的芯片企业。

据悉,2022 年下半年,芯驰科技还将推出单片算力达 200TOPS 的自动驾驶处理器,并且配套开放的平台和生态系统,为 L3 级自动驾驶带来升级空间。

「芯驰科技专注于车规芯片领域,我们希望自身产品能在性能和安全性不打任何折扣的情况下替代业内领先产品,而不是成为低价替代。我们已经证明了这条路是可以走通的。」孙鸣乐说道。

本文转载自机器之心公众号,作者:Synced
直接来源:
芯驰科技SemiDrive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72

进入2022年第二季度,受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芯片的供应紧张仍未见缓解趋势。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芯片的平均交付周期再创新高,达到26.6周之久。国产芯片尽管在政策大力扶持下已经实现了自给率由不到5%上升至15%的重大突破,但是从宏观来看仍无法立刻填补市场对中高端芯片需求的空缺。

近日,爱普特微电子董事长李炜博士、副总经理袁永生接受了央视财经频道的专访,针对当前国产芯片的发展及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国产替代浪潮下,国产芯片的加速崛起"

国产替代的机遇与挑战

在缺“芯”困局之下,国产替代的呼声愈发高涨。但就目前的产业环境而言,国产芯片替代实际上机遇与挑战并存。

半导体行业由于其自身“高精尖”特质所致,是典型的资产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型产业。产品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较长,需时数年。这期间巨额的研发成本和测试投入费用对厂商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另外,专业高端人才的紧缺也掣肘着行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芯片人才缺口已达到30万人。

同时,芯片国产化的机遇也是空前的。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发布:投资补助、税收优惠等为半导体产业发展保驾护航,加之众多资本持续加大对芯片产业的投资力度,也有助于国产厂商的发展及技术突破。资料显示,近几年国产赛道厂商呈爆发式增长,2021年国内新增芯片相关注册企业10.2万余家,增幅达41.1%。近三年我国芯片相关企业融资事件超过了850起。同时,进口芯片缺货涨价也提高了客户国产替代的意愿,为国产芯片厂商提供了绝佳的供应链导入机会,而在得到客户验证通过并大规模放量后,国产芯片厂商将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业绩规模快速增长。

国产替代两股浪潮

目前芯片国产化模式主要有国产替代和国产创新两股浪潮。

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半导体行业的破局无法一蹴而就。许多国产厂商选择“PIN to pin”的替代模式入局,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进而稳定自身,加速提高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有率。但由于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仍掌握在欧美日国家手中,这种模式也很容易让众多国产芯片厂商陷入低质化竞争的困局。

因此,要做到行业健康发展,冲击世界芯片先进水平,长远来看,国产创新才是更合适的道路。在研发、制造、生产等领域做好整体发展布局,针对国内使用环境的需求进行技术创新,加强前端的技术人才培养,深入了解国内市场结构,结合产学研合作,在细节和功能上紧贴客户需要,做出符合国情的好产品,才能真正实现芯片本土化,推动国产芯片行业的发展。

国产芯片加速崛起

爱普特微电子作为全国产32位MCU领军企业,从2012年创立之初,就一直坚持国产创新理念,经过十年的技术积累,已自主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处理器IP库,并基于全国产内核研发量产多款高性能高可靠的32位MCU产品,在消费电子、工业控制、医疗电子、智能家电等市场均有爱普特中高端核心产品,并已有大规模的客户应用。

在MCU生态建设方面,爱普特已经成功推出了调试工具、烧录工具、编译软件等完整的开发套件,并与平头哥合作推出1520生态标准,即1天上手,5天出原型、20天量产。这一举措将有效解决国产MCU技术支持薄弱、生态建设不完善的痛点,帮助客户提高研发效率,加速产品上市。

2021年,爱普特整体增长幅度超过8倍,新推出的全国产高可靠32位MCU芯片也取得了出货量超过一亿颗的骄人成绩。国产芯片在行业大环境下加速崛起,迎来了春天。

李炜博士最后表示:“未来2-3年将是爱普特高速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坚持国产创新,不断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打破技术壁垒,并向市场推出更多中高端通用型MCU及专用型MCU产品。希望可以为国产芯片产业更多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全国产MCU产品服务于更多的中国企业。”

“国产替代浪潮下,国产芯片的加速崛起"

来源:爱普特微电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联系邮箱:cathy@eetrend.com)。

围观 43
订阅 RSS - 国产芯片